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帖 ——圣经故事.旧约之一百二
作品名称:新版圣经故事 作者:曲新同 发布时间:2014-04-04 23:37:15 字数:10352
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国王阿哈苏尔鲁斯统治的第三年,他的王国所统治的范围多达一百二十七个国家,横跨从印度一直到埃塞俄比亚的广大区域,而他自身的坐镇之地在苏萨,这也是他整个王国的首都,这一年他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节日期限竟然长达一百八十多天的时间。
为此他邀请来了各位皇室成员,他自己主要的大臣,以及米迪恩和波斯的贵族们,还有那些自己王国边远省份及地区的封臣和各级管理者。他的意图之中是想让这些人全都在心中留下极深的印象,由于他的统治得力,拥有无边的王国,以及财富方面的辉煌与荣耀。
当这个庆祝节日过去之后,他又在自己的皇宫所在地苏萨为全部这些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最终欢会,邀请了所有从低位最高至最低之人前来参加。这场盛大聚会(长达七天的时间,)的举行地就在皇家花园的庭院之中以及周边的一些花园里面,这里都是这位国王自己亲自栽培种植以及维护管理的一些场所。
这个地方都被饰以绿、蓝、红等五彩装饰,饰物就是一些亚麻的彩带以及丝绸的垂饰,纷披悬挂于大理石廊柱之上,垂于象牙的环钮之中。镀金镶银的长沙发,整齐地安放于园中甬路之上,全部地面铺的都是斑岩以及彩石,图案设计极其精妙美观。
这些位来客们手中所持的酒杯都是金质的,各色丰富的菜肴一样接一样川流不息送来。来自上好葡萄园的葡萄美酒尽人畅怀痛饮——作为一位国王的慷慨大度大概也就算尽到极致了。但是,却没有一位来宾是因人所迫而饮酒。这位国王在每一张桌上都安排了一位管家执掌添酒,由他来把握添酒的数量而决不强人所难。
就在同一时刻瓦西提王后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为国王阿哈苏尔鲁斯宫中诸多的女子们;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当这位国王痛饮极欢之际,他就吩咐自己的七位太监——麦苏曼,比兹哈,哈尔伯纳,比格塔,阿巴格塔,则塔尔,以及卡尔卡斯——快去把瓦西提王后请来,她一定要盛装打扮头戴王冠,赶快出现在了王驾的面前。而他的意图则是想要给所有的权贵以及在场的人们展示一下她是如何的漂亮(她的确是漂亮极了)。
然而,这位王后却坚决回绝了国王的这番盛意,认为国王只是一时兴起这才打发这七位太监到自己这里来的。对此这位国王把持不住顿时勃然大怒。这样他就厉声开口询问自己的那些顾问(这些人总是簇拥在王驾的身旁随时准备提供各样信息以及建议)什么样的惩罚可以加于瓦西提王后的身上,为她拒绝领受国王委派七位太监请她前来的这番美意。
(这些顾问们都是波斯的一些贵族,他们的名姓分别是卡尔谢纳,谢塔尔,阿德玛塔,塔尔西什,麦莱斯,玛尔塞纳,以及麦姆堪——这些人全都精通波斯的法典以及风俗习惯,除此之外他们全都是国王的宠幸之人。)
麦姆堪当着这位国王、整个宫廷以及诸位大臣对此的回答是:“阁下,瓦西提,也就是王后,不但怠慢冷落了陛下您,同时也是蔑视了您的王国中我等臣属: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因为一旦别的妻子们听闻了王后的这般行径,她们就会照样瞧不起自己的丈夫而声言,‘国王阿哈苏尔鲁斯召唤瓦西提王后到自己面前来而她拒绝了。’整个波斯土地上的执政者以及官员们的妻子就会以她为典范而开始轻视自己的丈夫。因而我认为国王为此而盛怒就是足可理解的了。在此我或许该建议您,阁下,应该颁布旨意,昭示于整个波斯全境,晓明以米迪恩的语言(以示不可更改之意),永远放逐瓦西提王后,永不召她到自己面前,而以更好的女子接替她作为王后的位置。而一旦这项法令颁布于您整个王国所有的省份以及广阔的区域之内,每一个地方包括从大到小任何地域之人都会视自己的丈夫为可尊可敬了。”
