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雪藏歧路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8-06 13:36:43 字数:4721
章林庭一家三口是乘坐董雅的车回到五一农场的。到家时,已是十一点多,章遇李在车上就睡着了。他们在公路旁下车时,章林庭一直抱到屋里。
一路上,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他那诡异的犯罪——“敲诈勒索”,竟然与父亲的罪名——贪污罪有了关联。父亲犯罪的背景,是分散的农户,走向农业合作社。即私有制变成公有制;而他本人的犯罪的背景是,公有制演变为私有制。两个人都是体制改变时沉沦的。
有了这个思考,回家之后,他没有马上睡觉,而是在书桌上摊开稿纸,写下了中篇小说的标题《我和我的父亲》。小说的主旨就是深刻反思这两次改制,对农村和农民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次日起床,章遇李没见到奶奶,哭闹了一会。李小萍哄了半天,说奶奶收完稻子和花生,就回来了,并且给遇李带来很多好吃的。章遇李这才不哭了,跟妈妈一起去了幼儿园。
章林庭刚到办公大楼,周科长老远就跑过来,抓住他的脱膊,像小孩子一样摇了摇,说:“谢谢学弟!你真厉害,我妹妹接到周党中学校长的通知,今天正式上班了!才一天时间,就办成了这个麻烦事儿,学哥真的佩服你!”
章林庭说:“小事一桩,那位副书记,是我的结拜兄长,这点事在他面前不叫事!以后有需要,尽管开口!”
周科长搂着章林庭的肩膀说:“好的,以后相互帮助,抱团取暖!”
章林庭到教育科办公室转了一圈,见到刘科长,寻问了今天的工作安排。刘科长告诉他:“科里没什么事,你去小报社安排写一篇做好秋收工作的评论员文章。”
章林庭便去了《新生报》社。
路上,蔡福秀打来电话,问他夜里休息的怎么样?让他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
章林庭说:“我年轻,身体没问题。您年龄大了,一定多注意休息,不要想太多。”
蔡福秀说:“我是在你伯母的墓地里给你打电话。今天一大早,我就准备了祭品,来告慰你伯母,我帮她找到了恩人。这次去你家乡,虽然看过的人和事,还不尽如人意,但你父亲的状况和心态,也让我放了心。特别是见到你母亲珍藏的被子,几十年的惦记终于有了着落。夜里,虽然睡得比较晚,但睡得很香,一觉到天亮。”
章林庭说:“那就好!”
蔡福秀说:“以后到周末,带着老婆和儿子到息县来玩。我喜欢跟你讨论社会问题。”
章林庭说:“好的。今后免不了常去打扰蔡伯伯。”
挂了电话,章林庭来到二分场小报社。娄继贵等站起来打招呼:“章主管好!”
章林庭问:“本期《新生报》的稿子齐了吗?”
娄继贵说:“报告主管!已经差不多了。副刊稿子齐了。一版和二版还有一些版面。您有什么安排吗?”
章林庭说:“你准备一篇评论员文章,动员各中队做好秋收准备工作。这几天,我在这儿陪着你们,写点东西。稿子写好了,随时可以给我看。”
娄继贵高兴地说:“这样最好。”说着,赶忙拿起抹布,把一张闲置的办公桌擦拭干净。
章林庭拉过椅子,拉开文件包,拿出稿纸,开始创作《我和我的父亲》。
娄继贵和裴杰轮番给章林庭泡茶,续水,忙得不亦乐乎。
章林庭说:“你们两个不要把我当成政府的管理干警。我来报社,你们无需起立,说话不要喊报告政府,更不必给我泡茶添水。我自带有水杯,需要喝水,我会自己解决。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围绕着我转来转去。”
娄继贵说:“章主管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堪比历史上的张居翰!”
章林庭笑道:“我又不是太监,怎能与张居翰相提并论。”
娄继贵说:“报告政府……”
章林庭打断他说:“看看,又来了!”
娄继贵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历史上的太监没一个好人,唯独张居翰例外,他不贪恋权势,行事低调,对下人一视同仁。”
章林庭说:“这样比喻不合适。其实,管教干部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善良和人性化的。他们与历史上作恶多端的太监截然不同。”
张居翰是唐末、五代初的一位太监。他一生经历波折,却始终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仅五天时间,一篇三万六千字的中篇小说就创作完成了。
《我和我的父亲》以“我”的视角展开,讲述了父子俩在不同时代体制变革下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人生故事。
父亲张保庆身处分散农户走向农业合作社、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浪潮中,因劝阻亲哥哥“光屁股入社”遭亲哥哥无意间的一句话而被检察院调查,后被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刑五年;多年后,“我”在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过程中,因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对某些官员心怀不满,犯下“敲诈勒索”的罪名。父子俩犯罪的时间和空间虽有不同,但服刑的监狱却是一样的。
小说中细致描绘父子俩在各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抉择与挣扎,展现大时代对普通农村家庭的冲击,小人物对大时代的恐惧和迷茫。私有制——公有制——私有制这种周期性的转换,是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那样,永不停息?
