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韦小宝下江南>二二四 二二五

二二四 二二五

作品名称:韦小宝下江南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06-13 10:18:04      字数:5203

  二二四西南急西北堪忧、太后疑皇上发愁
  
  郓达贤带着一众人上了山,那绝对是热情招待。
  恽胜也是很热情,毕竟韦小宝一家人帮着他挽回了一次面子,而且还曾两次救了他的儿子,让恽家人都很感激。
  韦小宝他们在水泊梁山呆了几天,也是因为郓达贤非要尽地主之谊。天气渐渐的冷了,他们也离开了山东。
  路过京城的时候,韦小宝他们没有再去皇宫,只是在京城的外围打了一个尖,就回云南了。
  王元平一路跟着,基本什么都么有参与,看着都感觉到惊心动魄了。
  不说韦小宝一家人回云南,只说胤祥回到了皇宫。
  “这次出去收获怎么样?”康熙问十三阿哥。
  “感觉挺好!”胤祥就把他们在河南、山东的种种事情和康熙讲了一遍,旁边还有雍亲王胤禛一直在听着。
  胤禛和胤祥的感情一直很好,这次胤祥回来,胤禛也很是高兴。弟兄俩一起来见他们的皇阿玛。
  自从路上韦继业的一番话,让胤祥对父皇的看法也有改观,说话也就更是亲密了些。
  在康熙看来,这些都是韦小宝的功劳。韦小宝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都很好,也把他的十三阿哥感染的多了很多亲和力。
  “苏铜锤是个帅才,而且交友甚广,如果他能去平西北的叛乱,那西北的策旺肯定就是大清朝的囊中之物了。”康熙感叹道。
  “父皇何不让苏铜锤去征西北呢?”胤禛说道。
  “哎,不可能了。经过过去的这些事情,小桂子更加地不会让他的儿子从政了。小桂子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他时刻都在担心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结果。”康熙说道。
  “我们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胤禛说道。
  “父皇,四哥,你们说的肯定不行。韦小宝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而且,他们弟兄若是真的去西北平乱,定有很多的状况发生。主动权完全不会操纵在我们手里。”胤祥说道。
  “嗯,这一趟不白出去。只是,策旺已经在西藏闹动乱了,估计过不了过久,策旺就会统治整个拉萨,到时候,我们还是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康熙最近也是一脑门子官司。皇宫内,皇太后病情日益加重,很多御医都无法治疗了。
  在朝堂上,大臣们又是一套,一个个阳奉阴违。河南和山东的事情就是一个警钟。下面的贪官污吏横行,朝堂上又是派别分明,官官相护。
  西北的策旺就没老实过,绕过西藏北面的纳木错进攻拉萨,攻城杀戮也会是不久的事情。
  可是,康熙到现在他还是想不出一个合适西征的将军。每天都在发愁着。
  “父皇,儿臣愿意去带兵西征。”胤禛说道。
  康熙仔细地看了看他这个四皇子:“你愿意,朕还不愿意呢。你每天在整理奏折,难道没发现?边关告急是不假,可是吏治更需要整理一下了。”
  “儿臣愿为父皇分担一二。”胤祥说道。
  康熙摇了摇头:“你的身体不好,天气冷了,你多在府里养病,朝中的事情就让他们来处理吧。”
  康熙父子正在讨论朝廷政事,由内务府的太监来传话,皇太后有请皇上。
  康熙只能放下手里的事情,让胤禛、胤祥回府,他在太监们簇拥中,来到了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
  康熙给皇太后请安,皇太后看了看左右太监宫女,康熙屏退左右。皇太后靠在塌上,康熙坐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
  “皇上,你好像脸色不好看。”太后说道。
  “最近朝中事情多,儿臣没有休息好。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康熙也是,尽量报喜不报忧。
  “玄烨,今天额娘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额娘想问问你。额娘知道,额娘的日子不多了,也没有什么未了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常挂于心。”太后说道。
  “额娘想问就问,我们母子没什么隔心的。”康熙道。
  “那就好。你父皇去五台山修行额娘也知道,你也去过五台山,你也曾派韦小宝去过几次五台山,不知道你父皇可曾和你说过什么?”太后问道。
  “额娘所指什么?是哪个方面的事情?”康熙看着太后,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不知道。
  “四十二章经!”
  “哦,父皇好像说过,当年摄政王多尔衮有一批珠宝藏在关外。可是,这么多年了,当年的老臣都已经不在了,这批宝藏也就失去了踪迹。但是,这与四十二章经有什么牵连吗?”康熙疑惑地问道。
  “玄烨,你知道不?当年你父皇让海大富再次回到宫里就是为了那八部四十二章经。神龙教的毛东珠假冒额娘,也是为了四十二章经。可见,这八部四十二章经非同一般。”皇太后说道。
  “额娘的意思是说,这四十二章经里面藏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康熙说道。
  “应该是这样。”皇太后说道。
  “可是,这些书都被朕烧了。”康熙有点遗憾。
  “烧了不代表没有人知道。皇上仔细的想想,这些四十二章经都经过谁的手里?”皇太后问道。
  “在到朕手里之前,都是小桂子拿给朕的。”康熙说道。
  “我就是在想,以小桂子那么聪明。况且,先皇、海大富、毛东珠都是小桂子见过的人。皇上不也说过,那个毛东珠不也是小桂子的手下吗?所以,并不排斥小桂子知道四十二章经的内里详情。”皇太后说道。
  “皇额娘,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事情了?”康熙有点吃惊。论亲疏,韦小宝应该是皇太后的女婿,而自己,与她在血缘上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哀家在想,小桂子这么多年什么也没干,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要养七个老婆,还有一堆孩子,出手还那么阔绰,会不会与这笔宝藏有关?”皇太后说道。
  “皇额娘多虑了,小桂子跟朕的那些年,朕也知道,他捞了不少的钱。可是,朕也明白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所以朕就一直没有点破他。当年赈济台湾的时候,他曾经给朕拿出一百万辆的银票。朕也知道,他手里剩余的远不止一百万两白银。外加查抄鳌拜、去云南等等小桂子也收刮了不少的珠宝。这些钱足够他下半辈子的生活了。”康熙说道。
  “哦,那皇上的意思是说韦小宝根本没有得到那笔宝藏,也就是说皇上根本不怀疑小桂子了,确实是哀家多虑了。”皇太后说道。
  “儿臣没有责怪皇额娘的意思,只是,儿臣在想。当年摄政王多尔衮藏珠宝到现在足有七八十年。七八十年,沧海桑田,以前多尔衮把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挖宝藏都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小桂子真的把宝藏挖出来了,江湖上不可能没有风吹草动的。”康熙道。
  “皇上执着,哀家的话是说到了,其他事情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哀家累了,皇上也去休息一会吧!”皇太后逐客了,康熙慢慢地站起来,给皇太后请了安,然后出了宁寿宫。
  在皇太后面前,康熙不好多说,可是出了宁寿宫,康熙的心里也是一阵的心悸。难道小桂子真的挖到了大清的那笔宝藏?否则的话,为什么他两次遇到宝藏都交给了朝廷,难道是掩人耳目?
  他知道,曾经的韦小宝也是一个贪财之人,收受贿赂的事情他也有耳闻。但是,韦小宝也是一个散财之人,天地会的密探风际中曾和他说过,天地会青木堂的所有费用都是韦小宝出的。
  如此大的手笔,一定会耗费他的不少钱财,那现在依然是衣食无忧,会不会真如皇太后所言呢?在回寝宫的路上,康熙再次的陷入了沉思……
  
