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 二二七
作品名称:韦小宝下江南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06-14 09:53:42 字数:5079
二二六韦小宝再抵京城、康熙爷敲打众臣
韦小宝他们下了山,回到他们的山庄。也许是由于他们这些人一路走来心情太过于急切,亦或是他们的心情太过于沉重没有发现。就在他们下山的同时,远处有两个身影也悄悄地离开了鹿鼎山。
韦小宝他们在鹿鼎山下的家里呆了几天,几个人又策马扬鞭,离开了鹿鼎山,一路南下,不几日便来到了京城。
京城这些时日甚是热闹。去年年底,皇太后,就是孝康章皇后已于康熙五十六年的十二月驾崩,是年七十七岁,皇太后虽不是康熙的生母,却也陪着康熙过了六十四个春秋。
韦小宝进京,适逢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底,正是康熙厚葬孝康章皇后,也是康熙的母后皇太后。康熙为母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诩圣章皇后,葬于孝东陵。
皇太后的葬礼,全国各地的总督府台都来到京城吊唁,整个京城一下子热闹起来。
韦小宝他们来的时候,孝康章皇后的葬礼已经结束了,只是下面的各路总督以及巡抚还留在京城,康熙想在这几天见一下这些外省诸侯,想就吏治这一事情和众官员商讨一下。
韦小宝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们回到京城的家里,只是想在生意上多尽心一些,毕竟,这些也是他家的百年大计。
在康熙的行宫,康熙逐个的面见了这些各省总督与府台,详细的讨论各地的吏治。让康熙不满的是整个接见下来,他能看到的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终于,各路诸侯最终都要对簿公堂。
朝堂上,康熙端坐在乾清宫龙椅上,目视着下面站着的满满的人。
“国丧期间,朕也是心情沉重。前些日子,和诸位臣工也都聊了聊各地的政事,很好。真的是很好。”康熙沉沉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这是难得的百官有这么全。
“你们地方政务好了,朕的朝堂上自然就好了。可是,边境上却不安定。朕刚刚整顿海防,蒙古汗策旺,前年袭击了新疆的哈密,去年又把西藏的拉藏汗杀了。狼子野心,一目了然。
“诸位大臣,朕绝对不能容忍他这样下去,所以,朕决定出兵西征。当然,西征的将军还没有定下来,但西征是势在必行了。
“谈到战争,军饷就不得不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历来的古训。所以,在朕准备派人出征以前,朕就和大家筹集一下粮饷。”康熙说着再次看着下面的大臣,那些大臣们开始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诸位,你们别和朕说没有。朕和你们讲一个笑话,这是前明的事情。当时,李闯王的起义军横行天下,直逼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向朝堂下的大臣们募集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可是,大臣们哪?没钱,一个个在朝堂上叫苦连天,好像他们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最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朱由检被逼在景山上的歪脖树上吊死了。那些庙堂上的大臣们呢?没有了朝廷的庇护,他们一个个成了李自成的俎上之肉。在李自成的严刑威逼之下,竟然拿出了七千万两白银。这个笑话可笑吗?
“当然,朕还不会沦落到朱由检的下场,你们也不会遭到严刑逼迫。可是,你们每个人都给朕绘出的是和风细雨,宇内祥和的景象。所以,你们不该为朕的西征添一把柴、加一把火吗?”康熙的神情甚是平缓,眼里却是凌厉的光芒。
“臣等鞠躬尽瘁!”大臣们一起说道。
“好,朕不需要你们的鞠躬尽瘁,你们也上不得前线。朕已想过了,明年春始,你们这里年龄大的官员就都退下了,该回家颐养天年了。但是,你们的职位是不是能世袭下去,朕还没有想好。
“但是,今天下面的诸位臣工,除了四川的总督年羹尧之外,你们都回去想想,能给朕担几分责?解几分忧?
