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对云而坐的日子>段筱佺《对云而坐的日子》(上) 第三编年轮新痕 后记

段筱佺《对云而坐的日子》(上) 第三编年轮新痕 后记

作品名称:对云而坐的日子      作者:段筱佺      发布时间:2014-07-11 22:13:45      字数:4489

  第三编
  年轮新痕
  风月赋
  莹莹月夜,有客来访,置酒对饮,酒酣语狂。余曰:“清辉荡漾,心舒神爽,风月甚好,何不歌飨”因歌之曰:“风起袂兮月色皎,霜满杯兮桂枝摇,饮琼浆兮万事缈,卧千秋兮不欲晓”。客停杯曰:“月色凄凄而孤远,玉盘楚楚而寂寥,吴刚之既去,嫦娥之无迹。丈夫天地而立,当心存高远,歌乐以寄豪情,词赋以追《大风》,何沉迷于风月花间,歌此靡靡之音”
  余对之曰:“夫歌之为歌者,乃势而已矣。少年之时,血盈志盛,心游八荒而无所拘,歌之所记,则豪迈之神立现;及壮之时,业立事定,志在四方而学有恒,歌之所述,则慷慨之气难掩;垂暮之时,心静气平,精神内敛而顺天命,歌之所吟,则苍劲之风不绝,是负岁之势也。专于军旅者,必有雄奇之作;游于山川者,必有清逸之句;长于宫闱者,必有旖旎之词;沉于市井者,必有俚俗之章;出于庙堂者,必有忧乐之文;精于浮图者,必有超凡之语,是恃时之势也。心有戚戚,故思之念之;物有隐隐,故感之怀之;事有萦萦,故嘘之叹之;身有役役,故怨之悼之,是因心之势也。夫风月之歌,岁、时、心之势所造也。见情见景,见物见事,笔下记之,与友共赏之,比之于事经千回而不觉,目过万物而无心者;比之于东施无病而吟,邯郸学步而跪者,不亦为美乎!况夫风月之歌有所成者,皆岁势之所感,时势之所弃,心势之所动者也。夫仕途不畅,屡屡失意之时,热血未冷,昂昂难抑之际,报国忧君无门,弃知去学不忍,块垒郁胸,无以释怀,心生悲愤,情不能禁,何向诉之,何所寄之,唯风月而已。故吟风月以遣兴,歌风月以显志,悲风月以逞才。当此之际,倘风月亦不可为,则此生何生哉!”
  客莫之能对,举杯唯饮。东方既白,踉跄出门,相揖而别,蹒跚而归。
  长城赋
  海内烽火熄,塞上马蹄急,始皇一何怒,蒙恬万骑出。却匈奴三百余里,乃发征夫三十万,北筑长城,东起碣石,西达阳关,穿山越岭,涉水临漠,万里不绝。
  山巍巍而城矗矗,沙漫漫而城迤迤,水漪漪而城逶逶,海旷旷而城耸耸。燧高高而望,据山巅而远观百里征尘起,城森森而坐,当路踞而匈奴万马不能越。旌旗猎猎,眺关山如画,铠甲锵锵,看长城如龙。登临极目,关内良田千顷,阡陌纵横,关外层林尽染,草长鹰翔。报国之心顿生,建功之志贲涌。豪情壮志,长怀不己。
  承平之时,冬日冰封千里,朔风如刀割面,春日山花烂漫,归雁徒增寂寂,夏日蚊虫肆虐,烈日蒸腾唯艰,秋日残阳如血,林暗悲风入骨。昼看龙背东西去无尽,苍山寂寂无人迹,夜观寒星满天传星斗,胡茄凄凄思故园。星光轮回千载过,多少戍卒黔首白。
  有警之日,烽火照碧天,狼烟动霄汉。铁骑声声急,单于带甲叩边关,刀光影重重,壮士慷慨赴刃锋。高墙箭矢倾射如雨,绝匈奴窥关之心;敌楼炮声万谷回鸣,熄强虏黄梁之梦。鼓角晓吹剑戟霜,夜寒紫血凝不干。硝烟散尽,疾风随涛起悲歌,青山依旧,残墙犹有烈士伫。
  时越千年,身躯傲然万里延;身经百战,龙首犹向渤海看。战事已随岁月去,长城犹立天地间,仁人志士多自诩,遂叫化为民族魂。
  呜呼!长城之神聚则中华兴,长城之魂消则中华亡,神在而长城虽亡则中华犹兴,魂消而长城徒在则中华恒亡。是故今人之游之赏之玩之,不可不思之察之鉴之也。
  诗殇
  自汉渐兴,至唐宋盛极以来,诗词竟自成体,名人名作不啻数万,代而不衰。至今吟作之徒,缕缕不绝。今体诗百年以来,流派杂陈于前,作品滥觞于后,至今虽刊物何止数百,诗人何至数千,诗作亦何止数万,然吟于百姓之口,诵于百姓之间者,寥寥可数。逾百年而竟未远,惜乎,惜乎,吾为之殇。
  一曰殇其神。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此言固然。而今诗只重意蕴之新、奇、孤、绝,视其余外在之形式为羁绊、为异端,一概不论。故诗作有长至数百行者,有少至三两句者,有行文无句读者,有句读恣意通篇者,有蒙眬如裹雾者,有艰深如坠壑者,净绝奇特之思,骇世惊俗之意,尽显其文意之美。然寓诗于美中,而非寓美于诗中。故今诗兴于美,而殉于美矣。
