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荒野,北大荒>序章, 一

序章, 一

作品名称:荒野,北大荒      作者:独钓清波      发布时间:2025-08-28 12:39:23      字数:3487

  此文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献给那些在黑土地上用血肉之躯,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十四年殊死战斗的,中国军人,抗联战士,绿林豪杰和普通百姓。
  
  序章
  
  也许是从蛮荒时代开始,或许还要更早些,在白山脚下黑土之滨广袤的原野和森林之中,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肃慎(满族先祖之一)。
  肃慎族“夏则巢居,冬则穴处。”信奉萨满教,海东青为图腾,敬畏长白山,崇尚自然万物,相信世上万物皆有灵性。
  从两汉三国时期的挹娄,到魏晋南北朝的勿吉,再从隋唐的靺鞨,到辽宋明清的女真,这个古老的民族凭借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在寒冷的东北大地,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族称,并且一代接一代地繁衍下来。
  1114年黑水靺鞨生女真的杰出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领各部两千五百名精兵誓师莱流河(今黑吉两省交界的拉林河),正式起兵反辽,首战宁江州(今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告捷,又在出河店(今黑龙江省肇州县茂兴镇南)以少胜多大胜辽军。
  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称帝,国号大金。
  从明永乐元年开始,根据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和发展,女真被逐步明确划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个部落。
  1583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历经多年征战,最终统一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落,同时还用恩威并施等手段,融合部分蒙古部落,于1616年建立起后金政权,结束了女真族长期分裂状态,使女真族得以整合壮大。
  努尔哈赤创立了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制度,将女真族真正的,紧密地团结到一起。人们平时参加生产,战时皮甲上阵。
  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女真”这一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9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将国号“金”改名为“大清”,正式建立了大清国。
  从肃慎族一路走来的满洲民族,从此拉开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
  
  绵长寒冷的东北大地,怎能与物产丰富气候温和的中原相比。
  1644年,趁大明朝内部撕乱,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之子爱新觉罗•福林,率虎狼之师骑马引弓挥兵入关,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帮助下,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主紫禁城黄袍龙椅坐拥天下。
  从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开始,到雍正、乾隆,平定准葛尔和大金川小金川结束,大清国形成了一个完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界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版图之大令今人咂舌。
  
  自古爷打江山,儿坐江山,孙败江山,这好像形成了一条铁定的历史规律,大清国也是顺着这样一条规律走下来的。
  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咸丰元年(185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再到宣统三年(1911年)中华民国走上历史的舞台,只用了短短七十一年的时间,就让大清国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坍塌,结束了进关后十二位皇帝276年的统治。
  
  固然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炸开大清国的国门,但大清国的龙子龙孙们,葬送祖宗基业的罪名也是抹不掉的。
  后期的大清国朝纲混乱、官场黑暗、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那些锦衣玉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声色犬马,少了先祖先辈骑马弯弓的骁勇,多了贪腐享乐玩江山败社稷的猖狂,他们对底层民众盘剥绞尽脑汁,而面对列强们的无耻行径却束手无策。
  就这样,一个好端端万邦来朝的盛世帝国,像一头病泱泱的狮子,被内部的蛀虫老鼠和外部的狼虫虎豹撕咬的遍体鳞伤,最后只能趴在紫禁城内虚弱地喘息。
  
  辛亥年武昌城的枪声,是将本已奄奄一息的大清国,送上断头台的最后一击,大清国从此画上了即可圈可点又乏善可陈的句号。
  
  从大清国前期的地形图上看,整个黑龙江省的形状就像是一只奔跑的肥硕的大恐龙。
  美丽富饶的黑土大地,早就让北方贪婪成性的棕熊邻居垂涎。19世纪中叶,趁着大清国被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弄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之时,棕熊张开血盆大口。1858年的《瑷珲条约》强行割走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夺走。
  黑土大地这头肥硕奔跑的大恐龙,就这样被啃成如今这样的公鸡状。
  
  虽说大清国没了,但中华大地上的硝烟并没有散去,各路英豪不甘寂寞,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大好河山并没有因改朝换代而有起色,下层百姓也并没有因为换了天王老子脸色有了红润,他们依旧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在草原上一头虚弱的雄狮会被野狗吞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自然社会中血淋淋的现实。
  
  本文从民国二十年(1931年),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省嫩江江桥抗战开始,讲述了黑土地上的爱国军人,有正义之心的草莽英雄,普通爱国民众等,为民族大义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故事着重围绕着,十几个曾经当过东北军的汉子,在连长符魁的带领下,从吉林来到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北大荒,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及勤劳的双手,用了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在这荒凉寒冷的塞外,创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符家屯。
  当日本侵略者闯进来的时候,符家屯这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小屯落,在满族人屯长符魁的领导下,用祖先留下来的经验和才智与其侵略者周旋,在其保护自己不受到侵略者荼毒下,用其行动支持抗日爱国武装,并寻找时机打击侵略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的英雄壮举。
  
  声明:小说里除了真实历史事件借鉴参考别的资料外,其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均为本作者创作,如与其他文学作品相似,纯属偶遇和巧合,不存在侵权行为,望见谅!
  
