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贫民人生>第四章:防人之心不于无第五章:能干的姐夫第六章:小儿结秦

第四章:防人之心不于无第五章:能干的姐夫第六章:小儿结秦

作品名称:贫民人生      作者:竹节高      发布时间:2025-09-30 17:48:48      字数:3728

  第四章:防人之心不可无
  宝莲皱着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说:“我想起一事,心里有些后怕。那年映西先生他们几个在我家时叫你加入国民党。这两年划成分时,这事虽然暂时瞒过去了。但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人知道。到时政府会不会找你算账?”
  天锡沉吟片刻,安慰道:“应该不要紧吧,当时只是映西先生和我说起这事,让我加入,我只是口头上答应了一下,不过是为了不驳映西先生的面子。毕竟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帮了我们那么大的忙。而且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刁有财在打扫卫生,可能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我也只是那么随口一说,既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也没有做过危害党和老百姓的事。这事我和姐夫讲过,目前应该没有几个人知道。姐夫是肯定不会坏我的事。至于刁有财,应该也可以放心。他还不至于这么坏吧?我们对他们夫妻那么好,帮了他们多少忙?现在只听了这么一句无头无尾的话,就去政府举报我?”
  天锡说的刁有财,是本县后山九姑岭人。他家里无田无地,无儿无女。前年夫妻二人挑着一担箩筐,装着一床棉被来泾江庄打零工。天锡夫妇本是善良之人,看他们在街上打零工没有住处,就把正屋三间旁边的柴房收拾了一下,用木板隔开,前面让他夫妻二人住,后面放柴火。还不收租金。
  宝莲怀孕后,为了减轻她的劳动强度,又雇了刁有财和堂客余秀英在家里帮佣。刁有财做些杂事,余秀英和梅香一起烧茶煮饭,收拾客人的床铺。天锡夫妇按月付给他们薪酬,从不拖欠。夫妻两人有了住处,又有了固定的收入,对天锡夫妇更是感激不尽。
  然而,宝莲叹了口气说道:“余秀英倒是很好,做事既负责又勤快。可刁有财就不同了,他凡事偷奸耍滑,看着就不是那种善良之辈。我们家里还是要多个心眼。你不能和这种人走得太近,我们是老实本分人家,古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现在关系还好,他不能拿我们怎样,但他这种人说不定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记恨你一辈子。这事还要防患于未然。你明天去和姐夫商量一下,姐夫主意多,看看用什么办法叮嘱一下刁有财,叫他千万要守口如瓶,不能和任何人说起这件事。”
  
  第五章:能干的姐夫
  天锡觉得宝莲说得有理,也认为这件事必须和姐夫商量一下。在这泾江庄古镇,姐夫和姐姐是他们唯一的亲人,也是最可依赖的人。
  姐夫叫吴临光,身高一米七五,身材粗壮,是一个外地人。
  但为人能言善辩,仗义疏财,待人和善,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普通老百姓,他都能和大家聊得来。人们对他的为人评价极高,信任有加。任何人托他所办的事,他都会尽力办好。
  天锡只有兄弟一个。小时候,周母抱养了一个童养媳,起名叫周爱媛。比天锡大七岁,后来两人就如亲姐弟。因是从小抱养的,爱媛也和亲生父母没有联系。在那个时代,女孩子都以小脚为美。爱媛在养母的严格要求下,脚也被包成了“三寸金莲”。
  爱嫒长大后,皮肤白哲,水乡的女孩子,多了几分水润的灵气更加动人,不胖不瘦,不长不矮,瓜子脸,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越加妩媚动人,美如出水芙蓉。
  她帮着养母打理客栈,招来住店客人羡慕的眼光。有事无事总爱找爱媛聊天。爱媛生性机灵,从小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长大,无论是谁她都会轻松自如地应对,给客人们最甜美的微笑和满意的回答。
  吴临光是河南人,个子高大帅气,声音洪亮,出手大方,信奉伊斯兰教。因其舅父是浔阳市伊斯兰教的阿訇,负责宰牛宰羊时念经。吴临光从小耳濡目染,对宰牛宰羊的流程比普通人更加熟悉。他经常来泾江庄收购农户养的牛羊,再通过水路运住浔班贩卖宰杀,获利颇丰。
  每次来泾江庄收购牛羊,吴临光都住在天锡家的“好再来”客栈。和其他客人又不同,他不吃汉族人的饭菜。每次来住店,爱媛都会为他单独准备茶水和饭菜。慢慢地,来的次数多了,吴临光相中了爱媛,爱媛也爱上了吴临光。
  那时天锡年纪尚小,周母觉得女儿长大后终究要嫁人,既然两人都情投意合,就把爱嫒嫁给了吴临光。
  娶了爱媛后,吴临光知道爱媛舍不得离开养母,也舍不得离开古镇的一方水土。就顺着爱媛的意思,在离天锡家不远的东街买了一块地基,建起了一栋三间两层楼的房子,定居下来。他又在泾江庄东边渡口旁买了一块地,建起草料厂和牛栅,继续在古镇和浔阳两地往返收购牛羊,兼做牛羊肉生意。
  婚后夫妻恩爱,爱媛为临光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取名仁驰,小的取名仁厚。大儿子这时已经十三岁,小儿子也已九岁。吴临光把两个儿子都送到浔阳二弟家读书。而他们夫妻二人则一直住在泾江庄。
  天锡这天来到姐夫家,临光正抽着大烟斗。看天锡来了,他忙泡了一壶好茶,姐姐递过来一把擦得锃亮的铜水烟筒。天锡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水烟。把宝莲担心的事告诉姐夫和姐姐。
  爱媛一向贤惠,遇到这样的大事,她总是先让丈夫拿主意。吴临光听完后,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正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万一这事泄露出去,对你们一家都不好。并且这事可大可小,严重了可以说你欺骗政府,瞒报历史;轻了也可以说你只是口头答应,并没有做过危害共产党和人民的事,只是名义上答应了一句加入国民党,是可以原谅的。”
  姐姐这时也附和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你看政府前年治那些财主恶霸有多厉害,既然这事没有说出去,就千万要瞒住,不能走露风声。”
  天锡是个没有决断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听听姐夫和姐姐的。
  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吴临光说:“这事你也不用担心,既然当时只有刁有财听到了,我哪天去和你一起找刁有财,先看看他怎么说,我们再采取对策不迟。”
  