  二二五康熙为西征谋才、小宝给亡灵祭奠
  
  韦小宝他们回到云南的大理,已经是严冬季节。一路上,他们就听说了蒙古的策旺把西藏的拉藏汉杀了。
  皇上又该派人西征了,这是铁定的事实了。可是,他们却不想过多的参与皇家的事情了,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这几年,让韦小宝有了很深的体会。
  毕竟,曾经的康熙考虑最多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所以,即使做事有些出格,只要不伤害大清的江山,康熙总还是会留出一点余地。
  现在不然,康熙考虑大清社稷的同时,也掺和了诸多的亲情。忧多则心畏,皇上只要是害怕了,那就多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枕?
  管他呢,策旺能耐比不过他的父亲葛尔丹,康熙的这些儿子倒是个个心机深重。朝中大事,就让他们去处理吧。
  回到家,孩子们特别高兴,尤其是韦继航,看到父亲和王元平在一起说话也无芥蒂,心里甚是欣慰。不论怎么说,这个人都是她两个孩子的父亲。
  韦小宝一家人团聚着,却没有想到康熙已经在琢磨着他了。
  一家人在大理境内的一个山沟里,过了一个年。这个年,少了很多的老人,倒也多了很多的孩子。孩子们都会走了,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也算给韦小宝一个安慰,他每天就是在院子里含饴弄孙,也自得其乐。
  新年过后,一家人就又坐不住了。常言道,吃惯的嘴,跑惯的腿,常在外面惯了,就不愿意躲在家里呆着了。
  “父亲,咱们是不是回鹿鼎山一趟?今年的清明我想去给母亲和诸位姨娘扫扫墓。”苏铜锤道。
  “也好,那咱们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就往鹿鼎山进发,我也想回去看看了。”韦小宝道。
  韦小宝一家准备着去鹿鼎山,康熙一家却在商量着西征策旺。
  去年的十二月初,策旺最终还是把拉藏汉杀了。清朝也下令,命四川的总督年羹尧派兵和策旺接触了,出兵西藏。结果,年羹尧兵败,被策旺手下西藏的总兵策零顿多布击败。眼看着策旺的形势越来越壮大,康熙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是不是韦小宝挖走宝藏了。因为韦小宝已经为他西征准备好了粮饷。
  “皇上,老臣觉得应该复立废太子胤礽为太子,允其率兵西征,攻打蒙古的策妄汗。”翰林院的检讨朱天保上奏道。
  这无异于一声惊雷,把整个朝堂上的人惊得都是一怔。
  “朱天保,你也曾是废太子当年的座上宾。朕因为你遇事谨慎、做事周全,就一直没有责罚到你。没想到你知其违旨还要上奏,你安的什么心?”康熙厉声问道。
  “启奏皇上,微臣实是为我大清社稷着想。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可观朝内诸臣,又有哪一个能带兵西征?”朱天保道。
  “强词夺理,难道大清国上上下下只有胤礽一个能人?你也太自作主张了,像你这样因私请命,实属不忠不孝之人。推下去,交由宗人府处理!”康熙面色发白说道。
  “微臣一片忠心哪!”朱天保喊着,早有人把他推出了乾清宫的大门。
  “大家继续议论,别让朕感觉我大清朝真的没有一个能与策旺抗衡的能臣。”康熙平息了一下说道。
  “父皇,儿臣保举十四弟任西征大将军!”八阿哥说道。
  “儿臣也保举十四弟!”九阿哥也上前一步。
  “儿臣也保举十四弟为西征大军!”十阿哥跟在后面。
  “哼,心倒挺齐。你们为什么不保举自己呢?胤禵都没说要去行军打仗,你们倒是挺积极的。退朝!”康熙一摆袖子走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看了看三位阿哥,然后逐个离开了乾清宫。
  三个阿哥走在最后,他们虽然被皇上训斥,但内心都喜滋滋的。这是第一步,皇上好像并没有反对;那第二步就是制造舆论,让十四阿哥自己出面请旨,不怕这个西征大将军不到手。
