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再次蜕变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7-18 09:02:18 字数:4294
下了长途汽车,母亲站在五一农场的路口,阳光从树叶间筛下来,斑驳地洒在身上。
她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得最为绚烂的花朵,每一道皱纹都舒展着,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微风轻轻撩动她鬓角的白发,却怎么也吹不散她周身那股欢快的气息。
她抬眼望向农场里错落的房屋,远处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声音隐隐传来,这一切在她眼中都是那么的鲜活而美好。
这次来,是给儿子和儿媳妇带孩子,满心都是即将与孙辈亲昵相处的期待。
回想起五十年代中期第一次来五一农场探视丈夫的场景,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黯淡。
那时的她,脚步沉重得如同灌了铅,每一步都踏在满是担忧与痛苦的泥沼里。五一农场的大门在她眼中就像一道隔绝幸福的屏障,监狱里阴暗潮湿的气息似乎还残留在鼻腔。
她去的时候,常常是天还未亮就起身赶路,到了地方,满心都是对丈夫的牵挂和心疼,都被泪水和压抑的啜泣填满。
八十年代初期,第二次来五一农场探视儿子,那种揪心的痛再次袭来。
她看着儿子清瘦的面容,心中满是自责与无奈。农场周边萧瑟的景象仿佛就是她内心的写照,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苦涩。
那时候,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就像被乌云笼罩,看不到一丝光亮。
可如今,往昔的阴霾早已散去。她满心欢喜地想着马上就能抱抱可爱的孙儿,听他软糯地叫一声“奶奶”。
儿子和儿媳妇生活安稳,一家人即将团聚,这幸福来得如此真切。
她加快了脚步,迫不及待地要奔向那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去拥抱属于此刻的美好。
三次踏入农场的黄土地,前两次是分别探视丈夫和儿子,这次是来带孙子,心情自然大不相同。
她见到儿媳妇,既喜爱又心疼。如果不是这个儿媳妇,她有可能会失去这个长子。
因此,她紧紧地抱着儿媳的肩膀,一点也不嫌弃儿媳妇的丑陋,但她还是坚定地支持儿媳出国整容。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章林庭和李小萍踏上了前往韩国的旅程。
他们选择了一条相对费用较少的路线,先是乘坐经济舱抵达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气息。
仁川国际机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肤色的人们穿梭其中,空气中弥漫着国际化的味道。指示牌上韩文、英文和中文交替出现,虽然李小萍和章林庭对韩文一窍不通,但靠着中文指示和简单的英文交流,他们还算顺利地通过了海关。
走出机场,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韩国的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保留着传统的韩式建筑。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招牌上的韩文如同神秘的符号,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他们的穿着时尚、精致,仿佛每个人都走在潮流的前沿。
按照事先的攻略,他们乘坐地铁前往预订的酒店。
韩国的地铁系统十分发达,车厢里干净明亮,人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或是低头看手机,或是阅读书籍。
虽然语言不通,但从人们的行为举止中,李小萍和章林庭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文明与秩序。
他们预订的是一家位于市区边缘的经济型酒店。
酒店虽然不大,但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设施也一应俱全。放下行李后,章林庭和李小萍决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他们沿着街道漫步,街边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章林庭买了一些韩国特色的小吃,如炒年糕、鱼饼等,递给李小萍。
李小萍接过小吃,轻轻咬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熟悉的美味,让她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章林庭带着李小萍开始了繁琐的整容咨询过程。
他们走访了多家整容医院,每一家医院都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设备。医生们用流利的英文和简单的中文为他们详细介绍整容方案和费用。
经过一番比较和权衡,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家口碑良好、价格相对合理的医院。这家医院的院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整容专家,他为李小萍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整容方案,预计手术费用加上后续的康复治疗费用,大约在十五万人民币左右。
手术的日子终于来临,李小萍躺在手术台上,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章林庭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他的手心全是汗水,眼睛紧紧地盯着手术室的门。
每一秒的等待都仿佛无比漫长,他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手术能够顺利成功。
几个小时后,手术室的门缓缓打开,李小萍被推了出来。
她的脸上包裹着厚厚的纱布,只能看到一双眼睛。
章林庭快步走上前去,握住她的手,轻声问道:“小萍,你怎么样?”李小萍虚弱地笑了笑,说:“我没事,林庭,别担心。”
在接下来的康复过程中,李小萍经历了许多痛苦和不适。
伤口的疼痛、肿胀,以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忧,让她的心情十分低落。但章林庭始终陪伴在她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用外国名著中的坚强女子的事迹来鼓励她。比如,简•爱、斯嘉丽、凯茜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小萍脸上的纱布逐渐被拆除。
当她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新面容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镜子中的那张脸,虽然还带着些许手术的痕迹,但已经不再是曾经那张布满疤痕的脸。些许旧痕的残留色素,用化妆品完全可以遮掩。曾经的丑陋与自卑,仿佛都随着疤痕一同消失了。
她转过头,看着章林庭,激动地说:“林庭,我又变漂亮了,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章林庭紧紧地抱住她,说:“小萍,你本来就很漂亮,这只是让你找回了原来的自己。以后的日子,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在韩国的最后几天,李小萍和章林庭一起去了许多著名的景点。
他们登上了首尔塔,俯瞰着整个首尔的美景。
夜晚的首尔,灯火辉煌,宛如一片灯的海洋。
他们还去了景福宫,感受着韩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色古香的宫殿建筑,身着传统韩服的游客,让他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当他们踏上回国的航班时,李小萍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次韩国之行,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有勇气去面对,因为她有章林庭的爱,有李洪炉的帮助,有重新绽放的自己。
回到农场后,婆婆对儿媳妇的变化很是惊叹,短短的十几天,儿媳妇从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乐得婆婆拉着李小萍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但是,儿子章遇李却怯生生地不敢靠近妈妈。李小萍看到儿子的疏远,不禁流下既喜悦又伤心的泪水。
董雅特地在《报晓》上新开一个栏目,名叫《情侣之约》,专门发表夫妻作家的同题小说和散文。
本期的标题用的是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
章林庭的小说写的是,大集体时期,十六岁的少年铁蛋初恋的经历《守护马婆》。
那时候,农村的生活还相当贫困,经常没到饭点就饥饿难耐。
铁蛋就在生产队收工时,到田野里寻找野生瓜吃。
野生瓜长在秋天的庄稼稞里,是人们吃瓜时的遗留物生长而成。
这种野生瓜当地人唤作“马婆”,成熟后又香又甜。但未成熟前,生涩微苦,难以下咽。必须在麦子里焐熟才能吃。
铁蛋在一块高粱地里寻找到三个未成熟的“马婆”,准备带回家焐熟。
他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十八岁的邻村姑娘齐娜。她也在寻找“马婆”。但她不是吃,而是用未成熟的“马婆”七枚熬水给母亲喝。
这是当地的偏方,说是可以治疗急慢性咽炎。生的“马婆”疗效好,成熟的疗效则大打折扣。
齐娜美丽、热情且充满魅力。正是含苞待放的花样年华。铁蛋早就对这个姑娘情有独钟。今日一见,如同梦境。
齐娜主动问他在高梁地寻找什么?
