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六章 杀机四伏 一、杯弓蛇影

第六章 杀机四伏 一、杯弓蛇影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4-26 20:30:04      字数:3102

  一股凉风从门缝钻了进来,赵光义浑身激凌一下,脑子好像清醒了许多,他一想,就算是想灭口,也不是件容易事,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
  那一天里里外外、出出进进的不下几十个人,杀得过来吗?真要那样,皇宫乃至开封城上空还不得掀起血雨腥风?那样一来,岂不和“太平兴国”这个年号背道而驰?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年号,就是为了彰显他许诺天下百姓和平幸福的承诺嘛。
  再说了,你让谁来提供名单,谁来执行?那个王继恩倒是轻车熟路,谁在哪儿都知道。可是能用他吗?要是怕人传闲话,第一个该杀的就应该是他。
  他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宫里最好是一个也不杀。
  既然不打算杀人灭口,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施压,当然了,也要适时地许诺些好处,反正手上有着无上的权力。
  赵光义惯使心计,深谙人心险恶的道理,他抬眼看见了站在阶下灯影里的王继恩,他问昨夜万岁殿外都有哪些人,边听边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个个都写到屏风上。
  他让王继恩看看还有没有落下的人,王继恩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还是情不自禁地哆嗦了一下,见到自己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个。他心里清楚,这一串名字里有一个出了事,他都脱不了干系,他不单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那些人负责。
  赵光义又问有没有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当听到王继恩说除了听到几声桌椅碰撞声,模糊看到烛影摇曳外,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赵光义脑子里蓦地出现了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心里有了主意,他不由得歪歪嘴角,算是笑了。
  他又盯住了问:“你们真地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朕可不是好糊弄的,哼哼。”
  “一点儿不敢撒谎,真的什么都没听到见到,夜里的风雪太大了,都躲在廊下避雪,人也冻僵冻麻了。”王继恩战战兢兢地回道。
  “朕走了后,有没有人偷偷溜进殿里?”
  “啊?没有没有,皇上您严令不用任何人侍候,没人敢违旨。”
  “朕问的是朕走了以后。”
  王继恩脑子里嗡的一下,这才明白自己没有揣摩清楚,皇上问话的意图,他的脑子里瞬间出现了十几种想法,皇上不是在三更过后就走啦?那么是在快天亮时才偷偷离开的?皇上在殿里干什么呢?先皇的鼾声怎么和平时不一样呢?皇上为什么要问走后的事呢?
  还有,还有,自己进殿查看时还闻到一股烤肉味,怎么那么久了还没散去?
  好在他反应机敏,立刻答道:“只有奴才快天亮时才进去过,其他人都歇着去了。”
  “哼哼,那就好,那就好,好日子就在后头呐,有福没福,就看你们自己的了。”赵光义狞笑着,走到王继恩身边,在他身边踱了一圈,王继恩一泡尿险些尿到裤裆里。
  管住人们的嘴容易,只要一个个全杀掉就行了。赵光义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扫向墙壁上挂着的宝剑,他定定神,赶紧收起这个念头,这么敏感的时期,决不能多杀、滥杀,尤其是宫里,死一个人也会被人怀疑是杀人灭口。
  但是臣民嘴上不说心里怎么想,这可管不住,一点儿不让人想,不让人猜疑是做不到的。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文治武功上盖过兄长,我只有在这个位子上做得比兄长好,才能减少人们的猜疑。世人只以成败论英雄,唐太宗就是个榜样。
  只是这不是短期内能做得到的,当务之急是先给世人一个能够接受的交待。
  什么是真相?真相无非就两个,自然死亡或毒酒,这事说得清楚吗?无论如何总是要抛出点什么吧,那就抛出点似是而非的东西?让人们有得闻、有得嚼,就用这个满足你们的猜疑心理吧,所谓疑心生暗鬼,就像杯弓蛇影里那个小吏主簿杜宣,最后解除心病的还得是你们自己。
  哼哼,什么是真相?没有真相就是真相。
