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沧桑>第二卷第五章

第二卷第五章

作品名称:沧桑      作者:河杨      发布时间:2013-07-27 18:20:30      字数:6244

  五、只因懵懂竟然去虎头擦痒
   本为应付却引来现场开会  
  何公说戴家婆有福气,是有道理的。因为,何公在十多年前就为她和自己各准备了一口当地最好的棺材,名叫十垛的大寿材①。这种棺材,全是上好的大江木②制造的,放在地上,有成人的胸口高。当时韩妹妮为这两口寿材买的每副四只大寿框③都有十斤重。寿材都用紫红色的生漆加银珠油漆得闪闪发亮。现在戴家婆的寿材摆放在何公的大厅里,煞是肃穆。何公当时如果没有这样做,现在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了。
  由于是大跃进的时候,丧事只能简单的操办。何公对他家的亲朋好友竟然都没有通知。戴老家婆死后在棺材盖上只停放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第二天便装殓进了棺材。装殓了老家婆后,何公自己亲自带着治丧抬重的头首④,到棺山头上选定了墓地。第三天清早,就由八个汉子,抬了五里路,他们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才把戴老家婆连同这口寿材,抬到了墓地。安葬的时候,众人挖了个大坑,棺材放进坑里后,何公亲自将棺材定了方向。填土时,何公对他的大儿子何胜田说:“在坟的右边我留着了一块宽畅的地方,将来,你们将我也安葬在这里。我要与这老奶奶合葬在一起呢。”众人听了,都说您老人家现在身体还好得很,何必想得那么远呢?何公杞人忧天似的说:“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这还不是迟早的事么?再说,要是再这么大跃进的搞下去,我想葬在这里怕是办不到啊,甚至连葬身之地也没有的呢!”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说,再怎么样了,我们把您老人家送到这里来的能力总会有的⑤!
  整个丧事当中,韩妹妮哭得死去活来。包包也哭得极其伤心。新坟筑起来后,包包果然拿着挖土的大锹,在坟头上拍了又拍、砸了又砸。他记着老家婆对他说的话:“把我的坟头筑得紧紧的”。众人都动身回家时,韩妹妮和包包跪在坟前为她燃化纸钱。他俩都虔诚地祷祝:“您老人家做快乐神仙吧!”
  料理了老家婆的丧事后,赵恒发一家人当天下午就回到了东圩村上。这是初六的傍晚,天气晴朗,全村劳动力们都在村前大塘里挑塘泥。见到这一家人,呼啦啦围来一大圈人,都对韩妹妮送来慰问的目光和安慰的言语。鲁老二的家里从红梅走到韩妹妮跟前,挽着她的手,声音凄楚地说:“去年中秋边上,老家婆来的时候,看她的身体,虽然不如以前,却想不到这么快就走了。多么好的老人家啊,怎么不叫人留恋呢?”说着,似乎也要流泪。韩妹妮见了,赶紧打起精神,微笑着说:“谢谢大家关心。其实,我娘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死了她自己也受用。不过在这‘一刀难割’的时候,我一家人是难受得很啊!”大家听了,也随和着说:“人到百岁也难免一死,你还是想开一点吧。”韩妹妮对大家的关心很感动,感激地说:“谢谢大家关心。我能想得开呢。”  
  1958年的初春,东圩十六中队的大食堂已经办了大半年了,上面又说太大了,社员们吃饭花费的时间太大,还难做到人人满意。并且说食堂的规模只能在一、二百人左右,这五百人的食堂,理应分成两个才算合理。于是,正月底,十六中队分成了两个食堂。艾德发和赵恒顺各领衔一个。两个食堂所用的房屋,是现在的食堂和艾德发居住的小瓦屋。小瓦屋要做食堂用了,艾德发则搬进了他自己不久前在饭厅里营造的“休闲室”里去了。