  一
  
  四月的北大荒平原寒风依旧刺骨,大地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塌陷,强劲的东风把那些已经裸露在外的败草枯叶卷到一起,又用力地打着旋儿带向别处。
  一条由南向北的土路上,积雪融化的斑驳丑陋,黑一块白一块的像一条还没有苏醒过来的黑白花蛇,弯曲地躺在凄凉的荒野上;一条由西向东走向的小河,在荒野中蜿蜒不知伸向哪里;河边的芦苇像头插白色羽毛的荒原勇士,在凄苦的寒风中顽强地伫立着,随着风向不时地调整身姿;爆裂开露出像白色棉絮一样的香蒲棒,如同衣衫褴褛行走在荒野上的流浪汉,不停地摇头晃脑躲避肆孽的风雪摧残。
  枯柳枝在西北风的鼓动下,发出阵阵尖利的哨音,一群黑老鸹在荒原上盘旋累了,落到枯柳树上休息嘎嘎地吵闹,花喜鹊倒是像个绅士一样,背着手在柳树下走来度去,不时地伸着脖子高唱几声一个音符的歌曲。
  突然,几声清脆的炸响从远处传来,黑老鸹骤然飞起嘎嘎叫着,向同伴儿传递着危险信号,随后整群的黑老鸹和地上的花喜鹊,全都惊惶地向不远处的一片枯树林飞去。
  一座小丘陵的转弯处,出现了几个急速移动的小黑点儿。小黑点儿不停地变化着,一会儿变成直线,一会儿变成弧线,一会儿又变回小黑点儿。
  随着时间的变化,小黑点儿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渐渐的有了物体的轮廓,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看清楚了,那是几挂急驶而来的胶轮马车,每挂马车都是由三匹蒙古马或是东北挽马拉着,车上四周用编织的席子围着,赶车的车把式不停地甩着长鞭,鞭梢在空中挽着鞭花啪啪地炸响。
  转瞬间,马车来到枯树下了。
  跑在马车最前面的,是一个骑枣红马戴灰色狐狸皮帽子,身穿灰色长毛领大氅,足蹬黑色高腰马靴,左脸脸颊上有道刀疤的粗壮汉子;他身后赶车的是个头戴长毛皮帽子,身穿羊皮袄的后生小伙儿,后面的三挂马车分别由身穿灰色卡其布棉大衣,头戴灰色长毛卡其布棉帽子的年轻汉子赶着,车尾殿后的是一个骑白马,和赶车的年轻汉子打扮一样,左眼蒙着黑色眼罩的长脸瘦高的汉子。
  这几挂车马疾驰而来,马蹄踏得雪水四溅,车轮发出难受的吱嘎声,马车过后土路上留下几道车辙和马蹄坑。
  “吁!”跑在最前面的刀疤脸汉子拉着长音儿,身体后倾用力拉住马缰绳,枣红马咴儿咴儿地嘶鸣着,两条后腿使劲儿的向后坐,前腿高高扬起又重重地落下,四个蹄子哒哒的在原地踏着步,汗水顺着身躯落到地上,马头不停地摇晃抖动,嘴里噗噗地打着响鼻儿。
  刀疤脸汉子把右手向后一压大声喝道:“虎子,停车!”
  “吁,吁,吁……”马车依次停了下来。
  赶车的后生,一把拽下长毛皮帽子,一股热气突地在光亮的头上升起。
  “大阿哥,咋停了?”跟在最后面戴眼罩的汉子,骑着白马一颠儿一颠儿地走过来。
  刀疤脸汉子一偏腿下了马,把缰绳递给叫作虎子的秃头小伙子:“戴上帽子,别让风吹着。”
  “大阿哥,咋不走了?”戴眼罩的汉子问道。
  “妈巴子的,刚才后面有枪响,二愣子几个还没上来,咱在这等等他们。”刀疤脸的汉子说完,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道,“妈巴子的快晌午了,让车上的大人孩子们都下来活动活动,告诉你嫂子她们做饭,这十了天跑的也差不离儿了。”说完,从怀来掏出一张军用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拿出指北针瞅了一眼,又往四下里看了看,自言自语道,“嗯,现在咱们应该是在萨哈连乌拉(黑龙江省)的卜奎(齐齐哈尔)地界儿了。”说完转头看着身边骑在马上戴眼罩的汉子道:“二弟,你看这地儿咋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