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伟
作品名称: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作者:黄宏宣 发布时间:2025-11-10 13:30:48 字数:5817
杨家伟是我们班级年龄最小的,但他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硬汉”,他的皮肤呈古铜色,浑身上下都填满了肌肉,而且条块分明,两条胳膊比人家大腿都粗,看到他,就会立马想到“顶天立地”这四个字。
在班上,在学校,或者说在我们认识的人群中,杨家伟的脾气还是最坏的,他的身上装的不是血液,而是汽油,几乎是“一点就着”的那类,一句话不入耳,马上就红着眼睛要决斗到底,人送外号“地球第一吵架大王”,他的脾气坏到极致,而且随时都可能发作,我们所有人都很怕他!这种怕,绝不是表面的,和张三皮惧怕马娟娟和戴娟婷的性质完全不同,实际上真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和慌张!
他是一员名符其实的猛将,就像《水浒传》中的李逵一样,粗鲁中还有些蛮不讲理和野蛮。
在学校,他和三皮、夏天的坏毛病最多,是典型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弄得孙老师时常为他们疲惫不堪,他甚至背着学校悄悄去外面的小饭馆大碗喝酒,有好几次酒后失态,都被孙老师给找了回来。不过,他也有很可爱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不错,几乎每门功课都是优秀,是我们班级少有的全优学生。
他还是我们所有同学的挡箭牌,有一次,体育系一位姓张的臭小子篮球场上撞到邢敏慧,不但没有道歉,还把邢敏慧骂了一顿后就扭头就跑,杨家伟知道后,一句话也没有说,三步并作两步就往人家教室门口一站,三分钟不到,对方慌忙点头哈腰地来到班级认错。
在读初中的时候,听说他就错误不断,他的悲惨命运也是从初二开始的,他的家原来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那里落后、闭塞、贫穷、愚昧……对教育更是淡薄和简单,在家里,他最不愿做的事情是他的父亲叫他放牛,他怕太阳,怕风雨,怕牛身上的虱子和难闻的骚味……最怕农民鄙视的眼光。一天,他又被逼着去放牛,只见他双手戴一副白手套,头戴一顶黑礼帽,脚上还穿着雪白的丝袜,双手打着一把大黄色帆布伞——那样子,不像是放牛的,倒像唱大戏的小丑。
他的怪异与不和谐引得村里众多老人一起笑话他,尤其是生产队长,说他是个败家子、典型的贾宝玉的弟弟,还给他起了一个很难听的外号叫“真烂玉”,气得他父亲虽然没有揍他,却把他好好臭骂和羞辱一番。谁知道,第二天,他再次放牛的时候,在山上悄悄拿了一根木棒把两条牛的牛腿都打断了,打完以后,才知道后悔,就躲到同学家去了,当时,正值春耕时节,一怒之下的生产队长立刻找来了公安,要把他关禁闭,急得他的爸爸给公安局的人和生产队长磕了三个响头才把事情平息。此后,村里人见到他就像躲瘟神似的敬而远之,他也因为此事而被父母无情地赶出了家门。
杨家伟的脑子特别灵光,在课堂上,老师只要说过一遍的问题,他都能全部记在心里,他还是学校有名的“跳级生”,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都没有读过,直接跳过去的。在高考的时候,他还是县里的高考“亚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父亲和村民始终没有看到他的光艳,没有把他当作“宝玉”赏识他,没有和他交流谈心,没有和他做朋友,还把他像垃圾一样随手抛弃。说实在的,杨家伟后来的心理阴影及实际的生活变化,他的父亲和村民是有很大责任的……
读中学,他的日子异常艰辛,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校长实在看不下去,就免去了他读书时的所有费用,包括住宿和在食堂的吃喝。上大学之前,可敬的中学校长不但组织全校师生为他捐款,还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两套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
上大学时,杨家伟的条件是最苦的,苦得连一床厚被子也没有;冬天没有棉鞋,夏天没有凉拖,一双破旧的黄球鞋穿了一个学期也没有换洗,哪里像个满面风光的大学生?简直就像一个缺衣少食的乞丐。郝平心眼好,不仅给他带来了两床被褥,还送了他一箱春夏秋冬的衣服和鞋袜,那些衣服都是崭新的。
郝平这人很够意思,有思想,是值得信赖和依托的男子汉,他害怕杨家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愿意接受那些施舍,就和孙老师、徐芳三人合计,悄悄在外面请了一个人,把东西送到学校的传达室。这是一个很温暖、很感人的秘密,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寥寥无几。
在杨家伟的成长过程中,他缺少的不仅仅是经济,最重要的是缺少爱!村里的冷漠,家人的遗弃,亲情的缺失,逼得他始终用冷漠和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社会。大学里,他的一切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好像是班级最不要求上进的学生,上课吊儿郎当,作业时常不交,甚至有事没事就旷课,公共课更是找不到他的人影,还无缘无故就和老师顶撞,好多任课老师不了解他的家境,排队找到孙老师,要求严厉处罚杨家伟,都被孙老师好言好语给掩盖过去。
四年里,孙老师和杨家伟交流的最多,唯有他知道杨家伟的伤痛,一直在精心地呵护着他,操场上、宿舍里、马路边、水池旁……时常看到他俩头靠头、手拉手的交流,在班上,杨家伟也最敬佩孙老师、徐芳和陶海生,唯有对他三人是点头许诺,几十年来,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一辈子,谁也不认,谁也不欠,就认我的中学王校长和老班,要不是王校长,我根本不可能考取大学;要不是孙老师,我现在早就在监狱了!”
