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飘飘》续写三十九
作品名称:白云飘飘 作者:zy1147580869 发布时间:2010-01-27 19:43:27 字数:3207
7
丹终于回来了。她越来越漂亮了。每当她提着塑料桶去灶房门口接水时,就有一双双贪婪的眼睛毫无顾忌地盯着她看。教练就是其中之一。有好事者就起哄让教练追丹。甚至说他们偷窥到了丹那一袭洁白的连衣裙下,一双美腿就似莲藕般白嫩、光滑。于是,教练每次都假装去灶房打开水,站在灶房里等丹来接水。丹接满水准备走时,教练就会出来献殷勤帮丹提水。时间一长,就有好事者起哄说教练和丹在找对象呢。
有一次,云正好也去接水洗餐具。丹来了,仍然是一副娇羞迷人的样子。云也真不识相,他当着教练嫉妒的目光帮丹提了水回去了。临出门,丹还给云塞了一个大红石榴。本来云没想要,但他是第一次吃石榴,勉强拿着石榴边剥皮边往宿舍走。他也没留意教练那饿狼一般的目光。只听见几个河南蛋在教练耳边絮叨什么。
第二天在操场上练习擒拿格斗时,教练就提议每个队员和他对打。自然,他们都不是教练的对手。就这,教练还假装叫学员们放开打,别顾及面子。轮到云了,只几下教练就把云打趴下了。打趴下过去也就算了。可教练逮住云给大家伙一边边示范动作要领。哪天云可被他借故狠狠揍了几下。
此时的云还是那么单纯,他根本就没想到这是怎么一回事。
…………
自此以后,云就成了教练演示动作要领的靶子。
…………
又是几天连阴雨。听说附近的华严寺很出名,云就约了好朋友陈XX一起去看看。这位来自陕西耀县的兄长为人很厚道。他也是高考落榜的贫困生。在这所学校只有他能和云谈得来。他学识比较渊博。据他讲,他的故乡就是著名的药王孙思邈的家乡。他还向云简单介绍了华严寺的来历——
——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岁。也有人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分析,认为孙思邈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我们以为后者更为正确,故以之为准)。
——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长安县杜曲镇城东南少陵塬畔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为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
华严寺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僧人杜顺在此创立华严宗,其三传弟子深得武则天宠信,被称为“华严宗大师”。四传弟子澄观被尊奉为教授和尚,授“镇国大师”、“僧祖清凉国师”称号,并主持当时全国佛教法事。因此,华严寺是唐代地位相当高的一所名寺。清乾隆时,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寺内殿宇全被摧毁,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7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5层,高7米。塔前还有清末《重修华严四禅清凉国师塔记》碑。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刻的《杜顺禅师碑记》碑,已移至西安碑林保存。
华严寺居高临下,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站在华严塔前,可俯视樊川,远望终南山的云雾。是一处旅游胜地。
…………
他俩沿着学校后边的一条小道上了塬畔。真是别具异乡景致。这儿的塬上到处长满了葱翠的野草。间或还有几颗从未见过的柿子树,顶着一两个橙黄色的小柿子,惹得人眼馋。偶尔还可以碰见几座坍塌的古墓。又叫人好奇、又叫人瘆得慌。这儿的一切和家乡都大不一样。
听说此地就是“樊川”,云就猜想这是不是就是号称“小杜”的唐代风流大诗人杜牧(杜樊川)的归隐之地。难怪这儿给人一种飘逸、灵秀之感呢!
