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代奇女子吕雉>第二十四章 平衡 暝色

第二十四章 平衡 暝色

作品名称:一代奇女子吕雉      作者:罗伊      发布时间:2014-04-28 09:43:35      字数:4248

  早上气温很低,刘邦穿得很厚但还是觉得有点冷,可能因为风太大的缘故,刘邦的脸上有点儿像被撒了一把细沙一样,十分痒。大家穿得都很厚,帽子也戴得很严实,唯独有一个孩子那活蹦乱跳的样子显得非常洒脱。因为他很小,所以他钻到前面来看,他不顾大人又有些忧心惴惴的样子,依然一个劲儿地往前拖,想拖着他母亲往前走。他们的旁边是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嘴里一直小声地唠叨,大致的意思是说:“睁大眼睛看又能看到什么呢,一大早来了又有什么用呢?我的眼睛越来越浑浊,怕是终将看不到什么了?”
  刘邦来到了这个小孩面前,小孩的眼神干干净净,他欢欢喜喜地迎了上来。女人有点不知所措,跑过来想抱走他。刘邦一看,就知道她好好捯饬一下一定是个大美人。现在虽然经受风吹日晒,皮肤粗糙,衣服破旧,但眼神格外坚定。刘邦抱起了小孩,并走到普通人中间。小孩子自然不懂什么,有人把他抱起来,他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双手吊在刘邦的脖子上,大叫着只有他母亲才能听懂的话。身处秦朝末期,在乱世中谋生的人,神经已经渐渐变得麻木,然而刚刚刘邦的约法三章让人们得到了很多兴奋,但是当有人提及项羽的时候,人们仿佛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空气又变得不安和寒冷起来。
  “为什么刘将军要离开咸阳?肯定是项将军要来了,我们快完了。咸阳一带会被屠城的,刘将军是打不过项将军的,所以他要走。他们逃之夭夭的逃之夭夭,我们束手就擒的束手就擒。”有人开始发难,充满了迷茫和愤懑。有人开始唉声叹气,一时间,很多人愁眉苦脸,有气无力。
  在人群中,刘邦抱着孩子,抬起了头,亲切地说:“并非我不想接受秦王这顶桂冠,但是咸阳如今没治理好,我深感羞愧。不过有一点请大家放心,我已经派人守住了函谷关,倘若项羽要想进到咸阳来,就必然要遵从当初怀王的旨意。而我也等着他们到来,我要当着他们还有你们的面,将秦王的王冠堂堂正正地带在我刘邦的头上。”
  人们差不多是在同一时刻如释重负,有人劝道:“将军,你直接留下来做秦王吧!我们都拥护你!”刘邦满面春风,俨然成竹在胸地说:“秦王对我来说,确实是唾手可得。但是,我更想所有人对我心悦诚服。你们放心好了,咸阳好比是一个白面馍馍,我刘邦已经咬了两口,肯定还是只有我来吃。我先放下一会儿,等一等再回来吃,这样就会更香甜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但充满了风趣。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来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人们理解了刘邦的不便,相信了他不只是在这里歇脚,相信了他会对他们承担责任。
  突然,孩子大叫了一声:“爸爸!”爸爸?刘邦听懂了,吃了一惊,只见孩子一边摸着刘邦的胡子,一边兴奋地大叫着。
  “过来!过来!妈妈抱!”女人大声喊着,大约是这个女人受了很多苦,她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可是孩子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笑着,叫着,越笑越高兴。
  刘邦带着好奇问这个女人怎么回事,女人两个眼睛发光,如此这般地叙说:
  “小女名叫李张氏,咸阳人,二十五岁,住咸阳城外的李村。曾经读过书,原姓杜,因父亲做官得罪赵高被罢免,因此家道中落,后变故横生,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长大。二十岁由养母做主嫁与李村李福,二十一岁丈夫因逃避兵役出逃,不久丈夫偷偷跑回,就这样不太体面的过活,倒还平静。”
  女人说到这里,似乎不愿再说,望了望含笑的孩子,望了望含泪的婆婆,望了望四面的人群,望了望头顶的天,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念想在寒风中结了冰。也许是太不甘心的缘故,她接着说。
