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二十章 皇权之争 三、红杏枝头

第二十章 皇权之争 三、红杏枝头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9:58      字数:3035

  赵祯不久后听到了曹利用的死讯,还是被那些小人羞辱糟践而死,他悲哀地想,我这个皇上当得是不是太没劲了,太窝心了?真憋屈,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作不了主。朝廷重臣被宦官作贱至死,我这个皇帝却无能为力,我在其他大臣心里还有地位吗?
  到了六月二十日,一场大雨降临开封,电闪雷鸣,风狂雨骤,皇城里的玉清昭应宫被雷电击中起了大火。玉清昭应宫是一组大型宫殿群,是真宗专为他的祥瑞建造的,这里存放着真宗皇帝的“天书”和各种祥瑞。
  这回刘太后找到了借口,她将责任归咎到宰相王曾身上,国家遭此劫难,宰相负有管理不谨之罪,王曾被罢相出知兖州。至此,朝中再没有人能与刘太后争执一二。
  皇上心里清楚,太后这是在铲除异己,巩固她的权力,朝堂之上逐渐都换上了忠于她、唯她命是从的臣子。甚至连皇城的警卫,也交给了她的异姓兄长龚美负责。
  龚美就是原来襄王府的银匠,现已改名刘美,如今,整座襄王府连同他亲手打制的银具都赏给了他。这倒不错,年轻时勤勤恳恳为他人工作,突然发现,原来那些都是为自己干的,回报更是成百上千倍的。
  到了八月,朝廷提出明年再开贡举,开科取士。太后提出让晏殊担任主考,皇上不知太后心里怎么想的,这么早就指名点姓的要定下主考官是出于什么目的,他不便多问,只淡淡地道:“贡举要举办,主考官不能这么早就定。不宜早定,以免发生弊病。”
  太后稍一犹豫,附和道:“我也只是偶然想到,随口说说而已,听皇上的,到时再定不迟。”
  到了这年冬至,朝廷要举行郊祀天地大典。皇上却要率百官先到皇太后居住的会庆殿为皇太后贺寿,然后皇上再率百官到天安殿举行朝会大典。显然,皇上的这个决定是不恰当的,也许是出于孝道,也许是出于无奈,但是刘太后却欣然接受了。
  皇上同意,太后愿意,个别臣子却出面搅闹,让皇太后很不开心,太后将这事归罪于,是皇上暗中指使。
  国家大事做不了主,个人的事一样做不了主,皇上觉得自己就是个摆设,朝堂就是座大庙,自己就是中间那尊彩绘的泥塑。
  他的思绪拉回到自己身上,哎,天圣七年这就是个多事之秋啊。
  天圣七年还发生了一件令赵祯更加不痛快的事,虽然与上面所说的国家政事相比不算什么大事,但却更令他心痛,令他失望。
  作为皇上,后宫佳丽虽多,却很难满足他的所思所想所爱。他理想中的美人,他想与之能够互相倾诉的女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永远也得不到。
  这件令皇上分外痛心的事就发生在这年的清明节后不久,起因是一首正在宫内流传的新词。
  清明时节,有着汴京八景之“繁台春色”美誉之称的繁台寺,内外游人如织,车水马龙。
  开封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著名的寺庙——繁台寺,座落在五代时遗留下来的梁园旧址之上,是汴京人最喜欢的游历和踏春场所。
  几位公子兴高采烈地忙着看花赏景,有人提议谁来作首诗?一位公子道:“我来填首词吧。”话音未落,立刻有人附和道:“对,填词,现在人们还是挺喜欢填词的。”
  那位公子边思索边轻诵,几番咀嚼后,大声地吟诵了一首调名《玉楼春》的词,人们听他诵读得声情并茂,一齐夸赞这首词填得好,又对他的诗思敏捷赞不绝口。
  公子却对众人的喝采声充耳不闻,似乎对所填的词还不够满意,嘴里不断叼念着:“红杏枝头春意俏,红杏枝头春意俏,春意俏?”忽然,他一脸兴奋地对众人道:“刚才这首词中有个字必须改一下,就是那个春意俏的俏字,俏则俏矣,是个好词,可是还概括不了今日这大好春光、繁花怒放、蜂蝶恼人的美景,好,有了,改成闹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用这闹字更胜一筹。你们听我再诵一遍,调名《玉楼春·春色》。”
  说罢,公子琅琅诵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
  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
  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公子吟罢,围观之人中一人赞叹道:“妙哉!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不愧是神来之笔!”