  赵光义终于理清了思路,完全压制,不明智;放任自流,必然失控。他想得很远,愚民并不可怕,想让他们闭嘴容易,可怕的是在自己身后,他可不能留下千古骂名,他要建立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功业,在史册上留下一个辉煌的名字。
  因此,在这件事上必须有张有弛,不能留下一丝实实在在的证据,不能留下一丝把柄,因为有史官、史书在监督着这个位子,这才是他最最大意不得的。
  赵光义又看看王继恩,王继恩虽然低着头,却感到脖颈上一阵火辣辣的痛,那是新皇上刀锋一样的眼神落在他的身上。他想摸摸脑袋还在不在脖子上,垂着的手臂就是抬不起来。
  赵光义有了主意,那就让他们去散点风透点影,这比自己去解释更有利。抛出点儿影,抛出点儿响,就像往狗跟前抛根骨头,人们就会像群狗一样吠叫着冲上去,你争我夺地去抢吧,互相掐互相咬,他咬你一嘴毛你咬他一嘴毛,怎么着都行。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嘛,还不都是望影吠叫,越是影影绰绰,越让人摸不着头脑,到时候持阴谋论的与反阴谋论的互相就打起来了。他心里得意,愚弄百姓、愚弄后世之人还不容易,稍微动动手腕就够他们嚼舌头了。
  啊哈,就算将这根骨头啃烂了,嚼成渣了,随你们啃多少年,也让你们啃不出个所以然。
  我这儿再施加点压力,正好借此机会树立皇帝的威权,不管是谁,就是别惹到我这个皇上,没有分寸不行,乱说乱骂者杀无赦。
  赵光义最终下了决心,就让你们猜点儿什么,说点儿什么吧,只要别出我的框框就行。他的心机很深,想得很远,他想借此告知天下后世之人,猜个谜破个闷儿可以,叨这根骨头啃啃也可以,就是别漫无边际的瞎猜,当你们骂我的时候,要想到是朕先骂了你们。
  这就看出赵光义的高明之处,不管是什么人,都能玩弄于股掌之间。也许只有这样做才最符合赵光义的心思、利益,毕竟“斧声烛影”这几个字,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王朝,还有这么一个皇帝。
  赵光义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听着王继恩汇报打探到的消息,虽然恨得咬牙切齿,面上却不露声色,王继恩只能从他铁青的脸色和紧咬的双唇看出皇上心中的杀机。
  他问王继恩有什么得力的人手,王继恩说,陛下潜邸里那个绍钦就行,此人对陛下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又有头脑,赵光义吩咐将他召来。
  皇宫里,新皇上对王继恩和绍钦说道:“你们说的这些官员、百姓,嗯,还有那些和尚道士,什么方外之人,不爱财光行善呀,朕看他们没一个好东西。朕的汴梁城不是大茶馆,不是没人管了,要让他们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们给朕仔细查清楚,朕要叫他们一个个都闭上嘴,你们办事要多动动脑子,下手要干净利落。”
  王继恩唯唯诺诺地应着,“听说相国寺大开香堂,头天还为、还为太祖皇帝祈祷福寿绵长、江山永固。次日就改为灵堂,超度太祖早日羽化登仙,祈盼再回人间为民造福。相国寺里里外外都是人,那里人多嘴杂,千万可别出乱子啊。”
  赵光义脸色阴沉地指示:“相国寺的和尚一时动不了,弄不好就会天下大乱,先晾晾他们,朕已让开封府加强戒备了。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绍钦犹犹豫豫说:“外面还流传着一些诗呀词呀的,也不怎么好。一是查不到源头是谁写的,二是传的人只当作好玩,也没说什么诽谤的言语。”
  赵光义冷冷地说:“你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用藏着掖着。”
  “是,”绍钦说:“有首诗说,四海讴歌百姓欢,谁料惊魂杯盏间,皇上喝进阴曹府,王爷登基万岁殿。还有首词,也不知说的是什么,有人说这是发疟子,有人说是喝醉酒,可是说到‘兄弟吔’、‘哥哥呀’时发着怪声,难听极了。词也就是瓦子里说的大白话,肯定就是这开封百姓胡编的。词是这么说的,热时节热得像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得在冰棱上卧,颤时节颤得牙关错,疼时节疼得天灵盖儿破,兄弟吔!兀的不害杀人也么,哥哥呀,寒来暑往都经过。”
  也许这个绍钦经常去瓦子里听书,也许他就是个武职,皇上让他放心大胆地说,他还真的就绘声绘色地说开了。只是绍钦那份乍呼劲儿,在王继恩看来太有点放肆了,“哥哥吔!”“兄弟吔!”他这一学舌,听得王继恩心惊肉跳。
  面对汹涌的舆情,赵光义越听脸色越阴沉,他问王继恩,“你对绍钦刚才说的那首词怎么看?”
  “啊,啊,那首词呀,”王继恩支吾着,闹不清皇上在打什么主意,酙酌着回话:“什么兄呀弟的,那哪儿叫词呀,市井小民胡诌八咧,连顺口溜都算不上。要说填词,那得说是囚在西城的李煜,皇上,哦不,先帝也夸他词填得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