这项建议让这位国王以及整个宫廷都非常信服,而他则接受了麦姆堪的提议并加以实施。他颁发官方文件给自己王国的每一个省份,分别以当地各种语言严令各地的丈夫们恪守自己的身份地位,坚持自己作为家庭主人的无尚尊严。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国王就平复了对瓦西提王后的怒气,这时他就回忆起来自己当时真不该把她赶走并对她作出那样的评断。他身边的侍从以及大臣们就决意要分散他这方面的注意力,尽力寻来一些漂亮的年轻女子不断出现在他的面前。“我们即将派出一位选美观察使到各个省份去,”他们还竭力巴结讨好说,“为的是前去搜罗那些漂亮可人的年轻女性,并把她们都带回到苏萨来给国王看一看。我们会让她们就住在皇家内室之中,并由海格伊这位太监代为看管,一直都是由他来照顾皇帝的诸多女子的。她们这些女子只要有所需求,无论是衣饰或者珠宝,为的是在国王面前展现风姿,都会尽量满足她们这方面的要求,而那位最终捕获国王之心的女子,就会接替瓦西提而成为王后了。”
这项建议让这位国王非常高兴,从而颁布法令对此加以实施。
此时就在苏萨的王宫之中,就有一位犹太人名叫莫尔德卡伊(他是加尔的儿子,什麦伊的孙子,吉什的重孙,来自本杰明部族),他是被人从耶路撒冷掠走的,就在巴比伦国王耐布查则乃巴尔那个时代,如同犹大的国王杰科尼亚赫被作为俘囚掠走一样。莫尔德卡伊养大了自己叔父的女儿伊斯帖,这是一位出奇漂亮的女孩,可惜的是自幼就失去了双亲。由于父亲母亲双双去世,莫尔德卡伊就只好认作自己的女儿代为抚养她长大。
当这位国王的这个指令被晓示于世之后,就有许多漂亮姑娘被送到了苏萨来,并置于海格伊这位太监的管护之下,而伊斯帖也像这些年轻女子一样处于他的看顾之中了。
海格伊一见她就非常喜欢,从而她也就变成了他的专宠。他迫不及待地让她戴上新置的各种珠宝,与她身上原来的饰品交相辉映。而且,他还送给她七位女仆以作服侍之用,还给她安排了内室之中最好的房间居住。
每天每日莫尔德卡伊都要出出进进,在这位姑娘所居住的闺房外面的庭院里观望一番,他心中牵挂着她现在怎么样了,究竟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她。居住在这里的这些姑娘们的前途命运是如此安排的。在最后被带到国王面前之前的十二个月时间里,她们都要在这里进行培训以及拣选。而前六个月的时间里她们主要是以没药油保养皮肤,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之中则是以各种香料和油膏接受熏染。
这位姑娘终于等到了与国王一同过夜的时候,无论她要求得到何种珠宝以及配饰都能得到满足,而接着她就出离自己的闺房前往国王的卧室。她是在晚间被引领到那儿去的,而在第二天清晨离开,之后就要永久居住在第二处内室的某个房间,接受的是第二位太监沙什嘎兹的看护,他所照管的都是皇帝的妃嫔们。她再也不会接受这位国王的临幸了,除非她伺候国王非常让他满意,从而指名点姓特为召幸于她才可。
这个时日一步步接近了,终于等到了伊斯帖的这个时间——这位阿比哈伊尔的女儿,莫尔德卡伊是她的叔父,他把她过继过来作为自己的女儿——她被送到了国王的面前。除了海格伊太监强加于她的数件珠宝以外,她根本就不屑于任何饰品的妆饰,但是她在所有见到她的人眼里依然是那么难以形容而令人着迷。就这样,在第一月的时候(这个月份也就是人们所知的提拜斯月),她被人引领着进入了国王阿哈苏尔鲁斯的卧房之中,这是这位国王统治的第七个年头。其最后结果是他深深地爱上了她,再也想不起来任何别的女子了,这样就把王后的冠冕加于她的头上,以她接替瓦西提成为了新的王后。
他颁布命令要为伊斯帖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宴,为此所有他的那些属臣以及朋友们全都前来祝贺,而且他王国各处属地的主要臣僚们也都受到邀请。这场新婚庆典一直持续了七天的时间。这位国王免除了所有省份的税务,并且以皇家的规格颁发各种赏赐。