  随着她的怀孕,是是非非就找上门来了。同村有一个地主总惦记着她,又弄不到手,见这女的怀孕,就四处散播流言,说她不守妇道。有一天夜里,她和丈夫正在昏黄的油灯下说着话,絮絮叨叨,说起来没完。地主突然闯入院内,丈夫慌忙打开窗户,瞥见屋后也有许多人,不得已只好躲在床底下。地主进来后,一口咬定这女人有奸夫,在一番威逼利诱后,又笑语盈盈地说:“我不过是太喜欢你了,你从了我,只要这一次,我就保你以后衣食无忧。你果然有奸情也不要紧!”女人挺着个肚子,身形已经走样,但依然风姿绰约。地主见之,渐渐一动不动,恍如梦寐,但觉得体内有异物蠕动,遂起身向前。女人步步后退,渐渐退至床边。因丈夫躲在床底,听闻地主作恶,遂恶斗后又杀之,地主虽呼救但由于他进去前对下人说过无论发生什么均不许有人打扰,故无人入而搭救。等到随从觉得事情实在颇为蹊跷,遂才破门而入,已为时已晚。次日,逃脱兵役却没能逃过劫难的李福被押送至咸阳监狱。在路上,偶遇秦王子婴,子婴动了恻隐之心,因此没有被送往前线,遗憾的是,子婴后来渐渐忘了这件事情,其他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这男的就一直在咸阳监狱关押着。而新登基的子婴甚至还来不及大赦天下,就下了台。
  女人一天比一天无望,孩子都快两岁了,丈夫还是没有一个结果,而她这一两年来几乎每天早上都到宫门前来渴望能得到特赦。
  杀人到底还是杀人,何况刘邦刚刚定下了“约法三章”。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等待李福的必然是最严厉的刑罚,没有任何从轻量刑的可能。但是连秦王子婴都有了怜悯和理解,这可让刘邦如何是好?法理和人情之间如何选择?刘邦放下了孩子,半响无语。孩子胖乎乎的小脸被冻得通红通红的,他又笑笑地跑回母亲身边,他的母亲也想笑,却哭了。孩子有点愣愣地看着母亲和身边的人,仍旧像往常一样懵懵懂懂的,他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的空气颇为沉闷,气温又是如此之低,上层的乡绅和士人们,下层的农民和摊贩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低着头各想各的心事。
  底层暗涌其实一直是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所有人没有办法回避的事实。在经年累月的对抗中,彼此的态度更加强硬。而这事,又让每一个在场的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极限状态。在刘邦看来,虽然他进入了咸阳,知道了天高地厚,所以退出。但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否则他还是很容易就被置于死地,死在人们没有被满足的欲望之中。
  面对李张氏抛出的难题,吕雉这个同样只有二十多岁的女人非常认真地说:“当自己的妻子遭遇侮辱时,我想只要是个男人都会不顾一切地保护她。”吕雉接着说,“这起杀人案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讲,我以为杀人的主题就是死里求生,拼命求活。威逼一个怀孕的女人进行性交易,从双方的体格和性格来说,女方必然是死路一条,而且是两条人命。当然她的丈夫完全可以留施暴者一条性命,而不是防卫过当,但长期东躲西藏又加上施暴者经常作威作福并污蔑自己的妻子,这种内心积压的愤怒让他怒发冲冠,因而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我想,如果这个男人没有对施暴者做出强制的反抗,那么在女方来说,应该不止两条人命,而是三条人命。目前生活高压得不能维持,因生活的压迫走投无路而杀人,而自杀的人不知多少。李福的杀人,严重点来说,未尝不是整个社会问题。”吕雉言语中肯,人们有了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叹着那个地主的必然下场。但还是有乡绅名流不愿意吕雉为李福开脱,要让人知道地主不是那么轻易可杀的,无论他们干了什么,他说:“我对这个案件了解并不多,但在我们的周围目前杀人案没有绝迹,反而上升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应该严惩罪犯。何况将军刚刚和我们有了约法三章,命案不断这是最基本的法律框架,难道夫人想让将军收回这道命令吗?”
