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蹒跚
作品名称:舒武的世界 作者:襄江水 发布时间:2025-10-18 22:13:49 字数:3526
1989年卫校某个夏日的夜晚,作为班长的舒武,因为头疼没有去上晚自习,是故开教室门的钥匙让给别的同学;恰巧,另外一名同学放在教室书桌里面的饭菜票被盗。
而众所周知,贫穷的每月要吃救助奖学金的、管理钥匙的舒武,竟然巧合地没有来,班主任亲自来到学生寝室过问病情,让舒武脆弱敏感的神经再一次绷紧,猜疑,迷茫、难过、火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贫穷没错,偷盗是打死也不能干的。
父亲的话犹响在耳,可是,面对班主任的闪烁言辞,舒武选择了上交教室门的钥匙,沉默是金。
你没有办法去洗刷,就躲避吧!
何况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第一次,发生在镇上的初中二年级的一个夜晚。
夜深人静的时刻,正在睡梦中的舒武突然被一声巨雷般声响吓醒,朦胧中感觉有人从床旁跑过,地震了吗?
第一直觉刺激着舒武掀开被子,跟着就跑了出去......
可是,可是,外面除了皎洁的月光,什么都没有发生。
惊魂未定的舒武正在懵懂之中,被吵醒的同学们也跑了出来看个究竟,啥也没有,那么,回寝室继续睡觉去。
然后,就有老师跑来了,在隔壁吵嚷了一番,就安静了。
第二天,事情明朗了。
有小偷深夜在舒武隔壁寝室内偷摸,
然后被学生甲发现了,甲便摸出寝室将门环扣上,跑去喊老师。这便当儿,小偷发现出不了门,急了,便越过两个寝室的夹墙,蹦了下来——
然后,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问题是,反应过来的同学们发现跑出寝室的人是舒武。
他是那个贼吗?
老师们开始了调查工作,语文老师逐个询问他们寝室的每一个学生,重点对象是跟舒武睡在一床两头的学生乙。
至于,问到舒武为什么要跑出去的原因……你相信地震一说吗?
至少,语文老师是怀疑的眼神;而,无助的舒武则是茫然的。
然后的行动是要求将怀疑对象们的鞋子先拿走去比对墙上的鞋印,这当然有舒武的。压抑、痛苦、有色的眼神,没奈何的境遇!却激发出来舒武要拼命的学习激情,既然不能够洗刷嫌疑,那就专注于学业吧!
多少次回首这段往事,舒武很明白为什么那晚跑出去的人是自己。
实在是心情、环境压抑之久的反射!初次考中专没有成功,没奈何转到异地去复读,并且是从初二开始;家里新房刚盖好,家徒四壁,父亲却重病住院了,短短的一年光景父亲就撒手人寰去世了。
复读是政策不允许的,换个名字有点偷渡人生的况味,并且不能够保证两年后自己成功考上中专,能够吃上“皇粮”,不辜负家人们的期待;更有当时的电台评书《唐山大地震纪实》的联播刺激。所以,压抑是那段时光的主基调,也正是忘我的努力学习达到鼎盛时期的一个阶段。
在这样一个阶段,几乎没有与外沟通交流的心思,有的只是课本,一门心思的学习。
可以吃白米饭拌咸菜,也可以吃黄馍馍(碱过量的产物)就着腌制的辣萝卜条,就着南瓜汤下咽,一整天可以不喝水,晚上十一点多才睡觉,不管寝室二十多号人有多么的吵闹,基本上是倒头就能够睡着。
物质生活非常的贫瘠,个人卫生更是糟糕,倒霉的是屁股上面接二连三地发起了火包,也就是脓包疮。
直到现在,舒武依然记得同桌郑家富戴着眼镜一而再地帮自己挤脓包时的那种疼痛、酸楚和不甘!
挺到最后,还是没奈何去了三姐舒畅处找了农场子弟学校医务室才医好。
压抑久了,自然有宣泄的时候。
舒武,成功地跃过了龙门。
只是,父亲舒家老汉没有能够等到这一天的来临——
那一个暑假,舒武没有看书和看电视。白天下地劳动,看着绿色的庄稼,流淌着汗水,任凭阳光的炽烈,而辛勤的劳作;晚上,躺在平房的屋顶,看星河灿烂,风云变幻,耳朵里面却是家人的亲情和空气中飘荡着的邻家电视声响!
一个暑假,是多么的身心放松。
放松到“近视眼”竟然恢复了!
新的生活开始了。
十八岁以前的光阴是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中度过的,生活在同样装束的农村群体,物质差距自然就被忽略,而在城市的新生活则是五颜六色,层次分明。
物质、精神层面差距自然而然就暴露了出来。
那么,一种从未关注的自卑感就无声地拔地而起!
太多的新东西需要学习,需要实践。譬如过斑马线、乘交通车、怎样才能够回家等等具体务实的有规则的东西,让你既新鲜这样子的一个世界,又恐惧莫名的前程,还要盘算自己的生活费去对付每一个充满了悬殊差距的学生饭碗。
食堂里面的饭菜,哪怕就是一个素炒包菜,都让舒武感觉到伙食要比家里好得多!更何况小笼肉包和琳琅满目的肉食了,这些对于舒武,只是,只是艳羡的份儿!