伊斯帖至今依然没有泄露自己的民族身份以及家国所在,这是她自从作为一个小姑娘起就在各方面遵守的莫尔德卡伊所立下的规矩。此时此刻莫尔德卡伊本人依然经常前来光顾皇宫的门庭——实际上他也就居住在附近不远。一天他偶尔听到皇帝的两位太监在谈话,比格坦以及特莱什(他们正坐在第一道宫门的门房之中),这两个人谋划着要加害这位国王。他就立刻前去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伊斯帖,这位皇后就把他所听到的这一切报告给了国王。接下来就是一场秘密的侦探,这个阴谋也就被曝光了,这两位太监也被送上了绞刑架吊死。(全部这个事件都被记录于“国王编年史”之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国王阿哈苏尔鲁斯提拔了他其中的一位大臣——一位名叫哈曼的人,这是哈麦达塔的儿子,属于阿嘎格部族一脉传人——让他作为自己的首相之选。因而,皇宫门口所有的皇家服务人员都纷纷向他鞠躬致敬,因为这是国王事先这么指点他们的——所有的人,也就是说,除了莫尔德卡伊以外所有的人员,他却拒绝向他鞠躬致敬。
这就让皇宫门口其余的皇家服务人员深感诧异就开口问他道,“为什么你是那唯一一位不肯遵从国王的命令之人呢?”
就此追问了他数次却依然没有得到回答,众人就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哈曼,想要看一看在他的决断之下莫尔德卡伊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哈曼本人亲自确认了这个情况,莫尔德卡伊的确没有对他致敬或至少对他表示敬意,他就顿然间恼羞成怒。他的愤怒竟至于此,以致在听闻莫尔德卡伊是一位犹太人之后,他不但想着要毁灭掉莫尔德卡伊本人,而且他还要清除掉阿哈苏尔鲁斯国王王国范围之内所有的犹太部族。
因此,就在四月份(也就是尼散月),此时已是阿哈苏尔鲁斯国王统治的第十二年,在哈曼的亲自监督之下有人用一只骨灰瓮(希伯来语谓之“福尔”)投签抓阄,以确定在哪一天该实施对犹太人的彻底摧灭。最后确定下来的月份是来年的二月份(也叫作阿达尔月)。
之后哈曼就对国王进行了如下汇报:“阁下,遍布于您的整个王国之内,散布在所有的省份之中,生存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有自己的法律,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在乎王驾您的法令法规。陛下您必须要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存在,那就是允许这样一个民族在您的王国之内继续如此肆意为害下去。我由此建议您颁布法令把他们就此尽数消灭。我自己早已经准备好了要认捐一万个泰伦的金钱,捐入国库之中以用于这项措施的实施所用。”
这位国王就从自己的手指上取下戒指印章,并把它递给哈麦达塔的儿子哈曼,也就是阿嘎格的后裔,并对他说,“不要记挂关于钱的事。你自己把它收着好了。而至于说到这个民族,就按照你所认为最可行的去做吧。”
就在四月份的十三日这一天,国王就吩咐文书行文,由哈曼口授了一份文件,派人分送给整个帝国各个省份的执政官员以及各地的封疆大臣。这封信件,以阿哈苏尔鲁斯的名义发出,分别翻译成各地实用的语言,盖有国王的戒指印章大印,分别由专使送往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省份。信中颁布命令,在来年二月份的第二十八日这一天,所有的犹太人,无论老幼——无论妇女儿童——一律都要被杀死,他们的财产一律掠走充公。这封信中的大体意旨大概如此。所有的省份都被勒令专待这个日子的来临。
这些位专使们马不停蹄前去传递这项命令。而在苏萨本地国王的公告立刻就被张贴出来,而在全城引起的极度恐慌氛围之中,国王和哈曼两个人却坐下来狂饮作乐。
当莫尔德卡伊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就绝望已极地撕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然后身披麻布片子头脸抹上尘灰,一个人走到大街上去,一边哀哭着大声呼叫道:“一场民族大屠杀不应该啊!”他走上前去站在了皇宫门口的外面(没有任何身披麻布片脸上抹尘灰的人会被允许进入其中),在这儿他痛彻心腑而一力倾泻着自己心中的痛苦。
