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白云飘飘>《白云飘飘》续写(三十七)

《白云飘飘》续写(三十七)

作品名称:白云飘飘      作者:zy1147580869      发布时间:2010-01-26 17:51:45      字数:6536

5
云要走了。
父亲从县城给他买了一个大黄帆布提包。他把该穿的衣服连同霞送给他的《平凡的世界》和诚送给他的口琴一起带上。他要带着爱情、友情,走向那遥远的、回忆的国度。
父亲要云把钱交给文带上,说云第一次出远门,别让溜贼子把钱偷了去。云和文在云的父母、家人的注视下走向李湖路口。
一路上,他俩谁也不说话。眼前闪现着故乡初秋的美景。从他俩,尤其是云的眸子里闪现出对故乡的留恋与无奈之情。是啊,故乡,再苦、再穷、再荒凉,都是每个即将离开故乡的游子心中永恒的思念。无论富贵、抑或落魄,没有人不怀念故乡的!
班车路过母校——关帝中学时,云深情地回望着他曾苦读三年的母校。一切依旧,只是物是人非。学校才开学不久,传来同学们朗朗地读书声和操场上体育老师响亮的哨声。一切都还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伴随着疾驶而过的景象,云的眼睛湿润了。他想念着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霞、走回家的军和诚、还有仍在这儿复读的同学们;想念着那些曾经为他传道、授业、解惑、并带给他快乐与哀伤的老师们;想念着那些难以下咽的饭菜;想念着这里的一切。窗外的微风终于吹落了眼中的热泪。泪水浸润了无限的往事,浸润了饱经忧患的心头。为了不让文看到,他别过头,假装用手揉了揉揉眼睛。泪水顺着他苍白的指缝流了下来,滴落在腿上,冰凉了每一根神经。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那些荣辱与共的岁月;再见了,即将逝去的青春……
…………
车还未进县城,仿佛已经听见来自芸芸众生嘈杂的声音。
近了、近了。
商家店铺里传出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各式车辆发疯般鸣着喇叭;仿佛在演奏一曲现代化的城市交响乐。它们都是现代化城市的主旋律!置身其中,每个人就是一个小小的音符。浅吟低唱的、高亢激昂的、悲伤的、喜悦的……纷繁芜杂。
城市是热闹的,繁华的。它们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忧伤。
当时最最繁华的大十字商场门前,人头攒动。改革开放以来,腰包渐鼓的农民弟兄和那些出身农村的城里人争相涌出涌进。马路上车水马龙,尽显现代化气息。人们或忙碌、或悠闲、皆为各自的生活奔波着、享受着。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孔老夫子一句话,道尽人间众生相。
班车从大十字商场门前左转弯再向南走就到了当时的县城南街。这条街在九十年代前期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云的三姨奶奶的六儿子就在这条街上的县百货大楼当经理。七儿子在楼底下开了很大的一间皮鞋店。生意很好。他二哥的二女儿、他小姨子、他表妹庆伟都在那儿打工。
车在汽车站门前停下。云和文提着行李下了车。来自县城周边的新堡镇和舟塔乡的几个新招的保安学员早已经在那儿等着文。大家互相简单介绍了一下,文招呼他们坐三轮摩的到县城西门转盘那儿坐银川——西安的长途卧铺客车。因为省际长途班车一般很少进小站。
他们一人买了一个雪糕边吃着边分坐两辆三轮摩的往西门转盘走去。
十分钟后,摩的在转盘“枸杞姑娘雕塑”前停了下来。他们一人付了一块钱车费,把行李放在路边等班车。趁此机会,云仔细的观赏了这座县城标志性建筑。它是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建成的。由驻中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三零部队全体官兵和县水泥厂赞助。底座为红褐色大理石粘贴的长方体矼柱。上边镌刻着“枸杞之乡”四个鎏金大字。上方为一尊手挎竹篮健步走向茨园的美丽少女的汉白玉雕像。这座雕像地处109国道要冲,向南来北往的客商展示着杞乡中宁的美丽与富饶。同时这座雕像也成为当时乃至现在杞乡中宁的标志。但最近几年因为县城东、西街小姐、野鸡渐多,当地人戏称“东街小姐一帮、西街婊子提筐”。这也应当引起当地政府重视了!