  刘邦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要说话了,他说:“杀人偿命本来是没有任何宽恕的可能,可要想在王朝更替的乱世中保护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竭尽全力。坦白点说,无论是我以前做亭长,还是现在做将军,我都是向人们提供服务的,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全。不管是农民在地主面前为了维持微薄的生活而努力干活,或者是地主在农民面前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而威压强势,人们的目的都是想在最好的状态下让自己活下去。我从内心来说,我都能理解大家的一切想法。但是,再看这个案子,连一个怀孕的女人都不放过,我还真不能理解这个地主是怎么想的?还趁人之危,确实也不是男人的作风。可杀人处死刑,似乎也没有任何机会能从宽发落。但我认为,政局动荡,酷刑普遍,极度苦闷他就想杀人了,何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子被人凌辱!我想约法三章是一回事,谁来接受约法三章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杀人案似乎已经是一个太遥远的故事了。从现在开始,如果再有人胆敢以身试法,那么刘邦我一定严惩不贷。”
  这么一说,人人都意识到:是的,秦朝的皇帝没了,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只应该超前走,而不应该总是回头看。刘邦的愿望其实也是大家的愿望,而这个时候,杲杲冬日也暖和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刘邦和吕雉的仁德。
  片刻之后,李福被萧何从监狱带到了刘邦面前。母子相见,夫妻相拥,最感人的是李福抱起从未谋面的儿子,一行热泪从他的面颊上滚落,而面对真正的父亲,小孩子却是莫名其妙地嚎啕大哭。李福急欲抱儿子,儿子急欲摆脱,不料监狱生活导致他的身体虚弱又激动过度,两人差点跌倒,好在周围的人们急忙赶过来扶住。在大家的搀扶下,李福一家人随后退到路边。看到这里,阿房宫前的很多人也被感染,好几个人开始用衣服的袖子抹泪。
  半个时辰后,刘邦带领部队缓缓撤离咸阳。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为他们送别,不断有人牵着牛羊,还有人带着家传的宝贝,希望见见刘邦,并把这些东西送给他。刘邦又只有下马,再三鞠躬,婉言谢绝,而且告诫下属一律不许动咸阳百姓送来的东西。
  虽然刘邦现在只是一个将军的身份,吕雉也只是将军夫人的身份,但是咸阳人民每个人都以看见了刘邦和吕雉为荣耀,人们反反复复说着这两个人的事情。这些事情随着两个人的渐行渐远,不但没有消散,而是更加浓厚。
  回到家的李福觉得今天的日子真是过得特别快,他以为历史的大动荡给了像他这样的升斗小民一线生机,他发现不知不觉暝色已经上了高山。暝色起愁,而今天的李张氏却再也不用在大路上望着路的尽头,刘邦不要她的东西,她就赶着牛羊上山了。对妻子一直苦苦支撑家庭的行为李福非常感激,见天色已晚,他让鸡栖于埘。听着门外牛羊的叫声,李福知道牛羊下山了,妻子回来了。在这个普通农家的厨房里,李福的母亲正为刚从监牢里出来的儿子做着晚饭,她一直希望儿子不要饿着不要冻着,现在儿子终于可穿上她做的冬衣喝上她煮的浓汤,而她的眼睛也终于看到了这一天。跳啊闹啊折腾了几乎一天的小孩子,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平静地躺在奶奶灶火旁的摇篮里,听着奶奶拉着炉灶风箱,慢慢地睡着了。
  整个乡村,整个咸阳城内外,在暝色时分,都沉浸在祥和的气氛里,各种声音嘈杂,但每个人听起来都是很顺耳的。唯一刺耳的是函谷关外的战马嘶鸣,可是谁也没听到。而在刘邦军队驻扎的霸上,有一个人正热切地盼望着这种声音,他就是曹无伤,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