在国王命令所至之处的每一个省份或每一座城镇,所有的犹太人顿时都处于极度的悲伤情绪之中:他们这些人都开始斋戒,哀哭,悲怀难已。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开始身披麻片脸抹尘灰。当伊斯帖身边的女仆以及太监们前来并告知了她所发生的一切之后,这个消息顿时间就让她感到崩溃了。她派人送出一些衣物去让莫尔德卡伊换下身上的麻片,但是他决然不肯接受也不肯这么做。这样她又唤来海塔克,这位太监是国王专为嘱咐而作为她的专用侍从的,就吩咐他前往问候莫尔德卡伊并询问更多详细细节。
海塔克就去了。此时莫尔德卡伊依然还在大街上,依然还在皇宫的外面不走。他就详细复述了一遍整个事件的全部经过,关于哈曼是如何贡献出了一笔资金,给皇家国库以用于消灭所有的犹太人。莫尔德卡伊同时还给他提供了一份抄件,给王后展示整个苏萨城到处所张贴的这份告示,而且他还极力劝告她能前去向这位国王为她自己的民族告赎。
海塔克刚一返回并向她汇报了这一切,伊斯帖就迅速又把他派了出去,这一次是带着这样一个信息给莫尔德卡伊:“每个人都知道,整个帝国之中无论大臣或者臣民,不管任何人,男人或者女人,不被蒙召而擅自闯入王驾的面前,都要招致被立即处死,除非这位国王出于仁慈而伸出他手中的金色权杖加以赦免。可是他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召幸于我了,我如何可能前去见他的面呢?”
莫尔德卡伊立即就作出了回音:“你可不要幻想着你的生命要比我们这些犹太人还要安全一些,仅仅是因为你身处皇宫之中。如果你现在保持缄默不言,到了那个时候,其余的犹太人由于别的原因而避开祸灾,那时你及你的亲属们就将遭到毁灭了。或许这就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命运为何要在如此情形之下安排你进入皇宫之中。”
接着伊斯帖传给莫尔德卡伊的信息是这样的:“你快去召集起来所有苏萨城中能够找到的犹太人,大家一起开始为我斋戒。三天三夜之中不要进食任何东西,而我以及我的女仆们也将与你们一同斋戒。然后我就会到国王面前去,尽管说这是犯大忌的事情;而如果我因此而死去了,那就随其便死去吧。”
莫尔德卡伊就急忙离开了,完全按照伊斯帖所要求他的去做了。
就在三天之后伊斯帖身穿她的王后正装,站在皇宫内廷的外面一心等候着,这里正对国王御座所在之处的对面,国王本人正坐在室内自己的宝座之上。
这位自己的王后身穿正装出现并站在内廷之中是一个极其让人悦意的景象,这样他就伸出自己手中的权杖并指向她。她就举步往前跨了几步,亲吻了一下权杖的顶部。
“伊斯帖王后,”只听他开口说道,“究竟你想要我去做什么呢?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要求呢?如果你所要求的是我的半个王国,我也会全心满足于你的。”
“夫君,要是这能让陛下高兴的话,”她也开口说,“我此次前来专为邀请你和哈曼去赴宴会,这是我今天特意为你们准备好了的。”
这位国王立即就发布命令,哈曼要迅速做好准备前往伊斯帖那儿赴宴,就这样到了那天的下午他就由哈曼陪同一起来赴宴会了,而伊斯帖则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国王喝酒差不多了以后就转身向着伊斯帖开口道,“我亲爱的,你还没有告诉我究竟你想要怎样。无论你要求什么,即便你向我要求我的半个王国,我也会立即答应你的。”
“夫君,我没有任何要求,”只听她随口答道:“我只有一项祈求,如果陛下您能高兴一听的话,那就请你和哈曼两个明天再来赴宴,我就会告诉你们其中全部的因由的。”