…………
硬卧客车来了。票价从每人九十二元砍到八十五元。八个人分别买了票后上车向西南方疾驶而去。
云爬上车位右侧上铺,将行李包当枕头枕着。
班车把家乡景物远远甩在后边。远了,远了……
班车沿着当时的包兰公路向西南飞奔。沿途逐渐显现出荒凉寂寞的景象。
古城乡、长山头、同心县……
车到长山头时,云努力的搜寻着他第一次打工的那座山村移民小学。小学校已经开课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上空。车窗外的微风又一次吹落了他多情的泪水……
…………
渐渐的,村庄越来越稀少,连绵起伏的大山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家乡渐渐远去,云却努力地想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
因为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注视掠过的各种景致,云觉得眼睛干涩难耐。慢慢地,他睡着了。睡梦把他带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安——那座闻名中外的十四朝古都……
…………
天灰濛濛的。车辆颠簸,窗外飘进的微风轻抚,梦很美,很美。好舒服啊!假如有可能,真想睡上千年、万年。
宁静,还是宁静,久违的宁静,心灵的宁静。
山,还是山。一望无际。偶尔从眼际掠过的村庄城镇,出卖着山乡的贫瘠与荒凉。虽然荒凉,它却正适合此时的云的品味。他很享受眼前的一切。
…………
车到固原。司机把车停在汽车站院内。旅客们上厕所、购物、吃饭、休息、短时间的游玩。时间为十五分钟。
——固原,地处宁南山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了。最早称“乌氏城”,明清时成为西北重镇。
天下起了濛濛细雨。
已近中午,肚子也饿了。云和文趁机到固原古文化街要了两碗牛肉拉面。饭后,两人急忙赶回车里。司机和售票员忙着招呼乘客赶快上车,因为雨下大了。云仰躺在卧铺上,从车窗外浏览着固原城的景色。原来它并不是想象中的山区小城那样荒凉贫穷。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它要比他们中宁县城大得多,也漂亮的多。这儿地处六盘山区,空气湿润,颇有点儿江南的味道。只是这二人的口音太重,听着就给人以贫穷、略带狡诈的感觉。
烟雨濛濛中,班车开始启程,向此行的下一站——甘肃省平凉市赶去。
山,还是山。一望无际,荒凉凄清。
翻飞的思绪、荒凉的景色很快就让云感到了轻轻地睡意。
…………
茫茫夜色之中,平凉市到了。
——平凉,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历来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素有“西北旱码头”之称。海拔2123米,享誉海内外的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就坐落在城西14公里处。山势雄伟、林海浩瀚、环境清幽。自古就有“崆峒山色天下秀”美誉;“海内真崆峒”之尊。相传为广成子得道之地。据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二登崆峒求道于广成子。秦皇、汉武也曾西登崆峒求仙……
听售票员喊话,说平凉市到了,云猛然抬起头。他想看看传说中的平凉到底是个啥样。
灯火阑珊、流光溢彩的平凉市好像天上的街衢。远远望去给人以飘渺、凄清的感觉。就像梦境一般。
云爱幻想。他想象着这座山城的某一栋楼里,某一间屋子里,或许就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心上人的出现……他想到了面若桃花的霞,想到了霞送他《平凡的世界》时的样子……
多美的意境,多美的城市,可这一切都是虚幻啊!梦,不要醒来,城市不要醒来,世界也不要醒来!
为什么,为什么每一座夜色中的城市都给人以凄美、哀婉的意境?天堂到底在哪里?在哪里?
…………
班车在平凉城停留了几分钟。平凉城小,也没有多少旅客,只上来一个卖锅盔的中年回族妇女大声吆喝说这是平凉特产。云听后就想笑。不就是个烙馍馍嘛,上高中那会儿吃都吃烦了,一听见馍馍就头疼。这儿人还把它当个宝。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这么晚了,还有人等在这儿卖东西。人活着真是不容易啊!
中年妇女一直站在车上吆喝着,直到司机说要走了,才悻悻地跳下车。
班车颤抖着缓缓启动。
很快,平凉城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夜色掩盖了所有的温馨、所有的丑恶、所有的凄凉……
夜色中,车轮飞奔,就像是行进在寂静的天宇。大多数旅客都睡着了,只听见窗外呼呼地风声和车轮摩擦路面的“刷刷”声。
坐了一天的车,又时值深夜,寂寞地让人感到焦躁不安,只盼着赶快天亮,赶快到达西安城。
…………
车过以柿饼子闻名的陕西浦城县,向着韩城、咸阳进发。
一路上看不清任何山川景致,只看到路边偶尔驶过的闪着荧光的交通标示牌。
车轮在飞,思绪也在翻飞;夜色越浓,心事也越重。云抬起手腕,借着车顶昏暗的灯光看了看那块戴了四年的电子表:凌晨四点多了。天快亮了。
还是黝黑无边的大山,也不见什么标示牌闪过,不知道了什么地方。除了司机和他,好像整个车上的人都在沉睡。班车就像一艘孤独的航船,行进在漆黑无边的大海上。何时才到天的尽头?何时才到心灵的港湾?
…………
又一觉醒来,天色已见发白。世间一切又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班车驶入古都西安,在玉祥门长途车站停了下来。西安到了!文招呼早一醒来的学员们起来准备下车,换乘西安——长安县的中巴,前往长安县杜曲镇上的——西安蓝盾保安培训学校。
从车上下来,活动活动早已麻木的筋骨,有点儿接上地气的感觉。踏实了!
