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一次变革.站位抉择
作品名称:阳光一直在路上 作者:陈清鸿 发布时间:2025-10-27 09:20:16 字数:4132
如果说“中能投”丰海20MW的风光互补项目制约了“中联光伏”的转型发展直至衰落,那么“江陵环保集团”丰山24MW的光伏大棚项目便是在回光返照中的垂死挣扎——集团资金给予的支撑,进展得还算是顺利。
资金就是话语权,“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时,便初见端倪。集团加强了对管理权的回收,原有管理班子的授权进一步弱化。“巧妇难为无米”,不得不去接受“有奶便是娘”的现实。
清鸿有时一直在想,创业型向职业型管理转变要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集团从“金太阳示范工程”申报让协助的姿态,此时一跃成为下达各项指示。无论唐华生总内心怎想,下面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引起一波“中联”的回忆杀。
公司研发部和设计部是跟随集团战略步调最紧的,已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集团在山西投资的项目。
集团在山西的渊源颇深,巨头联手,布局很大,涉及的领域较多,地方政府相当重视,专门成立帮办工作组,且免费提供一栋楼作为项目的筹建办公场址。
或许雷声大不见得雨点也大,清鸿那时没有多想,也不够格去参与评价。光伏项目作为布局的一个环节,与其说是产业投资,不如说是资源的换取,换得几百兆瓦的光伏项目用地和“路条”。
“中联光伏”作为集团指定的开发、建设单位,要求全力完成各阶段的目标工作。集团内部项目的效益一般较高,大家口中一直声称“‘中联光伏’是后娘养的”,细思之下,若是没有集团,何来曾经的辉煌。
集团的指定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考验。预期的效益,似是让“中联光伏”又有了存在的价值。真若传言一般被集团重组,很多员工也就啥也不是。
手里有业务,便有生机!有效益,便会有价值!唐华生总对山西的项目自是相当重视,再一次亲自主抓,王旭便再一次地被委以重任。
缺失项目开发投资经验的王旭,在集团领导的工作统筹中,也算是一种难得的谦卑,带着大家活络在各级机关,解决工作上的难处。
清鸿向来看不惯他身上一种富家子弟的桀骜,以及在唐华生总面前的一种奉承,但既来之,则安之!转变心态,尽快适应!山西的光伏项目,客观地说,开发的工作并不顺利,来往几波员工总算是落地。
只是在项目最终落地的时候,“中联光伏”已不复存在。
短暂的山西工作经历,清鸿只觉得冷冽,十月份,温度就已零下,天空中飘洒着鹅毛般的大雪,四处茫然。思念欣萍,思念孩子,思念家里的一切。小任对于清鸿的归来,更是热切,“信诺”设立的前期事宜他已基本上落实。
穷——真的会禁锢思维!正如儿时家里穷困难得吃到香蕉一样,梨子、李子、桃子等自家都种,于是觉得香蕉是最好吃的。直到长大,才发现原来香蕉的价格最为普通,然而,内心深处却再也改变不了对其“金贵”的认知。
在山西的那一段时日,清鸿有生第一次买羽绒服御寒,属于去年的旧款,不算是很贵,但“穿不起”的弱小情结却一直深埋在内心。
穿了三个冬天留给父亲又穿上两个冬,方才结束了它的使命。后来的日子渐渐优越,清鸿再也没有买——还是“贵”的认知吧!或许苏城的冬不是很冷。
“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申报获批之后需落实开发报批的工作,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让清鸿在山西得以解脱。一段时日,集团指示获批的“金太阳示范工程”由原申报小组尽快完成项目开发报批的工作,早日通过集团的决策委员会。
清鸿被曲建军总从山西调回苏城,继续负责“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老茂、小任、老邢参与。四人于是又混迹在一起,老茂有如“闷”坏了一般,仿佛是重见天日。
“中联光伏”仅仅只能赚取集团的项目,或许是集团祝董事长不情愿的。行业内已然掀起一股项目“开发投资的风潮”,大家都在为来年积蓄力量。
“开发是龙头!”——逐渐被全行业认可,谁拥有项目的开发权益,便可带动产品、建设、运营等一系列战略上的互补,甚至单纯的项目开发价值也日益显现,市场上已开始出现一些资源咨询的公司。
光伏项目EPC工程建设产生的那点微利,早已满足不了集团和祝董事长的需求。“EPC工程的辉煌已成为往昔,各个环节不断的精细化,便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已然不是‘中联光伏’的优势,压根没必要去追赶。”
“项目EPC工程讲究的是统筹管理,‘中联’如此一个庞大的机构,早已无法平衡。为了那点效益搞得死去活来——现在连搞那点效益的本事都没有。”
“必须要在总结优势和行业大势的基础上,引领创新、变革模式,这才是未来的效益增长点。”祝董事长的这一番话是总结,亦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对一些人管理失当的严重批评。
“若是我开发的项目,不用我司的产品,EPC工程建设不给我做,那我还与你合作什么?我能有好的项目开发资源,还怕没有单位找我合作?”
“如今的央国企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发展,一直在各地寻找好的开发战略合作单位,这不正是我司的优势吗?开发出来的项目,央国企不要,大不了我集团出钱投嘛——发电也是长期稳定的效益!”祝董事长浅显易懂的一番道理。
在场的每一个高管都听得十分认真,一部分是信心十足,一部分是黯然落寞,第一次变革正在“中联光伏”的内部酝酿——祝董事长要的是效益和速度!