哈曼就起身离开了皇宫之中,那天他简直飘飘然成了一位最快乐的人,自己觉得自己志得意满简直无可形容了,然而当他经过坐在皇宫门口的莫尔德卡伊身旁之时,他不但没有站起身来向他鞠躬致敬,甚至于连稍微挪动一下身子的迹象都没有,他的胸中顿然觉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了。然而,他依然保持不露声色,在他到达家中以后,他就召集起来自己的一些朋友们以及他的妻子则莱什,对他们侃侃而谈极力夸耀了一番自己是如何的富有,自己是如何生下来如此之多的孩子,还有国王是如何加恩提拔于他并屡次颁赏,到了如今这个王国之内已经没有任何官员的地位可以与他相比拟了。而且更有甚者,他继续说道,“伊斯帖王后邀请我多次前去赴宴,只有我自己而没有其他人,这可是她专为国王而准备的宴会。她还请求国王和我一起明天再去赴会呢……然而——就怕这个然而,当我看到那位倒霉的犹太人莫尔德卡伊盘膝坐在皇宫门口之时,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所有这一切都黯然失色。”
“要是情况是那样的话,这里是我们给你的建议,”只听他的妻子以及别的在场的人说道,“你就派人去建一座巨大的绞刑架,树立起来有七十五英尺高,明天一早你就要求这位国王把莫尔德卡伊挂上去好了。然后你就与这位国王一同去赴宴会,从而也就没有什么事情来破坏你的这份好心情了。”
哈曼顿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由此也就吩咐人前去树立这样一座绞刑架。
那天夜间国王发觉自己总是不能安睡,他就吩咐人拿来历史纪录读给他听。当他们读到一个地方,叙述的是莫尔德卡伊如何揭露了一场谋逆,两位太监比格塔以及特莱什,谋划着想要暗害这位国王,这位国王就在这里打断说:
“那么莫尔德卡伊的忠诚得到什么奖赏或者被加什么荣誉了吗?”他问道。
“根本就没有,”他的侍从们告诉他说。
“是谁在内廷的外面?”这位国王突然发话问道。
事情也是碰巧了,哈曼刚刚走进皇宫内廷的外面,他是前来要求国王把莫尔德卡伊送上自己树立起来的那座绞刑架的。而当他的侍臣回答说,“是哈曼正站在外面,”这位国王就随口应道,“把他给我叫进来。”
当哈曼刚一走进来之时,这位国王就开口问他,“如果说有个人国王真的想要给他荣誉的话,那他该如何去做呢?”
哈曼在心中暗自揣摩道:“他这一定指的是我了。别人还有谁他想要加以荣誉呢?”想到此就对国王回答说,“这位国王真心想要加以荣誉之人,这个人要身穿国王的服装,骑上国王的马匹,而且要头戴国王的冠冕才行。这个王国的第一贵族要为他穿衣,要为他牵马,要在前面一路引领着他穿过街道,并且口中不住地呼喊,‘这就是国王想要尊奉之人所得的荣耀!’”
“简直完美无比!”国王对哈曼说道。“你快去取一些我的皇家服装来,还有把我的马匹也牵来,你就按照刚才你所描述的那样去做吧,莫尔德卡伊那位犹太人就坐在皇宫的门外。必须注意不要拉下一项那样就不完美了。”
如此哈曼就不得不去给莫尔德卡伊穿上皇家的服装,不得不让他骑上皇帝的马匹,而且要牵着马走在他的身旁,一路呼叫着,“这就是国王想要尊奉之人该得的荣耀!”
如此一番游街之后莫尔德卡伊就又返回到了他在王宫门口的那个位置上,而哈曼则急忙匆匆赶回家中,一路上都抬不起头来,两手掩着脸面以遮蔽自己所遭受的这场羞辱。当他告诉自己的妻子则莱什以及他的那些朋友们所发生的一切时,他的妻子以及大家这些人就都成了事后诸葛亮而纷纷说道,“一旦你被这些犹太人占了上风的话,那可就更加难以抵挡他们了,看来这位莫尔德卡伊必定占了风头。”
他们还在这里纷纷议论着,这时这位国王的手下已经赶来,催促着哈曼赶紧去赴伊斯帖的宴会。
这样国王以及哈曼两个人就一同前去王后那里赴宴了。当国王再一次喝到脸热心跳之时就又开口问她道,“伊斯帖,我的王后,你真的永远不想告诉我你的要求吗?无论你要求何物,我就把它颁赐给你——甚至它是我的半个王国。”
“那么说,夫君,”只听她说道,“如果陛下您高兴的话,我所要求的是我自己的生命以及我的民族的生命。因为我们全部都被判处了死刑。我们都将被屠杀掉——彻底被清除出这个王国。如果仅仅是被卖为奴隶的话,那么这场天灾人祸还可以忍受,我也只会在沉默中暗自伤怀,可是这里有一位彻头彻尾的死敌,他正在这里借国王的名义逞自己的残暴之心。”
“这个人到底是谁?”国王阿哈苏尔鲁斯问道。“究竟是谁敢于如此擅权?”
