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贫民人生>第七十六章:大爱无疆七十七章:新时代的曙光七十八章:雪玉玲许

第七十六章:大爱无疆七十七章:新时代的曙光七十八章:雪玉玲许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10-24 10:44:30      字数:4265

  第七十六章:大爱无疆
  宝莲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话说得好,同船过渡,皆是前世所修,你们离家千里迢迢,能住在我家,这着实是难得的缘分。要是你们明天真的决意要走,我也不便强留。我这儿还留了二十元钱,想着你们三个人的路费,应该是够了。”
  言罢,宝莲转身走进房里,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二十元钱。
  大老陈赶忙推辞,不肯接过,说道:“大娘,你们家里还有不少供应粮没买呢,要是过期了怎么办?”
  宝莲微笑着,眼神中满是关切,说道:“孩子,这出门在外,得把盘缠准备充足些,所谓穷家富路嘛。我们不出远门,在家里总能想出办法应付的。”说着,便把钱硬塞到了大老陈手里。
  大老陈感动不已,声音略带哽咽:“大娘,您对我们的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啊。”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大亮,三人便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带上简单的行李,前往三洲搭乘渡轮,而后赶去浔阳,准备乘坐开往浙江的火车。
  他们离开后,龙生的心中不禁泛起大大的疑惑:娘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呢?那时龙生已十多岁,对家里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供应还有三百五十斤大米需要购买,按照一角三分九厘一斤来算,得花四十六元钱。龙生虽嘴上没说,但心里着实焦急,想着这事随娘如何处理。
  三月二十八号,宝莲叫龙生去天锡的商店,看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天锡听闻后,将下个月的工资预支二十元给龙生。龙生回到家,用这二十元钱买了一百多斤大米。可家里还剩下二百来斤供应粮的折子,宝莲无奈之下,只得狠狠心,以三分钱一斤的低价,卖给了粮站的小吴。实在没有办法,那些无力买回供应粮的人太多了,只能等着粮站的人收购,便宜他们赚这些差价。
  宝莲家就这样少了二百多斤供应粮。她的好朋友李挂芸对此很不理解。李桂芸不仅和宝莲是好朋友,更是多年的老搭档,平日里不管是捡玉米、砍柴,还是打猪草,两人总是相邀同行。她们的性格极为相似,为人正直善良,李桂芸更是心直口快,心里藏不住事,任何事情非得一吐为快。
  那天吃早饭时,李桂芸端着一碗饭,饭上面夹着些菜,正巧龙生一家也正在围着桌子吃饭。李桂芸顺势坐在桌边,刚一坐下,便开口问道:“毛姐,听说你家卖了二百多斤供应粮,你那些钱都用到哪儿去了?前几天你和我一起去新兴医院卖血换来的四十多块钱又哪去了?”
  宝莲没有立刻回应,只是用她仅有的那只明亮的眼睛使劲对李桂芸眨了又眨,示意她别多说。李桂芸立刻会意,赶忙低下头默默吃饭。
  李桂芸的这番话以及宝莲这一细微的动作,龙生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即便今日回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宝莲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还是个残疾人,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正常,另一只眼晴因生病时无钱医治而失明。她身材瘦小,没有什么文化,嘴里也讲不出诸如“仁慈”“博爱”这般高深的大道理。然而,她却用最质朴、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地帮助着那些与自家素昧平生、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遇难者。她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换来金钱,只为让这些身处困境、举目无亲的人,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宝莲以宽广的胸怀、无声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宽厚待人的善良品德。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份宝贵的品质也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宝莲的爱,是世间真正的大爱。这种爱没有边界,跨越了地域与身份的限制,在像宝莲这样平凡普通的民众间传承着,延续着,书写着人性中最温暖动人的篇章!
  
  第七十七章:新时代的曙光
  一九六五年,对于松兹县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一条崭新的公路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从县城一路延伸至新兴镇,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交通格局。公路全长50公里,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将沿途的小镇、村庄、田野紧紧串连在一起。
  它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经过泾江庄的粮站东边,仿佛特意为这个洲区重镇送上了一份厚礼。在泾江上,一座雄伟的水泥桥拔地而起,桥长约500米,宽12米,宛如一道坚固的彩虹,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桥底下用圆柱形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桥面平整宽阔,车辆行人穿梭其上,再也不会因风浪受阻。
  公路经泾江庄到县城43公里,到新兴镇7公里,泾江庄的地理位置愈发重要。河南边分属新兴镇和江口镇管辖,公路东边是新兴镇地盘,西边是江口镇地盘,泾江庄宛如一提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整个洲区的咽喉要道上,而这条公路,就是连接它们的纽带。
  曾经,泾江庄的老街狭窄而破旧,特别是洪老三把老街的青石板撬走,堵塞下水道后,街道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行人举步维艰,车辆更是难以通行。老街到尽头,是那条古老的泾江,江水悠悠,承载着泾江庄人世代的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老街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泾江庄人决定重修一条新街。
  新街的重新修建,是泾江庄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从粮站以下,新街拔地而起,街道宽约十五米,长约一百二十米,宽敞平坦,街道两道,新建筑拔地而起,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青砖灰瓦,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泾江庄的新气象。
  新建的供销社门市部,十二间门面一字排开,门面宽敞明亮,里面的货物琳琅满目,从针头线脑到农具农资,应有尽有。门市部后面是一个大院,大院里平整的地面,足够停放几辆大卡车。车辆满载着货物驶入大院,卸货方便快捷。大院后面的大门,正对着泾江庄小学操场。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新街上,小学操场已经热闹非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同清脆的银铃,回荡在新街的上空。孩子们的笑脸,如同盛开的花朵,为新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食品公司的门市部,八间门面同样气派:门市部后面,新建的屠宰场和猪圈,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屠宰后的肉品,经过严格检验,送往门市部销售。每天清晨,新鲜的猪肉摆上屠凳,吸引着周边的居民前来购买。
  信用社的五间楼房,矗立在藕塘的转角处,白色的外墙,蓝色的玻璃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楼内,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生产队员们办理着各种金融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为泾江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们和各生产队、大队,可以方便地获得贷款,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队医疗室也迁到了新街上,3间房屋虽然不大,但在当时医疗条件下,设备和药品都是比较完善的。赤脚医生们认真负责,为社员们提供着医疗服务。无论是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突发急症,社员们都能在这里得到急时救治。医疗室的建立,让社员们在家门口也能看病,这大大方便了泾江庄的社员和周边的几个生产大队群众。
  新街的建成,不仅改变了泾江庄的面貌,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新街上,街道上己经热闹起来。有卖豆腐的、卖油条的以及各种小吃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四乡八镇的社员们,赶早来供销社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自行车,板车,停满了街道。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互相打着招呼,谈论着新街的变化。
  傍晚,夕阳余晖洒在新街上,街道上弥漫着饭莱的香味。社员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围坐在一起,享受着温馨的晚餐。
  泾江庄的新建设,是新时代的曙光,照亮了泾江庄人前行的道路。新街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泾江庄的交通条件,更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它见证了泾江庄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泾江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新街就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泾江庄新时代的象征。
  
