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战友情深>第六十三章 延喜家书,告知详情

第六十三章 延喜家书,告知详情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字数:3790

  赵军和小梅自从延喜离开家,独自一人前往深圳打工,路途遥远,人地生疏,就一直惦挂着他;直到收到延喜的来信和寄来的钱,才略略放心些。但是,延喜自幼娇生惯养,即使下放到张家庄当知青,因为金梁地照顾,他也没有干过重活。如今在深圳张氏电子公司当搬运工,每天拉车运货,出力流汗,不知他能否吃得消?能否长期坚持下去?不免又为他的今后担心。两人共同研究,劝他一边在张氏公司当搬运工,一边再找门路,设法另寻一份轻快一些、更加适合他的工作。还有一点让他们放心不下的,就是深圳是亚热带气候,夏天天气太热,不知他能否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这些问题每天在他们头脑里盘回萦绕,总是放心不下,便决定写信劝说他: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保证身体健康。赚钱事小,身体事大,今后的路还很长,前程无量,还有更多更好的工作等待他去做。思想要灵活机动,广开门路,不要死脑筋,一条路走到黑。信写得很长,说尽对儿子的思念和挂牵。信寄出后,又急切盼望着延喜的回信,报告他听从他们的劝说,决定另找工作的消息。延喜的回信迟迟不到,无奈,他们又把他的上封信拿出来看。延喜上次来信,说他在香港张氏电子公司找到了工作,在仓库做搬运工,虽然活较重,但工资较高,每个月一千五百多元,比爸爸妈妈的工资高出几倍,他很高兴,还给家里寄来四百元,给上大学的姐姐丫丫寄去二百元。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难释心中的疑虑。因为这只是延喜初到深圳,刚找到工作时的思想情绪。又一个月过去了,现在他的情况如何?心情如何?能否坚持得住?坚持不住又做如何打算?反复思考追问,还是没有答案。
  好久没有收到延喜的来信,他们估计他一定还在坚持着干搬运工;因为年轻人爱面子,当初,他不听劝告,坚持到深圳打工,现在就是累一点、苦一点,他也要咬牙坚持着。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一定会向他们求救,因为他们是他最亲近的人;他们就乘机劝他回来,然后在开发区给他找个合适的工作。这天,他们忽然收到延喜的来信,心想:大约他坚持不住了,终于要求回家了。可是拆开信一看,情况完全出乎他们想象之外。
  原来延喜打工的这家香港电子公司的老板叫张志华,祖籍竟然是庆阳县青龙乡张家庄。据他介绍,他父亲竟然是解放前张家庄挂过“千顷牌”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张继祖。解放前因为连年战乱,他卖掉家乡的土地,带领全家人和全部财产来到香港发展,如今是香港张氏企业集团的董事长,经营着建筑、电子等多家大型企业,资产数亿。这张董虽然身居香港,担任要职,成为香港巨富,但他一直惦念着故乡、祖坟,期望有朝一日携带儿子回乡祭祖,认祖归宗。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深圳创办了经济特区,他指示小儿子张志华来深圳开办了张氏电子公司,还让他在职工中多方收集家乡青龙乡张家庄的信息,为回乡扫墓祭祖做准备,正好遇着在他公司当搬运工的赵延喜。两人经过一番交谈,他了解了家乡改革开放后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及时汇报给父亲。张董得知家乡情况,便决定带领儿子回乡扫墓祭祖。由于他对家乡的情况不够全面了解,许多情况不能确定,便制定出两套不同的方案:一套是只回乡扫墓祭祖,看望乡亲,不与地方政府领导接触;一套是除了扫墓祭祖,看望乡亲,再与地方政府领导人接触,还准备为发展家乡经济、造福家乡人民捐款投资。延喜认为张继祖回乡扫墓祭祖,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绝好机会,建议乡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抓住张继祖回乡祭祖的这一机会,力争他为开发建设南山岭水草湖经济区投资捐款。他们看了延喜的这封信,特别高兴,不仅对他的工作和身体放心了,还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有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于是他们根据延喜的建议,分头把李虎和张金梁找了来,把延喜的来信拿给他们看,针对张董回乡扫墓的两套方案,听听他们的意见,商定应对办法。
  李虎看了延喜的信说:“好啊,既然张董这么大年纪了,又距离这么远,还不忘故乡,不忘祖先,期望回乡扫墓祭祖,看望乡亲;我们作为他的同乡,有责任成全他的这个心愿,欢迎他回乡扫墓祭祖。”赵军说:“你打算用什么形式欢迎他回乡祭祖?”李虎想了想说:“有两种形式可以使用:第一,以青龙乡政府的名义发电报给他,表示欢迎他回乡扫墓祭祖,探亲访友。第二,当他带着两个儿子到张家老坟扫墓祭祖的时候,乡政府派人送一个花圈到他家坟墓上,开发区管委会和张家庄村委会也可以各送一个花圈去。这样,既表达了地方乡村政府的热情欢迎之意,也让张董张总这些大老板脸上好看,有光彩。否则,他们大几千里路从香港跑来家乡扫墓祭祖,家乡的亲友、地方领导,竟一个不见,什么表示也没有,不让他们太寒心、太难看了吗?让他们认为家乡人民和地方政府把他们当成外人了,一点情意也没有。”金梁说:“我回家对爷爷奶奶说,到时候我们家也送一个花圈过去。毕竟我们都姓张,也算是一家子。”李虎说:“也对。张家庄的人绝大部分都姓张,有愿意送花圈或烧纸的,都可以去。”小梅听了对赵军说:“我们也送一个花圈吧。虽然我们不姓张,但延喜在张董儿子那里打工,还需要他帮助照顾呢。”赵军说:“当然,我们也要送一个花圈,不过落款不写我们的名字,而是写上赵延喜的名字。”小梅点头说:“这样最好。”