  “老十四,我们可是把你推出去了,父皇那里的事情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了。”九阿哥对十四阿哥说道。
  “我行吗?”明知故问,这朝中除了十四阿哥,还有谁能西征策旺?胤禵自己也有主意,只是几个哥哥能为他打前站,这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康熙回到后宫,心里却是此起彼伏。看看自己的这些儿子们,除了胤祥,只有德妃为他生得这两个儿子还算能承担点事情。可是,就是亲兄弟,怎么就尿不到一个夜壶里?
  胤禛也算得上忠孝两全,办事也很周全,就是为人有点狭隘。胤禵为人重情重义,而且才华横溢,就是有点太过于直爽,心机太少。兄弟俩的性格如果能折中一下,倒不失为一个好皇帝的料子。
  康熙在等,在等着胤禵来找自己,他想当面问问胤禵的想法,一解行军作战的看法。
  康熙这边为将军、为储君发愁着。韦小宝一家人已经离开云南大理,绕北方沙漠,往鹿鼎山去了。
  还是去年出去的原班人马,九个人八匹马,驰骋在茫茫草原上。一路上,他们行了将近有二十多天,三月底,终于到了鹿鼎山下。
  原来的房子,原来的家,家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只是,人都变了,以前红红红火的七个夫人,现在都长埋地下了,也许是触景生情,韦小宝刚到院子便潸然泪下。
  苏铜锤和韦继业张罗着收拾屋子,李虎头陪着父亲在院子里聊天。韦继祖把马都撒到了旁边的草地上。
  家里的佣人都在,当然,也有生来病死的,但是,他们家里的人也在接替着。
  三个女的在厨房张罗做饭,就在外面跑惯了,倒也不习惯用那些佣人们做什么了。还好,他们不在的日子,家奴员工把家里院子里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管家便来把这几年的账都算了一遍。多多少少韦小宝也不计较,反正草原上的牛羊还是他的。
  路上他们都买好了祭祀用的东西,清明节这天,大家都来到了几位夫人的墓前。
  祭奠不分卑尊,大家一起磕头,一起烧纸。苏铜锤、李虎头、韦继业、韦继祖四个人哭的是死去活来,这么多年了,都没回来看看他们的母亲。
  当然,韦继祖的母亲并没有葬在这里,可是在她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双儿跟着父亲四处奔波,把他留在家里,诸位姨娘对他都很好,尤其是苏荃,视他如己出,有时候对他比对韦继业都好,所以韦继祖也是格外的思念这个大姨娘。
  罗天娇、杨晓雨、杨晓雪在旁边也都哭成个泪人,罗天娇和她们处的时间长,婆婆从来就没把她当做一个儿媳妇,而是把她当做是女儿一样对待。
  韦小宝坐在旁边,搂着孙子默默地流着泪。他的母亲在这里,还有就是苏荃,就像母亲一样惯着自己。阿珂躺在下面,这个他最爱却从没有爱过他的女人。还有就是小郡主,沐剑屏就像孩子一样陪着样他玩。
  韦天骄也在流泪,他已经记住了奶奶,那个把他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老婆婆。
  几年后的再次到来,大家的心境也都不一样了。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能再来!
  苏铜锤弟兄几个哭了一阵,都站了起来,把几个坟墓上的草都拔干净了,然后都有用铁锹在每一个坟墓上都填了很多的土,用手拍实了。
  直到中午,几个人才从坟墓旁慢慢地往家里走,每走几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头看看。墓前的几棵柳树远远看去都成才了,新添的黑土也在泛着新意,好像是他们的亲人都刚刚走进坟墓一样,泪水再次迷蒙了每个人的双眼……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