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游泉城济南
作品名称:千山万水总是情 作者:碧薇萍 发布时间:2025-04-16 11:43:46 字数:4032
我来到山东的泉城济南旅游。
入住旅店后,在旅店后面小巷里吃了碗凉面,里面有黄瓜丝和花生酱,挺好吃的。
老板娘人很好,吃面时主动告诉我附近就是黑虎泉,该怎么走。
谢过她之后,我过了马路,左转就到了护城河边上。护城河都是泉水汇成的,非常地清澈。
往前走,就看到一个游泳池,许多人在游泳。这游泳池也是由泉水汇成的,边上是假山,还有木头围栏,游客就在边上走过,游泳的就在那里游泳,好自在的样子。
再往前一点点,就是白石桥。那里有白石泉,白石泉对面就是黑虎泉了。
黑虎泉位于泉城广场东边,在绿树掩映之下,与广场东边的古济南城的护城河相连,又与对面的解放阁相望。
泉水从三个虎头中喷涌而出,喷射远达三米多,水质清净,给人一种通体清凉的感觉。
虎头的上方是一个小池,位于石墙洞中,全无人工修饰的痕迹。
边上有很多人围在那儿打泉水。我也用手接了一捧水,喝下去虽无半分味道,却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很是爽快。
我也像其他人一样,脱了鞋子袜子,在白石泉那里坐下,将脚泡在水里。
水很冷,泡了几分钟,皮肤就红了。但是很舒服。再穿上鞋袜,脚暖暖的,走起来很轻松。
继续往前,就是泉城广场。广场很大,除了天安门广场,泉城广场要算是我所看到过的最大的城市广场了。
广场上到处是人,加之广场辽阔,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亦不为过。
泉城广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那个泉的标志了,三根天蓝色弯曲的石柱中间夹着一个圆球,象征了济南的泉水——石柱代表了泉水,而中间的圆球就是随着泉水上升的气泡。真是非常形象贴切。
标志的东面是一个很大的喷泉,中间做成一朵盛开的莲花,既壮观又美丽。
再东边是一个长廊,一层是一些名家的石像,有孔子,老子,管仲等等。
站在二层俯瞰泉城广场的全貌,可以把整个泉标和喷泉尽收眼底,却是另一番情景。
从泉城广场出来,再往北就来到济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泉城路了。
两边商场林立,与一般的城市商业区也没多大区别。泉城路上有一条小街,叫做芙蓉街。
沿着泉城路继续前行,来到了著名的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正门口,是乾隆亲笔题词的“趵突泉”三字大匾,内门梁上更有王羲之亲书的“泺源门”三字。
进得门来,第一个景点便是趵突泉了。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三个泉眼都在不停地往外冒,泉水都冒得挺高。
池子里的水也是满盈盈的,而且非常清,虽然水面上翻着波浪,水也不是很浅,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到池底。
泉眼的正西面是一个观泉的小亭,名曰观澜亭。
亭子是琉璃瓦的屋顶,前面两根大红的柱子,上面是一副镀金的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再向前行,便来到了趵突泉北面的泺源堂。
一共三进建筑,自北向南依次为三圣殿(纪念尧舜禹三帝)、娥英祠(奉祀的是尧的两个女儿、同时也是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
泺源堂、三圣殿南有一块碑,正面是康熙所书“激湍”两字,背面是乾隆写《再题趵突泉作》。
两位皇帝作品在同一碑上的确很少见,故此碑又称“双御碑”。
趵突泉周边还有一些名泉,如满井泉,说是泉水始终是满的;无忧泉,据说喝了此泉水即无忧;湛露泉,因泉水清湛,甘甜味美而得名;石湾泉、酒泉……
这些泉的池子也大多是方形的,池底铺着细沙,泉水从池底冒起来,可以看到细沙翻动的情形,伴着一串气泡连到水面。
每一个气泡看上去都晶莹剔透,就像珍珠一样,甚是好看。
池子里还有很多小鱼,因为水清的缘故,清晰可见,很是生动。
公园西部有个新开发的景区,叫万竹园,里面也有3个小泉。
到了公园南门。不出大门,转道往回走,来到白雪楼前,是纪念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他是济南人。
再往东走,有一个沧园,也与李攀龙有关(他号沧溟居士),但现在里面主要是当代画家王雪涛的纪念馆。从沧园北面的门出来,有一段长廊,长廊尽头有一水榭,名叫“枫榭”。
继续往北,来到公园内另一著名景点——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纪念堂内有蜡像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我看到易安居士写下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由地深深折服,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纪念堂里面及周边也有众多名泉,如漱玉泉、溪泉、柳絮泉、卧牛泉、皇华泉、金线泉、老金线泉、尚志泉……
纪念堂西南有“天尺亭”,该亭是个三角亭,亭子基座为内盆外池构造,亭子嵌于内盆中央。
外部池子护栏,内壁探出9个龙头,间歇性地喷水入盆。护栏外围的地面上刻有济南七十二泉的名字。
从公园东门出来,东门外有一牌坊,正面是“趵突胜境”,背面是“观澜知本”。
我离开泉城广场,来到了大明湖。我读过《老残游记》,老残盛赞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并不是很大,相比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要小多了,但是大明湖的风景却是比昆明湖要好多了。
大明湖的水非常清澈。这估计是与济南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泉水的不断补充,而使得大明湖不会成为一个死湖,水质更好。
在湖心最大的岛上,就是有名的历下亭了。历下亭上的对联是杜甫的名句:“海右此古亭,济南名士多”。古亭就是指的历下亭。
远远看去,亭身红柱碧瓦,八角重檐,颇有气势。
再往北走,就是可以鸟瞰整个大明湖的汇波楼了。从汇波楼住下看去,可以看到湖的四周柳树成荫,荷塘一片连着一片,与整个大明湖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
绿树青荷已与湖水连成一片,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岸了。
