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三秦演义》第二十三回 始皇陵墓刑徒建 八大奇迹重见天
作品名称:三秦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5-29 18:21:48 字数:5556
第二十三回 始皇陵墓刑徒建 八大奇迹重见天
郭琦主编《陕西五千年》“骊山刑徒与始皇陵”
秦滥用刑罚和无休止的劳役,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统一后的短短10多年中,始皇征发了50万人守五岭,30万人防匈奴,50万人筑长城,70万人建造阿房宫和陵墓,加上其他劳役,总数在300万人左右,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15%。
骊山陵墓卫工程,从秦王政即位(即公元前246年)就开始了。全国统一后,陵墓的建造规样更大。各地都送徒骊山(西安市临潼区)。漫漫路上,随时可以看到被押送的刑徒和苦役。据秦陵考古发掘,在郑庄遗址发现铁“贯索”(古代束颈的刑具)、挃(音质,zhi,古代束足的刑具)等刑具。在赵背户村,还挖出104座刑徒墓地,一坑埋二三具尸骨,甚至多达10具尸骨,骨骼相迭,大多屈肢埋葬,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头骨有刀痕或铜鏃。这是刑徒惨遭虐待和被屠杀的佐证。
秦始皇陵世所罕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其他文献记载,墓穴掘挖深至三层泉水之下,以铜汁浇铸地宫,涂以丹漆,墓室形似穹窿,上绘日月星宿,下造九州五岳、河流、湖海,并以水银贯注其中,置棺椁于其上。地宫内建有富丽堂皇的宮殿,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其中。湖河之中还放置黄金制作的凫雁子、琉璃作成的鱼龟、沙棠沉檀建造的舟辑、玉石刻成的松拍,奇器珍怪贮满其间。地宫燃点人鱼膏油炼制的腊烛,长久不熄。墓道入口处,还设有自动发射的弩机,以袭击盗墓者。地下豪华奢侈,正是始皇地上豪华奢侈的反映。汉刘向说:“自古至今,葬末有盛如始皇者也。”
始皇葬后,后宫无子宫女,一齐随葬。、负责埋葬的工匠也被活活埋在地下。
骊山陵墓的表层更宏伟壮观,陵上封高50丈,全由人工夯实,非常坚固,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达76米。这是中国的“金字塔”。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5公里,外城周长12里。内外城郭都有宽约8米,高约8-10米的城墙,今除残留遗址外,均已荡然无存。陵丘以北发掘有大型宫殿遗址多处,在周回12里的外廓城内,还钻探发现的有大型马厩坑2座,小型陪葬坑和珍禽异兽的瓦棺葬坑数十处。外廓城的周围还有不少庞大的建筑群,以陵东1、2、3号陶制乒马俑坑规模最大。其中1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l oo余乘,以及无数兵器。这些陶制兵马和战车,尺寸大体同真人真马相等。形象逼真,队形严整,气势磅礴,大有待命出征之概。秦兵马俑仿宿卫军制作,分步、弩、车、骑4个兵种。它的出土,展现了秦军统一六国的雄姿,成为关中古文化的象征之一,深受国内外的重视,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79年在此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侮年接待着数十万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1980年在秦始皇陵又发掘出两乘铜车马(8马2车2人),大小相当于真车真马的一半,总重量大约有3.5吨,上面有大量金银饰物,华贵至极。仅2号铜车马就有金饰物747件,银饰物817了个。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始皇当年乘舆的仿制品。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极其精洛,其中缨络的铜丝直径仅0.1-0.5毫米,令人难以置信,充分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高超水平。铜车马的出土为始皇陵兵马俑锦上添花,更具吸引力。
我在任西安骊山科技学院副院长6年期间,曾多次陪国际友人参观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在《世界史记?兵马俑本纪第五》记载如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从秦始皇陵东行1.5公里,即到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建造在秦兵马俑坑之上,是秦始皇帝陵园区多个遗址中的一个。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占地面积3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馆中除有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持陈列大厅外,还有介绍秦陵、秦俑坑出土文物展室及铜车马陈列。1987年,它同秦始皇帝陵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公元前二世纪,腓尼基旅行家昂来帕特在遍游世界后,把奥林匹克亚宙斯神庙、埃弗茨月亮女神庙、罗德岛太阳神铜像、埃及金字塔、摩索提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亚历山大灯塔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它们当中除埃及金字塔外,均已泯灭消失;1974年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一建设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地下雕塑群,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1978年9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了秦俑馆,他有留言中赞叹道:“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他的这一赞誉,得到中外人士的认可,从此,世界八大奇迹之誉,几乎成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记
1974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刚刚进入3月,骊山下的西杨村农民,便在上级领导下,开始了打井抗旱工作。西杨村西崖畔是块历来只长柿树不长庄稿的“南大荒”,因它正对骊山王家涧峪口,一般说地下水应该多。生产队长杨培彦和杨文学来到这里,两人估摸了一阵,便随意在那里划了个大圆圈,确定了打井的位置。谁能想到,这个毫无特色的圆圈,却正对准了一个五彩缤纷、威风八面的古代地下军阵!