  划分食堂时,上级为了照顾人们的情绪,曾经让人们自愿分群。岂知,人们却一边倒地都要求到赵恒顺食堂里来,艾德发那里只剩了几个干部。这样,还等于是一个食堂。于是,只好由干部们按照村庄的自然住址划分。这两个食堂的坐落地址,原来的食堂在西,小瓦屋在东,因此,居住在村西的社员都划到了原来的食堂,归了艾德发;村东的则归了赵恒顺。原来的两个会计,每个食堂分了一个,程上锦跟了艾德发,吴先利则随了赵恒顺。艾德发食堂炊事员仍然是杜二丫和吴菊香;赵恒顺则找了两个普通妇女做了炊事员,她们都是从来没有掌握过瓢把子⑥的人。张亦汉因为住在村子偏东的董正玉家里,自然地被分到了赵恒顺的食堂里。
  虽然划分了两个食堂,整体上还是十六中队。赵恒顺的食堂,与艾德发食堂相比,因为房子小些,大家都叫它“小食堂”;相对而言,艾德发的食堂,就叫做“大食堂”了。食堂分开了,好像换了个天地。赵恒顺食堂人气和谐,艾德发食堂也少了吵闹。特别是艾德发和程上锦俩,好像改了脾气,不怎么见他们打人骂人了。
  赵恒顺办食堂,以身作则,把食堂管理得规规矩矩,连吴先利也不能从中做梗。因此,配来的粮食,大体上没有人多吃多占,更没有人往别处挪用。社员口粮虽然还是配的老样子,因为有实在的数量下锅,饭的质量、数量比原来强多了,炊事员们因为挑选的是忠实妇女,没有“狗眼看人低”的毛病。因此,人们在这里吃饭虽然口粮没有增加,而都能吃得顺心,虽然还是不太饱,却也不怎么太饿肚子了。
  这年春天,大队布置各中队都要把蔬菜组办起来,让社员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有菜吃。于是,十六中队将赵家祖坟周围岛似的八亩水田,改成了菜地。派了鲁老二负责种菜。鲁老二选择了三位妇女做助手,其中有韩妹妮和黄桃花。桃花是因为瘸了腿,在水田里劳动不利索,特别被照顾的。他这个菜园组是五八年春分开张的,到了立夏,才开始供应两个食堂的菜蔬。
  当初,在办大食堂时,各家各户的桌子,板凳都被搬到大饭厅里去了。现在,小食堂里没有桌子和板凳,大家觉得很不方便。小食堂办了一个多月的星期天上午,赵荣雨到小食堂里闲玩,听见两位炊事员谈话说,应该叫在这里吃饭的社员到大食堂里去,将自己家的桌子板凳搬几样过来,大家打了饭要是不回家吃的话,也能有地方坐着吃。赵荣雨听了,天真的想道:这么简单的事,还不是起手便是么?我这就去将我家的桌子、板凳搬过来。
  食堂分了,特别是社员们一边倒地要到赵恒顺食堂里来,使得艾德发、程上锦差不多气炸了肺。可是上级政策他们扳不动,群众影响又不好明显的争辩,有气只好闷在心里。正因为这些原因,艾德发、程上锦将惯来的淫威才收敛了一些。可是,内心却不平衡,总想找赵恒顺食堂这边的叉子,以泄心中的怨气。而懵懂的包包哪晓得这其中的幺、二、三,竟然在这种时候,去搬桌子板凳,真好比是去“老虎头上擦痒”——自找祸事。
  赵荣雨来到大食堂的饭厅里,找到了自己家的板凳。他把板凳搬到了饭厅门口。程上锦才睡觉起床,靸拉着鞋子,到饭厅后面去解手。正好遇到赵荣雨将板凳扛上了肩膀。程上锦大喝道:“你这个小狗日的,在干什么呀?”赵荣雨说:“这是我家的板凳,我搬到小食堂里去。”程上锦听了,怒气横生,举起手来,将赵荣雨肩上的板凳拉着一扯,赵荣雨被扯了个仰巴叉地摔倒了,板凳扔在了一边。在父母面前娇惯了的赵荣雨,立刻火冒三丈地从地上爬起来,横眉相向地说:“你还讲不讲理呀?我搬我家的板凳,碍你什么事了?”程上锦更加怒不可遏地喝道:“谁和你讲理,讲你妈的皮的理!”说着,抬脚猛力向赵荣雨踢来。赵荣雨见状往后一退,程上锦因为靸拉着鞋子,又用力太猛,一脚落空,“乒嗵”一声,平身摔在了饭厅门口。头重重地砸在了地上,老半天没爬起来。赵荣雨见了,板凳也不敢要了,趁程上锦挣扎着爬起来的当口,慌忙跑了出来。赵荣雨跑到家里,余悸没消,喘着气盯着大食堂的方向。果然,他还没喘缓气来,程上锦便拿了他打人的竹棍,跑步追赶来了。赵荣雨见状,赶紧从后门口溜走了。程上锦来到赵荣雨家里,声嘶力竭地怒骂着,吓得毛毛和三牌都哇哇大哭。