这部小说意义深刻,通过反思两次改制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以小见大,呈现时代发展的复杂多面。它让读者看到体制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引发对社会发展、人性与道德的思考,也为研究时代变迁下农村社会生态提供文学样本,极具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由于对这篇小说所探讨的领域不是太有把握,章林庭没敢投向省级以上的文学杂志。而是投给了市级刊物《报晓》编辑部。他给董雅打了电话,请她对这篇稿子提出修改意见。
小说写完后,农场的秋收工作全面展开,章林庭带着娄继贵和裴杰四处奔波,到田间地头采访。现在,农场的犯人越来越少了,但农场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犯人的劳动强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逐步减轻。
秋收结束,农业单位开始准备种小麦了。天气也越来越凉爽了。
国庆节过后,董雅打电话告诉章林庭,总编决定把已准备好的两个短篇小说往后推延,把你的这个中篇发头条。至于能否引起争议,暂且不考虑。
出乎预料的是,《我和我的父亲》发表后,《小说月报》很快转载了。这在编辑部引起很大震动。因为《报晓》创刊以来,还没有一篇小说被《小说月报》转载过。
所以,编辑部立即牵头,组织在市区居住的作家,就《我和我的父亲》召开座谈会。市区以外的作家只有章林庭参加。
参会人员有:市作家协会主席田尹先生、信阳师范学院文学博士、评论家李东明教授、中年作家王新义先生、社会学学者赵兰芝教授、农民作家杨帮战先生、青年作家陈立农先生等十六位中国作协会员和省作协会员。
座谈会由董雅主持。她微笑着说:“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我和我的父亲》小说座谈会。我是《报晓》编辑部副总编董雅。
“这部作品主要是讲述经济体制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反思过往两次经济变革的得与失,成与败。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父子间复杂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作品发表后,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被国家级著名选刊《小说月报》转载。扩大了本刊的影响和知名度。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探讨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尤其是国有资产在变革中严重流失引发民众关注的今天,探讨这一主题的小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章林庭先生最擅长写实小说,他过去发表的小说大多数都有写实风格。这篇小说也不例外。我是这篇小说中的部分情节的知情者,对主要人物也有所了解。两代人都是在经济变革中遭遇不测,这恐怕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父子俩的身上,社会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好,以上只是本人的浅见,作为抛砖之谈。下面,希望借这次座谈会,请在座的专家教授深入剖析作品的文学价值,挖掘其中情感内涵,社会意义,碰撞出思想火花。这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也能为文学创作提供新思考与启发。
“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期待接下来大家精彩的分享与交流!”
最先发言的是李东明博士:“这部小说文学技巧出色,双主线叙事将父子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从叙事结构上看,时空交错,增强故事张力。比如回忆与现实场景的切换,让读者深刻感受时代跨度对家庭的影响,是对时代小说叙事的创新。”
农民作家杨帮站说:“书中人物塑造真实。张保庆在时代变革中的遭遇,源于某些农民对新的经济体制的不适应和自私自利。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政府应该顾及农民的内心感受,给他们适当的补贴,而不应用一刀切的方式变相没收。
“解放初期,国家对资本家的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便是很好的参照。政府可以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为什么不能对农民的财产实行赎买政策呢?
“这种“双标”制,无疑是对农民合法财产的漠视,对农民合理诉求的闭目塞听。
“而张保庆之子的“敲诈勒索”犯罪,看似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实际上也反映了部分群体对改制中出现的漏洞的强烈不满和心理厌恶。
“反观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长久以来,都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农业合作化运动是这样,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这样。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农民个体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经济体制改革是国有资产得不到保护。这篇小说提出的问题,无疑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这才是这篇小说的价值所在。大家可能还记得,李准先生的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所引发的中央高层的关注,下达了关于不准私自买卖土地的一号文件。这篇小说足以与《不能走那条路》相媲美。”
他的发言赢得了在座作家们的热烈掌声。
最后是市作协主席田尹先生发言:“本次座谈会围绕《我和我的父亲》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这部小说在文学创作、社会研究、时代记录等方面价值颇高,对推动文学与社会发展交流有积极作用。
“如今,我们的文学创作正处于不景气的阶段。从时代背景来看,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学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文学作为社会思想引领者和精神灯塔的角色被削弱,不再处于社会文化的中心位置,逐渐走向边缘化。比如曾经热门的文学讨论和作家作品解读,不再像以往那样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众的注意力更多被经济活动和新兴的娱乐方式所吸引。
“不过,要说我们的文学创作趋于衰落,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就此沉寂。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仍有许多作家在坚持创作,并且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为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章林庭先生的中篇小说《我和我的父亲》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会,有更多的作家投身到严肃文学的创作中去,写出有突破有创意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田主席的总结发言,更是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章林庭回农场时,用稿费给李小萍买了一部国产翻盖手机。
1994年年底,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奖委员会给章林庭打来电话,他的中篇小说《我和我的父亲》获得本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接完电话,章林庭与李小萍激动万分,他们久久相拥,喜极而泣。
章林庭赴京领奖回到五一农场后,各路记者陆陆续续地来到五一农场采访他。同时,市作家协会理事会,增选章林庭为市作协副主席、市小说学会会长。
1995年元旦之后,天气突然阴沉起来。上班的时候,狱政科周其霖科长把章林庭拉到他的办公桌,兴奋地告诉他:“农场党委为了奖励你的文学创作成就,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将你的犯罪档案记录永久封存。
“服刑人员的犯罪记录通常会长期保存。但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所以,你是五一农场建立以来,成人享受这个待遇的第一人。祝贺你!”
说完,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走出狱政科,蔡福秀打来电话:他们全家将在息县华宇大酒店为章林庭庆贺,一会儿派车来接他们一家三口。让小萍和孩子准备一下。
章林庭真的不想参加这样的“庆贺宴”,但又觉得不好推托。正着难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雪花。这使他马上有了借口。因为,信阳至罗山路段,素有九凸十八凹之称。下雨尚且不好行车,更别说下雪了。
细碎的雪花从天际飘落,起初只是稀稀落落,如春日里的柳絮,悠悠荡荡。渐渐地,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相互簇拥,迫不及待地扑向大地,似是要将世间的一切都永久封存。
他伫立在办公楼的前面,身上早已落满了雪。这场雪,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也是他人生的转折。过去的日子,像一部沉重的老电影,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那些痛苦、欢笑、挣扎与希望,都随着这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消失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