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废园>2传奇支书郝运来

2传奇支书郝运来

作品名称:废园      作者:当阳山人      发布时间:2014-04-29 20:28:47      字数:4077

  
  2传奇支书郝运来
  水磨沟大队的支部书记郝运来,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老头儿,矮小而结实的体魄里藏着充沛的精力,他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他突起的额头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里都好像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的眉毛向上高高扬起,带着希望,带着惊异,带着对新生活的满足和感激。他小小的眼睛里,既透露出农民的朴实和善良,也闪现着军人的坚定和睿智。他的嘴巴和眼睛一样,经常给人以友好和亲近的感觉。他手上的青筋隆起,像匍伏着一条条蚯蚓,纵横交错。他的一身行头和装扮,和周围的乡里乡亲倒没有什么明显两样,但如果你细心的观察,会发现他穿得比他们要干净和得体一些,浑身上下也没有更多的泥巴和皱褶。
  郝运来本来不叫这个名字。他小时候命苦,生下来没多久就死了母亲,跟随父亲郝石头在村里地主赖耀祖家讨生活。赖耀祖家养了一条狗,正好下了崽儿,郝石头就央求赖耀祖的父亲借他家的狗奶养活儿子。赖耀祖的父亲为了笼络这个壮实的劳动力,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赖石头就地取材,就很随意地给自己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狗剩。他没有读过一天书,也不认识一个字,当然不会知道给孩子起名字的学问。他也不会知道孩子名贱好养活的道理,只想着自家的孩子随便有个称呼就可以了。狗剩七八岁的时候,郝石头积劳成疾,活活地累死了。
  只剩下郝狗剩一个人,无依无靠的,同族同门的叔叔伯伯们想要接济他,却也是有心无力。偶尔,看到他饿得实在太可怜了,也会给他分一点儿吃的,无非是一些清汤寡水、高梁面玉米糊什么的,让他随便哄饱自己的肚子。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却铸就了郝狗剩顽强的生命力。白天,郝狗剩在水磨沟附近的沟沟岭岭里找来一些野果野菜什么的,或者捡些别人庄稼地里玉米棒子、红薯什么充充饥。晚上,他就干脆住在龙王庙或者甘露寺里。天冷了,就会蜷缩在赖耀祖家的牲口窑里。郝狗剩长到十三四岁,能干一些体力活儿了,就到赖耀祖家去帮工,做一些挑粪、铡草、扛麻袋之类的粗活。
  后来,赖耀祖的长子赖如意要被抽去当壮丁。赖耀祖不想让儿子当炮灰,就上下打点找人疏通,让郝狗剩冒名顶替。郝狗剩的远房叔叔自然不愿意,赖耀祖找来了中人,签下了字据,许诺给郝狗剩两石小麦,半亩水田,还有两间楼房。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价值不菲的家产。郝狗剩本来一无所有,穷得丁当响,既然赖耀祖有这些许诺,自然有些心动。反正自己孑然一身,一人吃饭全家不饥,他到哪里都是混一口饭吃。郝姓的族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几个中间人当面立了字据,郝狗剩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高高兴兴地和赖耀祖签字画押,表示永不反悔。
  赖耀祖原本想到狗剩被抓到部队去当壮丁,一定会九死一生,全没把签下的字据当作一回事。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年过去了,郝狗剩几次大难不死,还时来运转,差一点儿要飞黄腾达。
  据郝运来后来回忆说,他先是在国民党部队当了两个月的兵,就被豫西游击队皮定钧的部队打垮了。他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次拿起枪的时候他吓得瑟瑟发抖,差点儿尿湿了裤子。他虽然从小在地主赖耀祖家就见过真枪实弹,但是从来没有敢摸过,总认为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东西。排长狠狠地踹了他一脚,就让他的班长手把手地教他。班长是个老兵油子,也和他同乡,这次是第三次顶替别人来当兵,为的是要为家里换取一些钱和粮食。那班长看他人长得实在,偷偷地告诉他说,打仗的时候不要太往前冲,要把枪口朝天上打,他当兵两年多,就从来没有打死过一个中国人。这样,对方也就不会把自己打死。班长说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他的娘死得早,郝狗剩对娘没什么印象,但他对爹爹郝石头那种朴实的善良一直感受很深。郝石头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他从不与人争执,从没有伤害过一条生灵。无论东家要他做什么重活脏活,他从来都是任劳任怨。还有,郝石头常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带上狗剩到他母亲的坟前烧香,到庙里祷告。郝狗剩自从死了父亲,龙王庙里还有山上的山神庙里一些供果就成了他的食物,他也一直感谢神灵的恩赐。所以,郝狗剩一直牢记爹的教诲,做人要善良,不要做亏心事,因为他深信“头顶三尺有神明。”
  就这样,郝狗剩担心吊胆地熬过了两个月。忽然有一天,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皮定钧的一个整编团包围,差不多要全军覆没。几百个人只有他和班长两个人毫发无损,他们两人都虔诚地认为这是神灵在庇佑他们俩个。两人大难不死,就很爽快地投诚过来,参加了解放军。连长问他叫什么,他说报告长官我叫狗剩,并详细坦白了自己的历史。那名连长读过几年书,接受过大革命的洗礼,说既然你现在弃暗投明,参加了革命的军队,也算是时来运转,就叫郝运来吧。“好运来!”这名字起得好,狗剩一听自然特别高兴。后来他所在的部队要南下,郝运来想回家乡种田,就没有再跟随部队走。连长给当地的武装部门打了招呼,安排郝运来回到临河去。这时临河这个地方已经彻底解放,正在酝酿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赖耀祖突然见到郝狗剩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乡,觉得自己当初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一开始他还三番五次的推托,既不想给那半亩水浇地,也不想让出这两间楼房,只是不情愿地先付给郝狗剩二石的小麦。从郝狗剩的嘴里,水磨沟大队的乡亲们知道过去的郝狗剩现在已经不能再叫狗剩了,改叫了郝运来。
