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夺门之变 第一章 英宗被困土木堡

夺门之变 第一章 英宗被困土木堡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20 07:36:09      字数:3974

  超脑回答:“船长,现在是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三十日,我们在永定河的官厅峡谷湖里。”
  “大明正统十四年是公元多少年?这个官厅峡谷湖又是个什么湖?”李愿焦躁地问。
  “公元1449年。”超脑平静地说,“官厅是个地名,因明初在此地设有‘把水官’监视水情,故而得名。”
  “吔,这次穿越误差小嘛,只有三年!不像上次,误差了一百多年!”李愿喜之不胜地说,“官厅就是把水官住的地方喽。这个名字的来历清楚了,那这个峡谷湖具体在什么位置?”
  超脑说:“在河北怀来县境内。永定河的三大干流桑干河、洋河和妫水河均在怀来县境内汇合,经官厅山峡一路东去,进北京,穿京畿,抵天津,入海河。官厅山峡海拔连续下降,类似咽管,永定河从高原流下,在官厅山峡落差最大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峡谷湖。如今我们就在这个湖里!”
  “官厅山峡离北平城多远?”李愿又问。
  “不远,也就区区一百公里!”超脑答道,“北平现在叫北京,公元1421年,朱棣迁都北平,将北平改名北京。”
  “好吧,北京城内大明当今的皇帝是何人?”
  “明英宗朱祁镇。朱棣传位给长子朱高炽,朱高炽传位给长子朱瞻基,朱瞻基传位给长子朱祁镇。就是他了!”
  “哦,那就是朱棣的曾孙。我们要不要去京城见见这个朱祁镇呢?”李愿像是问超脑,又像是自言自语。
  “船长,你想见朱祁镇?也不用去京城喽!”超脑热心地说,“他如今就在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离咱们只有十几公里!”
  “朱祁镇来怀来干什么?来视察百姓疾苦么?”李愿好奇地问。
  “不是。不久前朱祁镇统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超脑云淡风轻地说,“但明军出师不利,一触即溃,朱祁镇和一干文臣武将现在被瓦剌军队围困在土木堡。”
  李愿啧啧称赞道:“噢,这个朱祁镇还有点胆量!御驾亲征,像他太爷爷!土木堡如今战况如何?朱祁镇有没有危险?”
  超脑说:“这我就不知道了,咱们在湖里,接收的信息有限,没有太多的数据供我分析。”
  这时,无敌、无畏上来了,向李愿报告:“船长,飞船的动力系统损坏不少,武器系统更是稀碎稀碎的,咱们又被困住了!”
  李愿道:“武器系统先不管他,动力系统你们多久能修好?”
  无敌道:“说不好,快则几个月,慢则一年!”
  “那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李愿沉吟道,“我们大家先坐下来吃点东西,再慢慢想办法离开这里。”
  天渐渐黑了下来,飞船上方暗沉沉的,星月无光。但控制舱内灯火通明,方意和万扉在灯光下给大家分发动物蛋白肽和纳米分子水。“万户三号”是纳米复合陶瓷外壳,密封性能相当好,湖水一丝一毫都不可能渗进飞船,众人在水下生活与在陆地没什么两样,所以他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该吃吃,该睡睡,淡然相对,安枕无忧。
  