他羞涩地回答:马婆。
齐娜问:你家里人也有咽炎吗?
他说:我是摘来吃的。
齐娜伸头看了看他衣襟里兜着的生“马婆”,要用自己篮子里的熟“马婆”换他的生“马婆”。
他十分乐意地与齐娜进行了交换。
齐娜临走时,还央求他守护好高粱地里未长大的小“马婆”,等她来采摘。
于是,他像领了圣旨一样,一天三次去高粱地看护小“马婆”。
“马婆”渐渐长大,吊在高粱杆上的瓜秧吃力地承受着重量。
一天傍晚,他又去看那些“马婆”,突然天气骤变,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他为了保护摇摇欲坠的马婆们,解掉裤带,将高梁杆捆绑在一起,并把裤子罩在高粱杆上,最终使“马婆”们安然无恙。
但直到“马婆”成熟了,齐娜还没有来采摘。
最后成熟的“马婆”们瓜熟蒂落,一个一个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一地瓜香,却无法吃到肚里……没多久,他听说了齐娜嫁给了乡里的一个干部,做了官太太。
小说深刻地描绘了初恋的纯真、美好与苦涩,展现了青春期少年在爱情中的迷茫、困惑。
通过他的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初恋对一个人心灵的巨大影响,它是人生中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经历,即使充满痛苦,却也让人难以忘怀,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阶层差异和婚姻观念等问题,齐娜的婚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因素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李小萍的小说写的仍然是监狱题材《闭路电视》。
某监狱里关了一批囚犯,囚犯中有一个名叫孔祥的青年犯人,硬笔字写得非常好看。女狱警在做闭路电视心理疏导时,结识了孔祥。
女警喜欢写小说,但字迹潦草,常被编辑退稿。她想请孔祥给她抄写小说,却无法亲自去监内。
只有托男同事将小说稿带进监狱。抄写完后,又让男同事带出来。
女警想跟孔祥交流,又无法见面,只能借助每个大星期的时间,在闭路电视上四目相对。
孔祥不仅字写得漂亮,文学素养也很高。他对女警写的小说中的缺陷,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与调整。使女警的小说得以发表……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警与犯人孔祥之间纯真无邪的爱情,这种爱情没有世俗的杂质,没有过多的言语表达,完全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和吸引,赞美了人类情感中最纯净、最美好的部分。
小说通过对孔祥等囚犯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他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却有着淳朴、勤奋等美好的品质,挖掘了人性中的闪光点,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之美在困境中依然可以绽放光芒。
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李小萍写的是个人的亲身经历。
章林庭与李小萍的两篇小说,开辟了一个专栏,受到很多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在爱情叙事的版图里,《守护马婆》与《闭路电视》如两枚相似的贝壳,藏着同一种潮声——那是初恋里炽热的向往与无奈的失落。它们以各自的笔触,描摹着爱情最初的模样,却又殊途同归地指向了同一个终点:失败。
两部作品对“初恋”的刻画,都精准捕捉到了那份未经世事打磨的纯粹。在《守护马婆》中,主角的“守护”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笨拙,是课间偷偷塞进桌肚的零食,是放学路上刻意放慢的脚步,这份爱意简单到透明,却也脆弱到经不起一句无心的拒绝。而《闭路电视》里的情感,则像镜头里不断回放的片段,带着青春期独有的敏感与自我拉扯——反复凝视对方的身影,在人群中捕捉一个眼神,把微小的互动无限放大,却始终没有勇气按下“播放”键,让心意真正抵达对方。
它们都写尽了对爱情的向往:那种想到对方就会心跳加速的悸动,那种偷偷规划未来的雀跃,那种以为只要用力奔赴就能走到最后的笃定。但最终,失败的结局却让这份向往更显真实。《守护马婆》的遗憾在于“守护”的错位,少年以为的付出,在对方眼里或许只是负担;《闭路电视》的怅然则源于“凝视”的距离,镜头拉得再近,也跨不过胆怯和身份筑起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