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溪中学的青春序章02
作品名称:岁月与情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6-13 12:28:32 字数:3270
文艺方面,李明艳、董丽娜、王美香、罗娅芬等同学,都是学校文艺宣队的骨干力量。他们精心排练的《绣金匾》《草原英雄小姐妹》《收秋忙》《园丁之歌》等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演生动形象,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王明光同学多才多艺,既能拉二胡,又能吹笛子,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韵味。在文艺演出的舞台上,他们尽情绽放着自己的光芒,用精彩的表演传递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钟晓彤老师的语文课更是精彩纷呈。初二时,课本里的《长征组歌》《神泉日出》《回忆延安》,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七律·到韶山》《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序言和跋》《反对党八股》《落后就要挨打》《曹刿论战》等经典篇章,在钟老师的讲解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钟老师讲课时,一头乌黑秀美的长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她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款款,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深刻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情怀。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被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深深吸引,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李德福老师的几何、代数课讲得炉火纯青。他上课从不拿教案和讲义,却能把每一道习题讲解得精准到位,逻辑严谨,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深厚的学识功底。他烟瘾很大,常常夹着一根亲手卷的旱烟走进教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教学质量。同学们被他独特的教学魅力所折服,在他的课堂上,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大家都能轻松掌握。
杨东亮老师的化学课讲得认真细致,只是声音轻柔,有时会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但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就会发现他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他的耐心引导下,同学们逐渐走进了神奇的化学世界,领略到了化学的奥秘,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
然而,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并非只有学习和欢乐,也有着许多艰辛与不易。李明艳离学校近,而那些离学校远的孩子,就只能在学校住宿。学校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宿舍位于学校后面的半山坡上。床板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麦草,同学们再铺上从家里带来的毛毡铺盖,就算是一张床了。冬季,寒风凛冽,宿舍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夜晚的寒冷让人难以忍受。那些住校的同学们,常常被冻得难以入睡,只能紧紧地裹着被子,互相依偎着取暖,在寒冷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
宿舍门前有一片空地,春天时,同学们从家里拿来菜籽,齐心协力地翻地、播种,种下了大白菜。到了秋天,大白菜长势喜人,二哥和几个同学想用小刀割下几棵大白菜,腌在小罐子里当作下饭菜。没想到,这件事被同班同学举报了。学校为此召开师生大会,点名批评了二哥他们十几个同学。同学们虽然感到十分委屈,但也从这件事中明白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学会了在规则的约束下成长。
七十年代初期,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农村生活十分拮据。李明艳的爸爸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干农活,修水库、修桥,挣工分换口粮。公社晚上开会时,偶尔会煮米饭和猪肉一起焖,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顿饭成了大家最期待的美食,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平时,大家主要以红薯米饭为主,红薯的分量比米饭还多,菜也只有自家种的青菜,很少能吃到肉。一块肉常常要在锅里煮好几次,吃完后还要存起来下次再用。即便生活如此艰苦,大家依然吃得津津有味,这些简单的饭菜,承载着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让大家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李明艳家位于村中央,再加上爸爸在担任公社管委会副主任之前就是村长,村民们都喜欢到她家喝茶聊天。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李明艳不仅了解到了贫下中农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拉近关系,如何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
1974年秋收时,由于闹了蝗灾,稻子提前收割,整个清溪公社都显得格外清闲。在李明艳他们初中的时候,清溪中学重修围墙。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学生拓土坯,这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拓出来的土坯歪歪扭扭,根本没法用。
像李明艳和董丽娜这样的小学生,只能被派去挑水。可她们俩怎么也掌握不了平衡,满满两桶水,挑在肩上摇摇晃晃,一路走一路洒,等到了合稀泥的泥塘边,桶里连半桶水都剩不下。老师看着她们无奈地摇头,最后还得靠男同学帮忙。她们虽然有些沮丧,但也从这次经历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更加珍惜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
学校里养了几头牛,平时圈养,偶尔会让高年级的班级轮流去田野上放牛。对于同学们来说,放牛可是一件乐事,因为终于可以暂时摆脱教室的束缚,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上玩耍了。一到田野,大家就像脱缰的野马,撒丫子欢跑,比牛还兴奋。他们在草地上打滚、捉迷藏,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将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初中的三年时光里,李明艳先后和董丽娜,王美香,王志强,赵秀珍,蔡军,王明光等同学坐过同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彼此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无比美好的初中时光。他们一起为了难题绞尽脑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在挫折中互相鼓励,这些珍贵的回忆,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老校长李忠老师是川北人,他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深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培育着每一朵祖国的花朵,为学生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后来的校长是李文东老师,他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卓越的领导能力,引领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为师生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教务主任康明老师抓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励着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让大家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初二的时候,罗娅芬同学被调到二班当班长,而李明艳则被指定为学习委员。这不仅是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明艳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的榜样。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带领大家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校园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故事。老师们用心教学,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点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同学们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沃土上茁壮成长。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纯真的笑容,那些难忘的经历,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凭借着这份回忆,勇敢地面对,坚定地走下去。
在李明艳的记忆深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初中生活,就像一部充满酸甜苦辣的老电影,每一帧都镌刻着难忘的印记。那时候,学习知识是李明艳和同学们最热衷的事。大家只要学到一点新东西,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以致用”。有一次,两个同学吵架,一个大声骂道:“你是坏蛋!”另一个也不甘示弱,立马反击:“你是坏蛋的平方、立方、八次方!”现在想来,那时的他们真是天真又可爱,纯真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浮现。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清溪中学的校园生活,处处彰显着艰苦的底色。每天饭点一到,值周的同学们便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有序地前往食堂,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打饭。主食永远是那朴实无华的黄米干饭,颗粒饱满却口感粗糙,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岁月里,这已然是同学们果腹的珍贵食粮。饭后,还能舀上一碗清汤寡水的米汤,虽说只是简单的米汤,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慰藉大家辘辘的饥肠。食堂的食材储备十分有限,蔬菜稀缺得可怜,唯一的调味品仅是用开水稀释的盐水。面对这样简单甚至略显寒酸的饮食,同学们却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乐观与豁达,时常开玩笑打趣道:“爹亲娘亲,不如清溪中学的米汤清。”可即便如此低廉的伙食成本,每斤黄米三分钱的伙食费,对于许多家境贫寒的同学来说,依旧是难以承受的重担。但即便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只要能踏入那间简陋却充满希望的教室,翻开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大家心中便满是快乐,仿佛所有的艰难困苦都能在知识的光辉下烟消云散,日子虽简单质朴,却被充实与满足填得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