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滞留京师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8-02 17:11:56 字数:3518
却说许宝玉独自一人往着北方而来。走到下午,却是口中干躁,腹中饥饿。欲要寻觅吃食,却是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没奈何,只得忍着饥饿前行。此时路边来了一群青年男人,其中有二三十岁的,也有十五六岁的。他们一个个酒气熏天,想是前面已经有了街坊,他们从那里喝酒出来。其中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见到许宝玉衣着光鲜,约摸是个读书人,因此上前说道:“哥们,你好啊!”
许宝玉从来只在家中读书,或者出门与朋友游览,哪里与这些人厮混过?心中奇怪地想道:“我并不认识你们,却来与我打个什么招呼!”又估计他们不会是讲理的主儿,于是转过身子便想自己走路。
那个汉子却拉住许宝玉说道:“哥们,不要急忙走开嘛。兄弟们穷得慌了,借几铢小钱我们用用!”
许宝玉只得说道:“好吧。”于是哆哆嗦嗦地从身上掏出了钱袋。
谁知道汉子看见了钱袋,劈手便夺了过去,打开来一看,里面还有一个金锭,于是笑逐颜开地说道:“果然是个有钱的主儿!”说罢,竟将钱袋揣到了自己的身上。
许宝玉急忙说道:“不行,这是外祖父他老人家送我回家的路费,不争被你全部拿了去,我又怎么回家去?”
汉子道:“格老子,你还不肯借么?”
许宝玉道:“我当然不肯借!你这样做岂不是明火执仗地抢劫?”
汉子怒道:“格老子,敢骂老子是抢劫?老子能够借你的钱币用一用,算是瞧得起你了!不给你一点儿教训,你还不知道对人怎么说话!”说罢,劈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得许宝玉牙齿掉落,嘴里鲜血直流。
许宝玉急忙叫道:“君子动口不动手!”
那汉子又是几拳过来,打得许宝玉直在地上翻滚。
许宝玉挣扎着爬了起来,质问道:“我又不曾招惹过你们,何苦这么打我?”
汉子骂道:“格老子!还讲什么君子、小人,老子这拳头便是君子!”
那群人见了,又一起哄然大笑道:“这人是个书呆子,不打不懂得怎么讲话!”
旁边许多人围着观看,却没有一个敢于上前劝阻。
正在这个时候,忽闻有人大叫道:“官军过来了!”
众人一看,果然前面大道上来了一起官军。那群青年男人一见,立即拔腿便跑。
那起官军来到近前,喝问道:“什么人在这里滋事?”
旁边有人说道:“打人的人已经全部跑光了!”
一个小军官模样的人上前问道:“为什么打人?”
许宝玉战战兢兢地说道:“他们抢劫了我的钱袋子又打我!”
那个小军官刚要问话,忽然惊讶地叫道:“这不是许先生么?”
许宝玉不认识他,反而问道:“你怎么认识我?”
那个小军官欣喜若狂地叫道:“这下子可好了,我们找着许先生了!”
于是众军汉将许宝玉扶上马背,径直前往资中城里武威将军府的临时行辕而来。
刘尚与董钧正在那里议事,看见军士们闹哄哄地弄了一个伤员进来,不由得发怒道:“什么人也往这里弄?”
那个小军官道:“他不是别人,乃是许先生!”
刘尚吃了一惊,急忙上前观看。
董钧叫道:“宝玉贤弟,你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
许宝玉不好开口。
那个小军官说道:“他被一伙小混混打了。”
刘尚急忙叫来军医替他治伤,又让卫士端来清水替他洗脸。
许宝玉这才说道:“说起来惭愧,真是斯文扫地!”于是将自己如何被救又如何被人欺负的经过讲了。
刘尚道:“许先生既然出了虎口,还是来到我们这里帮助我们吧。”
许宝玉道:“我被拳脚打了就怕得要命,更何况你们这里还是刀来枪往的真干呢?”
董钧知道他不会留在军营中,于是说道:“兄弟意欲何往?”
许宝玉道:“我想北上洛阳,再到江夏,好与家人团聚!”
刘尚道:“正好我们这里有个奏章要送进京里,就让许先生代替我们前去送达吧?”
董钧知道,刘尚这样做就可以派出军队保护,于是答应了。
刘尚于派出一个百夫长带队,又派了二十名士兵护卫,又送给了二百两银子,让许宝玉前往洛阳办事。许宝玉却将二百两银子全部交给百夫长保管。
许宝玉等人在路非止一日,逶迤来到洛阳。他们先去京师衙门中交割了文书,然后寻了一个清静的酒馆,由许宝玉设宴款待那些护送他的官军将士。大家正要开始饮酒,忽然听得门外人声喧哗。接着,酒馆掌柜慌里慌张地跑进来问道:“请问你们中间可是有个什么许先生?”
许宝玉诧异地问道:“我便姓许,却有什么事情?”
酒馆掌柜道:“外面来了两个大内的侍卫将爷,说是奉了皇帝旨意,立即召请许先生进宫,他们一定要见一见许先生。是否可以让他们进来?”
许宝玉不知道刘秀又有了什么事情,只得点头答应。
一会儿,外面进来了两位身穿御林军服饰的青年。他们一见面便问道:“请问,哪一位是许宝玉先生?”