“朕派人西征,四川总督年羹尧要做好保障军兵供给的后勤工作。当然,这份供给就看诸位臣工对朝廷的忠心了。
“最后,朕再强调一下,你们不论出钱还是出物,都不要再摊到黎民百姓身上了。如果哪里再出现前些年山西、河南一带官逼民反的情况,轻者,朕摘了你们的顶戴花翎,重者,朕把你们全家送到宁古塔!退朝!”康熙一摆袖子,回后宫去了。
台下百官傻呵呵地站在那里,拿钱吧!他们无言了,只是相互看看,然后离开了朝堂。
康熙回到后宫,早有德妃在外面等着他了。
“德妃,天气这么热,你也不怕中暑!”康熙说道。
“臣妾也是刚到,皇上日理万机,保重身体才是。”德妃说道。
“哎,朕也老了,再保重,也是老胳膊老腿了。”两个人说着就进了皇上的寝宫。
“这大热天的,你来看朕,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了。”康熙坐定,德妃也在旁边坐下,康熙说道。
“皇上这是责怪臣妾久不来看皇上了。”德妃笑道。
“也没有,只是想着,你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否则不会在太阳底下等朕的。”康熙道。
“臣妾还真的有事!”这时,旁边的太监给皇上和德妃每人倒了一碗茶水。
“是胤褆的事请!”康熙抬眼看了一眼德妃,然后就吹茶了。
“知子莫若父,臣妾还真的是为禵儿的事情而来的。刚才禵儿去我那里,说要找皇阿玛请求去前线打仗。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只是觉得,禵儿还小,上面还有那么多的哥哥,怎么也轮不到他呀。”德妃说着,也在偷眼看着皇上的表情。
“不小了,都三十岁了,朕像他这个年纪,已经平了三番,收回台湾了。”康熙淡淡地说道。
“他们这些孩子哪能和皇上比呀,皇上一代圣君,他们呢?”德妃突然感觉下话不好说了。
“不对呀,他说去西征,却不来找朕。德妃,你不是为老十四请命的吧?”康熙放下茶碗,看了看德妃。心道,后宫不得参政,这德妃是知道的。
“臣妾哪敢呀?皇上有勇有谋,皇子们也是各有千秋,还用得着哀家替他请命?”德妃已经有答案了。从皇上神态上看,他已经准许胤禵去西征了,如此好的机会,谁会舍得放手呢。
“嗯,你就是这样,对老四不闻不问,对老十四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康熙说道。
“哀家瞧不上老四的薄情寡义!”德妃说着眼里有了幽怨之色。
“嗯,就对你薄情寡义。在这些孩子当中,这些年,也就是老四每天对朕嘘寒问暖,让你一说,这是虚情假意了?当年你把老四交给奶娘,后来就是嬷嬷们管着。孩子去找你,在你的门外跪了一天,大冬天的,你愣是没有看孩子一眼。你还能说老四薄情寡义吗?”康熙斜着眼看了看德妃。
确实如此,这么多年来,老四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可是,她又尽过多少当母亲的责任?德妃的眼睛有些湿润:“皇上休息一会儿吧,哀家告退了。”
“嗯,去吧,把一碗水端平了,老了还不定得谁的济呢。”康熙说着闭上了眼睛。
德妃慢慢地走出皇上的寝宫,一路上都在思索着,皇上的话是什么意思呢?难倒皇上已经确立了胤禛做皇储了吗?
胤禛在畅春园里接见了年羹尧,既是他的下臣,又是他的大舅子。
“这次来京都去哪里了?”胤禛咄咄逼人地看着年羹尧。
“也没去哪里,就是在家里呆着,见了见皇上。”年羹尧说道。
“很好,那我就是听错了。既然回来,就安分一点,别弄得没打到狐狸,还惹一身骚。”胤禛淡淡地说道。
“是!”年羹尧心里一惊,这次回来他确实见了八爷党的人,没想到胤禛的消息这么灵通。
胤禛还是淡淡的,面无表情。戴铎曾经和他分析过年羹尧的人品,胤禛就是要一点一点的把他抓在自己的手里。
二二七韦家人躲个清净、阿哥们探个虚实
当年的扬州是如何的富庶,天下人们都听说过。
“扬州十日”是如何的惨绝人寰,人们也听说过。
多尔衮的清兵从扬州抢走多少的金银财宝,人们可以想到。那么,康熙也能想得到,因为他知道那笔财富作用,就是多尔衮担心如果清军被逼回到关外而东山再起用的。
这几日康熙一直还在想着皇太后去年和他说的那些话,难道小桂子真的挖了那笔宝藏?
韦小宝这些日子在京城,却没有去和皇上打招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皇上家的这些事情越来越淡。眼看着皇上渐渐老去,朝中的事务都是别人在打理了,自己一味的参与进去,就会变成别人的棋子。
“父亲,最近总有一些可疑的人在咱家附近转悠。”出门回来的韦继业说道。
“是和以前那些转悠的人一样吗?”韦小宝问道。
“不一样!”韦继祖说道,“这次好像都是些江湖上的人,会不会找我们来寻仇什么的?”
