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实事求是,不务虚名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7-12 14:27:50 字数:4399
一天,县里一位重要领导打电话给李虎说:“这几年,青龙乡在你的领导下,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据调查,今年你们乡各种夏季作物均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特别是冬小麦,眼看已经成熟,就要开镰收割了。为了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引领全县农业生产大进步,产量大提高,县政府领导研究决定,最近,在你们乡召开一个庆祝小麦丰产丰收现场会,与会人员,除了县分管农业的领导,还有全县各个乡镇的主要领导。你们乡要根据现场会的意义和要求,很好准备一下,保证现场会开得成功,开出成效来。”
李虎问:“现场会怎么开?是先带领大家到麦田里普遍巡视一遍,然后回到乡政府会议室开,还是就在麦田里开?”县领导说:“现场会,自然应该在现场开。会场就设在你们全乡长势最好的麦田里,现场收割,现场脱粒,现场过秤,让大家亲眼见证你们的小麦丰产丰收,产量大提高!所以,你们首先要在全乡认真选择一块长势好、保证丰产丰收的麦田,到时,现场会就设在那里。另外,你还要安排那里的村干部作一个小麦丰产丰收的经验介绍。会前,你要很好辅导他一下,保证讲得好,有理有据,经验可信,符合当前的形势要求。”李虎说:“好,我就去作准备。”
县领导又说:“这次现场会意义重大,对全县各乡镇有示范引导作用,县领导极为重视,所以,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次现场会不仅关系到你们乡的名誉,也关系到县政府和县领导的名誉。”李虎说:“我知道了。我们一定好好准备。”县领导又说:“召开这么重要的现场会,我怕你们没有经验,为了保证现场会开得成功,成效显著,我们特别请了农业局的两位农业专家帮助你们精心设计,认真布置会场。你先组织人去选择保证丰产丰收的麦田,他们明天就过去帮助你们设计安排现场。人家是农业专家,行家里手,你们要尽量听从他们的意见办事。”李虎说:“人家是农业专家,自然是懂行的,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农业生产经验。我们一定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
李虎放下电话,立即带领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朱华和民政助理赵军等人,骑着自行车到全乡各村选择长势好、能丰收高产的麦田,经过一番查看、讨论、对比,最后选定了张庄村村东的一块麦田。这块小麦长势好,成熟早,一片金黄,讨人喜爱。希望能得到县领导和农业专家的认可,获得与会各乡镇干部的赞誉。
第二天上午,李虎刚上班不多会,县领导派来的农业局的两位农业专家就来到了。李虎热情接见了他们,询问如何安排会议现场。两位专家说:“必须先去查看你们选定的高产麦田,如果认为合适,我们会根据县领导的意见和本次现场会的特殊要求,做出专业性的具体安排。”李虎听如此说,知道他们是带着县领导的要求和意见来的,并没有争取他们意见的需要,便没有再说什么。心想,既然会议是县领导决定召开的,专家也是县领导请来的,自然具有安排现场会的办法和丰富经验;我们这里不过是个会场,那就由他们按照县领导的意见要求和农业局专家们的经验,到现场做具体安排吧。于是叫赵军另外找来两辆自行车,带领他们一起到张庄村查看他们昨天选定的麦田。并交待赵军说:“两位专家是带着县领导的要求来的,安排会议现场,他们自有丰富的经验和办法。你到了张庄,就遵照他们的意见办事好了。”
三人骑车来到张庄村,两位专家看了李乡长选定的高产麦田表示满意,又往远处看了看,见那里有一块成熟的麦子已经割倒、捆好、分堆簇好,对赵军说:“请你把张庄村的村长找来,我们有具体工作安排他们做。”赵军便到张庄把张村长找来。专家对张村长说:“你们村的麦子长势很好,丰收在望,是你们乡政府确定的农业生产丰产丰收的典型。县政府研究决定,在你们村召开全县三麦丰产丰收现场会,会议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县长和全县各乡镇的乡镇长参加,层次高,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你们乡、你们村的名誉地位,也关系到你们乡、你们村领导的名誉地位,希望你们村积极配合。现在请你找十名壮劳力来,每人带一把镰刀,一副扁担绳。”张村长有些不解,看着赵军。赵军说:“按专家要求,照办。”
不一会,张村长找来十名壮劳力。专家指着一块长势好、成熟早的麦田对他们说:“把这块麦子割倒、捆好,再分堆簇好。”十名壮劳力放下扁担,拿出镰刀,不多一会便把这块成熟的麦子割倒、捆好、分堆簇好了。专家又指着远处割倒捆好的麦堆,对十名壮劳力说:“把那里的麦捆全部挑过来,分别堆在你们刚才割好的这块麦田里。”张村长又不解,问道:“干么挑来这里?要挑也该挑到打麦场上。”专家说:“暂时先挑来这里,等到开现场会那天,再挑到打麦场上,当场脱粒、过磅,保证亩产超千斤。”赵军说:“这样能行吗?”专家说:“怎么样能行呢?上边要求可是亩产超千斤。你们这麦子虽然长势不错,亩产最多也不过三四百斤,离要求还差得远呢!领导要我们想办法,我们苦思冥想,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赵军无语。十名壮劳力只好把远处那块地里捆好的麦子挑过来,分别堆放在刚收割的这块麦地的麦堆上。专家把每个麦堆整理了一下,然后对张村长和十名壮劳力说:“全县小麦丰产丰收现场会就在这里开。现场布置完好。谢谢大家!”十名壮劳力走后,专家对赵军和张村长说:“我们走后,你们要保护好现场,不许乱动,也不许乱说,等待现场会召开。这是你们共同的责任,责任重大,关系着现场会的成败,也同样关系着你们工作的成败!”两人互相看了看,只好点头答应。
赵军陪同两位农业专家骑上自行车回到乡政府。两位专家对李虎说:“县领导交给我们布置会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具体情况赵助理会向您回报的。我们还有工作,就回去了。”说完,挥挥手走了。李虎要留他们吃饭,两人也推辞了。
专家走后,赵军急忙把他们在张庄村麦田布置现场的具体情况向李乡长详细介绍了一遍。李虎听了,勃然大怒,说:“这叫什么布置会议现场?简直就是弄虚作假!什么农业专家?简直就是农业骗子,大骗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验证赵军的话,他立即骑车赶往张庄村现场麦田查看,情况果然如赵军所说。回到办公室,他立即拿起电话把两位农业专家在张庄麦田布置会场的情况向县领导作了回报。
县领导听了略加思考说:“你不要生气,注意气大伤身。下面还有许多重要工作需要你做,气坏了身体可就无法工作了!”他缓了缓又说:“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也略有了解,现在,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你可能因为见得少,所以觉得惊奇,不能理解。但是我只能说,这是时代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形势逼人,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你想,目前全国都在突飞猛进,踢破地球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我们怎么办?难道就只能躺在老黄历上止步不前?这坚决不行!同时也行不通。要知道,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大浪淘沙,谁落后,谁就要挨批,挨打,被时代抛弃!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抖擞精神,紧跟形势,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告诉你:尽管你反映了这些情况,现场会还必须按计划召开!”他见李虎似乎并不理解,不服气,劝他说:“你也是一乡之长,并不是平头百姓,你要好好想想,从形势发展的高度想想,站在领导的角度想想;不要按老黄历办事,更不能一意孤行!”