  吃中午饭的时候,赵恒发夫妇都回来了,赵荣雨才敢从后门口进了家门。赵荣雨一把抓住他父亲赵恒发的衣拐,嚎啕大哭地说:“阿爸,不得了啦!程会计要打死我呢!”赵恒发说:“怎么啦?他为什么要打死你呀?”赵荣雨将搬板凳的经过说了:“他踢我踢得自己摔倒了,却要来打我出气!”赵恒发说:“什么打你出气,他本来就是一肚子气没处出么!你去搬什么板凳?谁叫你惹他那个狠人头?你二伯都不想找他要板凳,你怎么想起来去要板凳呢?别哭了,我去与你二伯说一下,他就不会再来打你了。”
  打饭的时候,赵恒发将这件事果然和赵恒顺说了,赵恒顺说:“他们为了分食堂,都弄得一肚子气了。小包包怎么这个时候跑到老虎头上擦痒去呢?真不晓得天高地厚!”吃过午饭,赵恒顺特别找到了程上锦,向他说:“小孩子不懂事,你做得大,容得小,别和他一样见识,原谅了他吧。”程上锦还不干不净地说:“这个没有教养的东西,下次再来撒野,看我不剥了他的皮!”赵恒顺听了觉得好笑:“你这畜生一样的东西,还说孩子没教养呢!”于是,他语带双关地说道:“小程,这事就算了吧,也别说了。现在不单包包这样的小东西,就是有些自以为了不得的成年人,也没有教养啊!”程上锦听了,知道话中的内容,但是却奈何不了赵恒顺,只好对他望了望,没再做声。这件事虽然这样平息了,可是,程上锦心中却结了个大疙瘩。
  赵恒顺刚刚与程上锦说了包包的事,正准备到田里去,张亦汉却迎了来。原来,他上午到大队开会,在那里吃过午饭回来的。他见了赵恒顺说:“老赵,大队开会说,今年各中队都要培育一些丰产试验田。而且还要当作政治任务,必须都得搞。我也答应了搞一丘田。你说,我们应该在哪里搞呢?”
  赵恒顺说:“什么丰产试验田呀?”张亦汉说:“就是样子田呗,要做得特别好。要试试田做得很好了,看看究竟能有多高的产量呢。”
  赵恒顺说:“这又是要搞摆设啊。他既然要搞,我们就搞点给他们看看呗。既然是看的,就搞大路边上的那丘小一亩吧。那地方大队干部们每天都要经过好几趟,是顶在眼睛泡上的田呢。看样子,不应付应付,大约也过不了关。”
  张亦汉说,“既然这样,我们明天就开秧门⑦吧。虽然大多数秧苗都还不能栽插,我看门口这点秧苗也能栽了。栽这田时,我们两个,再叫上三、四个在行的人,用点心,栽好它,就把它算做试验田,应付一下再说吧。”
  赵恒顺说:“这三、四个插秧的人我去找,把它搞得像个样子来。就算是应付吧,也要应付得他们没有话说。就这样决定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拔秧。”
  这里农民们做田,都是清明前后撒稻种,立夏前后的秧苗就应该能拔着到大田里栽插了。可是,今年立夏已经过去了两天,十六中队只是食堂门口三丘合计七分田,因为背风向阳,秧苗才能拔着去栽;别处的秧苗才能看得见青。赵恒顺估计,要等到这些秧苗都能移着去栽插的话,恐怕不到小满也不成。这是双季早稻,太迟了,双季晚稻就赶不上季节了。因此,他不免有些着急。现在张亦汉说要开秧门了,他也就同意了。其实,就目前整个情况看,十六中队还算是好的——因为他们还有三丘小秧田的秧苗能够栽插,而别的地方却都还没有能栽插的秧苗呢。
  赵恒顺当即就找了董老二、老董四、赵恒生和吴老二四个人,这些人都是插秧的好手。第二天一大早,连张亦汉和他自己六个人,都在食堂门口秧田里拔了秧。吃过早饭,他们挑着秧苗到大路边的小一亩里去栽插。到下午四点钟,就将这小一亩栽插好了。由于他们都用了功,这田栽插得行路横竖都一样大,秧苗棵棵一样粗;没有一根飘秧,没有一棵倒苗。
  由于这田是在大路口,大队干部们为了及时树立典型板样,当天就通知了全大队的干部,第二天都来现场参观学习。这一天,艾德发也参加了。众多的参观者,见这田栽得标准,都啧啧称赞;艾德发见十六中队又出色了,眉开眼笑,喜形于色。可是心里却产生了隔膜,因为这不是他自己“亲手”培育的试验田,要是算起成绩来,还记不到自己的功劳簿上去!