第二天,以杨全义、杨志发、杨彦信等七人小组,便在这里挥镢扬锨,开始了打井工作。动工的时间是3月23日。在控到3米时,发现了红烧土和炭屑灰烬,开始,大家还以为挖到了老年间的砖瓦窑场。继续往下 打,在3月29日,奇异的景象出现了,正抢着锨头的杨志发忽然在井西壁的脚下,发现了一个圆口型的陶器。大家正在议论纷纷,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工作;他下去一看,发现井里的砖和秦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一样,便告诉大家暂停打井,回去便将这一情形报告了县文化馆。就这样,几位极普通的中国农民,用他们手中的铁镢,轻易地敲开了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宝库的大门。杨培彦他们所打的井,正好在一号坑的东南角,如今还在那里树有标识,供游人观览。从后来发掘的情况看,秦俑的发现并非始于今日,远在东汉时期,就有人把墓打到二号坑道内;后来明、清时期,民国初攫,秦俑也曾多次出现,只是由于时代和知识的局限,与我们失之交臂!文化馆的赵康民接到报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认为是秦代的陶俑,并将挖出的陶俑拉回清理、修复。无巧不成书,这年回临潼休假的中新社记者蔺安稳,凭借他职业上的敏感,及时将这消息报导了出去。仅仅几天功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了,李先念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1974年7月15日,以袁仲一为队长、程学华为副队长的秦俑考古队,来到了骊山脚下,中国考古上最壮丽的一页揭开了。今天,我们参观这一瑰宝,也应记住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文物工作者、新闻记者以及考古专家们 所付出的辛劳和功绩。
品字形的秦兵马俑坑
继1974年初发现一号兵马俑坑后,1976年又先后发现了秦俑的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由北向南看,大体呈品字形排列。三坑均系地下坑道式土林结构建筑,坑底距现地表4-8米,坑周留有斜坡形门道,坑中筑有土隔墙,隔墙两侧立有木柱,柱止架梁枋,枋上密排棚木,棚上铺有芦席,席上覆土。过洞底全部用青砖铺地,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之中。三坑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占地5万多平方米。埋藏战车130余乘,车马150余匹,骑兵鞍马116匹,各类武士俑7000余个,展现了秦代军队的真实风貌。
一号坑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为长方形方阵。东面有三排面东的武士俑,每列68个,共204个。他们手执弓弩,组成军阵前锋,三列横队左右两端,各有一头带长冠的军吏俑,大约是他们的长官。坑的西端,也有三列上步兵俑,其中两列面东,一列面西,都是身穿铠甲的重装步兵俑,为军阵的后卫。两侧有两队步兵俑,其中各有一队面北和面南,组成两翼。中间有38路纵队与战车间隔排列,约有兵马俑6000余件,是一号坑军阵的主体。
二号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端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个由车、骑、步等多兵种混合编列的军阵,由四个单元组成。东端是弩兵军阵,由160个跪射俑和172个立射俑组成。南部是战车组成的方阵。有8列战车,每列有战车8乘,车系木质,仅存遗迹。车前有陶马四匹,车后有武士俑3个。中间是车、步、骑混编方阵,由舛乘战车、264个步兵俑、8个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北部是长方形骑兵方阵,有战车6乘,陶质鞍马108匹、骑士俑108个。骑兵四马一组,三组一列,手提弓弩,英姿焕发,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以上四个单元,既可独立作战,又可互相色连,共有兵马俑1300余件,为侧翼机动部队。
三号坑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南距一号坑25米,二号坑西侧120米处。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形。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它的东边有一条长11.2米,宽3.7米斜坡门道。门道后是车马坊,有战车一辆,上有陶俑四件,中间御手俑和军吏俑呈一前一后排列,另两件车士俑位于左右两侧。车马坊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南厢房由前廊、过厅、前室后室构成,有42件陶俑相向站立。是处曾发现门楣遗迹,似为军事将领研究制定作战方案议事厅。北厢房前有廊房,后为正厅,有22件武士俑相向而立。正厅发现残鹿角一件,动物遗骨一堆,似正祭祀、祈祷活动。以上三个秦兵马俑坑展现的秦军军阵,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驰骋疆场、统一六国威武雄壮的情景,而且,对研究秦代军事制度,特别是军阵编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威武雄壮的古代军阵
军阵,就是古代军队陈兵列队的形式。春秋孙武兵法有64阵;战国孙膑兵法中讲方阵、园阵、疏阵、数阵、雁行之阵等,都是说的根据地形及战争形势,采取的不同列队形式。张文立在其《秦兵马俑》一书中说:秦俑坑中的陶武士们,“他们被安置在秦陵东外城以东,象征着秦国的国家军事力量。它既不是打仗中的部队,也不是行军中的部队。它们是以驻军即军队屯聚的形式,布成的常阵队列。”战国尉缭兵书指出:“常阵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阵,有坐阵。”
