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岁月与情>第六章 有机纽扣下的青春奋斗07

第六章 有机纽扣下的青春奋斗07

作品名称:岁月与情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6-24 04:41:46      字数:3129

  李明艳放下手中的笔,疑惑地接过信,看到信封上王明光的名字,她的心中涌起一丝惊讶。她轻轻撕开信封,展开信纸,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脸颊渐渐泛起红晕,心跳也不自觉地加快。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和不知所措。
  明艳:
  从在中心校上初中时,我就注意到了你。你穿着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西装,笑起来的样子,至今都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到了县一中,我对你的喜欢愈发强烈。
  现在我们都上了大学,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我对你的感情丝毫未减。我在鄂州商学院努力学习,希望以后能有一番作为,给你更好的生活。
  明艳,我知道这可能有些突然,但我真的很喜欢你,从学生时代到现在,这份喜欢从未改变。我想和你一起走过未来的每一天,你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吗?

  王明光
  1981年11月20日
  
  读完后,她靠在椅背上,眼神望向窗外,思绪飘远,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和王明光在中学时的点点滴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份突如其来的感情。
  在一次社团招新活动中,董丽娜穿着一件紫色的有机玻璃纽扣西装闪亮登场。有机玻璃纽扣则像神秘的紫水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她站在社团招新的摊位前,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着各个社团的特色,手舞足蹈,生动有趣。她的热情和活力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前来咨询,原本有些冷清的摊位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她也成为了社团招新活动中的明星人物。
  与其他成员一起讨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认真思考。她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创意,她的乐观和积极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里掀起了社会实践的热潮,同学们纷纷走出校园,去感受社会大课堂的真实生活。李明艳也不例外,一到寒暑假,她就闲不住,不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就是约上同学四处游历。
  1981年暑假,李明艳他们前往重庆参加社会实践。坐了一晚上的火车,抵达后,他们在附近的街上找了一家小饭馆吃汤圆。这家河边的小饭馆低矮破旧,吃饭用的碗又大又破旧,旁边的庄稼人吃饭速度很快,呼噜呼噜几口就吃完了一碗,而他们却细嚼慢咽,吃了好长时间。同行的同学陈雅琪不禁感慨:“这就是农民和咱们小知识分子的差距啊。”那时学生出游经费有限,住不起旅店,大多是通过同学关系,借住在大学宿舍。
  回忆起那段时光,出去游玩半个月,跑好几个地方,每个人花费也就一两百块钱。他们带着一台借来的旧相机,由于买不起胶卷,一路下来也拍不了多少照片。每次拍照时,李明艳总是想着运用在学校学到的光圈快门、构图用光、虚实特写等摄影知识,把照片拍得美美的。后来,她渐渐明白,摄影的世界无比广阔,“美”并非摄影唯一的标准和目标。
  1982年暑假,李明艳和同学李红梅等人前往贵州老家旅游,他们去了安顺、遵义等地。所到之处的农村,大多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家家户户都是大土炕,烧柴禾做饭,家具黑乎乎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辈子,除了收音机,没有其他任何电器。人们穿着大多是自己做的灰白色粗布衣服,小孩子光着屁股在村子里跑来跑去。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大学里恋爱的成本很低,一包瓜子就能让情侣们度过一个甜蜜的夜晚。校园里的石椅石凳,仿佛就是为他们准备的浪漫约会地点。保卫科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似乎不是保卫校园安全,而是专门“对付”那些幽会的男女。
  有一次,大家在宿舍楼门口看电视,画面中出现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场景,突然有个男生大喊:“保卫科来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外语系的教室里,老师正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英国文学作品,董丽娜坐在靠窗的位置,认真地做着笔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课桌上,形成一片片光影。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洪晓慧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封信,小声说:“董丽娜,你的信,刚从宿舍传达室拿过来的。”
  董丽娜微微转头,看到信上王美香的名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小心地将信放在书本下面,眼睛不时地瞟向老师,等待着下课。终于,下课铃声响起,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信,靠在窗边读了起来。
  丽娜:
  收到你的信,就像看到了你本人一样亲切。
  我期末考试准备得差不多了,这一年在学习上收获很多。医学科普社团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我们最近还和其他学校的社团一起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健康知识竞赛,效果特别好。
  你给外国友人当翻译,这经历太酷了!我真的很佩服你,能把英语学得这么好。
  寒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和你们见面了,咱们好好聚聚,我都已经开始期待了。