“也说不准。不过,我们在江湖也没得罪什么仇家,我们这些年结的仇都与朝廷有关。我们从现在就减少和朝廷合作,这样,慢慢的我们也就离开这些是非了。”韦小宝道。
韦小宝是这样想的,可是,总还是有些事情会找来的。
这天中午,一家人正在一起吃饭,雍亲王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走了进来。
“韦叔叔,吃什么好饭呢?有我们的份儿吗?来京城也不知应一声,我该请韦叔叔吃一顿饭。”胤祥说道。
“是你们两位亲王阿哥,来了先让下人通知一声,我等也好去迎接你们。”韦小宝说着就走了出来。
苏铜锤他们几个也放下碗筷走了出来。
“韦叔叔,不好意思,正赶着饭点儿来打扰你们。”胤禛说道。
“雍亲王客气了,你们是一块来吃呢?还是我请你们去饭店吃呢?”其实,韦小宝实在是不愿意再接触这些人。
“如果为叔叔不嫌弃的话,那就给我们添一双碗筷,我们也在您这里蹭一顿饭。”胤祥说道。
“好,那就上桌,咱们吃一顿家常便饭。”韦小宝道。
两个皇子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下了,拿起筷子就开吃了。
“韦叔叔,你家的家常饭不比皇宫的御厨做的味道差。”胤禛说道。
“雍亲王,你别夸我,你百忙之中能来我的寒门,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吧,不会是单单来蹭一顿饭这么简单吧。”韦小宝笑道。
“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对有些事情来听听韦叔叔的高见。”胤禛说道。
自从进来,胤祥一直是很少说话,只是和韦继业悄悄地笑。
“雍亲王所指何事,说来听听!”韦小宝道。
“韦叔叔,我叫你韦叔叔,你一直喊我雍亲王,总是感觉有点变纽。韦叔叔不妨换一个称呼?老四、胤禛都可以。”胤禛说道。
“哦,总是有点拗口,那就叫胤禛?”韦小宝笑道。
“嗯,可以,韦叔叔喊我胤禛就是,几位哥哥嫂子也这样叫我,弟弟妹妹嘛,喊我四哥就可以,老十三就这样喊我的。”胤禛笑道。也只有和韦小宝一家人,胤禛才能说一些如此坦荡的话。
“胤禛,你们可着量的吃,不够咱们让师傅再做。酒也是管够。”李虎头道。
“知道了,你们也吃,别总看我们弟兄俩,都让你们看的不好意思了。”胤祥终于说话了。
“胤禛,现在你可以说什么事情了吧!”韦小宝笑言道。
“韦叔叔,是这样的。我的十四弟,也是我的胞弟,他在父皇面前已经请旨去西北平定策旺的叛乱,我想听听韦叔叔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毕竟,韦叔叔曾经去过新疆。”胤禛说道。
“哦,这个事情我可不敢发言。我们去新疆,正赶上皇上也派富宁安也去了新疆。其实,我们没出什么力气,有朝廷的重兵作防,策旺才会退兵的。更何况,我对你这个十四弟并不了解,又何谈看法呢?”韦小宝道。
“那如果父皇让韦叔叔和我的十四弟一起去西北御敌,韦叔叔又会作何打算?”胤禛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皇上会让我的这把老骨头埋在边陲?”韦小宝道。
“韦叔叔并不老,况且还有诸位哥哥弟弟帮忙,想也是对敌游刃有余的。”胤禛说道。
“不然,谁也保证不了我们的安全。如果是你胤禛或者是十三阿哥出兵西北,我们也许会斟酌一下,会不会找几个他们弟兄们陪在你们左右。可是,十四阿哥于我们并不熟悉,我更不知道他们在朝中和谁相熟,如果半路遇伏,我们全家人的骨头就埋在大西北了。这样的事情,我想皇上不会做的。”韦小宝道。
“哦,韦叔叔考虑的是,我没想到这一层,我只是觉得,如果有韦叔叔家人做马前先锋,那策旺的军队很快就会写投降书的。”胤禛笑道。
“四阿哥说笑了,我们父子何德何能,能让蒙古军兵束手就擒呢!”韦小宝笑道。不过,韦小宝的名声在蒙古还真的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当初葛尔丹半路病故,韦小宝中途逃走,就给蒙古军兵一个下马威。
“既然如此,就是胤禛唐突了,我以为为叔叔会为前敌鞠躬尽瘁。”胤禛说道。
“军饷我已经给皇上备好了,大清几十万的军兵,我们去了也是点缀而已。况且,有很多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一家人,我们还是活命要紧。”韦小宝笑道。
气氛还算和谐,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也都没喝多少酒,未时左右,胤禛和胤祥离开了韦小宝家。
“父亲,胤禛不会是在试探咱们,让咱们去西北吧?”胤禛他们走后,韦继祖说道。
“是试探,但不是让我们去前线,而是怕我们去前线。”苏铜锤道。
“那是为什么呀?胤禛和胤禵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呀。”韦继祖问道。
“是亲兄弟,可是,这是多年,胤禵一直和八爷党走得很近。据说胤禵此次出征,也是八爷党的几个人力争推荐的。”苏铜锤道。
“哦,原来是这样。”韦继祖还是想不明白,既然只有他们两人是亲兄弟,又怎么会走不到一起呢?
在皇宫,皇上也在问这个问题,结果很简单,就是这弟兄两人都太聪明。
“老四、老十三,你们见到韦小宝一家人了?”康熙问道。
“回父皇,见到了!”胤禛说道。
“皇阿玛,我们还在他们家吃了一顿饭呢。”胤祥说道。
“韦小宝会和胤禵去西北出征吗?”康熙问道。
“不会!”胤禛答道。
“为什么?”康熙又问道。
“韦小宝说怕他们重蹈上一次去新疆的覆辙。也许,他们认为老十四和老八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胤禛说道。
“老四,你怎么认为呢?”康熙问道
“父皇,儿臣不敢妄加猜测。我和老十三想去说服韦小宝一家和老十四一起去西北平乱。他说自己一把老骨头了,还说父皇应该不会让他去的。”胤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