许宝玉只得站起来说道:“学生便是许宝玉,不知道两位将军有什么事情?”
一个青年军官说道:“许先生,皇上听说您老人家回到了京师,一定要请您老人家马上入宫谈话。我们此刻已经出动了好几起人马,正在大小街坊分头寻觅您老人家呢。”
许宝玉不禁犹豫不决了起来:“这刘秀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情,倘若有个什么急难处,董钧又不在京中,连个帮忙说话的人都没有。”
百夫长听他们一口一个“老人家”的,不由得心中暗暗地发笑:“这许宝玉不过二十多岁呢!”但他嘴里却只得说道:“皇上召见,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许先生,您快些前去吧!”
许宝玉说道:“宝玉这次入京,一路上辛苦了大家。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各位兄弟敬上一杯酒,怎么就可以自己离开呢?”
百夫长说道:“皇上召见,那是何等荣幸的大事情,一般人做梦也想象不来的!我们本是奉命护送您老人家和武威将军府的公文,沿途虽然有一些艰辛,也属平常的事情而已,只要许先生将我们记在心中也就罢了!你还顾虑这些俗套作什么?”
无奈之下,许宝玉只得向护送的官军弟兄们道了歉,这才随同青年侍卫来到皇宫中。
此时刘秀已经下了朝,正在与伏波将军马援弈棋,张陵坐在旁边观看。
许宝玉来到,刘秀立即笑着对马援说道:“这棋艺呢,你是高人一筹!不过我的老朋友来了,也不能与你继续弈棋了。但你们却必须坐在这里,帮助我陪同他饮酒!”
马援大笑道;“天子赐酒,马援三生有幸,哪里还会拒绝呢?”
张陵也笑道:“许先生而复返,又逢天子赐酒,张陵更是不胜荣幸之至!”
刘秀于是命令太监摆上了酒宴,热情地款待许宝玉。
入席后,刘秀向许宝玉介绍道:“许先生,这位便是威名远播的伏波将军马援。”
许宝玉立即起身为礼道:“晚生许宝玉见过马将军!”——对于马援,许宝玉虽然并不认识,但当年马援率领汉军官兵进军川黔、平定南越的事迹,西南一带士子无人不知,所以对他格外敬重。
可是马援看见许宝玉不过二十来岁,对于刘秀如此厚待他,心中很是不以为然,因此当下只是淡淡地答应道:“许先生言重了。”
刘秀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当时也不加以说破。酒过三巡以后,他才问道:“根据董钧的奏报,你已经被雷迁的叛军掳掠而去,又怎么得以逃离了虎口?”
许宝玉遂将自己离京以后的种种情形讲了一遍。
张陵说道:“许先生迭经奇险,能够大难不死,将来必定洪福齐天!”
许宝玉只得说道:“宝玉能够脱虎口,实赖皇上的无边洪福,有幸被南天极翁他老人家拯救。这不是草民的福祉,而是皇恩浩荡!”
马援笑道:“你们读书人说话就是喜欢阿谀逢迎,你许宝玉有了奇遇,乃是你自己的命运所至,怎么能说成是天子皇恩浩荡?”
张陵反驳道:“许先生乃是天子的故交好友,怎么会不沾染天子的无边洪福!”
许宝玉说道:“南天极翁前来拯救宝玉,其实就是奉了皇上的圣谕。”
马援目注刘秀。
刘秀说道:“那天绿林三翁前来,我的确拜请过他们拯救许先生。”
马援顿时哑口无言。
刘秀又笑着问道:“许先生,我们是朋友,你既然到了京师,怎么也不想过来看一看朕?”
许宝玉只得说道:“皇上日理万机,学生不敢轻易打扰。”
刘秀知道许宝玉不擅军事,也不问询蜀中战况,只是笑着说道:“你不愿意做官,朕也不会强迫你!怎么将朕作为一个知交朋友也不肯呢?你如今到了京城,却又有什么打算?”
许宝玉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蜀中混乱,学生已经无家可归,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想法。”
刘秀哈哈大笑道:“我倒有个主意,这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都是华夏文化,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共同为振兴国家服务嘛。你既然暂无去处,不如就留在京师,与张陵一道钻研道家学说,倘或有了什么成就,于国于己均为有利。不知道你自己意下如何?”
许宝玉想想目前确无去处,同时他也很想与张陵一道细细研究黄老学说,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刘秀十分高兴,频频举杯向许宝玉、马援、张陵劝酒。
不久,许宝玉、张陵不胜酒力,只得先行告辞而去。
马援问道:“许宝玉不过一介少年书生,皇上为何对他如此垂爱?”
刘秀不无得意地说道:“自古以来‘文可安帮,武以定国’,所以历代帝王对于文武两途都必须切实掌握。如今天下逐渐安定了下来,治理国家主要的方法必须依赖文人。许宝玉与张陵虽然年轻,但是依照朕的观察,不出十年,他们必将成为道家的一代宗师,完全有可能成为帮助朕治理天下的能人,你说朕能够不器重他们吗?”
马援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借口自己身子不适,起身告辞。
从此,许宝玉滞留在京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