  王美香
  1982年1月10日
  
  窗外,校园里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走廊,董丽娜却完全沉浸在王美香的文字里,读完后,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着一定要找个时间和同学们分享信中的趣事。
  在大学里,收听广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广播站的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即便不想听也得听,它会在送国内外重要新闻的同时,催促同学们起床做操,那时大家了解国家大事,主要就靠这个广播。不过,广播的时间和内容都是固定的,如果想在其他时间收听一些特别的内容,就需要一台收音机了。
  在董丽娜第二年从家里带来那台双卡收录机之前,宿舍里只有李红梅有一台收音机。晚上睡觉前,李红梅常常收听英语广播,李明艳英语基础好,那些内容她都能听懂,而且听得津津有味。所以李红梅特别喜欢和李明艳一起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向李明艳请教,李明艳也总是耐心地为她讲解。同宿舍的同学们还曾用这台收音机听过小说连播《青春之歌》,那是在初夏的下午,听完广播后才去食堂吃晚饭。每天听一段,就像听评书一样,每到关键情节就戛然而止,让人心里直痒痒。好在播放时间在放学后,和上课时间不冲突。
  新生与老生的区别就在于那份新鲜感。大一时,集体活动相对多一些。李明艳她们请高年级学长们教交谊舞,去郊外野炊,还学溜旱冰。临近考试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旱冰场学溜冰,当时这项活动非常时兴。刚开始,大家都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滑行,慢慢地,有些同学进步快,渐渐就敢离开栏杆了。
  虽然大学生活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在这里,李明艳学会了独立,变得坚强,懂得了如何做人,也明白了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现实与未来。在不久的将来,她即将跨出大学校门,走向新的人生起点。“告别迷惘的昨天,微笑面对明天,漫漫远方路,将成为我不懈的追求。”她在心中默默期许,愿自己一路顺风。同时,她也希望大学同学们都能永远快乐,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罗小青老师身为英语系系主任,在学生们眼中,这无疑是个颇具分量的职位。然而,李明艳与罗老师的交集并不多。平日里,和她打交道更为频繁的是系总支副书记常秀莲以及政治辅导员左忠平等人。毕竟,系主任的工作重心主要聚焦于教师管理与教学事务方面。李明艳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凭借出色表现,在大四那年光荣入党。
  罗小青老师讲话时,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看起来就是个极为和蔼的长者。可实际上,他骨子里十分执拗。一旦罗老师安排你做事,那便容不得推脱。他并非以命令的强硬口吻要求,而是满脸笑意地耐心劝导、循循善诱,让你实在难以开口拒绝。后来,罗老师还承担了李明艳她们《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工作。
  从学校奔赴滇池畔的野炊地,那路程仿佛看不到尽头,漫长而又充满未知。啤酒、碗筷之类的物品,就那么稳稳地搭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随着车轮的滚动而微微晃动。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自行车对于学生们而言,简直就是个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珍贵得如同稀世珍宝。
  自行车的使命可不简单,既要驮着那些沉甸甸的物资,还要载着一个个青春洋溢的少年。
  李明艳和董丽娜,可是班里公认的“班花”,走在校园里,那回头率简直爆表。男同学们一听说要去野炊,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争着抢着要带她们。
  那天,李明艳身着一件酒红色有机玻璃纽扣西装,在日光下,酒红色的面料泛着迷人光泽,有机玻璃纽扣晶莹剔透,每一颗都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衬得李明艳愈发明艳动人。她站在自行车旁,引得周围男同学频频侧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