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易经——你聪明而智慧的思维>通俗概论易学(三)

通俗概论易学(三)

作品名称:易经——你聪明而智慧的思维      作者:言多      发布时间:2014-06-07 13:23:12      字数:4758

  3、怎么通俗理解“象、数、义、理”问题的
  人人枕边书开卷则有益
  这是我学《易经》三十年的体会,有必要告诉大家我的一些看法。《五分钟学会易经》是从第五章开始的事,前四章可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第五章以后的问题。
  本人就想在此书中不用怪癖之字之词,更不做故弄玄虚,自己怎么理解就怎么说,什么“元亨利贞”,甚至连“乾坤离兑艮巽沼这震”都不用,同时,抛去原始时代的农耕意识和精神糟粕,轻松地来让读者入门,很容易理解。
  一、怎样理解易经的基本理论
  易学,可以这么说:起源于“八卦”,“八卦”就八个线型符号,和几十个甲骨文字,号称“无字天书”。后发展到《易经》,《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共三十卦,《下经》共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六条线(爻),爻又分阳爻和阴爻。据说是周文王贡献了心血。
  《传》共七种十篇,如《彖》(音tuan,上下篇)、《系辞》、《说卦》等等。也叫《十翼》,“翼”翅膀的意思,就是附在主体的部分。也就是注解的意思。据说,《传》大多孔子所编写的。再后来的易书大多加入风水、命相、佛、道等内容,就不是纯《易经》了。简介这些让大家对易学有个框架。
  易学很难。难之一,伏羲氏发明了八个线形符号,没什么文字,就是有也是几个甲骨文吧?怎么理解?难!仗着伏羲后来是首领,要一般人发明这几条线条,也就失传了。难之二是,后一些大智慧者非要给这八个符号做文章,如周文王等等。他们的解释更难。因为一张白纸他们先写上字了。为什么非要用那些怪字怪词解释?为什么不用大白话说?这就是历来文人喜欢故弄玄虚。汉字都简化了,我们怎么不能通俗?文化的价值在于继承它的思想,不是延续它的表述方式。如果你用甲骨文写文章,也只能说你是甲骨文大师,但没有可读的价值。“卦辞”,我们为什么不能改为“卦”?只有发展才有进步!怎么就好入门了?
  很简单。一是其“意”通俗。易学从八个线性符号发展到现在,论述越来越复杂。从《周易》以后孔子又“玩”了一把,孔子“玩”了这一把就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了。后来出现的“***易”、“梅花易数”等,“义、理、象、数”到“天干地支”“四柱五行生克”等,再后有多人从自己观点立论,又加进道家、阴阳家、儒家等诸家,使得易学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一般人是难以掌握。象棋发明出来,当时就是玩的。中国人要论它的话那“包含”了哲学、军事、心理等等,几十万字也说不完。就是这样国人做学问!
  关于“理、象、数”问题,这一理论,对易学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也是易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但这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复杂难理解。我举例有关学术刊物上的关于“象”的论述,这还是相对“简单”的,也难让一般人一时理解:
  “象”本指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说文》日:“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尚书。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处的“象”有观象、取象的涵义。推而广之,一切事物所呈现的外在形态、人的一切视觉表象皆可日象,万事万物亦可用“万象”来概括之.“象”既是“观”的结果,又是人在所观之物象中“取”的结果.于是便有“观物取象”、“观象授时”之说。既然是象,则人就可以想象、模拟、类推,于是就有了多种多样的象,比如天象、地象、人象、物象,为《周易》象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孔颖达《周易正义》在解释“象”时,说“言象此物之形状也”,是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丈主要是以象的模拟、比喻之义来说明人生哲理的。在象数易学中,“象”作为专用术语,特指卦象、丈象,是指构成八卦的阴阳艾画所组成的表象系统及其所代表的物象、自然现象或自然形态.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概括颇详。他认为,《周易》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艾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依据传统……。
  再归到易学上来解释“理、象、数”理论。我们不在浩瀚的古籍里面引经据典,通俗的直对“八卦”:
  “八卦”的“理”——万物以圆为存在形态,以二者(如阴阳、男女、生死、成败等等)对立统一存在,在圆的基础上,变化变化。如“阴阳鱼”的图形,鱼的基本单位也是由圆组成的,鱼在大圆的范围内变化。天、地、细胞、质子等等都是圆的。
  “八卦”的“象”——八卦的“象”代表自然界看得见的物质,八卦是:天、地、风、水、山、雷、沼、火。这八个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又外延于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象征人类和自然界的合一、变化。如:天(乾)象征博大、广阔、兴旺、时空、龙等等。“龙”又象征:首、君子、领导、尊贵、活力、尊贵、统帅、天、能上能下、主要矛盾、翻云覆雨等等。
  “八卦”的“数”——表示自然界变化的量,一生二,二生三,无穷尽。这又代表人类的生存的“量”的现象。如:繁衍生息、生产消费,历史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等
  其实“理、象、数、”再简单讲,就是对我们生活中事物存在形态的表述。“理”是事物的本质,“象”是事物的表象,“数”是事物的个性特征。举例:我们喝茶这件事:喝茶的“理”就是解渴或消遣;喝茶的“象”就是我们怎样在喝茶,用茶壶,用茶叶,用水,泡开在喝;喝茶的“数”就是喝茶的个性特征,一口一口在饮用一户茶用了多少水等等。如我是在“误人子弟”,那只可参考了。

