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二十六章 群英荟萃 三、簾内清歌

第二十六章 群英荟萃 三、簾内清歌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8-09 16:06:11      字数:4937

  听到主桌那边有人提议,唱红杏尚书那首玉楼春。少时便有一个歌女出场唱宋祁最得意的那首《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柳三变坐得远,看不清歌女脸面,但是仿佛听过此女唱曲,觉得嗓音有些熟悉。
  石介隔着欧阳修探头问:“柳兄是行家,你看此女唱得如何?”
  柳三变说:“嗓音虽好,只不是这样唱法,此词为仄韵,不能一味拔高,说好听的是声遏流云,搞不好只怕如打雷一样了,唱的人不是专业训练出身,就是说在唱功上有问题,到了高音处缺少委婉,不懂得用气,只知道一味地拔高。这就好比,对女人来说是‘一白遮百丑’,就唱曲来说是‘一高掩不足’。不过此女子嗓音条件还是好的,只是没经过专门的训练,若是让我调教一两个月,定能大大出彩。”
  欧阳修立刻放下筷子,看看石介,又看着柳三变,在一旁打趣说:“若是让柳兄调教两月,唱的水平提高与否不得而知,搞不好肚子大了倒有可能。”引发众人一阵讪笑。
  石介说:“说笑归说笑,我看柳兄的解说颇为透彻,也通俗易懂,不愧是词律名家,兄弟我于音律上是个门外汉,一会儿还要请柳兄指点一二。”
  这一桌人虽居末席,却是旁若无人,谈笑风生。他们无有束缚,没有等级穷富之别,又都胸藏珠玑,腹有锦绣,别人的身份地位、富贵荣华都不在他们眼里。在他们看来,什么功名地位、富贵荣华,早晚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他们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冷面相对,只是旁若无人地互相调侃打趣。
  又有一个歌女出场,她唱的是张子野那首最为人称道的《天仙子》词,声调高亢,较前一个歌女的调门更高,好像是为了压前面歌者一头而定的调,听起来让人感觉有声嘶力竭之感。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
  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
  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
  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
  满径。
  刚刚唱到“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时,突然珠帘晃动,竟有一只塔燕穿帘而入,众人惊诧喜悦中手舞足蹈,有的举起杯中酒向上泼撒,惊得这只燕子绕梁而飞,扑簌簌带下些微尘土,有人的酒杯里落入灰尘,便按捺不住地咒骂。宋子京慌忙让家人为几人换上杯盘酒盏,挑起帘栊、打开窗子让燕子飞了出去。
  年龄最小还有童心的王拱寿拍掌大笑:“这就应了柳兄刚才所说,虽然声遏流云没有震落梁尘,有这可人的燕子帮忙,却也梁尘暗落了。这只燕子比刚才那几个又叫又骂的可是有趣多了。”
  众人说:“这样唱曲好没意思。”
  王拱寿说:“也是,这样一味地拔高,声嘶力竭的,连点儿韵味都没有,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拉上一只罗江犬来听狗叫唤。”王拱寿的话尖酸刻薄,但说的又是实情,听唱听的是韵味,不是来考验耳朵的耐受力两。
  第二个出场唱张子野词的歌女,本就唱得不好,让这意外一搅和,也就没法继续下去了,她勉强把最后两句念完,眼含泪水退回后台。
  梅圣俞带着一脸鄙夷之色,站起身来招呼说:“我们走吧,吃饱喝足了混个肚圆,还呆个什么劲儿。什么狗屁‘锦绣会’,还不如说是‘锦衣会’更贴切。”
  兴致很高的欧阳修反对说:“反正也没事,再坐坐,看看还会有何趣事,说不定还有什么惊喜会发生呢?”
  柳三变对石介说:“第一个唱《玉楼春》的,嗓音条件不错,调门高但缺少委婉,在高处不懂换气。第二个唱张子野词的这位歌女,声无含韵,只是一味拔高,嗓音条件和唱功都不行,只能称之为‘叫曲’,叫曲在专业歌手里是最次的,甚至连歌手都算不上。与‘叫曲’同样不可取的还有一种唱法,唱时声无抑扬高下,真正不会唱歌的人才这样,这种唱法叫做‘念曲’。叫曲和念曲是业余歌手所为,是为了渲泻自己的情感,只适宜在小范围的聚会或家宴上,像这种正规酒会不应该有这种歌手出现,也许和主家有什么特殊关系也说不定。”
  石介与欧阳修等人对望一眼,自嘲说:“看来我们平日里吟诗诵词,只能算念曲了。”
  欧阳修笑着说:“这都多亏了柳兄啊,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如此美妙的乐曲,石介兄知否?如今盛行天下的竞唱新声潮,就是柳兄引领的潮流啊!”
