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五章 谜案重重 二、群情汹涌

第五章 谜案重重 二、群情汹涌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4-22 15:40:43      字数:3245

  上午,就在新皇帝登基仪式按部就班地在皇宫内进行之时,外面街巷里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全城几十万双眼睛,都盯在神秘莫测的皇宫那高大的宫墙上,火辣辣的目光,恨不得穿透厚厚的宫墙,去里面看个究竟。
  尽管朝廷很快地就稳定下来,也承认了新皇帝的合法性,并及时贴出了诏书告知天下,但是仍然堵不住社会上各阶层民众的猜测、质疑和嚼舌根。
  随着皇上雪夜暴崩的噩耗一起传到宫外的,是另一个惊人消息,登上皇帝宝座的,是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至于皇位的继承,赵氏家族和兄弟之间是怎么安排的,外人不得而知,也许真地是早已协商定了的?
  但在开封百姓眼里心里,皇上暴死、兄终弟及是不正常的,有违常理。这也怨不得百姓胡乱猜疑,一个皇上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你让老百姓怎么想?
  开封城里群情汹涌,议论纷纷。
  “皇上驾崩了,这么好的年纪?”
  “这么强壮勇武的人,说没就没啦?”
  “得的什么不治之症,事先怎么没有一点消息呢?”
  “难道真是天命已尽?”有人联想到昨天的那个怪异老道,他懊悔得直搓手,“一定是上天派来示警的,可惜没人能参透天机啊,要是有人能提醒皇上注意安全多好啊!”
  立刻有人口无遮拦,惊道:“你不说我还忘了,前几天有天晚上,我见过这个老道从晋王府侧门出来,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周围人互看一眼都默不作声,他们心里也存有这个疑团。
  民间见惯了改朝换代,特别是开封百姓见过的太多太多了,他们经历过围城数月的饥饿,也经历过屠城的恐怖。因此,尽管指责说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柴氏天下是件不光彩的事,骂他是忘恩负义,欺负孤儿寡母。
  但又肯定了太祖所做是在情理之中,说那毕竟是出于夺取政权的需要,建立了一个崭新稳固的宋朝,而且确实带来了新的气象和希望。手段虽不怎么光明正大,也还说得过去,特别是有别于开封历次的改朝换代,并不血腥,对柴氏后人也很仁义。
  老百姓真正关心的,只是自己和家人的生死冷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大宋朝的建立,给他们带来了十几年的平静日子,远离了兵凶战乱,他们把赵匡胤看成大英雄、大救星。
  就当人们庆幸天下终于太平了时,却突然传出皇上在与他的亲兄弟饮酒当夜,离奇死亡的消息,这让开封的市井百姓惊得炸开了锅。惊天消息从宫内瞬间传遍整个开封城,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疑云密布,开封城里群情汹涌,各种各样的流言充斥着大街小巷。
  天子脚下的开封百姓太惨了,他们实在经不起这样地折腾了。从大唐天祐四年唐王朝最终覆亡起,到宋朝建立,中间只有短短的五十三年。在这五十三年里,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开封或洛阳的五个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此外,中原周边还存在十个(或说十一个)割据政权,史学家统称之为“五代十国”。
  在这几十年间,开封百姓生活在兵凶战乱、水深火热之中,十年八年甚至三年五年,不是改朝换代就是换了皇帝。统治者内部弑父杀兄、骨肉相残的血腥事件简直是家常便饭,人们听到、见到的多了去了。
  那些年里,开封反反复复地易主,走马灯似地换皇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徒让后世之人慨叹,换皇上比换老板还勤。每换一个朝代,每换一个皇帝,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就雪上加霜。
  最早得到消息的人刚一白话,立刻被到处打探消息的人群包围,说话的人趾高气扬,围观的人听着来劲儿。
  人们半信半疑,有人质疑说:“皇上那么生龙活虎的一个人,身经百战都没事,就这么着,喝两口小酒就死了?谁信呀!爷们儿,该不是昨夜里老婆跟了人,气不顺,你大早上的到这儿撒气来啦。你说点儿什么不好,这种事也敢胡咧咧?”
  他边说边向皇城那边张望,临走还拍了拍那个散布消息的人的脑壳,好心地提醒说:“老婆保不住,我看你这吃饭家伙也快搬家了。走喽走喽,这种事千万千万别沾边。”
  他还没挤出人群,就被别人给拦住了,七嘴八舌地说:“别走,别走,凑凑热闹嘛,攒鸡毛凑掸子,这么多人怕什么呀?”