  在战场上摸打滚爬,郝运来经过了生死考验,大难不死,他早已懂得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就没有和赖耀祖过多的计较。郝运来草草收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随身行李,就住在父亲留传给他的紧靠赖家牲口窑的那两孔破窑洞里。
  直到一个月后,赖耀祖从小道消息听说郝运来要被临河人民公社任命为水磨沟大队的支部书记,他才急急忙忙找来还健在的两个中间人,要履行当年和郝运来签下的合约。
  郝运来时来运转,做了十几年的大队支部书记,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小山沟里,可谓是一言九鼎。但郝运来生性善良,做事公平厚道,尽管外面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但在这个偏远封闭的小山沟里,山高皇帝远,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良心巧妙地应付自如,公道地对待每一位人民群众。
  这么多年过去了,郝运来一直深受水磨沟群众的喜爱,家家户户都待他如座上宾。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上,郝运来都感觉到惬意和满足。而现在,对于郝运来来说,萦绕在他心头的最大的问题既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独生女儿郝丽娜的婚姻问题。女儿郝丽娜转眼已经二十岁了,至今依然孑然一身。像她这样二十多岁的大姑娘,在山沟里早已是两个或三个孩子的小媳妇了。郝运来的妻子死得早,没有赶上好时候,郝运来觉得有些话自己做父亲的实在不便于对女儿说出口。但他内心里总希望女儿能女大当嫁,能早日有个好归宿,和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闺女一样,早些嫁出去才是正经事儿。
  俗话说,深山出俊鸟。郝丽娜正值青春妙龄,她浑身蕴藏着的女性的娇美恰到好处地表现无遗,就像这里漫山遍野含苞欲放的海棠花。当花苞半放花瓣半开时,那样一种可爱的姿态,那样一种赏心悦目的色泽,看一眼就会直叫人神往。二龙山清泠泠的甘甜泉水,水磨沟黑油油的肥沃土地,把郝丽娜滋养得漂漂亮亮,匀匀称称。
  郝丽娜从临河公社的高中学校毕业以后回到了家里,虽然不常走出家门,但却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上门提亲说媒的人不计其数。郝丽娜自有自己的主意,她没有看中其中的任何一个。虽然这里面还有临河公社的革委会副主任,也就是当年和郝运来一起被抓到国民党部队当壮丁的那个班长。他想要郝丽娜做他的儿媳妇,几次三番地找到郝运来。郝运来倒是非常同意这门亲事,但女儿左右就是不愿意。那个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愤愤不平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毕竟两个人是同过生死的战友,也就没有十分为难郝运来。
  郝运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堂,过去只偷偷地爬在学堂的窗户外听过老师的讲课。但是,他内心深处一直固执地认为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明晓事理、道德高尚的人,他也一直敬佩那时学堂里的老师,也就是现在公社高中的校长汪天明。汪天明曾经任过临河公社高中的校长,“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了“走资派”,经常要接受红卫兵和造反派们的批斗。
  郝运来向来敬重汪天明老师,向临河公社革委会提出一个请求,要他们把汪天明下放到水磨村接受劳动改造。临河公社革委会主任当然知道郝运来的意图,觉得现在阶级斗争的弦有些松弛下来,没有一开始绷得那么紧,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把汪天明下放到水磨沟大队接受改造。
  为了避人耳目,郝运来一边安排汪天明像模像样地接受劳动改造,一边让他负责水磨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水磨沟大队人口少,学生也少,加上周围的学校到处都在停课闹革命,这个学校几乎处于完全瘫痪的状态。本来水磨沟学校里的老师就不多,公办教师只有一个,也就是原来的校长,上级划定了右派的名额,自然非他莫属,早些年被抓到其他大队劳动改造去了。剩下的就是村里的几个民办教师,一看在学校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索性都回到了家里干些农活或做些家务活。
  汪天明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孩子,看到村里的孩子荒废学业,觉得非常痛心。他一来到学校,就一门心思全力扑在教学工作上。水磨沟大队的孩子们三三两两、陆陆续续都回到了学校上课读书,后来还来了不少外村的孩子。水磨沟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由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一二百个学生。原来学校只有七八个教师,每个人都要担任两三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大家明显地感觉到力不从心。
  那一年,郝丽娜正好高中毕业,暂时呆在家里帮父亲做些家务活儿。汪天明向郝运来提出建议,要安排他女儿郝丽娜到水磨沟小学教书。
  郝运来本来不愿以权谋私,但经不住汪天明校长深明大义。况且,郝丽娜还是汪天明的学生,汪天明知道郝丽娜完全能够胜任学校里的教学工作。一来呢,学校确实缺少师资,二来呢,郝丽娜也特别愿意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郝运来拗不过女儿,很快就同意了。尽管那时候,他们大队的学校归他管辖,安排一个人进自己的的学校里当教师,完全可以由郝运来一个人说了算,但他还是公事公办地向临河公社革委会负责教育的副主任打了报告。
  和郝丽娜一同进入水磨沟学校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水磨沟深处二龙山那边石板沟大队的刘文斌。刘文斌和郝丽娜是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当年也是汪天明的一个得意门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