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战友情深>第十一章 多方筹款,建造陵园

第十一章 多方筹款,建造陵园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6-24 13:21:28      字数:3628

  杨小梅的再婚大事几经曲折终于圆满解决了,无论小梅本人,还是她的父母亲、以及张龙的父母亲都表示满意,李虎也放心了。以后还要帮助他的这位好兄长好战友做些什么呢?他不断思索琢磨、追问自己。他想做一件对张龙、对家乡、对人民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他久久地在心里盘算着这些年帮助张家所做的各种事,试图从中发现更加需要做但至今还没有做的事情。张龙家的房子盖好了,而且由草房换成了瓦房,高大坚固,足够他家住到金梁长大成人了。衣服也都买了,单的、棉的、皮的都有,够他们一家人穿几年的了。张龙父母亲最关心的金梁的抚养权问题也解决了:他多次劝说小梅和她的父母亲,说明金梁对张龙父母亲、对张家的重要意义,终于说服小梅诚心诚意把金梁交给其公婆抚养。小梅的再婚问题也妥善解决了:他反复说服张龙父母亲同意小梅相亲、再婚,几次不成,他又介绍小梅到乡幼儿园小托班做保育员,从而得以照顾民政助理赵军的女儿丫丫,结识赵军,赢得赵军的好感,终于结婚,如今又生下一个儿子,夫妻和谐,家庭生活幸福。他又带领两个弟弟帮助张家耕种农田,春种秋收,不误农时,引起张家庄村委会重视,成立了拥军优属帮扶队,帮助全村军烈属耕种农田,张龙家的农活就不用他操心了。现在张龙家祖孙三代在他的帮助下各得其所,他也觉得满意。特别是张龙的儿子金梁,在他的帮助下,张龙父母亲获得了金梁的抚养权,并且按照他的劝说认真培养金梁读书学习,注重思想教育。如今金梁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他买的书包文具他都用上了,多次向他表示感谢。还说他知道他爸爸和李叔叔是战友,作战勇敢,立了许多战功。他表示要向他爸爸和李叔叔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他还经常到家庭和学校看望金梁,访问他的老师,知道金梁读书认真,成绩很好,将来成人成才,大有希望;张龙的革命精神得到继承,张家的香火得以延续,张龙的父母亲老来生活也有依靠了。
  李虎继续想,他发现以前他所做的都是关于张家人的生活和生产事务,虽然对张家人很实惠,但对于广泛宣传和发扬张龙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却并不大。因此,他认为,今后还应该大力宣传张龙精忠报国、为革命敢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全乡人民广受教育和鼓舞,永远学习他,记住他。怎么宣传呢?关于张龙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他曾在全乡大小会议上多次宣讲过,县广播站也报道过。讲过的话无形无迹,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影响力只会慢慢消减,看来,不能只限于这么宣讲,还应该有更好、更永久的宣传方式和措施。他参观过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的雪枫陵园,里面有彭雪枫将军的塑像、大墓、高碑,还有彭雪枫革命事迹纪念馆;他认为也应该在张龙的家乡张家庄前面的南山坡上给张龙烈士建造一个这样的陵园,也要为他塑像、造墓、树碑,建设纪念馆。可是建造烈士陵园,既要县政府批准,又要花许多钱。批复问题,他可以报请县政府研究批准,凭借张龙感天撼地的英雄事迹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上级领导不可能不予批准;钱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当然也可以报请县政府批给,可是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县政府面临诸多建设项目,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他们能批给这么多钱吗?他是乡长,经常到县里开会,听县委、县政府领导讲话,知道县政府的经济情况是收入少,支出大,很困难。反复考虑,他认为要完成建造陵园的计划,还必须发动张龙家乡的全体人民捐献一部分。当然人民也有困难,必须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像革命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无钱无物的,可以出工出力,确保陵园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思考已定,他很快召开乡政府办公会议,具体讨论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计划,大家一致赞同,热情讨论发言,积极出谋献策,使得计划更加合情合理完善,并很快付诸实施。