  柳三变很清楚,欧阳修的话没有夸张成分在内,这股新风就是凭他一己之力刮起的。对此,他很自豪也很骄傲,但他却没有向任何人表白过。
  柳三变自从钻研上了填词,心里就一直有个很宏大、很不切实际的愿望,就是想把填词推广。他很敏感地觉得,要想让自己和许多人喜爱的词推广开来,一是词必须要能唱,更要听着好听。
  二是要让歌女们去唱,他最初的朴素想法是,一个歌女唱好了,就能影响到周围一片。开封城里歌女多到数不清,一支曲子一旦被她们所接受,就会汇聚成一股潮流。这样会传播得更快、更广泛、更容易为人接受。事实证明,他的感觉很敏锐很正确,短短十几年,歌女竞唱新声已经蔚然成风。
  当然,要被她们接受,曲子能唱是基础,好听是前题,这个他有把握,不必劳心费神。但是还有第三点必须注意的,曲子还要好记好唱,词语必须通俗易懂,语言还要轻松活泼,总之,词的内容要贴近她们的生活。
  柳三变能从主观上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他的头脑很清楚,目的性很强。所以他早期推出的词,推出一首红一首,受到无数人的喜爱和追捧,这才掀起了竞唱新声的狂潮。
  讲到音律之学,柳三变是真有真才实学,听得石介恨不能当场拜师。
  柳三变不停地说下去,“而真正会唱的,应该是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要善于用气,利用喉、唇、齿、舌、鼻发出各种音调,使得每个字都能融入声中,声音圆润流畅无涩滞,这样才能做到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人谓之‘善过度’是也。要想唱到这个水平,必须在自身具备优越条件的基础上,再有历代相承的优秀老师刻意培养才成,因此也许几千个歌者,也出不来一个这样的人才。”
  石介听得津津有味,柳三变还在大发宏论,众人齐道喝酒喝酒,我们为什么来的,管他唱得好与坏,先吃好喝好才是正理。
  正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议论、闲扯和不耐烦时,众人的酒也喝得差不多了,连一直反对早退的欧阳修都准备着要走了。
  听得台上一阵珠翠叮铃之声,煞是悦耳,看时,原来台前幕簾被人慢慢拉上。众人心想,可能是今天的演唱会要结束了,等主人再说几句话就可散场了。
  宋时习惯,都爱在门窗廊檐等处挂帘,一串串的珠子的为簾,织物轻飘的为帘,厚重者为幕,因此汴京城内有“帘幕千家”、“风簾翠幕”、“绣幕低垂、簾栊半掩”之说。以簾为例,以各种物质串成,贵重者以珠翠等物缀成,可显出主人身份地位、品味雅俗。当然,挂的最多的是用竹丝编成的竹帘子,结实耐用,美观大方,只是一般百姓人家用它不起。
  普通一处院子里一般会住上三五户人家,院内很狭窄,为了遮挡邻居的视线,有人便用切成一段一段的秫秸杆儿,用线穿成串,一串串地挨排儿挂在大门上,一方面遮挡别人视线,一方面又起到防蚊蝇的效果。
  而富贵人家那些爱美的女孩儿,到深秋季节会去捡拾树上落下来的红的、黄的带硬壳的小果实,用丝线连缀一起,挂在卧室门上,美观新颖,这可是吃功夫的活儿,也是炫耀自己心灵手巧的机会。
  穿街走巷,看着在风中轻轻飘动的五颜六色、多种多样的簾栊,耳畔是清泠、断续的珠簾碰撞的风铃声,人心也会像这周遭环境一样悠闲起来,路人的心都要醉了。
  当然,前提是你不会像路边靠墙站着的,那几个愁眉不展的男人那样,他们正在为一家老小的晚饭而犯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簾”、“帘”逐渐不分,合为一个字,帘的遮掩的功能越来越强,而簾、帘的透、露的功能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则大为减弱。
  厅上众人酒足饭饱,个个望向台上的珠簾翠幕,只等主人发话散席。
  翠幕已慢慢地拉开,却不见拉开珠簾。满厅客人都不知为何还不打开珠簾,朦朦胧胧只见簾后人影晃动,再一会儿安静下来,只见一个清瘦女子倩影出现在簾后,清脆悦耳的声音说道:“小女子为众位官人献上一曲《望海潮》。”
  一阵拍板击打声似由后台传到前台,又似从四面墙壁传到中间,声音细碎如春雨润物,清脆、细密,似听得清楚又似无声,声音似远忽近。
  柳三变便凝住神,止住桌边众人喧闹。
  他知道这副拍板应该是玉板,叮叮声脆,绵密清晰,再听这节奏,远非一般歌女、乐工所能为。
  簾内倩影摇曳,一声起调悠扬美妙,立时将听众带到那遙远富庶的江南。起首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便抓住听众之心,刹时整座厅堂一片静谧,再没了碰杯声、咀嚼声、杯箸声、低语声。
  当歌罢上阕“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句后,清音缭绕,余音袅袅,经久不散。仿佛过了很久,乐工才奏起间奏。