  第六章:小儿结秦晋
  泾江庄的繁荣,是有了水运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天,泾江边帆影摇曳,搬运工的号子声,装船卸货的嘈杂声,商人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这座古镇独有的交响曲。一首《七律·泾江古渡》,便是这泾江庄繁华盛景的最好见证。
  
  七律·泾江古渡
  
  泾江古渡映霞晖,水埠繁华映日绯。
  贾客舟船鳞次列,渔家网罟往来挥。
  市麈熙攘人声沸,楼阁参差暮色围。
  贸易通衢财货聚,古今兴盛韵长依。
  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距离泾江庄数十里的庄产人家,无论是购置农具、日用百货,还是购买鱼肉、锅碗瓢盆,都须到古镇来。而他们种植的棉花、粮食,饲养的牲畜家禽,如马、牛、羊、猪、鸡、鸭、鹅等,也都在泾江庄的集市上出售,换取钞票以供日常流通之需。
  在公路汽车和现代交通方式出现之前,水运是最先进且便捷的交通方式。临水而居的庄户人家,大多备有一条划浆小船,方便往来集市买卖。
  这天,离泾江庄不远的高育民划着自家的小木船,来到泾江庄置办货物。他将木船停在“好再来”客栈的后门河边,抛下铁锚,从渡口上岸,来看望老朋友周天锡。
  高育民是和团人,在百州对面的泾江南岸,离古镇八里路。高育民约一米六八左右,身材粗壮结实,四方脸,皮肤黑里透红,穿着家纺的老布对襟棉袄,下身藏青色的棉裤,典型的庄户人模样。
  周天锡看老朋友来访心里高兴。叫梅香泡了一壶香茶,拿出擦得锃亮的水烟筒,点上黄表纸搓成的眉子条,在柜房里陪老朋友品茶聊天。
  高育民一边吸着天锡递上的水烟,一边问道:“天锡哥,怎么没看到嫂子呀?”
  天锡说:“你嫂子上个月生了个儿子。这几天天冷风大怕她受风寒,我姐姐叮嘱,女人坐月子,一百天都得待在房里,不能受风寒,不然落下月子里的病,可就害了她一生。所以这几天让她在房里陪孩子,不让她出房门。”
  高育民听说嫂子生了儿子。从口袋里摸出一叠钱,找张红纸包了,说道:“天锡哥,恭喜!恭喜!也不知道嫂子喜添贵子,也没有准备,些许薄意,只为讨杯喜酒喝喝,望兄嫂莫嫌礼簿,定要笑纳。”
  天锡说:“兄弟言重了,你我相交多年,和兄弟一般,不用如此客气。”
  高育民说:“你要是嫌礼簿了,就不收。这是我一点诚心,给嫂子买点补品。”
  天锡看高育民这般说,只好收了。吩咐灶下余秀英烧了几个好菜,烫了一壶酒,两人边吃边聊。
  高育民说:“天锡哥,共产党坐天下对穷人真是好。这次土改,我家分了三十八亩好地。现在又不用交租,余粮卖给政府还给钱,乡下人的日子真的是好过了。”说着,他话锋一转,问道,“天锡哥,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天锡说:“这么多年,你我知根知底,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就是。”
  高育民说:“天锡哥,这次你喜添贵子,我有个女儿,比令郎大两个月。我想哥嫂待我这么好,不如把小女许配给令郎,结成娃娃亲,不知高攀否?”
  天锡说:“我因前面三个孩子都相继夭折,所以这次孩子洗三朝和过满月,都没有办酒席。好在前三年生了个女儿,不知能不能给这孩子带来好运。你这个想法很好,我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回复你。”
  高育民说:“民间有冲喜一说,这也是我的一点诚意。你们家商量一下最好,只是暂时两家家长口头相许,待孩儿们长大后再行聘礼,你看这样可好?我下午去街上办事,办完事还从你家过,船停在你屋背后江里,到时静候佳音。”
  天锡说:“难得你一片好心,我吃完饭就去和家里人商量,你下午回来正好回复你。”
  高育民上街办事去了。天锡到房里和妻子讲了高育民想结娃娃亲的事。宝莲一听高兴地答应了。
  天锡又去姐夫姐姐家,把高育民想结娃娃亲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了。俩人也很支持结这门娃娃亲。
  天锡回到家时,高育民正在堂屋是喝茶。天锡高兴地说:“亲家,你这个提议全家都赞成。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两亲家了,以后常来常往,走得勤些。”
  高育民听了,咧着嘴笑着说:“那是肯定的,我回家也和内人说说,我今天在街上结了一个好亲家。”
  天锡把高育民送到江边,看着他高兴地划着小船离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