  二曰殇其形。诗之美有三(古体犹然):一为意之美,一为韵之美,一为形之美。三美尽得者为上品,三居其二者,中品也,三居其一者,下品也。今体诗于诸美中仅得意美其一,偏于抒已者有余,感于众心者甚少,遣兴逞弄者有余,兴物化人者罕有。故其为诗也,欲记之不知其指,故不能识之,欲仿之不知其格,故不能扬之。百人之作,有百人之形,万人之作,有万人之样,略无所同。则其流而不远者,宜其哉也。然必复于古乎曰:“不然。大体则有,具体则无。脱于格律之外,合于民族之本而已。”或曰:“今诗取法西洋,然其诗如何
  能记之、传之”曰:“西洋诗体,亦三美合体之作也。其意美之外,西韵自存,韵美之外,西体自有。十四行诗岂非定式乎特今人爱其意而不及其余,取其皮而未见其质,犹古之买椟还珠者也。”
  三曰殇其骨。昔宋词之于唐诗,为其变体也,然音美在,形美承,意美存。故独成一帜而盛行不衰。今体诗于古体诗则不然,视同水火,势不共存,于刊物中多弃厌之,以为老朽之物,仅有一席以供瞻仰而已。不知其可资者之富,可取者之多,可宝者之众矣。不知鉴物而能出新者,吾不知也。
  盖欲有大成者,必古今通之,中外贯之,然后有所立。如百花齐放于圃,百鸟争鸣于林,然后才有赏心悦目也。一花独秀而谓之春,莫之有也。故欲今诗之光大,当如人之长也,食五谷以强其体,滋阴阳以养其性,经风雨以坚其骨,涉寒暑以励其志。若非膏梁不食,非饴甘不饮,欲其俊拔伟岸,寿而无病,不可得也。
  秦论
  问曰:秦之为秦者,何也
  对曰:秦之为秦者,得政得人也。秦自穆公以来,以商鞅之法为政,井田废而阡陌开,世袭渐而军功赏。野无闲田,民无遗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遂成霸主之业。延及始皇,更易之以韩非之法为政,驭群臣而控万民,临四海以制八方。开千载之制,立万世之基,成一统之业,合天下之众,为千古一帝,后世为政者莫出其右。是为得政也。秦开疆至始皇,六代以来,无论内外,能者赏,贤者用,不计其费,为国以求。掘内才而延外宾,献策之人盈于朝,求仕之人奔于途。外用李斯、张仪、范睢之辈谋于朝,内起王翦、白起、蒙恬之人战于野。更有郑国之渠灌于沃野,李冰之堰富甲天下,黔首之徒移木而赏,李清之妇货殖而奖,六国之君战栗而避,徒隶之辈而无敢生叛心者,是为得人也。
  及至二世,始皇之法虽存之如故,而于得人则失之矣。杀蒙恬于塞上,诛李斯于庙堂,渺群臣如草芥,视国人如粪土,使六国之贤者遗于野,国之能者寒于心。草莽英雄群起而滋事端,虽收万金而树铜人十二,徙千里而灭宗室九族,犹不能止,秦亡之端立现矣。
  由是观之,得政者昌,得人者兴,万世不易之理也。政昌则四方莫不畏之,人用则百姓莫不安之;政昌则四方莫不效之,人用则百姓莫不听之;政昌则四方莫不从之,人用则四方莫不齐之。故政不端则民鲜来也,人不用则士四方也,政有苛则民揭竿也,人不用则祸乱生也。
  呜呼!政者,国之基也,人者,国之本也。政与人两得则国恒昌,政与人两失则国恒亡。
  秦之兴亡更替者,亦政与人之所更易者也乎后世之人不可不察之思之也。
  壶口小记
  秦晋之交,宜吉之际,黄河之上,有瀑焉,曰壶口。隔山数重,川数里,如雷声隐隐,愈近而愈响,至前则响声訇然,不绝于耳。
  当河而立,巨石如盖,铺排至岸。中有巨隙阔十余丈,旁有大石,兀然向瀑而伸,其下中空。临之观瀑,北来之水奔腾而至,宕然而下,落水相激,其势如银河暴倾,泰山怒崩,令人心摧气绝,暇思俱废。谷中浪腾如沸,汹涌而上,弥漫成雾,不可见底。碎珠蒸腾上薄,如尘似烟,阳光照之,七彩之光,久久不绝。微风而至,蒙雾飘摇,沾衣成斑,点点如染。
  夹瀑巨石层立如砥,其上凹洞遍布,不可胜数。洞中水清见底。初不识为何物,或云此系每岁大水之时,泥流沙水,夹石而来,遇平砥泥沙裹石而沉,随水而旋,日久穿砥呈凹。水减之时,水退砥出,沙沉水清,凹现砥上,状如明镜,历历在目,别是风情。
  临瀑远眺,北来之水滚滚而至,南去之水无声而逝。秋涨冬缩,无不从其而下,状如天生巨壶,仰口而承。大水倾注,初始訇然而下,再而寂然潜行。人谓之“天下黄河一壶收”,始信然。或告之曰,每岁秋水大涨,满满北来,河道俱盈,环瀑数十丈间,滔滔而落,声上达天,满川皆动。其势之壮,其仪之威,其容之盛,莫可名之。呜呼!九曲黄河,万里之间,天然而成,形胜天下者,其有几乎