——古代文人仕途失意之后通常有两种选择,或者寄身佛门,归隐山林;或者是醉心风月,寻花问柳。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十年,官小职卑,郁闷不展,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美女娇娃相依,与琴棋歌舞相伴,留下了许多风流潇洒、浓艳生辉的艳情诗。解读杜牧,绕不开他那些浮艳华靡之作,下面挑选几首稍作剖析。
最能反映杜牧扬州十年风花雪月生活的作品当推《遣怀》——“落拓扬州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这首诗其实是诗人风流生活的自描。尽管时过境迁、“大梦”初醒之后,作者感到后悔、愧疚、懊丧、自责,但其字里行间还是不难读出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因为才华横溢,壮志满怀,更因为时运不济,沉沦下僚,杜牧只好放浪形骸,沉湎酒色,颇有几分“破罐破摔”的味道。他半生潦倒江湖,以酒为伴,浪迹妓院,美女相依。这种生活表面看来实在是风流快活之至,然而对于一个胸怀天下的文人志士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杯慰藉情怀的鸩酒呢?“楚腰纤细掌中轻”一句虽用“汉时飞燕”古典,却丝毫掩饰不住诗人对歌妓、美女的欣赏、把玩之情。玉肢纤腰,婀娜多姿;金容玉貌,翩翩起舞。诗人笔下的女子是如此色艺双全,如此活灵活现,怎能不叫人心旌摇荡呢?
杜牧有位特别相好的歌妓,长得如花似玉,无人能及。他曾写过一首诗来热情赞美自己的意中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位女子芳龄十三,身材苗条,姿态轻盈,如弱柳扶风,似娇花照水,更像豆蔻花开,含情脉脉,楚楚动人。诗歌一、二两句用虚笔描绘,融比喻和想象于一体,极尽空灵神妙之能事,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空间,你想像得出女子有多美她就有多美,你想象得到女子多么吸引人她就多么吸引人。诗歌三、四两句采用众星捧月、弱彼强此的手法,简直把女子的倾城倾国貌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温柔富贵之乡的扬州,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美女如云。但是“卷上珠帘”发现,成百上千的红衣翠袖,没有一个比得上自己豆蔻花开的意中人。压低全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诗人的意中人之美,她简直美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品读这些诗句,我们不难感受杜牧的痴心专恋之态和心花怒放之情。如果说杜牧的文思灵感是此等灿若天仙的女子所激发出来的,一点也不过份。
风月场上的杜牧也有失意的时候。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有一次,杜牧到湖州去游玩,湖州刺史在水上搭戏台,让杜牧一览戏子的风采。杜牧看上了其中一个十多岁的小戏子,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十四年过后,杜牧来当湖州刺史,发现女子已嫁三年,生有两个小孩,杜牧大为感叹,写了一首诗《叹花》,抒发寻花不遇的惆怅、懊丧之情。——“自恨寻芳到已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首句叹寻春赏花已迟,以至春尽花谢,流露出一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次句遣怀,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无须嗟怨,其实是无可奈何之语。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硕果累累。春天早就过去了,更像秋天的景象。诗句貌似写景,实蕴深深惋惜之情。花谢花开,绿树成阴,结子满枝隐喻妙龄少女结婚生子,人老珠黄,青春不再,和十多年前的光华亮丽,熠熠生辉相比,怎不令诗人感慨万千,追悔莫及呢?时光与诗人开了一个玩笑:任尔春心不老,无奈世易时移,落花流水……
自古多情伤别离,杜牧也难逃此劫。他写过一首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首诗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的留恋惜别之情。离席别宴上,情人凄然相对无语话别,貌似无情却心生波澜,只得强作欢颜。这种离别之痛,犹若鸩酒一杯!以至于在诗人看来,眼前那支垂泪之烛,就是替劳燕分飞者落泪。从这种有心垂泪,无意分别的描写可以看出,离别之情恰似刮骨钢刀!蜉蝣人生也许正是在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情别意当中才更显珍贵。
…………
华严寺不愧佛门至尊。其肃穆庄严、香火鼎盛之度无与伦比。前来上香拜佛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门前就停着好几辆高档轿车。门票很贵,他俩只在寺前流连了一会儿,就顺着山路返回了。路上,这位好心的兄长向云道出了教练之所以捉弄云的真实内幕——
原来教练早就心仪丹了。他父亲是当地教委副主任。丹的母亲还指望着他父亲帮忙转正呢。
天色转阴,恍然大悟的云顿生归隐之意。这个矛盾的世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