“是哈曼,现在他就坐在这儿,”伊斯帖回答说。“他就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死敌。”
到此哈曼已经恐惧得面无人色了,吓得根本就不敢面对国王与王后了。这位国王也气愤到浑身颤栗不止,他起身脚步沉重地从宴会上离开,穿过皇宫的后廷走到花园里面去,留下哈曼不知所措站在那里,一个劲儿乞求伊斯帖饶恕自己的性命,因为他早已经看出来国王是决不肯轻饶于他的。
当国王再一次返回到宴会厅来之时,他发现哈曼正要俯向伊斯帖躺着的长沙发上,不想一跤跌在那里躺着还没爬起来。
“你要干什么!”只听他怒吼道,“难道你竟然想在我的家中强暴我的王后不成?”
这番话刚从国王的口中脱口而出,这时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哈曼的头顶挥之不去了。恰在此时哈尔伯纳赫,这是其中一位服侍国王的太监,就开口说道,“你知道吗,国王阁下,哈曼已经树立起来一架绞刑架有七十五英尺高,为的是在自己的庭院之中把莫尔德卡伊给活活绞死,就是挽救了您的性命的那个人。”
“就把他挂上去绞死算了,”这位国王发话说。
这样他们就把哈曼吊在了绞刑架上,就是他为莫尔德卡伊所准备的那一架,这样国王这才平复了心中的怒气。
就在那同一天阿哈苏尔鲁斯国王又把哈曼的全部家产赐予伊斯帖王后,而莫尔德卡伊则被带到了国王陛下的面前,伊斯帖也已经告诉了他自己与这个人之间是何种关系。国王就从哈曼的手上收回来自己送给他的那枚戒指,并把它戴在了莫尔德卡伊的手指上,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位新的首相,伊斯帖也把哈曼的资产交由他来掌管。
此时此刻她再一次匍匐在国王的脚下,满眼含泪地乞求他废止先前发布的命令,终止哈曼这项针对犹太人的邪恶阴谋。这位国王也再一次对她伸出手中的金色权杖,伊斯帖就站起身来肃立在了国王的面前。
“要是陛下您愿意的话,”她开口说道,“要是你希望我能高兴的话,而且发现我的这项要求并不是太难实行,我就要求您废除由哈曼所一手谋划的这项命令,就是要在您的整个王国内彻底消灭所有的犹太人。我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民族被屠杀而忍受得住呢?我怎么能眼见自己的一家被消灭而无动于衷呢?”
阿哈苏尔鲁斯国王对伊斯帖以及这位犹太人莫尔德卡伊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已经把哈曼的全部田产赠予了伊斯帖,而且我已经把哈曼吊上了绞刑架,这一切全是由于他对犹太人大动手脚的缘故。因此你们就尽管可以这么去做:拟定并发布你们觉得合适的文书,就以我的名义对外发出,并盖上我的指环印章,宣布这是一项皇家法令,这样就没有人敢于违逆而不加执行了。”
国王的文书们立即就被召唤了来,就在七月份的二十三日这一天,由莫尔德卡伊所起草的这份关于犹太人的行文,被分送给各位议员们,官员们,以及多达一百二十七位各省的执政官们,地域范围横跨从印度一直到埃塞俄比亚的广大区域之内。每个省份以及每个民族的人民都被昭示以他们自己的语言,以他们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字形诸于文:这些民族之中就包括希伯来人在内。
这项法令的抄件,以国王的名义发出,盖有国王的指环印章,由专使快马加鞭疾速送出,所骑良马都是出自国王自己的马厩之中。这份命令里面所说的是这样的:“每座城市里面的犹太人都要联合起来以捍卫自己的生命。他们可以消灭,杀死,掠夺,或采取任何方式以摧毁任何敢于与他们为敌的势力或民族,无论男女或者妇孺儿童,甚至财产都不得幸免。采取这次报复行动的所选日期已定,那就是二月份的第二十八日这一天(这个月份也称作阿达尔)。
