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西游内传>第五回 山穷水尽金蝉遭困,柳暗花明金刚解迷

第五回 山穷水尽金蝉遭困,柳暗花明金刚解迷

作品名称:西游内传      作者:水如空      发布时间:2013-12-26 12:11:11      字数:4455

  金蝉子在洞中赏玩多时,才慢慢静下心来,径直走到中间的石座上盘膝坐定。
  他掐指计算了一下时日,自从辞别如来东行,加上半路上流连的时间,总有二十几天了。离开时,如来给了他一百天的期限,这就意味着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加上他驾云回去总还要十来天的时间,那么这样算来,就只有七十天的时间可用。
  不过不要紧,无论多少时间,只要他一心清净,一念专心,只要一刹那间也就够用了。重要的是要心中笃信,要意念坚定,要一心不二。否则,就是有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这一点,他在灵山植树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证明。
  那么,就让自己开始好了。因为就在他看见那块天地间的奇石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下来,它就是自己一心要寻找的种子,而凭借这颗种子,他就可以轻松完成自己的任务,创造出那个可以达成如来传经愿望同时也成就自己功果的智者。
  金蝉子静静地坐在石座之上,脑子里慢慢浮现出那块奇石的模样。那块石头暗合天地之数,兼有九宫河洛之图,绝对是天地间难得的奇石。那么,以它做种子造出那个智者,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可是这个智者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金蝉子心里明白,既然要凭一心,那么自己心中是怎样想的就必然会造出怎样的人来。这个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因为一念之差坏了大事。
  他又想起种树的事来,那时尽管他没有专门去想,可是三百年来,佛祖得道的那棵菩提树却始终在自己的心头萦绕,没有须臾离开过。所以,自然而然的,那棵树的形状样貌就和自己记忆中的一般无二。而要造出一个人来,尤其是一个智者,他的相貌品德,则非以如来佛祖为标准不可了。
  想到这里,金蝉子更不怠慢,便努力在头脑中回忆如来的模样。他跟随如来三百多年,三百年来,他每天都可以瞻仰如来,对他实在是太熟悉了。佛祖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最为慈善、最为完美的相貌,人世间绝对不可能存在,甚至没有亲眼见到佛祖的人连想也无法想像。如果能按照如来的相貌造出一个智者,即便只达到其百千分之一,无疑都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金蝉子刚一起心动念,试图去想像如来庄严的法象,却惊异地发现,平日里对如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他,此时脑子里却是一片朦胧,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仅仅离开二十几天,就对如来变得如此陌生?还是自己意念不坚,心中不净,尚存有没有驱除干净的杂念?
  想到这里,金蝉子再次调整呼吸,集中意念,努力去想象自己记忆中的佛相。渐渐地,脑子里那个朦胧的影象终于慢慢清晰起来。可是就在那个影象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清清楚楚地显现在自己头脑之中的时候,他却顿时惊得毛发倒竖,呼吸也几乎停止下来。他竟然发现,在他意念之间浮现出来的根本就不是如来的法象,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和尚的模样。只见他白发飘飘,长须洒洒,面相清瘦,精神矍烁,身穿八卦仙衣,腰挂紫金葫芦,手执马尾拂尘,分明是一个得道的仙人。
  难道一直以来自己心念之中想的不是佛家的如来佛祖,却是一个道家的神仙?
  绝不可能!这三百年来,他从来没有来过东土,甚至连一个道人也没有见过,头脑里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记忆?
  可是又怎么解释自己定中见到的这个形象呢?难道是自己心念不坚的缘故?
  金蝉子不敢再继续下去,急忙收束心神,清除脑中所有的念头,什么都不去想,只去感受自己当下身处的环境。很快地,那个神仙的影象在头脑中消失了。他慢慢地从定中恢复过来,抬眼看看洞外,发现天色已经很晚了。只有洞口水声不断,山间更无鸟唤猿啼。这个时候,也许所有的生命都已入睡,只有他自己刚刚从朦胧中醒来?