三十年过去,现在我们重新审视杨家伟,倒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坏,甚至还有许多小小的可爱和可敬,他不偷,不抢,不占人家的便宜;他为人刚正,宁断不弯;他说话和办事都是一言九鼎,骨子里就没有说谎、骗人的习惯;他爱集体,在社会上爱打抱不平;他知恩图报,赏罚分明……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男人的风范和气概!用现在的时髦话说,“他在当时,真的很男人!”
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应该看到大局,看到一个人的整体,并且用发展、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如果都能做到这样,那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社会前进将会是另外一种速度和前景。
爱,是一个无法描述的东西,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爱的力量都是无法比拟的!爱,无处不在;爱,还会延伸爱;当爱被社会无情亵渎的时候,纯洁的爱也会变成灾乱。
如今,杨家伟是我们班级唯一没有家庭的大学生,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对人人渴望的家,他充满了极度的恐怖!
我说过,他之所以非常悲催地走到今天,父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责任,他从小时候记事开始,父母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吵架,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自私的人,只知道自己的享受,全然不顾及儿女的苦难,更不愿意为孩子去真心付出,儿女的天塌下来,他们也是不闻不问。
在家里,他不仅没有得到一点点温暖,而且整日遭受父母的白眼和冷嘲热讽,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都说家是最温馨、最让人留念的港湾,可他的母爱和他的家在哪里?自从他把牛腿打断后的没几天,他的父母眼见无望,就直接和他断绝了关系,而且是通过家里的公亲宣布的,当他的大伯和叔叔告诉他这一消息时,他在一怒之下把家里的玻璃全部砸碎了,还上房顶把家里的烟囱推到,而且放火烧了自己家里屋前屋后的几个草垛,在他走出村子的那一刻,杨家伟去了他的祖坟,在坟前给祖宗磕了三个响头,愤然离开了那个没有任何温暖的家。
离开家的时候,杨家伟只穿了一件旧衬衫和一条单薄的裤子……脚上连一双袜子也没有——当时,已经是深秋。而在那一年,他还在上中学。
大学四年,他的学费都是远在沈阳的舅舅暗自支援他的,舅舅是个富商,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深知妹妹一家的自私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时刻为外甥的前景而担忧。
毕业后,杨家伟前三个月的工资一分没花,第一个月的工资,他给中学的校长买了一块手表;第二个月的工资,他给孙老师买了一双皮鞋和西服,余下的全部寄给了舅舅,还给舅舅买了一件上好的羊毛衫,算是对舅舅的一种报答;第三个月的工资,他全部邮给了父母,在他看来,不管父母对他怎么样,但“没有父母,就没有他”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同时,他也用这一个月的工资和父母作了一个情感上的了断。
毕业后的几年里,听说他也谈过几个女朋友,可每个都坚持不到几个月,那些女孩要么是看不起他的贫穷,要么是忍受不了他的坏脾气,一个个和他相背而行,三十年,在很多人都儿孙满堂的时候,他依然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社会上随风漂泊。
如今,他的生活过得依然很糟糕,糟糕得无以言表,毕业后,他分配在一家专门生产鼓风机的机械厂当销售副主管,负责北方的片区,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很快就赢得了北方大片的市场,在他工作的几年里,厂里的销售业绩是与日俱增。
在单位,他也算是一个老功臣,可他时常和领导、同事闹矛盾,还时不时弄出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是那种时时刻刻让领导揪心和害怕的主。有一次,他和办公室一位女同事为了三根油条的小事吵架,竟然在一气之下用大铁锤把人家才买了三个月的摩托车砸个稀巴烂,还扬言要把别人赶出厂子,气得女同事的老公带着一帮兄弟和十多把砍刀天天堵在工厂门口要废了他,吓得他一个多月都没敢上班,还被公安局和单位给予了警告、降职的惩罚,眼看在单位份不下去了,他只能选择提前离开。
自从初中离开家门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家人更没有和他联系过,在家人的眼里,他就是疾风中的蒲公英,让他在社会上自生自灭。他的家人为什么如此的冷漠?难道个个都是铁石心肠?杨家伟始终想不通,他的父亲难道始终没有原谅那次因为他的一跪?他的家人也许还在怨恨他的当初,也许早就忘记了他的存在,甚至连他的父母去世的时候,哥哥和姐姐都没有通知他,这让他始终想不通!可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自己的好?为什么时时用歧视和不公平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亲人?想到这些,杨家伟是无限的伤痛,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是县里的高考亚军和方圆几十里的骄傲!