什么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到这儿才算是真正地见识了。
湖的南边是稼秆词,是记念词人辛弃疾的地方,只是有点年久失修,稍显破烂。
从大明湖的南门出来,再往东走一段,就是济南有名的古街——曲水亭街了。这就是明湖小区所在地,也就是古时候济南的中心。
街口有一个很大的池子,有好多人在池子的周围钓鱼。池子的名字也叫大明湖,到底以前是不是跟大明湖是连在一块的,却是不得而知了。
沿着曲水亭街一直走到底,就来到又一景点——珍珠泉了。
珍珠泉因其池底冒出的气泡形如珍珠而得名。
这儿的池水更深,底下的泉眼更多,细沙翻动之下,一串珍珠便冉冉升起。
珍珠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池子里的鱼了,个头特别大,通体的黑色,而且成群结队,一动不动地浮在那儿。
在这么清澈的水里,怎么会养出那么肥大的鱼的?莫非,济南的泉水有灵气?
游完珍珠泉,我进入了芙蓉街。
芙蓉街位于珍珠泉群之中,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
如果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济南的绝妙写照的话,那么“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芙蓉街及其周围地区的真实描述。
芙蓉泉在济南七十二泉中名列第四十二,是名泉中极具特色的一眼:她既没有趵突泉的豪放也没有珍珠泉的婉约,她身藏于民宅之中给人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清代著名诗人董芸在其成名之作《广齐音》的压卷篇《芙蓉泉寓居》中这样写到:“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芙蓉街的建立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根据史书记载金、元时芙蓉泉旁边建有“姜家亭”;
明朝中期,德王府右史、诗人许邦才曾在附近建“瞻泰楼”;
清朝康熙年间,德王府故址建山东巡抚衙门,将德王府的西苑废为民宅,芙蓉街的路东也建起了民房和铺面;清朝著名诗人董芸曾经在芙蓉泉附近寓居……
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很热闹的。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
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著名的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均曾在芙蓉街落户。
著名的画家俞剑华、岳祥书也曾经在这条老街上居住开业招揽学子。
芙蓉街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乐器文教用品、古玩字画以及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了刻字、铜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
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加之街上的住户大多祖籍章丘一带,有做生意的传统,芙蓉街也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贸并行发展过渡,商业的繁荣也把芙蓉街推向了一个异常兴盛的阶段。
我在芙蓉街茶馆喝茶休息,听在这里喝茶的老人们讲:
芙蓉街原来有四座庙,从南向北依次为: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文庙。
其中以文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曾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在科举时代,文庙是来自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经之地,科举时代考取秀才者入县学、府学为生员,也称“入学”或者“入泮”,这是封建士子仕途的起点。
为此,清朝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青云桥”,取青云直上之意;并修建坊额题有“腾蛟起凤”的牌坊。
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当时外地来的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一游引以为幸。
久而久之考生秀才们拴马匹的地方,便成了现在的马市街;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榜棚街。
虽然现在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早已损毁,遗迹全无,文庙也只残存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破旧的影壁。但是凭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拜孔子时鼓乐喧天万人景仰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荣。
我穿越芙蓉街,又转入小街小巷,赫见“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真实景象。泉水在石板砌成的明渠里援慢地流淌,水草在清澈的水下随波弯腰,老百姓在泉眼汲水,在渠里洗衣洗菜。两岸垂柳后面是低矮的平房,黑瓦白墙,木门木窗,闲适的街坊坐在门前条凳上,喝着茶水,聊家常。不徐不疾地生活着,平静、安逸,淳厚,简朴的济南民风,就在这中体现了出来。特别精彩的是一个在“王府池子街”上的泉:两侧是青砖楼房前后用堤坝拦住,中间围着约长30于,宽近20于的一潭泉水,和半个标准泳池面积差不多大。光听泉水名称,就能估计到从前是官府人家的私人地方。
泉水深不见底,络绎不绝的人群在池子里缓缓畅泳;岸边凉亭里,
七八个人捧着茶杯围观下棋;好一幅平民生活图景。
据说,泉水夏不热,冬不冻,温度始终保持18度。走遍中国也难觅这么美妙的特别地方。济南因为朱泉而得名泉城。
济南的历史非常悠久,上古的黄帝、舜帝在此生活、劳作,春秋
的孔子、孟子在此出生、授业,中华民族最正统的文明在这里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