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寻找尸源
作品名称:明公主海子公园 作者:李卫荣 发布时间:2025-04-18 13:56:03 字数:3145
自打明公主海子南边死者的模拟画像公布以后,沙万里的手机经常有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都是关于死者线索的。有的说他见过死者,好像是他们小区某某楼的一个租户;有的说某月某日在某饭馆里吃饭时,看见死者也在这家餐馆吃饭;有的说某日去某地方的公共厕所时,在厕所里见过模拟画像的人,当时模拟画像里的人不小心撞了自己一下,还跟自己说了一声对不起……线索太多又太宽泛,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
从死者那双旅游鞋的底子上发现油墨以后,死者生前可能在印刷厂工作,这已经成了刑警队从上到下的共识,遗憾的是本区竟然没有一家印刷企业。正打算去外区里有关部门咨询附近区县的印刷厂时,沙万里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男性,听声音应该是个年轻人。年轻人说,头些天他起早在双河公共汽车站等车时,见过模拟画像中的小伙子。两人坐的是同一辆公共汽车,还聊了几句天,从聊天中知道小伙子就在前边的双河印刷厂上班。
接到的电话,沙万里当天就带着一个叫陈广森的年轻警察来到了双河印刷厂。
传达室的看门老头儿正在煮着挂面,见来了两位警察,赶紧很热情地把两人让进传达室,指指小锅里哗哗正翻滚着的挂面:“请二位稍等,我把火关了。”老人拔下小锅上的电插销,盖上锅盖,转身问两位警察:“二位警察同志到我们双河印刷厂有什么事?”
沙万里摘下口罩,从公文包里拿出模拟画像:“请问大爷您见过这个人吗?”
看门老头儿双手拿着画像,对着天花板上的日光顶灯左看右看了好一会儿,才把画像交给沙万里:“我看着这个小伙子挺像我们印刷厂里一个叫李伟的工人。”
沙万里很兴奋,尸源总算有点儿眉目了:“您能多给我们讲讲李伟的情况吗?”
“我记着李伟早晨天天第一个来,晚上下中班才走。有一回他来早了,夜班的工人还没下班,我就让他进传达室坐会儿,就是那次我才知道他叫李伟。李伟跟我说他今儿起毛五更了,把四点当成五点了。坐五点半的车,再倒一次,正好八点到厂。今儿个坐五点钟头班车来了,所以提前半个多钟头到厂了。”
“这么说李伟每天上班路上要两小时,挺远的呀。他没跟您说他家住哪儿吗?”
“我没问,就知道小伙子挺能吃苦的,每天都连着上两个班,早班和中班。我说:‘厂里有宿舍,你上十六个钟头的班,来回来去坐公共汽车得多辛苦呀,为什么不住在厂宿舍呢?’记得当时他还脸红了,说:‘不瞒大爷说,我刚结婚,老婆离不开我。’”老头儿说,“知道的情况就这些,明天你们再过来问问厂长吧。其实他每天这时候都在厂里,今儿个去区上开会去了。我们印刷厂不是属于特种行业吗?上级要求很严,再加上最近其他区有个别印刷厂为书商印盗版书被查处,区里给印刷厂连着开了好几天会了,三令五申谁要敢没有出版社开的印刷单就给书商印书,立刻吊销营业执照,上报公安局,负刑事责任。这会儿我们厂长正在区里召开的特种行业印刷会上,得晚上散会才能回厂里。听厂长说明天特种行业印刷会就不开了。您二位明天再来,我和厂长说一声,让他明天在厂里等您。”
谢过传达室大爷,沙万里和陈振森离开了。
过了一晚上,今儿个一上班,沙万里在刑警队的会上,听了正在侦办的沙大夫之死的两位刑警的汇报,又过问了昨天龙佳园小区发生的高空抛物砸伤人的案子;他也向大家通报了昨天去双河印刷厂对明公主海子公园死者调查情况,说死者叫李伟,在双河印刷厂上班。
一听说尸源找到了,刑警们立刻都兴奋起来,因为找到尸源,破案就指日可待了。
散了会,沙万里带着陈广森又来到双河印刷厂。
传达室老大爷说:“快去吧,厂长一上班我就告诉他了,这时候正在办公室等着你们呢!就那排西厢房的头一间,那个挂着厂长办公室牌子的就是。”
“谢谢大爷。”沙万里说,满怀希望地敲响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请进。”厂长非常热情,开门请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就从宽大的棕色写字台上拿起两个漂亮的蓝花瓷茶杯要去给俩人泡茶,被沙万里拦下:“厂长您挺忙的,我们也挺忙的,沏茶就免了吧!”