对于那个冰冷的家,对于自己悲催的人生,他已经没有任何留念。
漂泊,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人的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在生活中,男人是需要结婚的,是需要女人去管教的,没有女人管教的男人不可能有大的成绩,他始终喜欢喝酒,最重要的是他喝酒时还是不晓得控制自己,他的身上,到处是酒后摔伤的疤痕,可他一直没有吸取教训,终于在五年前的冬季出了大事,他骑摩托车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回来时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子,当时就昏迷不醒,要不是早起的菜贩子及时发现,他就被冻死了,在医院,他被据掉一条腿,成为永久的残疾,医院的医生通过公安局找到了他的大哥和姐姐,可家里没有一个人来过医院,甚至连一个鸡蛋也没有送来。孙老师知道了此事,慌忙召集一帮学生,大家在医院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医院里所有的医药费都由孙老师、李思金、徐芳、三皮、官晓等几个人垫付了。
出院后,可爱的孙老师又亲自用车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并再一次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精心调理了两个月,身体是恢复了,可他的一条腿没有了,只能依靠拐杖生活。
那一刻,我们的孙老师心彻底碎了!那一刻,我们班所有人的心都碎了!那一刻,他的家人依然远在天涯,毫无信息。
如今,失去生活来源的杨家伟只能在小区门口摆起了小摊,专门替人修鞋、雨伞等,还收发牛奶,兼卖报纸和冷饮,每天赚的钱只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杨家伟的小摊就在郝平的家门口,郝平打开自家的窗户,就能观察到他的一举一动,这是老师和郝平共同商量决定的,老师怕杨家伟走远,不放心他的衣食起居,也怕他的坏脾气再惹是生非,就让郝平把他安排在身边。
三十年过去,很多人都在快乐、幸福地享受着生活,而他呢,只能是很艰难地活着。他的哀凉也是孙老师最大的心病,老师在心里放不下他,带着我们悄悄去看过他好多次,老师怕伤害杨家伟的自尊心,每次都在远处遥望他,看到黑瘦、贫瘠、满头长发、满脸胡须、走路一瘸一拐、还孤独无助的他,总是背着我们悄悄地擦眼泪。我们理解老师的善心,却不知道怎么去帮助杨家伟……
苏轼说的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是不容改变的自然;悲、欢、离、合,都是源自当事人的认识和态度。不知道他的心境……他的日子过的异常清贫和凄惨,同学聚会时,他怎么也不愿意来,班长陶海生和丁有志去找了他三次,都被他婉言谢绝,“算了,算了,我真的是没脸见到大家。”这是他对班长说的最多一句话。没办法,只能搬出孙老师和郝平,老师亲自去找了他几次。最后,他终于给了孙老师面子,但在聚会的第二天,他就匆匆地不辞而别了。
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损失巨大。我们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完美。在孤独无助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和信心;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还要对自己负责。学会自己独立,告别依赖他人,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生活不是完美主义,不是只有温暖,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的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难道不是吗?
古人云,人在做,天在看!这也许是命运对他的报应吧!佛说,一切的因果都因为缘分而起。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与家人之间,一直是冤家对头,他的父母和亲人也许是对他恨铁不成钢才这样做的吧!可他的家人为什么不能多些理解和关爱呢?爱,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许多的事情,怎么说呢?有些人不是离开了就能不爱了,不是不见了就能忘记了,也不是放手了就能不痛了。他虽然愤然离开了亲人的视线,却发现自己还是爱着自己的家人,那种血脉相通的亲情,是不容易被击败的……
不过,更多的时候,也是他自己也不争气,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爱的人很多,失去了爱,你也可以给家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呀!让那些在心里曾经违背你的人幡然悔悟,如果做到这样,你就是一个高大的人,是一个让人敬仰的人。如果做不到这些,至少不要践踏自己!也不要扭曲自己的灵魂!更不要亵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路,真的是自己走出来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有什么样的付出,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回报。难道不是这样吗?
对于自己的命运,杨家伟似乎无怨无悔,他的脾气依然是那么的暴烈,这次同学聚会时,在酒桌上,他喝着喝着,我们的班长陶海生还想似当年一样教育他,可他哪里听得进去,站起来冲着就要陶海生打架,吓得海生赶忙兔子一样跑到另外一桌。
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仔细想想,这又能怨抱谁?杨家伟的今天,谁该负主要责任?他的父母?他的亲人?他自己?学校的教育?社会的风气?我们都无语以答。有人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只能在心里体会。想想也是,有些快乐,别人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别人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上;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中。
人最怕的是什么?深交后的陌生?认真后的痛苦?信任后的利用?还是温柔后的冷漠?爱有天意,是否会眷顾自己;心有灵犀,为何总让人无语。有声的,亦累;有形的,也苦;有伤的,还痛。猛然回头一看,看不见的伤痕最疼,流不出的眼泪最冷。
原来,上面说的真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