  二、怎么通俗
  首先,抓住核心问题。简单讲就是抓住“核”。“核”就是阴阳,阴阳的辩证统一。地球上就是两种东西: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阴阳的平衡决定了自然界,天地、昼夜、阳光雨露、等人类生存的条件;二是人的阴阳,即男女。男女的阴阳平衡决定了繁衍生息。这就出现了爱情、婚姻、家庭、子女、优生优育、事业等。特别是后代的优生决定了人类的发展创造,幸福的概念也来了。一个优生的家庭就是幸福的,人的优生能创造一切!阴阳不平衡则反之!

  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就是有大脑,人类怎么对待自然界和自身的阴阳平衡,在万般复杂的情况下去生存,这就是《易经》的意义。利用一种方式,摆出:问题——预测——选择——行动。这个选择的过程需要面对客观主观的各种条件。后果如何就是你智慧之差别。
  其次是尽量表述通俗化。为什么《易经》学不能普及。首先我说明,凡是历史以来与《易》学有关的文字,都是对《易》学的贡献,都是肯定《易》学的智慧者。
  通俗不是庸俗,庸俗就是不通俗。我们一通俗就走极端,“易歌谣”算是各种解释中的“精品”,但又局限了宏大的思维,赋予了“算命”的浓厚色彩。我写这本《五分钟学会易经》就是想从《易经》整体出发,结合《象数学》、《义理易》等简单通俗的走出来,通俗所谓“卦辞”“爻辞”之言,不搞巫师文化和卜凶吉算命象一套。让《易》学通俗化,使她走入百姓,让人们都能掌握,启发思维,在普及这门伟大哲学智慧成果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人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千变万化的生存状态,选择方向永往之前。
  怎么才能通俗。先通俗的说什么是《易经》学。简单说,《易经》就是用八个线条符号又组成六十四个线条符号的图形,来表示事物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的一套理论。
  在这里再说说国学问题。国学的基础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国学大师马一浮论)。国学在近百年被国人“放弃”了,主要原因就是不通俗。尽管说《论语》、《孟子》是国学的入门通俗读本,但还是不通俗。现在的国学热解决的还是一个通俗问题。其实很简单,用大白话说明几个道理不就解决了吗!
  我读易经各种版本,历时三十年,粗读也好细读也好,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通俗化。因为自古至今所有的易经之书都不通俗,有些语言通俗了但道理又不“通俗”,不能理解。是因为这六十四的符号太深奥?是因为大师们都是大智大慧我们不能与其沟通?也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在伟大的智慧通俗化才是目的,特别是哲学问题。不能用于大众的哲学都是“玄”学,没有意义。其实伏羲发明这八个现形符号也许很简单。最多也是自己利用这种方式开拓思维。人的思维有时就是需要一种方法展开!就像合理的谎言是心理学的基础一样。我从小就被骗:别做坏事,做坏事打雷劈!我现在还怕雷。