  然而,在十几公里开外的土木堡,正统皇帝朱祁镇和他的一众文武百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心情了!土木堡的明军号称五十万,实则三十万,如今被瓦剌太师也先的十万蒙古铁骑围得水泄不通,看来他们是插翅也难逃了!
  土木堡本名统漠镇,由唐初北平郡王高开道设置,后讹音为“土木镇”。明永乐初置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京师与宣府、大同间的交通要塞。
  大明朝的长城防御系统含京北三堡,即榆林堡、土木堡和鸡鸣堡,土木堡居中,东面是怀来卫,有怀来城,再往东南,是长城居庸关,过了居庸关,就是北京京畿。
  土木堡四面环山,城堡就建在山下,外形像一艘搁浅的大船;东西长一千米,南北宽五百米,城墙高约六到七米。土木堡地处山地,没有水源,距永定河三大干流桑干河、洋河和妫水河均有十几里之远。
  也先预先派兵据守三大河流,阻止明军接近水源,接着率领十万铁骑疾趋土木堡,将正统皇帝朱祁镇和他的三十万大军团团围住。
  夜色茫茫,土木堡上空厚厚的云层在灰暗的天空中游荡,就像一团团冰块聚集成大块的浮冰一样;云层后面隐藏着一弯像小船般扁扁的月牙。
  土木堡内,火把点点,有如繁星。篝火丛丛,照耀着惶恐不安的明军将士。在一堆最大的篝火前,围坐着英宗朱祁镇、司礼监王振、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护卫将军钱钦、钱钟、樊忠,御马监宦官哈铭、喜宁、跛儿干等人。
  钱钦是英宗皇后钱氏的哥哥,钱钟则是钱皇后的弟弟。朱祁镇执意亲征,钱皇后担心丈夫的安危,特地让哥哥和弟弟随侍朱祁镇左右,保护他的安全。
  司礼监王振是蔚州人,小时候被阉割后送入紫禁城皇宫的内书堂,所以他略通文墨。朱祁镇做太子时,王振进入东宫,侍奉太子,此时祁镇尚是小孩子。公元1435年,宣宗朱瞻基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大赦天下。
  朱祁镇冲龄继位,尚未成年,由太皇太后摄政,老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王振仗着小皇帝的宠信,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作威作福,干预朝政,不把三杨放在眼里。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王振倚仗英宗宠信,开始掌握权势,排挤三杨,使三杨致仕的致仕,病死的病死。
  王振为了擅权干政,做过很多悖逆之事。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限制宦官干权,曾经在宫门置铁牌,高三尺,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字,这块铁牌一直挂到明英宗前期,后来突然失踪,竟是被王振盗走了!
  自此,天下但知有王振,不知有皇帝和内阁六部九卿。朱祁镇年少懵懂,被王振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见到王振,都不呼其名,称王振为先生,王振有什么要求、建议,明英宗一概照准,言听计从。
  英国公张辅是靖难大将张玉的长子,七十四岁,须发皤然的一员老将。成国公朱勇也是靖难名将朱能的儿子,年近六十,早年跟随朱棣北伐、后又领兵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战功赫赫。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由宦官统管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肆意捕掠,有生杀予夺之权;并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事务。
  御马监是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十二监之四,对比从业文职的司礼监,御马监主要从事安全保卫工作,承担统领禁军,出镇诸省,外使监军,提督西厂等任务。所以御马监的宦官均为弓马娴熟之士。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御马监宦官多由鞑官出任。所谓鞑官即少数名族高官。因为蒙古、女真人皆擅骑射,御马监宦官也多来源于这两个民族。英宗身边最红的三个御马监宦官,喜宁是女真人,哈铭和跛儿干是蒙古人。
  御马监宦官腰上都系有一块代表其身份的“驾牌”。“驾牌”由纯铜制成,呈正圆形,柄部呈荷叶状,带穿绳圆孔,直径约75毫米,上下左右高(加菏叶状柄部)约97毫米;反面中南部竖列阳刻篆书“驾牌”两字,左边竖列阳刻楷书“出京无需”四字。右边竖列阳刻行楷“调字XXX号”。驾牌反面竖刻五行属性楷书:“御马监随驾官军nba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与借予者罪同”。
  因为水源被瓦剌军队截断,三十万明军将士饥渴难耐,白天王振命令士兵掘井找水,但挖井二丈仍然无水,士兵们只得放弃。
  英宗朱祁镇忧心忡忡地问王振:“如今我军被也先围困于此,水源断绝,粮食告罄,先生有何妙策,可以解围?”
  朱祁镇年方二十三岁,还是个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的小伙子,头戴金冠,身穿衮龙黄袍,英气逼人;王振比朱祁镇大将近二十岁,白面无须,因为上过内书堂,模样儿还挺斯文。
  王振面向英宗行罢跪叩之礼,自信满满地说:“皇上莫急,我军人数三倍于也先,京军三大营主力俱在,神机营火力强盛,所向披靡!明日天亮决战,定能击退也先!”
  大明京城禁卫军中的三大营是指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神机营使火器,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了火绳枪和火炮。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受皇帝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
  朱祁镇垂头丧气道:“先生啊,自朕亲征以来,只见我军连吃败仗,一路上伏尸遍野,血流成河;现在部队士气低落,军纪大坏,朕怕打不过也先的瓦剌铁骑,你我君臣恐命丧于此也!”
  王振吐气成虹地说:“皇上,你休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明日我亲自登上城墙督战,打不退也先,提头来见!”
  护卫将军樊忠愤怒地说:“王太监,我军困守土木堡,自蹈险地,危机四伏,都是拜你瞎指挥所赐!如今你不想办法退敌,还在这里口若悬河,大言不惭,诱导皇上与也先硬拼,拿皇上的生命开玩笑,简直是胡闹!”
  王振勃然大怒,瞋目诃斥道:“樊忠,你个小小的官儿,竟敢如此和本太监说话,你话得不耐烦了吗?”
  朱祁镇也厉声喝道:“樊将军,休得无礼!王先生公忠体国,你不可顶撞他!”
  樊忠委屈地说:“皇上,到现在你还护着他!咱们要不是等王太监的那一千车金银细软、被服辎重,能被也先包围在土木堡吗?”
  樊忠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老将张辅、朱勇等人都纷纷点头,面露赞许之色,只是畏惧王振的权势,不敢出声批评。
  王振因受英宗宠爱,狐假虎威,势焰熏天,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文武百官见他都得下跪,膝行而前,以头抢地。此次英宗御驾亲征,一路上都是王振发号施令,大军被困土木堡,他应负全责。但碍于皇帝的面子,他们只得保持沉默。
  王振怒发冲冠,气急败坏地说:“好你个樊忠,你狗胆包天,竟敢口出狂言,对本太监不敬!今儿若不是大敌当前,我非将你碎尸万段不可!明儿决战,你给我充当前锋,陷阵破敌,立功赎罪!”
  樊忠说:“王太监,你就是个睁眼瞎!土木堡没有水源,无险可守,我军粮食告罄,饥渴交加,士气低落,若在此地与也先决战,搞不好就全军覆没!你过过脑子好吧!”
  王振气上加气,厉声咆哮道:“大胆樊忠,本太监的话就是圣旨,今儿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否则斩首示众!”
  樊忠冷哼了一声,转过脸去不理王振。王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面目扭曲,狰狞可怕。
  这时,英宗说话了:“樊将军,王先生的命令就是朕的旨意,你不能抗旨!”
  攀忠没法,只得下跪道:“既是圣旨,末将听命!”起来狠狠地瞪了王振一眼,大步流星地回营地去了。
  朱祁镇、王振、张辅、朱勇等人也都灭了篝火,钻进营帐歇息,等天明再与瓦剌军队决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