这项法令的抄件在每个省份以及属国之内广为传播,整个帝国之内都在号令犹太人们团结起来报复他们的敌人。如此发往各地的信息,由驴骡骆驼等背负全速而往,后面有国王的急令催促。莫尔德卡伊本人也从皇宫之中走出,身上的着装也是蓝白相间的一副皇家装扮,身披紫绸的斗篷,头戴华丽的王冠。整个苏萨的大街之上挤满了欢呼雀跃不能自已的犹太人,水泄不通的人流之中似乎升起了一轮崭新的红日。
当国王的这项命令传递到每个省份以及每座城市之中时,那里的人们到处都在庆祝,到处都在狂欢,到处都是宴会,到处都是节日的庆典。更有甚者,有些别的部族或者群落也加入到这场犹太人的节日庆贺当中,从而他们自身从此也就变为了犹太人:显而易见他们由来已久对犹太人的某种敬畏之心现在达到了顶峰。
就这样到了二月份的第二十八日这一天(正如我们此前所说的这个月份也叫做阿达尔),这一天国王的这两项命令就该生效了,这一天犹太人该遭到血洗而被消灭,他们却反戈一击对敌人进行了一场大屠杀。他们分别在各省份的城镇或乡村之中纷纷聚集在一起,准备好了奋起反击一切敢于前来攻击他们之人。但是却根本无人敢做这样的尝试,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犹太人群情激昂义愤填膺的样子。更有甚者,各省的执政官们以及他们所属的议员和官员们现在也都站在了犹太人这一边,出于对莫尔德卡伊的敬畏而不敢轻动,因为莫尔德卡伊在国王的宫廷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名声早已经广为传播:的确,整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日复一日传播着他的大名。
就这样犹太人开始了他们自己的大屠杀,以牙还牙开始残酷报复他们的敌人。仅在苏萨一地他们就屠杀了五百位男子,其中包括哈曼的十个儿子,就是那位哈麦达塔的儿子,也是阿嘎格的孙子。被杀掉的这十个儿子是:达尔封,阿斯帕塔,波拉塔,阿达里亚,阿里达塔,帕尔玛什塔,阿里萨伊,阿里达伊,以及瓦依萨塔。他们杀死了这些人却并未掠走属于他们的财产。
到了晚间之际一份苏萨被屠名单被呈递到国王面前,看后他不禁对王后惊呼起来,“这些犹太人仅在苏萨城一地就屠杀了五百位男子,其中还包括哈曼的十个儿子。你认为在这个国家其余的地方他们还会杀死多少人呢?我还能为你再做什么呢?只要你说一句话我就尽可去做罢了。”
“夫君,如果你高兴的话,”只听她回答说,“那就请允许苏萨城的犹太人明天再如今天一样再做一次好了。同时,还要请您把哈曼十个儿子的尸首也都挂到绞刑架上去。”
国王就颁布命令对这两项建议加以实施。一份布告又一次在苏萨城中到处张贴出来,而哈曼十位儿子的尸首也被刺穿并挂在了绞刑架上。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阿达尔月的第十四日,这时这些犹太人又一次聚集起来,又杀死了四百位男子,同样却没有掠走他们的财产。
在此同时,在另外省份的犹太人们,他们同样也联合起来捍卫自己的生命,总共杀死了总数达七万五千人,然而同样他们也没有染手这些人的财产。
就这样在二月份的第二十八日这一天在各个省份的每座城镇以及村庄之中——也就是说,在阿达尔月的第十三日这一天——就到了大屠杀的日子了,而过了这一天到了第十四日,他们就放下屠刀,歇息起来,开始庆祝狂欢。可是在苏萨城中,犹太人依然麇聚不散,在阿达尔月的第十三日及第十四日依然在屠杀不止,因而到了第十五日这才歇手而进行庆祝和狂欢。由于这两种不同情形的出现,普林节也就同时存在于这两天,这个假日取名的意思是“投签而得,”因为这个字的发音在波斯语中就有骨灰瓮中抓阄的意思。为了纪念犹太人对敌人复仇的这一天,以及转悲为喜的那份愉悦心情,就举行了这场盛大无比的节日庆典。这一天是庆祝的一天,是人们互相庆贺并互赠礼物,是给予穷人以施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