  人们渐渐围聚上来,汴京这个地方就是这么怪,只要有一丁点儿事,转眼便会聚上一群人。人们交头接耳,互相询问打听,很快就有人将整首词背了下来。有来晚的,更是东穿西串,问了这个问那个,非要弄个明白不可。
  人群中有人听了卖弄道:“我猜这人一定是大名鼎鼎的填词名家柳七,放在别人填不出这等好词。”
  话音未落,立刻招来一人奚落,那人哂道:“呆着你的,你懂什么,连穿著都看不出来?人家这是官身,那柳七乃是个布衣,这么浅显的常识都不知道?说句你爱听的,你跟那个风流浪子柳七沾亲带故吧,瞧你刚才说话那美劲。我可跟你不是一路人,提起这个柳七我就来气,那柳七算个什么东西,整天地围着那些歌女们鬼混,说是文人,能和眼前这几位青年才俊相比么?”
  说得刚才那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悻悻地挤到人群外。
  也不知道这个人因为什么对叫柳七的人有这么大的成见,他并没有因那个人没反驳就住了嘴,还接着说:“正因是这等好词,那柳七又怎能填出,他无非为那些歌女填个词度个曲混几口饭吃而已,就他的那些词,简直俗不可耐。再说了,那柳七年龄都四十好几了,哪比得眼前这位公子风流潇洒、神采飞扬。”
  他的话引起一片嘘声,屁股上还不知被谁踹了一脚,知道惹了众怒,忙闭上嘴,夹起尾巴溜出人群。
  踢他的那个人在他身后大声喊:“我知道你,你不就是有一次因为柳七到歌楼,让众歌女把你晾在一边的那个人么。就凭你这样一个到哪儿都招人不待见的主,肚子里装不下三首唐诗,也配说柳七的不是?”
  人群中又有一人喊:“这个填词的我认得,这位是尚书省的宋祁,他和他哥哥宋庠天圣二年同登进士榜,人称小宋的就是他!”
  这几位公子相视一笑,那填词的公子冲说话那人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见一段粉墙上尚无墨迹,有人提出将此词写在壁上,定会使这繁台寺增色不少。宋祁逸兴遄飞,取来笔墨,唰唰唰一蹴而就,绝妙的好词、行云流水的书法、俊俏人物,加在一起真是潇洒天成,引得围观之人不住赞叹,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采声。
  忽然有人大叫:“好一个‘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众人一时沉寂,咀嚼回味,跟着爆发出更大的赞美声:“说得好!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红杏尚书,好啊!”
  原来宋人有这样一个习惯,大宋国朝国家安定几十年后,喜爱填词的人越来越多,这可能是词这种文学体裁较少束缚人,比唐诗更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唐诗发展到今,已到了难能为继的高度,因此喜爱填词的人就多了。
  而且词这种长短句和容易歌唱的形式,更能充分地表达眼下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更适宜浅酙低唱,抒发缠绵的情感。可以说,宋人对于情感的表达,远较前朝更加细腻和丰富。
  而一旦某首词为人们所称道,该词就会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城乡。其中的佳句往往就成为该词作者的美号,“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确实生动、别有新意,难怪人群中啧啧称道“好吔!”
  自此,“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或“红杏尚书”这一美名伴随宋祁一生,他这一生虽然填词不少,但再没有哪一首词的名气盖过这首《玉楼春》。
  大宋国朝还真就不缺人才,拿这个宋祁来说就是个人物,他就是个状元的料。宋祁是河南雍丘人,天圣二年与其兄宋郊参加科举,礼部拟定宋祁第一、宋郊第三。但是已经执掌皇权的刘太后认为弟弟排名在哥哥前面,于礼不合,于是定宋郊为状元、宋祁第十名,不久后兄弟二人便有了“双状元”的美誉。
  此时的宋祁刚刚二十五、六岁,好在状元也没落到旁人手里,他也没太在意。
  宋祁的文章、诗词都很好,为官干练有见识,但是他与其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贪图享乐又很好色,当了官,有了钱有了机会就要蓄婢买姬。
  入仕之前,宋祁的家境一般,天圣二年初到京城时,他就请求柳七携带他去逛秦楼楚馆,凭着柳七的大名,逛遍京城,几乎用不着他破费银子。
  宋祁的大胆、不做作,也让柳七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