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再次谈话,表明态度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字数:3480
延喜走到门外看了看手表,还不到十一点钟。既然他上午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不要去干活了,于是他决定回宿舍休息,连日拉车搬运货箱也确实累了。可是,他躺在床上却总也睡不着,头脑里老是想着刚才和张总谈话的各种情形。他问自己:张总问了我这么多人和事,几乎面面俱到,到底为了什么?难道他父亲张董事长真的要回乡扫墓祭祖?这么远路,张董又这么大年纪了,他对家乡,对祖坟,依然牢记于心,念念不忘?听张总说话的意思,好像张董回乡祭祖是真的。但他又想,他要回乡扫墓祭祖,火车飞机应有尽有,任凭回去就是了,何必要询问这么多人和事?看来这老家伙还心有余悸。延喜摇摇头,心想,他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如今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欢迎外企来特区投资办厂,兴业发展。你只要合法经营,一定会受到大陆国家人民尊重和欢迎。你家生意做得这么大,资金雄厚,是香港有名的张氏集团;如果你真心实意心系故乡,思念祖先,就正大光明地回乡扫墓祭祖,看望乡亲,捐献一些资金给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使家乡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一定会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表扬。
他又想到张总认自己做老乡这件事。其实自己并不是张家庄人,只是因为下放到张家庄做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另外,还有爸爸妈妈和李虎张金梁的关系,所以他才认识了张家庄李家庄这么多人,知道了这么多事。这种情况要不要向张总说明呢?他想了想,觉得还是暂时不说为好:一来,关系太复杂,不好说,说了张总也未必听得懂;二来,即使费劲说了,对自己又有好处呢?因为他还想请张总帮忙,调动一个能学到科学技术的好工作。他又想,自己的这个要求,什么时候向张总提出呢?他反复考虑,认为还是暂时不提为好,因为他和张总才是初次认识,第一次谈话,交情还不深,即使他现在提出来,张总也未必肯帮忙,还会认为他私心太重,企图投机钻营。反正张董回乡扫墓祭祖还没有决定成行,张总还要来找他谈话,甚至要他帮助做事,回乡做向导。就等待适当时机再提出来吧,以求得办事稳妥,有把握。
下午,延喜依旧到搬运班上班。工友们一见他又来搬运班拉车干活,一起围过来问他:“你怎么还来这里干搬运工?”延喜说:“我是搬运工,不来这里干到哪里干?”工友们说:“张总既然认你做老乡,你就没有请他给你另外安排一份轻快一点的工作?”延喜说:“人家刚刚认我作老乡,我怎么好意思立即就请人家给调动工作呢?”工友们七嘴八舌地说:“你别傻气了!这些大老板都一个品性,就是用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我们猜想,他今天找你谈话,认你做老乡,一定有事求着你,怎么样?”工友们一齐看着延喜;延喜只得点点头,表示默认。工友们又说:“我们也不好问你是什么事,这是老板的秘密,你也不便说。但是,这事解决了,他明天没事求你了,大约就不认得你这个老乡了!”延喜摇摇头,说:“不会吧?我看张总还是很守信用的。”工友们说:“守信用,那是他要求你必须做到的,不包括他自己。你小小年纪,怎么能看得透老板的心思?好好想想吧,只怕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说罢各自嬉笑着散去干活。
延喜也拉起货车开始搬运货箱。心里却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工友们的话在他心里不停地翻腾着。他一边拉车一边想:难道张董知道他家的老坟还在,内地现在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和平发展,他就独自带领儿子回乡扫墓祭祖去了?就用不着我了?他又觉得张董张总不会这么做。理由是:如果他们要这样做,张总又何必询问李虎、金梁和我父亲的职务?又何必询问南山岭水草湖开发区的建设情况,还做了记录?两种意见,两种声音,不断在他头脑里往复萦绕,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一连两天,延喜总是在考虑张总会不会再来找他谈话、做事?会不会再认他这个老乡?他还有没有机会向张总提出调动工作的事?思来想去,莫衷一是。可是事情竟然出乎他的所料。第三天他刚上班,张总就又来找他了,对他说:“你今天就不要干活了,你的任务我都安排下去了。我还有事要找你谈,要你去做。跟我来吧。”延喜听了顿时转忧为喜,他立即放下拖车,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服,跟随张总去了他的办公室。搬运班的工友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背后不知又该怎么议论他。
延喜来到张总的办公室,张总像上次一样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叫他坐下来,又叫宋秘书送来一杯茶水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延喜不解地看着张总,不知他又要问他什么话,要他做什么事。只见张总又把日记本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来,翻开看了看,说:“情况是这样的:上次邀你谈话以后,我就把发现认识你,以及和你谈话的内容都向我父亲作了汇报。他听了很高兴,一番思考之后,又和我母亲、我哥哥一起把你介绍的这些情况做了分析研究,最后决定带着我兄弟俩一起回乡扫墓祭祖。”延喜听了说:“家乡人民也希望并欢迎你们回乡扫墓祭祖。”