云随着文和其他学员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留恋、欣赏着古都风貌——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区位优势明显,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西安地处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历代以来,西安的金融、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西安已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起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由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西安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
自唐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上人们长期对渭北平原的过度开发、其生态严重退化,不再适合后续王朝建都。它是我国西北五省区最大、最繁华、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街道整齐、马路宽阔、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置身于此,让云觉得他们宁夏银川就是一个小县城。
这儿的人皆一口流利、俏皮的陕西话。随着近几年陕籍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在国际、国内文学领域相继获奖,随着张艺谋等影视艺术家的成名,陕西方言和风行一时的秦腔一样几乎成了继北京话之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语种。甚至有人说:没有陕西,中国就没有艺术,没有历史,没有文化!
啊,古都,当年李白、杜甫也曾流连忘返的古都,我来了!我们宁夏人也来了,也该来一个了!你的每一块秦砖汉瓦都流淌着历史;你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辉煌!当年的路遥和现在的贾平凹、陈忠实不也在这儿待着吗?我来了,我也来了!
眼前的一切,让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学员兴奋异常!如果这是云的家乡,他也会像海外归侨一样跪在脚下的土地上亲吻它!如果时光回溯到强汉、盛唐,他也会在这儿跃马扬鞭、挥斥方遒、建功立业!
…………
盛夏的关中平原,湿热多雨,树木花草异常茂盛。这儿的风景要比云的家乡中宁美丽得多。
车进长安县境内。但见远山含黛、绿树成荫,好一处人间仙境,好一幅水墨丹青!怪不得自古关中多豪杰,怪不得自古关中就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好地方,真是好地方。风水宝地啊!
长安县,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接户县;北与雁塔、灞桥两区相邻。距西安市中心八点七公里。山、川、塬皆俱。曾为周、秦、汉、唐等13朝京畿之地。物宝天华、人文荟萃!
这儿的一草一木皆比家乡多了一份玲珑、秀美之气,多了一份帝王之气。行迹于此,就好似回溯到远古时代,有一种神秘、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车过杨虎城烈士陵园,只见园内绿树掩映,浸透出一份庄严肃穆的气氛。这位当年与张学良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史勋卓著、叱咤疆场、戎马一生的爱国将领去世后埋葬于此,更增添了此地的历史厚重感。
很快,班车在杜曲镇中心完小停了下来。文招呼学员们下了车。
这是一所和云当年读书的立新完小规模、格局差不多的小学。只是因为这儿气候温润许多,校园景色很美。
乡间公路离学校大门还有一百多米的甬道,两旁皆参天大树,很是荫凉。大门两侧各站一名头戴藏蓝大盖帽,身着白衣、蓝裤制服,腰束武装带,手提警棍的保安学员站岗。大门左侧挂一木质竖形门牌,上书杜曲镇中心完小。右侧右侧挂一相同材质的门牌,上书西安市蓝盾保安培训学校长安分校。皆白底黑字,十分醒目。字也写得漂亮。文介绍说,他们这所学校还在蓝田县设有总校。校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花香阵阵。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大瓦房掩映其间。校内小操场上,几十名保安学员正在一名教练的带领下“嘿嘿哈哈”地演练着擒拿、格斗。小学生们还没下课,时而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
一切都还像那么回事。同行的中宁籍学员开始有些儿放心了。
文领着他们径直走到校园后排的保安分校校长办公室。一身警服,圈脸胡、中等个、略微发福、四十几岁、面相还算温和的校长正和一个人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见文领着一帮新生来了,显得异常兴奋。
校长和大家伙打了招呼后,开始提报名的相关事宜。他首先讲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其中不免夸大其辞之嫌,甚至他还威吓学员们如果不好好学还会被开除回家。有些年纪大的队员从刚开始的有些儿放心变得有些儿不放心了。云也不例外。见文一本正经的样子,大家按照规定每人交了一千二百元的学杂费。文又叫云把剩下的一千多块钱交给校长保管。说学校食宿都已经安排好了,只留下一百多块钱零花就行。见其他队员都那么做了,云也把剩下的钱交到了校长的手里。校长也给每人打了收条。并签字盖章。章子好像是很常见的、正规的大红坨坨。甚至上边还有一些神秘的数字符号,就跟现在的发票专用章一样,很有政府性的。校长给每个学员打了收条,把钱锁在很神秘的保险柜里,叫文领着他们安排宿舍。
一间宿舍四张行军床,每人一套军用被褥,一套军用餐具(塑料脸盆、军用牙缸、塑料饭盆)。洗漱用品自己到杜曲镇上买。过几天补发保安制服。
离晚饭不早了,问叫云不要乱转,先躺在床上休息。可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和不上眼。同宿舍的三个年纪大的学员也都望着天花板发呆。空气很凝重。
唉,人也来了,钱也交了,既来之、则安之,先待上一段时间再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