“好好。”厂长坐在两人旁边的沙发上,“昨儿个传达室李大爷说,两位警官是要了解李伟的情况是吧?李伟只是春节后在我们这儿上了不到三个月的班,四月二十日就离开了;今儿个是六月二十五日,离开两个多月了。”
“您没打电话问问他为啥没来上班吗?”
“打过好几回,都关机。”厂长说,打开靠墙放着的文件柜,拿出一本十六开的册子,翻了几页,递给沙发上的沙万里,“您瞧,李伟的情况都登记在这儿。”
沙万里接过来,看到上面这样写着:
李伟,男,30岁,高中毕业,退伍军人,籍贯:北京西城区。
“身份证一栏为什么空着呢?”
“他身份证丢失,正在补办,拿了一个西城区居委会开的证明,说他就是这个街道的。”
“哪个街道的,您记着吗?”
厂长想了想:“好像名字挺怪的,那几个字挺复杂的,我给忘了。”
“新人被录用,需要出示并且登记身份证,这是最起码的。李伟根本都没有身份证,您怎么就敢用他呢?何况您的工厂属于特种行业呢!”
厂长摇头:“我们一个村办企业,没国营大企业那么严格。李伟来的时候,刚好胶印机上一对夫妻的小孩儿肚子里长个大瘤子需要动手术,两个人请了俩月的假,说是把孩子的病彻底治好了再来上班。刚好这时候李伟来我们厂找工作,哪儿还管他有没有身份证呀?教了他两个钟头,就立刻上岗了。因为还缺一个人,李伟就上了两个班,早班和中班。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三千,上两个班就六千。李伟挺能吃苦的,厂里有宿舍不住,每天都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李伟没身份证,连保险也上不了呀!”
“我们厂里正式工人才有五险一金呢!李伟属于临时工,没这待遇。”
“谁介绍李伟来的呢?您厂里贴招工广告了吗?”
厂长摇头:“雇个临时工,还用贴招工广告吗?一传俩俩传仨,就来了呗!”
“您没问李伟是谁告诉他的您工厂里机器上缺人?”
厂长犹豫一下,还是吞吞吐吐说了:“是我的一个老师介绍他来的。我的老师对我非常好,小时候我家里兄弟姐妹多没钱上学,我的老师把我吃饭穿衣所有的花销都包下来了。要不是老师介绍,李伟没身份证我还真不敢收。”
“请问厂长您的的老师是谁?”
“我要是告诉你们我的老师是谁,你们该不会为难她吧?我的老师是一位非常好非常善良的老知识分子。”
“相信我们,绝对不会为难您的老师。”
写字台上的座机突然响起来了,厂长拿起电话,嗯嗯了几声,说:“好,我马上到。”放下电话,厂长不好意思地对俩人说,“乡里有事要我立刻去一趟,不能陪二位了。要不我把会计给您叫过来,您再问问她李伟的情况?因为李伟的工资都是经过她的手发的。”
“李伟有工资卡?”沙万里心里又燃起一线希望,因为银行的工资卡上有办卡人的很多信息。
厂长摇头,“我们厂里的工人都有工资卡,发工资的时候把每个人的工资打到他自个儿的卡上就行了。就李伟没有卡,因为他没有身份证没法办工资卡,所以发给他的是现金。”厂长说,“我现在就把会计叫过来,您还是当面问问她吧,啊?”
“谢谢您了,不了,您把您老师的情况告诉我们就行了。”
“我的老师叫赵淑香。”厂长说,犹豫一下问道,“还需要知道我老师的手机号吗?”
“当然。”沙万里拿出自己手机,记下了赵淑香的手机号。
厂长一直把两个人送到院子里停放着的警车前。
“警官同志,敢问一下李伟犯了什么罪吗?是不是杀人了?”沙万里拉开车门要上车的时候,厂长问,“那家伙面相挺凶的,还好喝个酒,估计是酒后生事杀人。”还没等沙万里回答,厂长已经给李伟定性了。
“李伟没有杀人,他是被人杀了。”
“啊?”厂长的两只不大的长眼睛快瞪圆了,“太可惜了,李伟是多好的一个人呀!有文化能吃苦又年富力强,要是活着的话,李伟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杀人犯太可恶了,你们抓着他一定要严惩,为我们双河印刷厂优秀职工李伟报仇。”李伟在厂长的话里,瞬间从杀人犯秒变成优秀职工。真应了那句民间俗语:人嘴两扇皮,舌头不是东西。
“再见。”警车一溜烟离开双河印刷厂的大门,沙万里在车上决定,回到刑警队以后,立刻与赵老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