  现场会上,大队吕书记说:“十六中队干部思想领先,态度明朗,行动快键,干劲实在。前天布置了丰产试验田的任务,昨天他们就开始培育了。我们到这里来开现场参观会,目的是向他们学习。现在,请十六中队的同志讲讲他们今后的打算和做法。”
  本来,这话应该由张亦汉或者是赵恒顺来讲的;可是,还没等他倆开口,艾德发却抢先说话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我们中队大干快上,争取粮食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的丰产试验田,现在这里只有一丘,是一亩七分⑧田。我们还要培育更多的丰产田。这些丰产田,一定要达到亩产两千斤!”张亦汉听了,抓耳挠腮,直想制止他:“你瞎扯些什么?搞更多的丰产田,还怎么搞法?什么亩产两千斤,这老亩一亩田,市亩一亩七分田,要收三千四百斤稻谷,你这是在做梦吧?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可是,吕书记却在用赞许的目光褒扬他。他的话才落音,吕书记就说:“大家看,十六中队的生产计划多么扎实!有计划,还有目标,凭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论条件,十六中队的土地是贫瘠得出了名的。既然十六中队能做得到的,我们更多的中队,为什么就办不到呢?关键是我们许多同志思想落后,跟不上大跃进的步伐啊!我们在这里的同志,都是社员的带头人,我们思想如果跟不上大跃进的步伐,还能做什么带头人呢?今天,看了十六中队的试验田,大家回去都要行动起来,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吕书记话一讲完,齐一龙接了上来,他根据吕书说的意思说道:“这有什么难事,吞吞缩缩的,下不了决心?搞那么几丘田,栽好了,多施点肥料,不就是丰产田了么?上次我到县里开会,就听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说到底,有些人不敢行动,就是没有胆子,没有理解‘解放思想,跟上形势,大打农业大跃进翻身仗’的根本精神!我们应该要大胆的干,争取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一番!哪个思想要是跟不上形势,你就趁早退下去!在新的形势下,能干的人才多得很,谁能等着你老牛拖破车——慢慢腾腾的呀?我们要的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大家懂吗?”他高门大嗓的讲话,近乎喊口号,把在场的人都镇懵了。
  齐一龙讲过以后竟冷了场。还是艾德发识像,他“吭吭”了两声,接上来说道:“齐营长说的对,我们要的就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谁英雄,谁好汉,今年粮食产量上比比看!”他说着,抬起胳膊,将衣袖捋了又捋,表示着一副不做上先进,誓不罢休的样子。
  一丘小一亩田,田埂四周围满了人。大家看也看够了,该说的也说完了。吕书记打算结束现场会。于是,他给大家布置起任务来。他说:“今天我们开了个很好的现场参观会。通过这个现场参观,大家都应该要有新的启发。回去以后,都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多培育一些丰产试验田,把粮食产量搞上来。刚才艾队长说‘谁英雄,谁好汉,下半年粮食产量比比看’,说得很好。我希望大家都要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都能有很好的粮食产量。今年下半年,我们大队争取在乡里夺得一面大红旗回来。到时候,我高兴,大家脸上也光彩呀!”说着,对张亦汉招招手,张亦汉从人丛中挤了过来。吕书记说:“老张,你也讲几句话呀。”可是,张亦汉只是微笑着摇摇头,不肯讲话了。吕书记见状,只好宣布说:“今天的会议,就这样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以后都要加紧努力,一定要跟上新形势,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啊!”
  
  ①十垛的大寿材:寿材,即棺材。棺材质量档次多,有五底的、十二元的、二十节的等等。当地最好的棺材就数十垛的了,整个棺材仅十节杉木做成,所以叫“十垛”。
  ②江木:杉木的一种。产地一般在江西等地。因为它是从长江上游贩运而来,所以叫“江木”。质地比当地杉木优良。
  ③寿框:安在棺材两边的铁环,每边两只,能方便棺材起落。这里的规矩,老人做棺材,女儿买寿框。
  ④抬重的头首:抬重,即帮助抬死人安葬的人,头首,即为首或领头的人。
  ⑤老人家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后来竟不幸言中了!他死后,他家里人只能将他草草地安葬在附近的地方,学大寨时,他的坟墓被扒掉了。他的子孙连他的尸骨也没有找到!
  ⑥掌瓢把子:吃食堂时,炊事员用饭勺给人们打饭。饭勺称做瓢。打多打少随意性很大,因此,有不小的权力。当官的称“掌印把子”,炊事员则称“掌瓢把子”都是关乎人命的大权。
  ⑦开秧门:农民一年中第一次拔秧栽插稻子,叫做“开秧门”。
  ⑧一亩七分:这里习惯上说的都是老亩。老亩一亩,是市亩一亩六分六厘,也可以说是一亩七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