直到现在,舒武依然留恋自己一个人在校园松树林里面,贪婪地享受刚刚烤出炉的金黄灿灿的大面包的那一段时光,真的感觉自己太幸福了。
只是,上班后,就再也没有那一种味道了,尽管,舒武找了很多的面包。
可是,可是,上了中专的舒武,怎么一下子竟然这样子贪图美味和穿着了呢?
实在是精神层面开始了苏醒。
中专阶段,学习成绩不再成为唯一;多姿多彩的团体生活更是充满了诱惑力,天南海北的方言、蹩脚的普通话,急于展现自我的集体冲动,种种。
新鲜,真的很是新鲜!新鲜的还有交友。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舒武已经从当年上初中的孤独情怀里走了出来,只是依然守旧。
朋友——自然只能够是男同学。朋友首当其冲是阿江,其次是胡娃娃。
阿江是宜昌人,白白净净、高高瘦瘦——不同于舒武的黧黑贫穷。
胡娃娃却同舒武一样子的贫穷。
他们两个都吃班里面的贫困救济,每每班主任在班里面宣布救济名单的时候,舒武和胡娃娃都沉重地低着头,很难表述他们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愫。
贫穷、自卑如影相随,一直笼罩着舒武,即便多么的不甘心,多么的想要努力挣扎!
和阿江好起来的特征就是饭菜票放在一起使用,自然是阿江的超厚舒武的超薄。
这样温暖的时光很久。
他们一起在夏夜里月光下的西门桥花丛里,就着锅巴喝着奢侈啤酒,和有些口吃的胡娃娃畅聊着未来无尽的遐想;他们一起在冬日里下晚自习后,去附属医院的食堂吃夜宵,红红的胡萝卜丝是怎样的香气四溢!他们一起在周末到襄潭的鼓楼北街,去排队打牙祭——吃南翔小笼包,那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是怎样的油嘴滑舌,滋润着干涸的内心啊!
还有,舒武在学校食堂里面帮厨卖饭菜,同学们都挤拢了过来,想要“惠顾”,阿江拿着两个饭钵子,在拥挤的学生潮里面是怎样的前俯后仰,想想,都是泪,幸福的青葱光阴里面的故事。
毕业了,阿江已经买好了火车票。
要分别的傍晚,两个人在食堂外面端着饭钵子,蹲着吃面条,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即将的天各一方,敏感的他们多少都是惆怅满怀。
舒武说:“阿江,我们不会哭哭啼啼吧!男子汉大丈夫的成何体统啊!”
说这话的时候,舒武的确有些蔑视的意思。
可是,可是,分别的站台上面,却是嚎啕的兄弟之情。那种说书人说的意境——洒泪而别的场景再一次重现;这一场泪,或许是舒武对自己三年中专生活的美好交代?
1988年,舒武第一次出现在大家视野的那一刻,是在刚刚入学九月的某一个清晨,班主任贾老师把舒武和宋阳从队列中叫了出来,宣布他们两人暂时代理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他们两个人都是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茫然失措。
舒武第一次以班长的身份站在讲台前布置工作时,是小卢子和杜十元叫嚷着——班长要讲普通话,一向木讷的舒武迎来了初次的挑战。
舒武第一次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唱的那首歌《故乡的云》,是在他们药剂班第一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战战兢兢地终于唱完,竟然获得了班主任的带头鼓掌。同桌却诧异地问:“你唱歌咋是普通话,为啥说话却是……”
还是第一次,舒武,穿着他们班的红彤彤一身红班服,站在几百人面前,没有话筒,也没有伴奏带,整个校园歌咏比赛中,他是第一个出场,义无反顾地上场,又一次挑战自我的战斗上演。
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云几度春秋,啊,不对,我重新唱,几度……”
主持人艾老师在旁边不停地安慰:“别紧张、别紧张。”
终于,唱出来了,唱完了,赶快地下去吧!
舒武,清了清嗓子:“下面我接着再来一曲迟志强的《愁啊愁》……”
若干年后,与药房的师姐闲聊至此,师姐“扑哧”一笑:“当年的那个傻瓜蛋就是你啊!”
舒武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是一个传统正派的老人,偶尔有事外出,就有他人客串来讲课。
常来的,有一个土家族青年——刘老师,神采飞扬,沉浸式讲课,眉飞色舞,很有感召力。
有一次,讲到了诗情画意和快意人生话题,讲到他实习采风时候,与张艺谋共事时的奇幻境遇,还有张艺谋拍摄电影《红高粱》时的精彩纷呈场景,讲的是心驰神往,听的是如醉如痴!
恰恰在这个时候,窗外竟然翩翩飘起来了朵朵白雪,气氛美轮美奂。刘老师沉吟片刻,转身在黑板上写起诗来——
每一场雪
都是一部美轮美奂的
童话
在青春的
每一次悸动里
纯洁的雪花都是
漫舞的幕布
弥漫荡漾芬芳的
永远是诗意
每一年每一次的飘飞
都是
一首首神曲
裹挟着诗意
铺天盖地
舒武一下子沦陷了。
诗歌竟然是如此的芳香美好和醉人!
席慕容的朦胧诗也如此地恰到好处光临大陆内地,噢,美轮美奂,绝美神图!
原来,精神食粮是如此地饱满和不歇,犹如襄江奔流不息!
舒武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要做一个朦朦胧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