  赵军看着李虎说:“我还有个问题想不通:既然延喜已经把改革开放后,家乡各方面的情况都对他们介绍清楚了,张董回乡扫墓祭祖,为什么还要制定两套方案?是不相信我们?还是要考验我们对他的态度?”金梁说:“我看他,这两层意思都有,毕竟他和他儿子所了解的情况都是听延喜一个介绍的,他们并没有亲自看到,难以确认,确信。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青龙乡政府领导、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张家庄村的领导和群众,是真心实意欢迎他们回乡扫墓祭祖,他们才能确认、确信我们的诚意。”李虎说:“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青龙乡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集中力量,想方设法,开发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两个经济特区,意志坚决,前景看好,他们才同意执行第二个行动方案,投资建设水草湖旅游风景区。看来,我们从乡政府、管委会,到张家庄村委会,张家庄群众,上上下下都做好准备,让他们所到之处受到欢迎,感受到大家的诚意,确实把他当作家乡人,亲人,他们才会相信我们,愿意捐款投资,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如果看我们对他回乡扫墓祭祖冷冷淡淡,漠不关心,把他当作外来户看待,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意捐款投资了。”
  赵军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都赞成。不为别的,就为了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水草湖旅游风景区。这可是一项大投资、大收入的项目,前程无量!要比开发建设南山岭的种植业和水草湖滩上的养殖业,困难得多,投资也大得多!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近期很难完成。我和金梁正在研究招商引资的问题。现在出乎意料,延喜从香港引来这么重要的一个大商家,如果我们接待不好,不能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诚意,结果一分钱不投资,默默无闻地就这么走了,不显得我们太无用了吗?他不是要考验我们对他的态度吗?我们就搞得热情点,隆重点,主动点,就像李书记说的,发电报邀请他们回乡祭祖,看望乡亲,探亲访友。到时候各个单位再送些花圈来,表示心意。我还想,到时乡里村里,再都搞个欢迎会,由乡村一把手致个欢迎词,会后再请他们吃顿饭,喝场酒,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乡政府人民对他们的热忱,真诚,善意,让他们深受感动,自觉自愿捐款投资,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
  李虎听了赵军的意见,想了想说:“你考虑得周到,到时我们就这么做。我还想提高点档次,我还想把香港张氏集团张董带领两个儿子回乡扫墓祭祖的消息,报告给刘县长,叫他以县政府的名义在县城也搞个欢迎会宴会,这样,声势和影响就更大了!张董父子会更受感动,捐款投资必然就会更多,更踊跃。”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
  研究既定,李虎和赵军、张金梁就各自付诸行动。不久,香港张氏集团的董事长张继祖和深圳张氏电子公司的总经理张志华就分别收到庆阳县人民政府、青龙乡人民政府和张家庄村委会的电报,热烈欢迎他们父子回乡扫墓祭祖,看望乡亲。并且说:人都有故乡,都有来祖。虽说世事多变,难以预测,但每个人一生一世无论流落何处,贫穷富贵,唯有故乡不能忘,祖宗不能忘。张董张总,不远数千里,回乡扫墓祭祖,看望乡亲们,值得学习称赞!张继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志忠、志华,看到家乡县乡村政府发来的欢迎他们回乡扫墓祭祖的电报,彻底放下思想包袱,积极筹备回乡扫墓祭祖的各项事宜。两个儿子问父亲:“家乡政府和乡亲,对我们回乡扫墓祭祖这么热情欢迎,我们对家乡政府和乡亲要不要有些表示?”张继祖说:“这是当然。人家对我们这么热情,尊重,我们一定不能让人家失望寒心,否则,我们走了,家乡人也会骂我们忘恩负义!”两个儿子又问:“怎么表示呢?张氏集团是大公司,不能有失张氏集团的身份、声望才好。”张继祖说:“到时候看情况再决定吧。不失身份、声望,是最低要求。我的意思,还要提高张氏集团在家乡政府人民中的声望和地位,让他们看看,我张继祖这辈子没有白活,我要对得起家乡人民,对得起张家列祖列宗!”
  张继祖决定回乡扫墓祭祖,立即派人准备扫墓所需的香烛纸箔;并任命赵延喜为回乡向导,为了方便他与各方面联系,还专门为他配备了一部手机。延喜高兴极了,及时告诉父母亲,并要他们转告县乡村有关领导。一切筹划完备,张董带领两个儿子志忠志华和向导延喜,从深圳登机出发,直飞淮北淮清市。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