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三十年了,你还好吗?>周蓝

周蓝

作品名称: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作者:黄宏宣      发布时间:2025-10-27 19:27:37      字数:4176

  许多年过去了,想起周蓝,她的样子依然历历在目,她长得有点偏黑,但身材很好,两腿修长,她稳重而健康,活泼中处处显得特别淑女,尤其是她那善解人意的会心微笑,似乎在一言一笑间总是给人雪中送炭的芳香和温暖,和她在一起,你永远没有任何压力,也不会自惭形秽,就像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生活一样,总是那么的舒心和坦然,人送外号“梦中的黑牡丹”。
  夏天的时候,周蓝尤其喜欢穿短袖花格衬衫,喜欢穿喇叭裤,喜欢穿白色的、略带点高跟的方布鞋。一年四季,她始终保持着几厘米长的“假小子头”,青春中显得活力四射,人家女孩子的发型时常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而她却始终是如此的简单和随意,但是,显得很精神和干练,她的发型都是她自己对着镜子剪的,她有一个怪癖,就是剪刀、梳子和粉饼从不离手。
  周蓝和高倩的关系特好,俩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她俩脾气相似,性格相似,爱好相似……是我们班级最“安静”的女孩之一,她的话不多,总是惜字如金,从来不像别的女生一样叽叽喳喳,即使最开心的得意和笑料,她也是笑不露齿;即便是再大的忧愁,你也难以在她的表情里看出,她很有人缘,大一的时候,班级的男孩子都喜欢拿她开玩笑,她却从来不生气,也不应从一句,满脸甜甜的微笑和温柔的眼神反而使许多“不轨者”望而却步,她的言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尘器,把空气中一些不好的尘埃统统吸进去,渐渐地,大家对她反而又有了更多的畏惧和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班级,在学校,周蓝和徐芳的朋友最多,她俩似乎一下子成为大家的“中心轴”,她的安静,她的纯洁、她的善良、她的正直、她的包容……就像一个大大的吸铁石,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首先想到问她们。周蓝是我们班级中唯一的不是领导的“大领导”。三十年,现在想想大学时代的生活,真的很幸福!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纯!净!正!善!美……
  周蓝是个聪明人,在学校,她及时把握了最宝贵的光阴,这为她以后光彩的人生铺满了不可估量的鲜花和掌声。大学里,在许多人纷纷无所事事、甚至于无事生非的时候,她却让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在闪烁着金光!她除了每门功课都特别优秀之外,还自学英语,自学俄语,自学德语。不过,她从来不学日语,她最恨日本人,据说,她的爷爷就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她曾经发誓说,她这一辈子都不买日货,不去日本,不和日本人打交道。
  那时候,学校只有磁带,很少有影像资料,她就每天拎着她的小录音机,独自在学校后面的操场背诵单词,练习口语,有时候,还和陈佑华用英语“吵架”;大学里,周蓝的生活就是标准的食堂、宿舍、图书馆和操场四点一线。每天晚上,她和高倩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她和图书管理员的关系比较好,四年间,她借的书最多,我们时常看到她怀抱着一大摞书从图书馆里兴高采烈地走出来,那种表情,就像捡了一大堆元宝一样兴奋。那时的周蓝,依然是那么的拼搏,可我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做到。
  其实,周蓝只是我们班级的一个缩影,在我们班,像她这样优秀的女生还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无怨无悔回报着自己的青春。
  因为她的努力,大二的时候,她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她的刻苦精神始终感染着我和我的同学,孙老师也不止一次在班上表扬过她,说她现在是控制时间的主人,将来就是主宰生活的主人!可以自豪地说,在大学,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像班长、老侯、徐芳、黄殿、邓华华……在图书馆里,我和她是相遇机会最多的,也是在里面呆的最久的,不同的是,她看的是外语,我看的是文学,而今,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外语专家,我成了一个小作家。
  大学里,大家的思维十分的活跃,时常有辩论赛,在大三的一次晚会上,我们班上曾对大学的生活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当时,正反双方的代表分别是周蓝和官晓,周蓝的队伍全部是女将,官晓的部队是清一色的男兵,辩论的主题是“最理想的大学生活”。官晓认为,人的青春不多,也不回头,爱情价高,在大学期间就应该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而周蓝则认为恋爱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大学期间的青春最宝贵,要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提高,将来好适应社会,报效国家。当时的辩论赛是在食堂的小礼堂进行的,虽然没有张贴海报,却吸引了不少人起来观看,连老校长和系主任也悄悄坐在后面聆听。后来的民意测验表明,有80%的同学赞成周蓝的观点,还有很多人接受了周蓝的建议,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
  也因为那次长达三个小时的辩论,“周蓝”这个名字在中文系乃至学校渐渐家喻户晓。
  那时候,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英语专业的人都很吃香,毕业后,好多单位都争着抢她,老校长也亲自找到她,希望她留下来,校长想让她去外文系当老师,而她选择去市政府当了几年首席翻译,那几年,天天跟着市长和市委书记满世界招商和出访,真可谓风光满面,可正当大家对她羡慕至极时,她却嫌收入太少,工作时间长,又没有自由等原因,毫不犹豫地辞掉了热乎乎的金饭碗,自己在家办了一个家教公司,专门辅导中考和高考的孩子。她的现在,有些像李阳。
