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三十二章 惊魂析案 四、深信不疑

第三十二章 惊魂析案 四、深信不疑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9-03 14:38:37      字数:3129

  柳三变说:“这不奇怪,生逢乱世,民不聊生,年轻人有此凌云壮志的不在少数。太宗有这个条件,一是在他所处的五代乱世,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说法,太深入人心了;二是别忘了他们的父亲,赵弘殷当过三朝的禁军首领,见过的改朝换代太多了;三是他的兄长是军中的皎皎者。太宗固然年轻,但听得多了,又跟着父兄在军旅,有此想法也不为过,有此志向完全可能。”
  “有道理,鸿鹄之志嘛。”
  “如此说来,连太祖都是他手里的道具?”
  柳三变说:“那是当然,要实现他的冲天之志,首先是要夺取政权,但是仅凭他的能力和威望是成不了大事的,没有太祖的威望和军队,什么也干不了。要不陈桥兵变为什么是黄袍加身呢,用的是个‘加’字,就是告诉天下,这是别人强加的。你们就没想过,也许太祖当时就是真心的,不愿做此等忘恩负义之事呢?”
  蔡襄问:“就算太宗志向冲天,可是年纪轻轻的,他哪儿来的那么高的韬略?”
  “你有这个想法不奇怪,不过别忘了,他的身边还有个半吊子文人赵普,一直在旁边敲锣边儿。说他是半吊子,是说他学问不精,但玩阴的可在行。应该说,一整套策划都是由太宗和赵普两人共同谋划、抛出的,想想第一次见陈抟道长的情景,当老道第一次出场时,就已经按君臣之礼布局了。”
  刘沆冷冷说:“自始至终贯穿着老道,每次出场都活灵活现的,这么看还真像是太宗一手策划的,一是让太祖深信不疑,增加了自信,对老道的话言听计从,二是从此以后便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实施自己的计划。”
  欧阳修说:“刘兄所言甚是,那就请柳兄说得透彻些。”
  柳三变说:“我就按老道出场顺序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大宋立国前,我认为那是为夺国作舆论准备的。大宋立国前,太祖太宗哥俩和赵普在长安市街闲逛,遇到一个道长骑着毛驴从对面过来。道长一见太祖太宗二人相貌,惊得从驴上跳了下来,他左手拉住太祖,右手拉住太宗,哈哈大笑道:‘我乃华山陈抟也,可不可以一起去市街饮酒乎?’说到陈抟道长,恐怕大宋朝没有道士的名气大过他的。要造声势,让人宾服,抬出陈抟是不是最恰当?”
  众人点头称是。
  “太祖见老道主动邀请市饮,很豪爽地说:‘我这儿还有一个朋友赵学究,可以叫上他一起吗?’陈抟盯着赵普看了好一会儿,慢慢说道:‘也行,也行,也就是他还能勉强入席。’进了酒店,赵普累了,随便找个座位就坐了下去,立刻被陈道长一把拉起,怒声训斥他:‘你不过就是围绕在紫微帝垣的一颗小星,辄敢上座?’老道让赵普坐到席右,也就是坐到太祖对面,这是按老道坐的位置安排的,老道的左手位置是太祖,老道对面是太宗,你们都清楚,大宋朝左为上座。还有别忘了,后来发生的陈桥兵变,就是这三个人。”
  几个人惊叹说:“啊,老道这次的现身已经露出端倪了。”
  “第二次遇到老道,是在晋陕豫交界的关河附近了,这个时候国家的政治中心已经移到开封。这个老道称为真无道长,经常和太祖、太宗一起喝酒,每每大醉。哥俩没钱了,老道就从随身的破口袋里掏金子,总掏总有。他还擅长清歌,别人听不出来他唱什么,都说他是醉后瞎唱。有一次哥俩终于听清楚一句话,‘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但是哥俩加上赵普,谁也猜不透老道说的是什么意思。直到太祖登上龙位,大臣们在讨论年号时才有人悟到,从陈桥驿回兵进入开封城的那一刻,正是‘金猴虎头四’。”
  欧阳修议论道:“看来老道的两次现身,就为后续之事定下了基调,两个太阳并存,兄弟相继。先把兄长抬上皇位,以后再学春秋时期的虞仲、季历兄弟相让王位。至于如何换代,也许打着杜太后临终遗言,就是后来出世的金匱藏书,或者干脆就是来个你谦我让的兄终弟及,那就视形势的发展了。啊嗬,了不起!”