  第七十八章:雪玉玲许财
  初夏,天很蓝,月光很柔和,如流水一般,从静谧的、如玉的苍穹泻下,晶蓝色的天空好似蓝色的幕布,将万千的星晨笼住,任凭奔马般的薄云驰骋。
  天色渐暗,暮色四合,施林生提着一并酒和菜,缓步走到雪玉玲家。雪玉玲正在房间里抽着水烟。房间里亮着灯,看是施林生来了,雪玉玲脸上堆满了笑意。施林生反手将门闩上,把酒和菜放在堂屋的桌上,进入了房里。
  施林生脸色阴沉,似有满腹心事。雪玉玲看在眼里,放下正在吸着的水烟,关切地问道:“林生,你这是怎么了,愁眉不展的?”
  施林生随手拉过一张靠椅坐下,从口袋里摸出两支香烟,递一支给雪玉玲。她接过放在桌子上,拿出表纸条为施林生点着香烟。施林生叹了口气说:“我今天有点饿,你先去煮饭,等会我俩边吃边聊。”
  雪玉玲点了点头,转身走进厨房。不一会儿,厨房里便飘出了饭菜的香气。她精心炒了四个菜:一盘红烧鱼块,鱼肉鲜嫩,色泽红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盘青椒炒肉丝,青椒翠绿,肉丝嫩滑,搭配得恰到好处;一盘清炒时蔬,碧绿爽口,点缀在其中,显得格外清新;还有一盘油焖春笋,笋片金黄,油亮可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她在堂屋把罩子灯点亮,再将菜端上桌,施林生把酒瓶盖拧开,满满地斟了两杯酒。两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语,气氖压抑,有些尴尬。
  施林生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借酒消愁。雪玉玲见状,开口问道:“林生,你到底有什么事不能对我说吗?”
  施林生放下酒杯,苦笑着说:“我老婆不同意离婚,她说她嫁到我家,节俭勤劳,一心为了这个家,至于不生孩子还不知道是谁的毛病。”
  雪玉玲一听,心中一惊,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她咬了咬嘴唇,说道:“那现在怎么办?我们俩的事,已经在泾江庄传得沸沸扬扬,如果我不能嫁给你,恐怕再也没有人会娶我了。”
  施林生沉默了,他心中也十分矛盾。他深知雪玉玲对自己的感情,也明白自己对她的愧疚,但现实的困境让他左右为难。他沉默了许久,慢慢将杯里的酒喝干。终于开口说道:“我老婆要我答应尽身出户,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她,她才同意和我离婚。”
  雪玉玲心中一紧,但随即又安慰自己,只要能跟施林生在一起,财产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她喝了一口酒,用坚定的语气轻声说:“财产不是问题,只是我不能生孩子,你如果结婚后不会像柯永保一样嫌弃我吧?”
  施林生听后,心中一酸,他握往雪玉玲的手,说道:“我对天发誓,即使你不会生孩子,我也会终生爱着你。我们结婚后,我就去抱养个我族弟的孩子,只是到那时,我将一无所有。”
  雪玉玲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施林生为了她愿意放弃一切,心中既感动又愧疚。她想了想说道:“如果你能顺利离婚,我就把我的祖产卖掉,在泾江庄东街买个好房子,我们再一起生活。至于生活费,你有手艺,如果碰到特殊情况,你不用着急,我娘还给我留下了一些积蓄,到时变换成现金补贴家用。”
  施林生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雪玉玲,眼中满是感激与爱意。两人对视片刻,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施林生再次端起酒杯,两人喝了个交杯酒,酒乃色媒人,喝了酒,雪玉玲粉面上透出红白来,两道眉画得长长的,端的是平欺神仙,赛过嫦娥。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走进了卧室,彼此的体温让对方感到安心。在这一刻,他们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与忧虑,只沉浸在彼此的爱意之中。他们的心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爱的乐章。在这短暂的欢愉中,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