秦始皇姓嬴名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五,秦五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故称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传见《史记》郑六《秦始皇本纪》。
秦王嬴政即位时年仅十三岁,政权旁落在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官宫 手中。秦王九年(前238),嬴政二十一岁,加冠亲政,立即清除了吕不韦、 集团,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任用李斯、尉镣、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即秦王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政治。
秦始皇来六国后,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万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
秦始皇称皇帝后在位十二年,出巡全国五次,目的在于示强威,镇海内。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南巡至会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黄河平原津,病卧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沙丘宫遗址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病死,享年五十岁。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示意功盖五帝,地过三王,象征宏大的新气象,并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裁,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显示绝对权威。嬴政自称始皇帝,以后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朝迁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执行政务。三公为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掌军政)、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又设九卿分部治事。九卿为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禁卫军)、卫尉(掌宫门卫兵)、太仆(掌皇帝车马)、迁尉(掌刑狱)、典客(掌民族事务)、宗正(掌 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民政及财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供皇室费用)。此外,中尉(掌京师治安)、内史(首都市长)等为列卿。
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毁天下兵器,拆除战国时各国的城廓及设防工事。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驰道,京师西北修建一条通往边地的直道,在西南筑五尺道连接今四川、云南、贵州,加强以地方的控制。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戍五岭,抚定百越。秦始皇还在不断巡行全国各地中刻石颂功,宣扬大一统思想。
秦始皇所完成的统一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他领导的统一战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给社会带来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当时天下黎民莫不虚心而仰上。是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大一统,加强了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秦政暴虐,立国短暂,但他所创立的制度,在中国推行达二千一百年之久。
秦始皇又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人物,他功大过亦大,历代以来受到人民的唾骂。秦始皇极其残暴,烧毁诗书图籍,严重破坏文化;他又活埋议政的方士及儒生四百六十多人,钳制思想;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他大兴土木,建宫室,修坟墓,以及连年用兵,经常役使民力在十百万左右,为当时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广大人民痉不堪,他去世的当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久秦王朝就灭亡了。
余论: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四里处发掘出了巨大的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上第八大人工奇迹,这仅是当年始皇陵殉葬设施的一部分。据考古专家估计,始皇陵及其陪葬区总面积竟达255平方里。仅此一项工程,足见秦始皇气魄之伟大,而虐用民力之残酷亦在其中,秦始皇是古代千百万人民尸骨的结晶,对他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永远不会有定论。对历史止一切双重性人物均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