  这么多年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水平的外语教学使得她的培训机构一年四季都是门庭若市,连大年三十和国庆节都有前来咨询和上课的学生。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和外国的交往也与日俱增,周蓝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就和一些外国的培训机构联系,为他们培训中文,一时间,她的培训机构里人满为患,有老人,也有孩子;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说普通话的,也说英语的、说俄语的、说法语的……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人才交流市场。
  说到这些,当年不可一世的张三皮对周蓝不禁心服口服,他不止一次对周蓝和其他同学说,“我的判断99.9%是正确的,唯有在这件事的选择上,我真的错得一塌糊涂。”
  如今,周蓝早就成为本市最有名的校长之一,她是市教育界很响亮的一个品牌,还是省劳动模范,三八巾帼英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的办学机构日渐强大,每天同时上课的班级就有一百多个,有近三百名教师和近四千名学生同时在这里上课和生活。学校里,几年后的授课计划都已经排的满满的,更有一些刚刚结婚、还没有生孩子的准妈妈,就托人把自己孩子的名额敲定下来。周蓝不管多忙,她都坚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有趣的是,她虽然从市政府辞职了,但她依然是省外事办的首席顾问,如果省市有什么重要的外事活动,周蓝照例出现在领导的身边。这正验证了一句古话,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看见屏幕上风采依旧的她,我们为她高兴,为母校骄傲,为自己加油打气,愿她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永远芳香四射。
  虽然她的培训机构很红火,但她坚持她的办学原则,她没有一味的去赚钱,父母双亡的孩子不仅免学费,还管吃住;吃低保的家庭不收费,不管吃住;单亲家庭的孩子收一半……对于来这里学习的所有学生,都是在学期结束后再收费。每一个学期,她还带着孩子们去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民工子弟学校等地做义工。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做人、做事,如果能够做到像周蓝这样执著和淡定,真的是一种很难得的境界!也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如今,都说周蓝富的流油,她的成功,来自于她在学校时的努力和执著;她的成功,来自于她敏锐的眼光和永不言弃的毅力;她的成功,也来自于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她和李思金、三皮、胡正、黄殿、芮佳佳等人一样,都挖到了满满一箩筐金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是我们学校的“梦中的黑牡丹”,不过是我们学校最芳香、最鲜艳、最耀眼的黑牡丹!
  有时候,经济指数可以决定你的幸福指数,周蓝的幸福和她的收入显然是成正比例的。他的老公和我们的孙老师是本家兄弟,名叫孙旭阳,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俩的结合还是孙老师亲自牵线搭桥的,孙旭阳是一位很出色的工程师,好像专门研究沥青等公路等路面材料,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博导,在国际上获得过很多大奖和专利,经常被外国邀请去做讲座和当评委,一年之中,他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做学问,很少顾及家庭。
  不过,孙旭阳的父母倒是很心疼儿媳妇,周蓝结婚那年,二位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自从女儿雪映出生以后,周蓝几乎没有照看过,都是两位老人伺候,公公负责接送孩子读书,婆婆负责做饭洗衣,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应酬,周蓝是极少在外面吃饭的,她喜欢平平淡淡的口味,就像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一样,她的婆婆有一手好厨艺,总是挑她最喜欢的菜做,每顿吃饭的时候,婆婆还一个劲儿往儿媳的碗里夹菜,她的碗里,时常堆得像座高山。婆婆生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非常的钟爱她,连她的内衣和袜子都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抽屉里。在外面,周蓝是一个女强人;在家里,她是一个幸福十足的小公主。
  除了公公、婆婆的厚爱,孙旭阳也把她当作掌上明珠,结婚二十多年来,他俩从来红过脸,更没有争吵过,孙旭阳总是在别人面前说,“我始终不敢和周蓝吵架,因为我怕吵不过她,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也很棒,但她的水平更高,她要是用外国方言骂我,我根本听不懂;不吵架,更因为我太爱她了,我不能让我钟爱的人因为嫁给我而黯然落泪!”她的房间里,有三个大大的柜子,里面装的都是孙旭阳在外国讲学时给她带的礼物,孙旭阳很细心,每件礼物上都标明购买的时间、地点、象征的意义,他还别出心裁地给每件礼物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散文,用一个红色的信封装着,放在礼物的背后。那一件件礼物都是他俩爱的见证和结晶,周蓝很珍爱这些意义非凡礼物,一直视它们为珍宝。
  原本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孙旭阳却过得异常精彩和浪漫,他时常在国外讲学,在讲学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总是提前悄悄给周蓝买上机票,然后让他的下属把机票送到周蓝的办公室,自己则在另一个国家的机场出口处捧着一大捧鲜花等她,她们玩上一段时间后,再双双飞回故里。那种生活,是神仙一样的生活;那种人生,也是最精美的人生;那种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的生活……
  周蓝是我们班级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让人传颂的经典,她是雪山顶上那一朵永不衰败的雪莲花,总是开在最圣洁的地方。因为她,我们的班级多了许多生机;因为她,我们班多了许多的掌声。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大家相聚的机会自然就很多,如果有同学从外地来南京,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都是徐芳、周蓝和蔡响,第一个电话也必定是打给他俩,因为每次吃饭多是徐芳负责召集,周蓝前来买单,饭后由蔡响安排住宿。不知不觉中,这一切似乎成为一种难以更改的习惯,她早已习惯了为我们买单的习惯。
  我们也习惯了她为我们买单的习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