  就建造张龙烈士陵园和建设经费问题,李虎除了以青龙乡政府的名义写出申请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他还不断亲自到县委县政府找主要领导请示回报,反复说明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重大意义;好事多磨,终于获得批准。接着,他又在全乡各部门干部及村委会、居委会干部会议上,公布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批复报告,布置为建造张龙烈士陵园,发动全乡人民捐款、捐物、捐工的工作,并提出乡政府干部和乡直各机关单位领导带头捐款。他自己因为转业费给张龙家建房子用掉了,所以,他提出捐献一个月工资。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纷纷捐款。各村委会、居委会也积极响应号召,陆续完成所分担的任务。特别是那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转业退伍的老兵,听说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热情更高,竟然捐献出他们转业退伍的津贴。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久,建造陵园经费基本筹齐。万事俱备,于是李虎分派乡政府工作人员,分别请来相关工程人员开始设计、绘图,请建筑队建造。为了省工省钱省时,一些平整土地、建筑外墙的粗糙工程,他就组织全乡村民和乡村泥瓦匠人来干。一时间,建设张龙烈士陵园的工作,竟然成为全乡人民的一项重大革命任务,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地大干特干起来。
  白天,李虎不断到陵园建设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拿着香烟看望慰问鼓励建设者,和他们共同商讨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晚上,他睡在床上,又在考虑陵园建成后应做的各项工作:首先是陵园的管理和保卫。这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陵园的维护和维修,巩固和发展,使得陵园能够完好无损地长久存在和长期发挥宣传作用。为此,他打算成立一个陵园管委会,他亲自做担任领导,再选择几名退伍老兵,负责陵园的清洁卫生、节日活动安排和保卫工作。其次就是大力广泛宣传和发扬张龙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把陵园建成一个远近闻名的革命教育基地。除了塑像、造墓、树碑,还要办好张龙烈士纪念馆,充实内容,讲好张龙的故事,把平时的个人参观瞻仰,和节日的集体集中活动结合起来,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组织人民群众和学校师生前来祭扫、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想到这些,他立即想起他多次冒着炮火,从战场上带回来、亲手交给张龙父母亲和小梅的那个保存着张龙遗物的背包,那里面有张龙染血的军装,从家乡带去一直保存完好的几粒大豆、高粱,他母亲的白发,妻子亲手绣制的棉背心。他认为,这些遗物不仅代表着张龙为革命英勇奋斗的精神,更加代表着张龙对家乡、父母、妻子的挚爱和思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张龙,一个有血有肉有革命精神的张龙;他的英勇牺牲,不仅是为了消灭敌人,建立新中国,也是为了家乡和亲人,为了保卫家乡亲人既得的胜利果实。
  第二天,他亲自到张家庄看望张龙父母亲,讲述了全乡人民和各级干部捐钱捐物、出工出力建设张龙烈士陵园的进度情况和重大意义,介绍了陵园内的各项重要建筑。讲述了张龙烈士纪念馆内需要的各项陈设后,他询问了他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张龙的那个背包的保存情况,说明背包里的几件东西,都是纪念馆不可缺少重要纪念品。张龙父母亲听了,转身打开衣柜,双手颤抖着从里面捧出张龙的背包,流着眼泪说:“我们正愁着不知道该怎么保存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保存,每次看见都会忍不住伤心落泪,难过好久。”老两口抹了一会眼泪又说:“有时候又想,干脆把这些东西烧掉,因为按照家乡的风俗习惯,死人的东西是要烧掉的,等于把生前的东西还给他了;可是又想,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实在不易:龙儿用尽心思从家里带到战场上,完完好好地保存下来;李虎又冒着战火硝烟把这些东西完完好好地带回家来,交到我们手上,烧掉它,对不起龙儿,也对不起龙儿的好兄弟李虎。怎么办呢?我们又想着筑一个坟墓,把这些东西埋进去,筑个坟墓,也算留个纪念,每年清明节,也好烧张纸,看望看望他,说说心里话。可是又想,埋进土里,这些东西不到一年就腐烂掉了,太可惜了!”两位老人说着又流出眼泪来,连连摇头,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遗物。
  李虎看着遗物和两位老人,想起张龙来,心里同样十分难过,也忍不住流出眼泪来。他接过背包,慢慢打开来,一件件地看了一遍,然后重新包好,交给张龙父母亲说:“二老不要再发愁了,乡政府已经想出保管龙哥这些遗物的好办法了,就是在张龙烈士陵园里,建设一座张龙烈士纪念馆,把龙哥的这些遗物放进纪念馆里,运用科学技术保管,存放多久都不会腐烂。二老再保管几天,等陵园建设好,就把这些遗物放进纪念馆永久保存,并对外公开展出,供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学习。你们想念了,也可以带着金梁过去看看。二老看,这办法可好?”两位老人连声称好,说:“有了政府帮助,建设陵园和纪念馆,用这办法保管这些遗物,我们就不再发愁了。”
  李虎又想了想说:“陵园建设好,乡政府要搞个隆重的张龙烈士陵园开园典礼,到时候,想请二老讲讲话,既表示对张龙烈士的纪念,对大家也是个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张龙父亲说:“这么多人,我怕讲不好。”李虎说:“您老这么大年纪了,什么事情没有经验过?有什么怕的?您刚才讲的那一段就很好,真情实感。要不,您还就根据这些遗物讲起?再讲讲张龙响应政府号召,报名参军,当时是怎么想着要带这些东西上前线的,小梅是怎么绣制棉背心的。真情,真话,从您老人家口中说出,大家都会相信,这对大家都是很好的教育。”老人见李虎这么说,就答应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