  趁这时,欧阳修才探身对柳三变小声耳语说:“这好像是你柳兄所填之词了,词曲皆妙,果然名下无虚。音律虽然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个女子的演唱更为这首词增光添彩。不知是哪里歌女,日后一定要一亲芳泽,听她当面唱曲。”欧阳修话还未完便闭了嘴,又听女子唱下去。
  柳三变出神地听着,心想着,能够唱得这样专业,嗓音条件这样好,且技巧纯熟的歌女可不多见,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听声音年龄不会太大,可是这样的功力绝不是年少者所能掌握的。
  一阵酒劲涌了上来,柳三变忽然觉得自己这大半生很失落,人家宋子京有资格在这里谈笑风生,颐指气使。自己算什么?看刚才看门人的眼色,自己倒像个打秋风混吃混喝的。
  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下去,低声对欧阳修说:“今日这酒喝得有点儿不对劲,等这女子唱完,愚兄便要先行告退一步。”
  欧阳修有些担心地说:“看你今日状态实非最佳,你刚来时我就感觉到了。不过当此诗坛酒阵、征兵命将之时,正是我等大显身手、艺压侪辈之机,就这样走了实在可惜,下面会更让宋、张之辈出尽风头。似今日这等狂欢华筵,肯定会轰动京城,到时传出与会之人没有柳七,也会失色。柳兄既然执意要走,请先赋首词来再去不迟,就以这女子清唱,梁尘暗落为题,可行?”
  此时女子已经演唱完毕,一阵沉寂后,台下开始热闹起来,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夸赞演唱者。
  欧阳修脑筋灵活,人又诙谐,见酒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便笑着对众人说:“总是这么干喝,一会儿都得醉,这种场合又不适合行酒令,我就临时起意出个字谜吧。听好喽:刘备见了大哭,刘邦见了大笑,打一字。”
  众人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情绪却越来越消沉,头脑麻木一时转不过弯来。欧阳修也觉扫兴,便说:“算了算了,我揭谜底了,乃是刚才唱的这首《望海潮》中,风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句里的‘翠’字,你们看如何?”众人恍然大悟,齐声赞妙,气氛稍有缓和。
  柳三变担心自己的情绪破坏大家的兴致,便起身来到窗边几案,站在那里沉吟一会儿,挥笔写词。虽然与唱曲女子未曾谋面,但在他心目中,此女非鸾凤不能形容,不知何故流落风尘,就以《凤栖梧》为词牌吧,于是写道:
  簾内清歌簾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
  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
  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他轻轻放下笔,叹息一声,未再和他人打招呼,满腹踌伥地离席而去。
  簾内清歌簾外宴,此词一出,改变了汴京歌舞场所三件事:一是人们突然发现,原来遮掩比暴露更美,朦胧中所见更引人浮想联翩。于是许多酒楼歌厅,甚至家宴纷纷效仿,将各样的簾栊装扮得花团锦簇,有的歌者直到谢幕,才走到簾外;二是争相打听在簾后唱曲的是谁,竟获得这样一首赞歌,分明是将她比作鸾凤,真真羡煞人,特别让一些有名的歌女更是妒火中烧。此后的汴京城若想办成超级的酒会,必须请得这位歌女出场;三是作者是否柳三变,一直在人们心中是个疑问,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肯定地说非他写不出这等好词,但却无人记得看见他出现在宴席上。
  只是此后,汴京城的各种酒楼歌会,每晚都会有人唱几首柳三变的词,甚至柳三变十年前填的词,都有歌女拿来翻唱,使这汴京歌舞场所这两年的庸俗之风有所收敛。
  这场锦绣会无疑是办成功了,开场独出心裁的烟霞和歌舞表演,调起与宴之人极大的兴趣,但那也只是坛花一现,过后不久就忘却了,但是簾后演唱之人却永久留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自此后,汴京城举办歌舞酒会,更加注重歌女的水平,必有好的歌手和好的词曲才算高档才算成功。
  由于柳三变写完这首词后,未打招呼放下便走,后来宋子京也未告知歌者,此词为何人所作。故此该词虽然流播甚快,却留下一个疑问:到底作者是谁?于是便有许多人张冠李戴甚至冒名。
  但多数人特别是那位歌者心里,都认定非柳七柳三变,谁也不会填出如此美妙动人的乐章。
  自听了那天籁之音后,风流成性的柳三变竟会害起单相思,这几日里,天籁之音总在耳边回响,搅得他茶不思饭不想,更遑论考试之事。在痛苦煎熬了数日后,这一日,柳三变终于下决心不再去想,以这种状态是没有把握应付贡举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