  三、不去深究一些问题。
  首先要说明,八卦及八卦理论蕴含着伟大的预测智慧。据说八卦是伏羲发明或发现的后经周文王又将其组合成六十四卦符。这些符号是这些头脑思考出来的还是上帝赋予的我们不去研究也不必要。最必要的是人类怎么去理解去实践是最伟大的。我认为人的思维也是物质的,就像看不见摸不着的手机信号的存在一样。这样理解“天人合一”的道理。
  但《易经》的“神奇”不得不说。科学家们认识到《易经》的神秘是它接近于真理,令他们神奇的是所有地球上的秘诀同《易经》的教导十分相似,64个卦象严格的对应着遗传密码中64个DAN密码,这在马丁·斯科诺伯杰的《生命的密码》一书中得到清楚的论述。它的二进制,外国科学家把它肯定为微积分的基础。不能不说其“神妙”之。

  四、怎么实践
  在后来的几千年里又有几百为中外伟大的头脑认可易学并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悟《易》道《易》,但还是让人难以理解和实践。虽说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商界精英们都必修易经和使用易经,但大众之真正懂得人少之又少。这就是以“玄”传“玄”的缘故。其实人人都能学会易经使用易经。我这里在想,这些高深的学问可由通俗入门,感兴趣在读那些“深奥”的书,改变入门难得读书现象或许有益。

  五、怎么认识易学
  学习《易经》学首先要认识和认可《易经》学。《易经》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八个线性符号到六十四个线性符号,涵盖了丰富无比的大哲学之道。她包涵了阴阳之理,天地之理,天人合一之理,人事之理,辨证之理,唯物之理,时空观,认识论等。最重要的是她的阴阳观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就是哲学基础——辩证观,我们的先哲从不相信命运,《易》学又为我们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八卦的出现,本身就是祖先们认识自然适应万物的证明,这也是中华民族一开始就是辩证唯物的思维者,这是最伟大的。后人的各种《易经》学见解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发挥和丰富。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竟是“舶来品”!
  更要说明的是《易经》不是一本纯占卜书,更不是巫书。她是一部阐述事物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的预言之智慧成果,被称为“奇书”。国外学者称其为神奇之极的“未来学”大道。要想理解这六十四符号的大智慧,关键在于“悟”,悟性有多大,智有多大,灵有多验。

  六、君子之心才灵验
  《周易》八八六十四卦,五十三卦谈到君子。卜卦必有君子之心,违背道德的事卜卦不灵,奇怪!不是人人是君子,但人人必有君子心。
  这就是智慧或智者思维。简单说,智:就是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慧:就是处理事物的方法。事物的本质,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发展趋势,相关环境条件等;处理事物的方法,就是符合事物的本质,科学的处理事物各种关系联系,维护事物本质状态,促使事物变化发展。
  为什么他人能成功,为什他能做大事小事都能做好?为什么他家庭和谐,为什么他健康?等等,这就是具备智者的修养。智者君子也。
  学《易经》先修养。为什么让人做“君子”?“君子”之人才能应“天时”宜“地利”。这是很有道理的。“君子”之人心胸宽广宏大,做事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志如天为大业,心如地而博爱,刚毅坚定不懦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纳百川而善下”,拿得起放得下;不一叶障目,善于辩证思维,不“掩耳盗铃”,不“拔苗助长”,不妄自菲薄,自大自喻,不患得患失;善于抓事物的本质,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穷尽生命追求事物的根源,探索事物最微细的发端;懂得阴阳平衡,知福在祸所依,知天情临阴雨,知月缺必圆,知路坦于暗石,知人无完人事无完事。居殿堂则爱民,做百姓则勤勉,做丈夫爱人,做父母仁慈,做伙伴友善等等,这就是成功之所在!
  有空读读《周易》及与易学有关的文字,有助于自悟。
  如果说《易经》是一本《水浒传》,我的文字只是本《水浒传》的连环画册而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