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为儿女们营造快乐童年
作品名称:忆海回眸 作者:晨爱 发布时间:2025-10-28 13:00:41 字数:3922
在过去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普遍清苦,我们小家庭的日子也同样过得紧巴巴。那时,大多数家庭生养的都是独生子女,我和丈夫蒙上天赐福,托菩萨保佑生养了一双儿女,这让我夫妻俩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尽管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我们想方设法也要让我们的一双儿女平安健康成长,幸福快乐生活,拥有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在儿女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管是在吃穿方面,还是在心理呵护方面,比较他们的同龄人都不会差,甚至还要好。这不仅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喜欢追求完美的性格所致,也是我和孩子他爸痛爱儿女的初衷。
儿女们小时候穿的衣服虽然都是我亲手缝制,但在那时候看来,我缝制的童装款式不仅不会脱俗,反而还要新颖、别致。从布料方面来说,当时虽然最时兴的确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涤纶之类的材质,但我不愿意赶时髦,仍然喜欢给孩子们买棉质之类的,如棉绸、棉布、灯芯绒等.这在当时比较起来不仅可以节约一些钱,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穿着柔软舒适,对身体健康有益。
在儿女们几岁时,我给姐弟俩每人各做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连帽脱胆枣红色纯棉风雪大衣,我别出心裁买来彩色条纹驼绒,在大衣的帽沿、袖口及袋口上都镶上边,这不仅美观漂亮还柔软暖和。我特意把姐弟俩的大衣做得又长又大,当时穿着衣边都遮住了脚踝关节,想着给孩子们小时候当长大衣,长大了把衣袖加长一点又可以当短大衣。
为了便于清洗,我把大衣面子和内胆做成可以拆卸的。那时候也不见有脱胆大衣可参考,只有靠自己摸索着去做。脱胆大衣做起来虽然比较繁琐,在衣服面子和内胆上都需分别缝上扣眼,钉上扣子,但为了能经常清洗,让我的儿女们穿着舒适卫生,我却很乐意去尝试。衣服做成后,孩子们穿在身上不仅暖和还特别醒目。空闲时,我带着姐弟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无数孩子妈妈的目光,甚至还有不少颇感兴趣的过来拽着我问是哪里买的,我说是做的,她们又急着问是哪个店子做的。
孩子们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时,虽然也买了不少款式漂亮新颖的高档羊毛衫及一些真皮之类时兴的夹克外套,但像衬衫、裙子及一般的外衣我仍然喜欢亲手给他们缝制。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我买的布料也慢慢朝着高档方面选购,如柔软的天然桑蚕丝面料是我最欣赏的。那些面料虽然价格不菲,但我却不在乎钱的贵贱。由于天然桑蚕丝面料极易起皱,为了方便剪裁,我首先要把布料洗水晾干,然后还要用熨斗熨烫平整。同时,在缝制时还要在衣领和衣服门襟处用衬布托好,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才不会走样。做一件真丝服装虽然要费很多工时,难度也较大,但我却从不嫌麻烦。做好的成衣给孩子们穿在身上,谁也不相信是出自于我这个业余裁缝的妈妈之手。
待到孩子们参加工作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又有了自己独到的眼光,常常愿意自己选购一些所喜欢的服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各种名牌服装及款式也名目繁多,我再也不强求孩子们穿我做的没牌货了。况且,孩子们更不想要我为了节省几个钱坐在缝纫机旁辛苦操劳。于是,在儿女们面前,我这个业余裁缝也就慢慢派不上用场了。
儿女们小的时候,从出生满百天起,我就很喜欢在过年过节时带着他们到照相馆拍上几张正儿八经的照片。有时,遇到一些揣着相机穿街走巷的摄影师前来吆喝照相,我也要趁机让摄影师给孩子们拍上几张趣味横生的生活照。那些伴随着日月一天天长大的纯真笑脸及风趣表情的照片,当时不仅是为了向远在他乡服役的丈夫传递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信息,也是为了给孩子们长大后留下的美好回忆。
我的童年比较清苦,没拍过多少照片,只看到一张小学毕业照,以及一张十来岁时与姊妹和表姊妹们过年的一张合影,长大后我仅仅从那两张照片里依稀找到自己的童年。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所拍的照片基本都是黑白照,偶尔也遇到有拍彩照的。随军在部队时,一次,一个摄影师揣着一个相机来到部队驻地吆喝大家拍照,说他拍的是彩色照,且能顿时出照片。当大家知道那昂贵的价格时,都摇头走开了,任凭摄影师怎么炫耀也没几个搭理他。拍一张照片虽然要花不少钱,但丈夫可能知道我历来很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没等我开口就立马对我说:“我们带儿女一起来拍个全家福吧!”
