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三十章 千古际遇 一、造访品茗

第三十章 千古际遇 一、造访品茗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8-22 21:31:01      字数:3181

  “砰砰砰”,院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将坐在石凳上正在沉思的柳三变惊醒。
  他开门一见大吃一惊,不料前几天在酒楼一起谈词的那位公子竟找上门来。
  柳三变是何等博学之人,稍一愣神,张口便说:“入吾室者,但有清风。”
  没想到公子一笑随口接上下文,说:“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这两个人相见突然,一个问得出奇,一个接得精妙。柳三变吃惊之余,脱口而出,说明他的知识已经融会贯通;更妙的是来者,对答如流,毫无凝滞,短短对话尽显二人的胸中才学。
  二人这一问一答,所引的是南朝齐人谢譓所标榜的名句,此人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言道:“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柳三变将刘公子让进院内,二人相视一笑,各自在心里佩服对方。特别是柳三变,见对方接得自然流畅,不加思索脱口而出,显是胸中文学底子深厚,他更是惊讶,这样一个年轻公子怎会如此博学多才。别看柳三变外表谦虚,其骨子里狂放不羁,傲气十足,讲起学问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此时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此后也开始有所收敛。
  公子环顾了一下院落,说道:“你这个地方可是够偏僻的。”
  柳三变一笑说:“此地虽然偏点儿,实际上离东华门并不太远,离着马行街就更近了,闹中取静。房屋虽旧能遮风雨,只是寒酸了点儿,让你见笑了。”
  公子见树下石桌石凳很是洁净,显见是主人经常坐于此处,便说:“就在院中坐地如何?”
  听到公子如此说,柳三变正是巴不得,他可不想把客人让进狭小简陋的厅堂,赶忙将桌凳擦拭一番,请刘公子坐了下来。
  公子说是偶然经过,柳三变忙张罗着要沏茶,刘公子却摆摆手说:“你只去烧水,我这里带得有茶叶,你来尝尝如何。”
  说话间,柳三变已从对门面店里寻来开水,他吃惊地发现,阎总管打开一个大兜子,里面竟是全套的点茶器具。他想,刘公子这人可是怪了,既然是顺道来访,怎么那么巧,随身还带着点茶器具?以往在郊野踏青时才有人携带,在这城市内,还没见过出门带茶具的。
  阎总管将茶具摆放在石桌上,碗盏洗烫干净,茶沏好,退到门外,随手将大门掩上。
  公子说:“你品品这茶如何?”
  柳三变端起茶杯,看看茶色又嗅嗅茶香,不禁赞道:“这茶真好,汴京城再好的茶楼也不会有这等好茶。我若没猜错,这应该是我福建家乡的茶。”
  公子说:“果然有雅致,这正是建州龙团茶。所谓红粉送佳人,宝剑赠烈士,今日这茶没有糟蹋,若是水好一些就更能出彩了。”
  柳三变边赞这茶叶,边说:“你这套点茶器具更是少见,这是真正的建德黑窑,非宫内极少见到。”公子虽然没有接话茬,脸上的表情却露出对柳三变识见的欣赏。
  公子说:“看你这居所,确实如你所说有点贫寒,前些时在酒楼时所言非虚。想你整日花前月下、酒楼歌肆,也颇奢侈,不料家里却如此寒酸,不知哪个是你真面目?”
  柳三变笑着说:“外面的那是表像,我以卖文为生,卖文本不为耻,帮人写篇文章、墓志铭,或是填几首词,带几个学生,都很正常。只是我的卖文对象多是乐工和歌女,填好词后,往往还要教她们演唱,之后又要一起吃喝玩耍,故此显得有些低俗,因此不为上层人士青睐。回到这个小院里,关起门来,读书填词自得其乐,清茶一盏,方才恢复我的本色。我这人珍馐玉馔我也消得,而这样的清贫、孤独、寂寞我更守得住。”
  公子由衷赞道:“好!好个守住清贫和寂寞,说得好!现在的社会恰恰有许多人正相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知享乐,我今日又发现柳君的另一面矣。我今日来不论词,你的词赋文章敏捷恣肆,在举场上定可纵横捭阖。”
  “过誉过誉,实不敢当。”柳三变真心谦道。
  公子又说:“你近来感受如何,本届贡举可有几分把握?”