  他没有立刻就再次试图努力,而是依照以往心神不定时候如来传授的方法,静下心来连续念了十几遍《金刚经》,这才让自己的心神彻底安静下来。
  就这样一夜过去,次日清晨,当红日初升,洞外鸟鸣猿啼声再次响起时,水帘洞内在洞口水帘的作用下,竟然映出绚丽无比的七彩的光亮。金蝉子站起身来,在洞里随意走了几个来回,忍不住就就要出去看看这花果山的晨景。忽然转念一想,自己明明是肩负重任来的,现在已经耽误了这么多时间,怎么能有这份闲情逸致游山观水呢?就在这一瞬间,他已经在心里做了决定:此事不成,决不出洞!
  他自幼跟随如来修行,早已有了非凡的法力,所以即使连续十数月不饮不食也不会觉得饥饿。既然打定了主意,他再不迟疑,急忙回到当中石座上坐定,合上双眼,调匀呼吸,收束心神,一面去感受那块石头,一面想像如来的相貌。可是就在他的脑际再次从朦胧中现出那个形象时,却依然是先前那个仙风道骨的道人。
  金蝉子急忙再次从入定中恢复过来,再次念诵《金刚经》,让自己的心神安定下来。就这样又过了八九日,依然一无所获,所有的努力全都宣告失败,他再次回到起点。这时,他的心里慢慢地有些焦躁起来。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道家的神仙,而他却一再出现在自己的意念中,如果不是自己的意念有问题,就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可是花果山处于大海之中,水帘洞又在水帘之后,、这山中又只有山禽野兽,这个时节根本就没有人来,况且自己进山之时已经十分小心,就是天上的神地下的鬼也未必能够知道,又怎么会有人来捣乱呢?
  难道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世界上竟有和佛祖如来同样法力的人?他可以不动身形,遥知天下之事,出于某种目的,对自己横加干涉?
  想到这里,金蝉子不由得有些毛骨悚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要说自己此行能否完成任务,成就功果,恐怕要全身而退也不容易。
  可是如果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为什么要来干涉自己呢?自己此行只为完成如来造智者传经文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又与他人何干?如果真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他出于某种目的就是要阻止自己,那么以他的法力,很轻松的就可以将自己制服,又何必采取这样的手段呢?
  金蝉子想来想去,终究想不明白。不过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这样下去,不要说这十来天时间空过,不要说百日之内,就是给他再多的时间终究还是会一事无成。所以他不再着急,只是每日坐在洞中,时而闭目凝神,诵上一部佛经,时而闲走几步,思考一下对策,就这样又是十多天过去了。
  既然之前的方法行不能,那么就得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才行。于是他并不急于去想象什么,而是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思考一下该怎么办才好。
  既然以如来佛祖为榜样不行,那么是否可以考虑换一下其他人呢?比如说燃灯古佛,比如说阿弥陀佛,比如说弥勒佛,或者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好……金蝉子想来想去,觉得无论哪一个佛菩萨无不合适,可是却哪一个也不敢冒然尝试。因为如果在意念中想像如来佛祖会有一个道家神仙前来干涉,那如果换成别人应该也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纵使有八万四千佛,即使有无数无量菩萨,却还是帮助不了自己。想到这里,金蝉子心中忽然一动,既然以佛菩萨为模不行,既然是要以自己的本心来创造一个智者,是否可以以自己的模样做为标准呢?