“他这里价格这么贵,我们还是到照相馆去拍吧!”我有点舍不得钱,不是很乐意。
“没关系,贵就贵点,照相馆拍的都是黑白照,能遇到拍彩照的不容易。”丈夫执意说。
“对呀,大姐,拍一张吧!这个时候的光线最好,这个大坪后面又是你们的住房,就以住房为背景,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会很美的。”摄影师抬头看看天,又指了指我们的住房劝我。
我也不想扫丈夫的兴,于是,没再多说什么,顺从了丈夫的心意。摄影师安排我们搬来两个凳子让我和丈夫坐着,丈夫抱着女儿坐在他腿上,我抱着儿子坐在我腿上。待我们四人坐定后,只见摄影师手拿相机,嘴喊“一、二、三”,对准镜头按下快门,仅几秒钟就听到相机后面“呲呲”一声,照片自动被推了出来。
“来来来,你们看,好清晰,好漂亮哦!”摄影师一边拿出照片,一边来到我们面前。
“哦哟,真的好漂亮。”我看了后确实很惊讶。
那是我们全家第一次拍的生活彩照,也是第一次拍的一张彩色小全家福。照片里把我给儿子织的嫩绿色毛衣和给我女儿织的粉红色毛衣拍得颜色比原色漂亮多了,加上袖子上那黄颜色毛线镶边的衬托更加绚丽夺目。丈夫那顶红五星军帽以及那身橄榄色军装在火红肩章的点缀下也更显得飒爽英姿,威严无比。
我好喜欢那张照片,更好奇那款神奇的相机,它竟然能给我们带来如此美的享受。直到现在我仍然想着那款不知名的相机。
回地方后,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每个周末及寒暑假上街逛公园的机会也多了,每到六一儿童节,孩子们还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比赛。为了能扑捉那些美好的景色,留下那些快乐童年的时光,我买了一台凤凰205相机。对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说,那款相机虽然价格较贵,但我相中的是它可以使用彩色胶卷,照出彩色照片。
相机买回来了,使用方法却一窍不通,也无处请教。于是,我只有求助于书本,去书店买了一本《摄影指南》。我拿着那本小册子对照相机各个部位认真摸索,细心操作,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摄影技巧。光有相机,没有胶卷也不行,我急不可耐地又从照相馆买来一个柯达胶卷。然而,安装胶卷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事,胶卷一打开包装就要立马装进相机,丝毫不能见光,见光就会报废。根据提示需要在暗室里操作,可我们又不是专业照相馆,哪有什么暗室,难道白天就不能装吗?于是,我就用一件深色的衣服罩着,双手在衣袖里摸索着安装。胶卷安装好了,我满怀欣喜地先在家里给孩子们拍几张玩玩。我让儿女们弹小电子琴,或做剪纸手工活,或看书等,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
我叮嘱孩子们:“宝贝,你们就像平时一样专心做你们的事,不要左顾右盼,拍照时就像平时在照相馆照相一样手不要晃动,不然拍出来就会模糊不清。”
儿女们也很听话,非常配合。我根据室内的光线定好光圈,选择拍摄角度,取景对焦按下快门,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张张照片的拍摄。一卷胶卷有十多张,要等全部拍完才能拿到照相馆去冲洗,好奇心让我随手就把那个胶卷一下就拍完了。我马上取出胶卷拿到照相馆去加快冲洗,拿到照片一看,哈哈,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张张照片都是那么色彩斑斓,漂亮清晰,真可谓是美极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便对相机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无论走到哪里,相机就跟随我到哪里。1992年我们一家四口去北京玩耍,那是我们一家第一次到首都,相机为我们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美好的心境。2001年我们一家和我的一个姊妹的一家一起到桂林旅游,以及平时过年过节亲戚朋友相聚,相机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美好的回忆。
自有了照相机,我带孩子们寒暑假逛公园的兴趣更大了,乐趣更多了。儿女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宽也慢慢对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我也学会了拍摄方法,特别是儿子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比我更胜一筹。
一个周末,我和丈夫带着儿女们到岳屏公园去玩耍,触景生情,我自言自语说:“这么好的风景,要是买了个三脚架就好了,那样我们全家四人就可以拍个合影了。”
“妈妈,可以请别人帮忙拍一下嘛!”女儿提议道。
“别人也不一定懂拍,不要浪费胶卷了。”我没同意。
“买个三脚架也难得拿呀,反正是拍着好玩就随便拍吧!”丈夫平时虽然也很喜欢照相,但对学习拍摄却没一点兴趣,加上他平时工作繁忙也没时间钻研。不过,对于我的爱好他虽不支持也不反对。
“妈妈,我来找个好位置可以自动拍一张我们全家的合影。”儿子对我说。
“儿子,你懂呀?”我眼睛顿时放光,欣喜地看着儿子。
“我知道怎么自动拍.爸妈,姐姐,你们先到那里去站好。”儿子指了一下旁边的草地。
我们顺从儿子的安排站到了草地上。
“你们就按这个顺序站好,摆好造型,做好表情。”儿子安排他爸站右边,我挨着他爸站左边,他姐又挨着我站。
“这个位置留给我。”儿子指了指他爸的右手边。
我们都站好了后,儿子麻利地把相机调好,放在对面一张椅子的靠背上,镜头正对着我们所站的位置。弄好这一切,只见儿子抬腿几步就跨到了队伍里,左手拉着他爸的右手站好。这时只听椅子靠背上的相机“呲呲……咔嚓”一声。
“可以了,再去找个风景好又有搁相机的地方多拍几张。”儿子笑嘻嘻地说。
接着,我们四人又拍了一张我和丈夫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儿子和女儿站在我们后面的合影。那是相机买来后我们全家第一次拍摄的两张四人合影。冲洗出来的照片不仅清晰明亮,照片中我们一家四人无论是站姿、坐姿以及表情都显得是那么端庄自然,甜蜜温馨。
那台相机用了二十多年,从没报废过一个胶卷,为我们拍摄了无数照片,每张照片都是那么清晰明亮。从买相机到买胶卷再到冲洗照片,在当时来说虽然花费了不少钱,但无形中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那个相机连皮套以及后来增添的闪光灯,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柜子里,如果有兴趣还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