  壶口瀑布独生于此间,何也盖黄河奔流而下秦晋之间,石沙俱来,与河底相错,如切如削,以至砥穿成壑,水愈进而壑愈退,久之而壑深谷长,水跌而瀑生,至此其不知几千年矣。至今夹瀑岩石层层相积,累累分明如示焉。
  笑谈录
  (一)
  进第
  客有子甚懵,每考常在末第。一日,客曰:“但能进一第,奖汝百元。”子曰:“诺”。
  适逢期中,考毕,果进一第。客喜而奖之。期末又考,子归而不语。客怪而问之,子怨之曰:“吾本当在前,然吾后之生,病而未试,故吾又在末第矣。”
  (二)
  着校服
  某生甚黠。一日到校而未着校服,师责之曰:“何不着校服”曰:“吾着便服。”师怒曰:“何着便服”曰:“吾未着校服。”师又曰:“何不着校服”又答曰:“吾着便服。”师又怒曰:“何着便服”又答曰:“吾未着校服。”师不能诘,苦笑而去。
  (三)
  附雅
  某人与友散步,见人问路于道,毕,曰:“先生贵姓”答曰:“姓王”。遂相谢而去。
  人觉甚雅,遂肃然正色,问友曰:“老王,贵姓”友大笑。
  (四)
  贵姓张
  某君性癖,尝赴宴,与客邻坐,局促不安。客问之曰:“贵姓”仓然答之曰:“贵姓张。”众皆笑。
  (五)
  理发
  某友发甚疏,长而欲理之,遍走数间发屋,皆婉拒之。友恚然曰:“发少而钱多,汝惠多矣,不理何故”对之曰:“差矣,岂不闻麦稀难割,毛稀难剃乎”
  后记
  周围是一片的寂静,寂静的能感觉到鼻翼呼出来的暖暖的气息和心房阵阵清晰的跳动声。
  掩卷长思,荡漾在心间的是长长的感慨。
  把我与文学沟通起来的,是我的思想。生活在繁杂的社会中,耳之所闻,心之所思,都是我文学的启蒙者。对于它们的熏陶,我分明地感到那是一种责任。我无权停止思想,停止认知,无权把造化的恩赐掷于无形。只有在造化的启迪下,竭心尽智地思考它留给我的一切,它外在的、潜在的、群体的、个体的以及我的内心的。
  把我的文学与生活对接起来的,是一位叫王理振的朋友。他总以为文学之华不贡献于社会,是一种资源浪费,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因此我想,把生活给予我的思索回报给我所经历的生活,借着我的思考,给前行的文学多一种探索的途径,使别人在我弯曲的脚印里找到更加快捷的道路,那也就是一种欣慰了。
  把我的文学与这个社会链接起来的,是吉春先生等等这样一群可敬的师长们和友人们。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丛书主编傅实亲自为本书审办了出版事宜,作家吉春先生亲自审阅了书稿。文学本身是孤独的。孤独的文学融入社会,需要一种充满真情和友谊的推动。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正是这样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它会让文学之旅不再是艰涩而泥泞的,至少是充满着希望的。正是在这样的一群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才有了这样的信心,以至于竟结字成篇,连篇成册了。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曾经和正在以各种方式关心着我的朋友们。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我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们。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认识我和我认识的朋友们。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始终如一的关注着我的朋友们。
  同样,我也深深地感激正在翻阅我的这本小册子的您。
  2004年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