在自身利益的面前,没有任何人情可言,清鸿一直觉得太过于现实,以致于自己有时不够狠决。正如唐莹莹说的:“在工作上必须在商言商,保持理智,抉择有时本就没有情感可言,这和所谓的品性等都没有关系。”
“据说公司最近的变化很大,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唐莹莹给你打电话了吗?”小任推开了清鸿的房间,这个抉择他要和清鸿一起商量商量,小任认为清鸿肯定也会接到唐莹莹的电话。
“我还没有接到,咋了?这个女的对于‘金太阳示范工程’没有任何的兴趣,打电话给我会有啥事!”清鸿惊奇地问道,见小任一脸的凝重,基本上确定无关于“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事宜。
“我以为她也会打给你。”小任感到有些意外,稍后又略显惬意的神色,或许惬意的是唐莹莹一直对他很是看好。
唐莹莹交代的事宜,如果由小任代为转达给清鸿似是又有一些不妥,毕竟唐莹莹对小任是有许诺的,并要求暂时不要和任何员工提起。若是清鸿未得到同样的许诺,以清鸿骨子里好强的性格,所选择的也许完全不同。
“‘中联光伏’准备一拆为二,一块以项目设计为主,一块以项目开发、建设为主。开发、建设这块是由集团的时为家总负责,设计的这块还是由唐总负责。”
“估计成立设计板块是为了照顾到唐总的面子,给一个过渡的台阶罢了。据说公司里尊重员工的意愿,自由选择。唐莹莹和章伟都不愿意去设计板块,一山不容二虎,估计他俩肯定会有一个要走。”
“时为家总的意思是员工选择谁,谁就是新板块项目开发部的总经理。唐莹莹希望我选择她,许诺我一旦她上位,提升我到大区经理的职位,管理岗,职级七级,工资上涨——希望你也会选她。”
看着清鸿疑惑的眼神,思虑一会,小任决定还是合盘突出,未做任何隐瞒。
“姓章的货咋办?毕竟你我一开始是归他管。”清鸿未发表任何看法,只是问起到章伟的处境。略知一二,只是未被唐莹莹注重,清鸿略感失落。“小任是七级,让我也选她,那我会是几级?”这才是清鸿真正想的东西。
“这货到现在也没和我俩提起,人品的问题,能力是有的。关键是我俩先确定去哪一个板块。”小任话锋一转,因为讨论章伟着实没有任何意思。
“不是不给曲总面子,而是冲着行业的发展,我选开发、建设板块。不是玩技术的,在设计板块不会出头。”似是早已明确,清鸿知道小任也会做如此的抉择,这两日忙碌着“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开发工作,二人未做过多讨论。
“我觉得你可和唐莹莹通上一个电话,工资待遇还是很重要的事。你若是选择章伟,我也会和你一起的。”小任微笑着说道,略带安慰的口吻。
似是多少会感受到清鸿内心那憋屈的小九九,毕竟唐莹莹没有联系他,若换作是自己,一样会有,不如索性建议清鸿和唐莹莹挑明,也会问上一个明白。
应该争取!稍稍思量,清鸿决定给唐莹莹拨一个电话。“大部分员工肯定去设计院那里,小任、老邢、我几个定是一条心!”厉害关系,唐莹莹一听便明。
如若清鸿主动选择章伟,恐怕也只有鲁倩几个帮她拎包的会追随。唐莹莹一口应承和小任一样,部门组建时,一人负责管理一个团队。
“过一会准备给你打过去的,没想到是你打的,早知你和小任在一起,我把对你俩的想法一起说——只是钱山——你和小任一样吧!”唐莹莹委婉地解释道,说到“钱山”时犹豫了一会。
所说的话语真诚有几分,对于清鸿而言并不是很重要。后来,唐莹莹“不负众望”成了开发、建设板块的项目开发部的总经理。徐花自然是曲总的心腹,带着王旭等去了设计板块,章伟不愿屈居于女子,主动离职。
章伟曾计划邀请清鸿和小任一起吃顿饭,共商此次变革的抉择。能力上尚可,人品上缺失——这是大家共同的认知。或许是清鸿和小任的托辞,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此处已无他的价值。
时为家总的上任,带来的第一项变革,便是薪资福利——由原有的“50%基本工资+季度绩效”转变为“90%基本工资+年度绩效”的模式,自此每个月发到手的增加上近一倍,由此带来的公积金等福利上涨不少,人心大为激动。
清鸿和小任被任命为大区经理(职级七级),各自负责一个团队。原产品部总经理钱山选择了降级屈就,被任命为大区经理,光杆一个。至此,清鸿方才明白那一晚唐莹莹在电话里提起“钱山”时未往下说的原因。
2012年1月,“中联光伏”正式更名“谐力光伏”,主要从事光伏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此时的项目开发并非为了自主投资,而是为了发挥开发资源的价值,带动集团产品的销售和EPC工程的承建。
自此,“谐力新能源”板块的第一次变革正式完成,“中联光伏”四个字便开始消失于公众的视野。
正如小任先前判断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并不顺利。于台开发区和“东旺贸易”两个项目,因产权不清晰、屋顶荷载、电力接入、用电负荷等一系列的共性问题,停滞不前,反反复复。
各种风险让集团实施的决心也不是很强,更倾向于转让项目开发的权益。随着“中联光伏”的变革,“金太阳示范工程”逐渐被人遗忘,只是愧疚于吃上于台县发改委好几个月的小龙虾。
郑方总的许诺,履行得不是很爽快,一直到“中海能”支付第二笔工程款项时,三番五次的催促,才转账过来。郑方总还是顾及了安徽老乡的情面,抑或是“中联光伏”变革之后,西海项目在后续的对接上,清鸿更为关键。
算是未做上过河拆桥的事,此时的郑方总早已和袁行称兄道弟,袁行也好一阵子未和清鸿联系。在收到款项到账的短信时,清鸿和小任足足兴奋上半天,“信诺”的梦,终究有了践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