李虎摇摇头说:“这样的现场会,我无法接受,更不愿意在我们乡召开。”县领导说:“你不要急于回答我。好好想想,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现场会定在你们乡召开,是县领导看好你们乡的工作,看好你的工作能力,看好你的远大前途。现场会不在你们乡召开,我们不过再选一个乡、一个现场召开。可是,县领导对你、对你们乡的看法,可就大有不同了!你不要一时冲动,莽撞从事,事后再后悔,可就晚了!”
县领导的话,重情重义,意味深长,可谓谆谆教导。李虎放下电话,前思后虑,徘徊再三,一夜无眠。清晨起身,他顾不得洗漱,一阵疾跑,赶到张龙烈士陵园,抱着张龙的塑像,大声询问道:“龙哥,我的亲密战友,好兄长,请您告诉我,这样的现场会,就在你家乡张家庄的土地上举办,你的亲密战友、好兄弟,此时正是你的家乡青龙乡的乡长,我该怎么办?是保护真理?还是保护我个人的名誉地位?”只见张龙右手托着炸药包,左手拉着导火索,怒目圆睁,看向敌堡。这一刻,他心里好像明白了,问题有答案了。
早饭后,李虎上班,他立即打电话给县领导:“领导,我再三考虑,还是觉得这样的现场会,在我们乡召开不合适,特别是在炸堡英雄张龙的家乡张庄村,就更加不合适了。感谢领导对我的看重和栽培,对青龙乡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对不起了!”县领导沉默了,许久说:“好吧。既然你经过深思熟虑已经这么确定了,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会场。总之,现场会是一定要开的,这是当前工作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今后努力奋斗的大方向!”
两天后,李虎接到县领导通知,三麦丰产丰收现场会改在王甸乡柳营村召开,要他务必参加会议。李虎答应了。
李虎按时来到王甸乡三麦丰产丰收现场会会址柳营村,看到不大的一块麦田里,堆满了割倒捆好的麦簇。李虎想,这一定也是按照县农业局农业专家的安排,从别的麦田里搬运来的,否则,就这么小一块麦子,一亩多地,并不是长势很好,最多也只能收二百来斤,哪会有这么多麦捆、麦堆?
不一会,现场会开始。县领导首先做了重要讲话,主要是宣传当前的大好形势,为现场会加油鼓劲,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讲话中使用了许多当前的时新口号,什么“向地球开战,向老天要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踢破地球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共产主义就在眼前,离我们并不是遥远的将来。”等等。
县领导讲话结束,王甸乡的王乡长大声宣布:“王甸乡小麦丰产丰收现场会现场验收开始!”随着王乡长一声宣布,立即上来十多个年轻力壮的男劳力,肩挑车拉,把麦田里的麦捆全部搬运到打麦场上,然后解散麦捆,铺开抖匀;接着十多帮石滚子开始脱粒。不多一会,脱粒完成,装袋过秤,算盘计算,然后大声宣布:“经当场收割、脱粒、过秤、计算,王甸乡柳营村小麦丰产丰收,亩产一千零五十一斤!”随着“亩产一千零五十一斤”的宣布,全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鼓掌声和热情洋溢的赞美声。李虎心中五味杂陈,也只好随着大家的狂欢声,轻轻慢慢地拍着巴掌。
现场会最后一个项目,是由刘营村的柳村长介绍小麦高产经验。经验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教育社员具有“公心和爱心”,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以社为家,以队为家,爱社如家,爱队如家。第二条,是“大干社会主义”。要求社员干活要苦干、实干、加油干,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第三条,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田要广开肥源,多积肥,多施肥。”趁着冬季,把家前屋后的闲土和池塘、沟渠里的淤泥,尽量多地运到田里作肥料。讲话稿是别人代写的,柳营村的村长文化不高,加上现场会场面大,参加会议的都是县乡的主要领导干部,他不免有些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好不容易才把讲稿读完。他擦了一把汗,默默地站到一边。他的经验介绍,虽然也赢得了一些掌声,但并不像宣布小麦高产时那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