  刚刚想到这里,便如醍醐灌顶,金蝉子眼前顿时一亮,多日来的困扰一扫而光。自己诵了三百年的经,学了三百年的道,看来终究还是功夫不到,就如这部《金刚经》,自己读过的总不下几万遍。可是却仍然没能真正懂得佛祖的真义。经中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万物万象都是虚幻不实的,自己又何必执著于那个智者的相貌呢?既然要以自己的一心来创造这个智者,那么只要自己一心坚定,只要心中慈悲圆满,那么这个智者无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妍是媸,是老是少,是男是女……都无所谓,只要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智者,只要他可以完成如来传经的任务,这就足够了。
  想到这一点,金蝉子眼前豁然开朗,似乎觉得他的任务只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指日之间他就可以成就功果、提升自己的等级,至少可以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不分伯仲。
  金蝉子更不怠慢,急忙端身坐正,意念集中,再不去想什么形象,只把心神遥向洞外,投在那块天地间的奇石上面。他知道,要让那块奇石化成人形,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一念坚定。若有丝毫怀疑,便难成功。这是他从前次种树中获得的经验。
  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开始时那块石头的样子在头脑中还是一片模糊,久而久之,就渐渐地清晰起来。似乎此时他并不是坐在洞中,而是就悬在空中,如同前次一样,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那块石头的颜色,还有石上的图案,甚至石下的花草。
  可是在他的头脑里,或者说在他的眼前,那还只是一块石头,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形象。金蝉子努力要把它想像成一个人,可是离开了具体的人的相貌,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想像不出它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要想人就会想出一个道家的神仙,可是不想人却又只能把它看作一块石头,而仅仅作为一块石头,无论它是怎样的奇石,也注定是不能在其中诞生生命的。
  似乎他只是在其中转了一个怪圈,一切又重新回到起点。而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几天,到如来给的期限不足一半的时间。
  怎么竟会是这样?面对这样的困境,金蝉子真是欲哭无泪。难道自己又要像上次一样去向观音求救吗?那么无疑于已经承认了自己将永远屈居于观音之下,又何谈提升境界,又何谈扬名东土?又怎么敢妄想成就功果、成佛做祖呢?
  可是如果不求观音,自己又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
  他忽然想起临行前如来的吩咐,如来曾经嘱咐他“无论地上人民,山中鸟兽,水中鱼龙,天上神仙,地下鬼怪,一概不要惊动。”那么,自己又怎么可能去求助于别人呢?
  他忽然有些怨恨起如来了,做为法力无边受万人景仰的佛祖,他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既然他知道,又为什么偏要派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呢?既然他有传经济世之心,就派人把佛经传入东土也就是了,为什么偏要造一个什么智者远涉万水千山前去取经呢?金蝉子左思右想,越想心中越是烦躁。
  可是佛祖做事向来都是条理分明、考虑周到的,难道这件事之所以派自己前来还另有原由?难道只是时候不到、自己还没有想到对策不成?
  金蝉子努力打起精神,重新找回几乎丧失的信心,再次整理思路,把心念集中到那块奇石上来。
  问题很清楚,主要是自己无法和那块奇石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如果不去对应一个人的形象,那么奇石就只能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如果要对应一个人的形象,出现的又不是佛家人物。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个智者不属于佛家,无论他有怎样的智慧、怎样的决心、怎样的毅力,要他去取回经典都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一个道家神仙出现在自己入定之时的意念里,绝对不是一件正常的事。而如果以此去造人,恐怕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究竟该怎样让自己和奇石之间建立起联系,叫它在自己头脑中自然形成形象,而又叫那个神仙的形象无从侵入呢?金蝉子就这样冥思苦想了十几天,仍然一无所获。
  看来还是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还是有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金蝉子不住地叫着自己的名字,一次又一次提示自己千万要冷静,因为他已经朦朦胧胧有一种感觉,觉得那最后的答案已经离他不远了,只要再前进一步,所有的困惑就都会迎刃而解。
  他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叫着“金蝉子”三个字的时候,忽然间一道灵光闪过脑际,他猛然间想起自己拜师时的情景。当时他把那颗摩尼宝珠贡献给刚刚得道成佛的如来,如来十分高兴,便把宝珠按在他的头顶,使其融入自己体内,且因摩尼宝珠又名金蝉子,便赐给自己这个法号。而今自己要想成就这番伟业,看来非要在这宝珠之上动动头脑不可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