  连精通易卦的石介也是听得一脸谔然,叹道:“你说得不错,确实是符合后面的发展变化。但是我敢肯定这是后编的,世上能推麻测算的不少,但是没有人能预知到,以后某年某月发生的事,除非世上真有神仙。”
  刘沆赞同说:“纯是胡说,只有神仙才能掐算得那么准,世上没有神仙,你们谁见过?”
  王拱寿听呆了,他问:“这前两次的老道现身,我现在明白了,大宋立国乃是天命,明摆着说老道见到了两个皇帝,还有一个赵普辅佐。我也同意石介兄的看法,这是后来编的,主要是想说夺取后周政权,不是忘恩负义之举,但是跟咱们今天议论的话题没什么关系呀?”
  蔡襄接道:“也有关系,其码暗示了两个太阳之说,才有了后来的兄终弟及。”
  柳三变笑着说:“王贤弟不要着急,后两次老道现身就都为的这件事了。蔡老弟说得有理,夺取后周江山的主谋一定是太宗,先将有实力的兄长推上这个位子,若干年后再由兄长传位给弟弟。”
  “就不能是太祖主谋的吗?”
  不等柳三变开口,欧阳修说:“说不通,如果太祖主谋,有什么必要编出两个太阳,毫无必要呀。”
  柳三变点点头,“自此后,太祖兄弟对老道更是推崇备至,但是始终见不到,即使派人去找,也找不到。再往后,就到了建隆九年了,有了老道的第三次现身,这是在当年的三月三日,太祖驾幸京西金明池祓禊时,蓦然发现久访不着的真无道长,正悠闲地坐在岸边草木丛中。”
  欧阳修笑道:“瞧待这地方,见不得人。”
  石介说:“也许是假冒的真无道长。”
  “太祖一见到真无道长,顾不得寒喧,就忙着问:‘我还有多少寿数?’真无道长掐指一算,嘱道:‘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意思是说,这一天若天气有变,要早做准备。就是这句话要了太祖命了,弄好了,还能活十二年,弄不好,今年就交代了,自此成了太祖心病。唉!”柳三变重重地叹了口气。
  “哎,怎么说着说着叹起气来啦?”
  “我是惋惜太祖中了计了。”
  “中计?中谁的计?怎么中的计?”
  “早做准备,准备什么?是防范呢?还是留下遗嘱?”一连串问话抛出。
  柳三变说:“还是先把老道之事说完吧,老道的这次现身,说的话,太祖也许连兄弟也没告诉,太宗也装作不知道,兄弟二人心照不宣。表面上仍是一团和气,私下里,太祖有了迁都洛阳的打算,有了和钱俶对话流露出来的担忧,有了重用二弟赵光美的举措,这些都显示了兄弟二人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他停下来看看,几个人都伸着脖子在专注地听,他说:“老道的第四次现身,是在太祖暴崩当天。老道是在白天现身的,在汴京城里兜了很久,老道走后,傍晚天气骤变,大雪飞扬,当夜太祖就驾崩了。老百姓虽然怀疑太祖的死,但好端端的天气能说变就变吗,这是天意。即使暴崩亦属正常,这就是坚持正常死亡说法最有力的证据,许多老年人还记得这事。反正现在能听到的,含含糊糊就这些吧,越近的事反倒越不清晰。”
  石介说:“其实十月隆冬季节,开封又处在风口之地,三天五日或风或雪、或晴或阴很正常,只是老道当日露面当日暴雪,赶巧了,谈不上天意不天意的。而且,晋王府里,有程德玄那样的医道高手,再有一个两个通晓节令气候变化的高人也不奇怪。”
  蔡襄问道:“第四次道长现身,是干嘛来啦?肯定不是请他来呼风唤雨来的,那么他的作用是什么?”
  王拱寿抢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刚才我也在想,也是呀,不早不晚的他来开封城干什么?让我说,这就是传说中太祖见过的那个真无老道,他是好心来提醒的,宫内宦官肯定知道了天气的流言,会告诉皇上,皇上听到了应该能提高点警惕。”
  柳三变淡然一笑,“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恐怕不是提醒吧,更像是打草惊蛇,让皇上心里不踏实,六神无主,人只有心慌了,才会露出破绽。”
  “你是说?老道不是原来那个真无老道,是有人策划,请来一个老道,故意在开封制造慌乱氛围,达到进宫目的?”
  柳三变说:“对呀,刚才石兄就有所怀疑。依我看,虽然不是一个老道,但年初、年尾两次老道来,肯定是同一个人策划的,年初是敲山震虎,造成太祖精神和身体上的极度紧张不安,年尾是打草惊蛇,慌乱中无暇思考。于是,于是天变了,太祖慌神了,晋王才能进宫,才有机会呀,事先备好酒,是有备而来,这个解释得通吧?”
  “赵普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