张总说:“父亲对于回乡扫墓祭祖已经确定无疑,但是,由于离开家乡太久,对家乡的情况不熟悉,因此对于回乡扫墓祭祖的形式总是拿不定主意。他们共同研究制定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只到柏树林张家老坟上烧纸拜墓祭祖,然后再到张家庄看看乡亲们就回来。至于青龙乡政府和南山岭水草湖开发区管委会就不去了,怕的是我们去了,会打扰他们的工作,影响不好。但是,这样做,又怕青龙乡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有意见,说我们看不起他们,吝啬,怕花钱。”延喜听了连忙说:“张董太多虑了。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青龙乡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都会热情欢迎你们的!再说,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任务,怎么会怕你们打扰他们的工作呢?”
张总说:“你听我把话说完。他们还有第二个方案,就是除了到柏树林张家老坟上烧纸拜墓祭祖,到张家庄看看乡亲们,然后再到青龙乡政府看望看望李书记和各位领导,到南山岭和水草湖看看家乡风景和解放前有什么不同,见一见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就是你父亲和张金梁,听一听他们对开发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的远景规划。不是说水草湖要发展湖上旅游项目还缺乏资金吗?张氏集团可以投资一部分钱,用来支援家乡建设,把水草湖上旅游项目尽快搞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湖上观光旅游。”延喜听了连忙鼓掌说:“这第二个方案好!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李虎叔叔、我爸爸和金梁哥哥都会举双手赞成、热烈欢迎的!”
张总说:“你虽然和三位领导关系很近,但是,你现在正在我这里打工,两地相隔数千里,并不真正了解他们的态度和意见。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请你给他们分别打个电话,把我父亲决定回乡扫墓祭祖,和他的两个方案,详细向他们介绍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态度和意见。就用我办公室的电话,你可以随便打。”延喜摇摇头说:“打不成。他们的电话号码我都记不得,在家里也没有打过。我看,还是给他们写信吧,他们的通信地址我都是知道的。”张总想了想说:“那就写信好了。想好,慢慢地写,把我父亲的意思和他的两个方案揣摩清楚,叙述明白。再就是希望他们及时回信;或者打电话也行,你把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和我的手机号码,都告诉他们。”说着,把两个电话号码都写好交给延喜。又问道:“你看,这信是在我办公室写,还是回你们宿舍写?”延喜说:“回我们宿舍写。在这里我心情紧张,怕写不周全,也会回影响您办公。”说完告辞张总,独自回去。
延喜回到工人宿舍,立即找出纸笔开始写信。他又想,写一封还是三封呢?同样的内容,写三封太麻烦。最后他决定只给爸爸妈妈写,把张董决定回乡扫墓祭祖,和他的两个方案,详详细细给他们介绍清楚;再请爸妈把李虎和张金梁叫到一起,把他的信拿给他们看,然后几人共同研究,做出决定,回信给他;如果想尽快把他们的意见告诉张总,就直接打电话给张总,表明乡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态度。于是,他在信上,把张总的两个电话号码也写了进去。他把这些情况都写完,想了想,又表明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又写道:“乡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让青龙乡尽快脱贫致富,人民群众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开发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经济开发区,不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做招商引资的工作吗?我以为最好的时机到了!张董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回乡扫墓祭祖,就是我们乡振兴经济、开发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最好的时机!张氏公司是香港重要的企业集团,资产数亿,张董又一直思念家乡,期望回乡扫墓祭祖;这次他们回乡扫墓,对青龙乡发展经济不正是绝好机会吗?请李叔、我爸和金梁哥哥认真研究,抓住时机,做出正确决定,拿出适当措施,让张董和他的两个儿子感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的热忱和真诚,自觉自愿拿出钱来,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为开发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开发区捐款投资,贡献一份难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