  柳三变苦笑说:“这个谁敢自夸必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公子却揭短道:“我可知道你一向不是如此自谦的,‘定然魁甲登高第’,这不是你在词中所说的吗?”
  柳三变脸一红,赶紧辩解说:“是却不假,那无非是书生狂放,或者说只是为了填词,当不得真,当不得真。所谓不颠不狂,其名不彰嘛。”
  公子略一沉吟,似乎想到了什么,便随意地说道:“我现在正好有一句文不得其解,不知从何处下手,看你知否出处,为我解说一下?‘司空掌舆地图’这句话是何出处,其意若何,若是以此为题写篇文章或赋,如何着笔?”
  柳三变心中暗暗佩服,听他这一问,就知道他对五经四书已经了然于胸,方知此人绝非纨绔子弟,肚内果有真才实学。沉思一番,然后说:“那么这是写汉司空,还是周司空呢?”
  公子问道:“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你的这个题目后面暗藏玄机,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不搞清题义,无从下手。”
  刘公子意味深长地说:“你且讲来。”
  柳三变理理思路说:“汉代的司空职守,在于‘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郑玄注曰:‘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 后面又言:‘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汉代的司空职责,从下述史籍记载上可以看得更清楚,《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有条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说明汉代司空的职责虽然相当广泛,但不出当今工部的职责范围,‘掌舆地图’只是其职责之一,是汉司空的重要职守。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可以从此点出发阐述之。”
  他略一沉吟又说:“不过,汉代前掌舆地之责的,实际上不是司空而是司徒。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职位相当于宰相。而司徒之责,归根结底就在于教民,盖以田产养民,以礼仪化民,以都鄙保民,以风俗安民。”公子边听边点头。
  柳三变与刘公子在清冷的小院里,对坐品茗清谈,从门缝向内偷看的阎总管啧啧称奇,此真千载之际遇也!
  但是身处局中的柳三变却尚不知情,兀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阐释刚才的问题,他对先秦史料的掌握,和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前四史”的研究是相当透彻的。
  听得对面的刘公子不住点头。柳三变说到得意处,便更有些意气飞扬,恍惚中对面坐着的青年就是自己的学生,自己俨然一幅师尊派头,又觉得自己在对方眼里定是当世之大儒。
  刘公子起身告辞,并感谢几次三番的论词。柳三变说赐教谈不上,教学相长,你的问题也启发我对填词有了更深地思考,对我的教益更大。若说我对你有何帮助,恐还敌不过你这杯香茶呢。
  最后,公子让进来的阎总管取出两锭银子奉上,柳三变惶急地一再推辞,连说朋友相聚何需重礼。公子笑道:“几次听君论词受益匪浅,孔子教学尚且收束修呢。”
  柳三变说:“孔夫子本是办学堂,收束修乃天经地义之事。”
  公子又说:“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当今皇上也要向老师交学费?”
  柳三变笑道:“还有这等事?皇上向臣子交学费,这个却未曾听说,你是从哪里听到的,说来我听。”
  公子言道:“有一次,为当今圣上讲经的是来自东北的一位儒臣,当讲到《论语》中‘自行束修以上’这一段时,儒臣忽然讲了一番话,那语气简直就像要明火执仗地去抢,他说:‘孔子是圣人,乃是天下文人之师,讲课还要收取些少物品作为学费,何况其他人呢?’还有几个陪着讲经的大儒听了这话,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但是圣上并没说什么,也没发怒,第二天传命赐几位讲师各十匹缣帛。讲师们对这种伸手要报酬的事非常害臊,商议着是接受还是纳还。圣上听说后,笑着说:‘你们若不受,岂不是令那位脸上不好看吗?就按朕的旨意办吧。’”
  公子讲过此事,柳三变大笑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果真有这等事?你讲得还真是有鼻子有眼的,还有点儿东门外瓦子里那几位讲书名家的风范。既然是有根有据,那我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门刚掩上,敲门声又响,阎总管进来说:“柳学士,主人家让我告诉你,今后一段时间就不再见面了,主人家嘱你好生用功,他日金榜题名。”
  “可不敢当,您千万别叫我什么柳学士,学士之称谓一般都指翰林学士,在下一介寒儒,让人听到,我当无地自容,惭愧、惭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