  接着有人附和:“是呀是呀,俺听着你刚才说的就在理,谁不知道皇上这一生出生入死,大大小小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上百次,多次受伤,陷入危急,都能平安着地活着做了皇帝,这人的勇力、智慧、福份乃至运气差得了吗?在自己的皇宫里喝点小酒,这就挂了,他这不是扯嘛,俺也不信。”
  发布消息的那位不高兴了,生气地说:“爷们儿,真的不是胡扯,你就等朝廷告示吧,爱信不信,不信你别听,我又没请你来。”
  对方也是无可奈何,说不信吧,又实在想听,只得说:“信不信又能怎么着?反正十回有九回都是听你胡说八道,没有几回正经的。这回就信你一次,那你说说,他是怎么死的?”
  “啊嗬,你问怎么死的?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傻子都猜得到,肯定是被谋害死的呗。像他那样身经百战,又正当壮年,事先又没有个头疼脑热的,一顿酒就死了,能吗?寻常人一桌七八个人灌你,你就醉死两天,最后还不是还阳,哎,那谁,你不就经历过吗?我还听说他那晋王弟弟还不喝酒,这一个人自己喝闷酒,还能喝死?你喝死给我们看看,我供你酒。”
  又一个人插话说:“你这张嘴是该得缝上了,越说越没边啦,你这话里话外是兄弟谋杀亲哥哥?照你这么说,这也太没天良啦!”
  “没天良?我今儿把话撂这儿,皇上,噢,现在得称先皇了,他的两个儿子也好不到哪儿去。”那位拍着胸脯说。
  “为什么?”
  “为什么?你那脑子里是豆腐渣呀,后周柴氏那就是个小屁孩儿,手里东西让人抢走了,除了哭几声,还能干啥?可太祖这俩儿子,十七八,二十多,年富力强的,能让人放心?”
  汴梁城有里城、外城两重城墙,外城的东门内瓦子里,说书人真有本事,现编现卖。说书人道:有人拿咱们刚刚驾崩的太祖皇帝和几位古人相比,说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照我看,咱们的太祖皇帝论文治武功比不上秦皇汉武,论心狠手辣比不得唐太宗。
  你们都听过我前段时间说的玄武门之变吧?玄武门之变,死的那可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自己做了皇帝,那是什么?那是篡位,是政变。
  啧啧,我们大宋呢?死的可是开国皇帝,那皇位可没传给儿子。这刚过了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各位爷们都在意着点儿吧,这天下可就又要大乱啦。
  喂,那边那个人你说什么?说当天夜里宫里有人看见万岁殿里人影晃晃,兴许是在玩捉迷藏,嘿,爷们儿你可真逗,两大老爷们儿玩躲猫猫?亏你想得出,那是在搏命呀。只是可怜哟,咱们那位开天辟地的大英雄,连他从不释手的玩具斧也抡不起来喽。
  西城这边,聊得最起劲的地方,是在一座宅院的院墙外,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向来说话就少了些顾忌,嗓门一个比一个高。
  “听说没?皇上驾崩啦!”
  “后门,你他娘的又胡喷了!当心点儿,胡说八道也得看是什么事,皇上正当年富力强,哪儿那么容易死。我看不是皇上驾崩了,是该把你拉到草市子砍头了。”
  “真的!我一说你一听,您不信,就当我放了个屁。你们知道谁继承了皇位吗?”那位还是不管不顾地说着,唯恐别人不把他当回事。这个汉子平时总要说“放屁放屁”的,他以为这样一来,信口胡诌就不担责任了。人们送他个绰号“后门”,嘴臭得很,嘴岔得很,是个满地喷粪的主儿。
  “要真地是你说的,当然是皇上的大儿子接班了。”
  “错!错!真要子承父业,那还说个什么劲儿。新皇上是老皇上的弟弟,权知开封府的那位晋王!”
  “啊——?越说越离谱了,皇上又不是没有儿子,而且两个儿子都成年了。照你这一说,那不成了兄终弟及了吗?这可不是好事,搞不好……。”这位及时闭上嘴。
  后门大嘴一咧,“搞不好……搞不好……搞什么?别吞吞吐吐的,啊哈,我知道了,你是要说这是兄弟相残、谋朝篡位!”
  “我可没说,我可没说!”
  后门一拍胸脯,大声说:“瞧把你吓的,孬样儿,你不敢说,我敢……。”
  “就你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你是看见啦还是听人说的?”又有一个上了点儿年岁的人问道。
  后门很得意,越是有人捧,他越是来劲,他朝远处的宫墙努努嘴,故作神秘地说:“俺上哪儿看去呀,那儿是皇宫大内,我进得去吗,我这是猜的。”
  “你猜得倒是合情合理,真没准是那么回事,依着小老儿意思,谁做皇帝不重要,小老儿只想再过几年太平日子。不过这事哪说哪了,快,快,散了吧,都散了吧。”老人边说边轰着众人。
  人虽散了,但这股猜疑之风已经飘散到汴京城的大街小巷,连空气中都充满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