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十里坪煤矿的光影记忆与时代回响03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31 09:26:02 字数:3120
那时,没有电视,电影的确是人们为数不多的精神食粮之一,是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更是他们的文化大餐。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得以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看露天电影是伍玉安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尽管环境恶劣,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夏天的夜晚蚊虫肆虐,但留在记忆深处的,全是温馨与美好。露天电影,是伍玉安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段珍贵时光,它让伍玉安感到温馨,收获快乐,内心充实,生活美好!是露天电影陪伴着伍玉安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梦幻时光,共同走过了那段难忘的人生之路……
那露天电影给伍玉安他们那帮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伍玉安都始终怀念童年露天电影所带来的那份美好记忆。
在那个炽热的盛夏,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摄制团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十里坪煤矿。一辆辆装载着拍摄设备的卡车扬起漫天尘土,打破了矿区往日的宁静。瞬间,整个十里坪煤矿都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热闹氛围之中。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张望着这些从大城市来的“神秘客人”,孩子们则跟在摄制组人员身后,兴奋地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在这里开拍的电视剧《燃烧的攀枝花》。就在这场与光影艺术的奇妙邂逅里,一个交织着奋斗、友情和回忆的故事,如同一颗悄然种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矿上的伍玉安,是个戴着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平日里就对文字工作充满热情。在协助拍摄的那段繁忙日子里,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下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新闻敏锐洞察力,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他坐在昏黄的台灯下,精心撰写了一篇《电视剧〈燃烧的攀枝花〉在十里坪煤矿开机》的新闻报道。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矿区的热爱和对这次拍摄的期待。这篇报道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迅速被《金江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多家媒体争相刊登。尤其是在《金江日报》上,它以醒目的标题和大幅的版面,赫然占据着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一时间,十里坪煤矿的名字随着油墨的芬芳,传遍了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矿区,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
矿宣传部部长查国庆,是个身材魁梧、性格爽朗的汉子。他看到伍玉安的报道后,眼中满是笑意,大步走到伍玉安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道:“伍主任,你可真是一鸣惊人呐!这下可把我们宣传部的风头都抢啦!不过话说回来,你这可是实实在在地帮我们做了一次大宣传,我必须得好好谢谢你。我已经起草了一份奖励方案,乔书记也点头同意了,奖金有100元呢,这可是工人们半个月的血汗钱呐!等你拿到奖金,可得请我好好搓一顿!”伍玉安爽朗地笑着应道:“查部长,您就放一百个心,奖金一到手,我立马就安排!我还得好好感谢您平时对我的关照呢!”
查国庆对待工作那可是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在近一个月的拍摄期里,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摄制组人员的住宿问题,他一家家地去协调矿区的招待所和职工宿舍;餐饮安排,他亲自和食堂师傅们商量菜谱,确保大家吃得满意。拍摄过程中遇到各种棘手难题,无论是场地的布置,还是群众演员的组织,他都亲力亲为,忙得脚不沾地。当摄制组终于完成拍摄任务离开时,查国庆整个人瘦了一圈,原本白皙的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发亮,活脱脱像个刚从矿井里出来的矿工。他疲惫却又满足地对矿领导说:“我现在就想回家,好好睡上一整天,把这段时间的觉都补回来。”
伍玉安是个重承诺的人,拿到奖金的第二周,他便精心挑选了“张三饭店”,摆下丰盛的宴席。“张三饭店”的老板张三,曾经也是十里坪煤矿的一名普通井下工人。他身材敦实,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张三有着一手令人称赞的厨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矿区后,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在矿区的一角支起了一个简易的小吃摊。起初,小吃摊只是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卖些简单的炒菜和面食。但凭借着他精湛的厨艺和热情的服务,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他索性办理了停薪留职,全身心地投入到饭店的经营中。如今的“张三饭店”已经颇具规模,一楼一底的建筑,楼下是宽敞明亮的厨房和热闹的大厅,大厅里摆放着十几张圆桌,墙上挂着一些矿区的老照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息。楼上则是布置温馨的包间,每个包间都以矿区的标志性地点命名,如“主平洞厅”“云盘山阁”等。不仅在十里坪煤矿声名远扬,在整个金鼎矿区也是小有名气,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品尝一口他亲手烹制的美味佳肴。
当天,除了查国庆,伍玉安还邀请了干部科长严立根、财务科李科长、工资科程科长,以及他的好友向文、谷泓喜和张朗。在这些人中,严立根显得格外特别。他年龄最大,头发已经有些稀疏,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炯炯有神。他性格豪爽,说话做事直来直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老粗”。严立根来自东北辽宁阜新矿务局新邱矿,1965年,作为第一批支援十里坪煤矿建设的干部,他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被分配到政工组,负责干部管理工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饭桌上的气氛愈发热烈。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聊到了峨眉电影制片厂来矿拍摄的这件事上。严立根端起酒杯,猛地喝了一大口,然后感慨万千地说道:“咱们十里坪煤矿在金鼎矿务局,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这么多年来,局里对咱们一直都是格外关照,各方面待遇都优先考虑。就说当年吧,东方歌舞团来矿区慰问演出,第一场就安排在了咱们这儿。你们知道吗?郭兰英,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啊,她就在咱们矿的舞台上一展歌喉,那歌声,简直就像天籁之音,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呢!”
众人听后,眼睛里都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纷纷央求严立根讲讲当年的故事。严立根放下酒杯,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缓缓说道:“刚到这儿的时候,条件那叫一个艰苦啊!生产筹备处就下设了政工组、生产组和后勤组三个部门。没有水,我们就肩挑背扛,从十几里地外的莫沙河把水挑回来。那山路崎岖难行,每次挑水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肩膀都磨破了皮,可大家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房子住,我们就自己动手,用茅草和席子搭起简易的棚子。
“夏天,棚子里闷热得像蒸笼;冬天,寒风呼呼地灌进来,冻得人直打哆嗦。可即便条件如此艰苦,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困难。那时候,思想政治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政工组的任务就是要让大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鼓足干劲投入到生产建设中。为了能在七一前顺利出铁,提供所需的主焦煤,大家没日没夜地苦干加巧干。还记得第一车原煤从主平洞运出的那一刻,整个矿区都沸腾了!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那声音,震得整个山谷都在回响,那场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党中央派东方歌舞团来慰问我们。当时矿上连个像样的舞台都没有,怎么办呢?工人们二话不说,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劳动,在云盘山下,一砖一瓦、一木一梁地搭建起了一个临时舞台。大家从早干到晚,手磨出了血泡,也顾不上休息。演出那天,整个矿区都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早早地来到舞台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翘首以盼郭兰英等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当郭兰英那美妙的歌声响起时,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动人的旋律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严立根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
在“张三饭店”的这顿饭,不仅仅是伍玉安对查国庆的一次简单答谢,更是十里坪煤矿人对往昔岁月的一次深情回望。那些奋斗的日日夜夜,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都在这推杯换盏之间,化作了大家心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十里坪煤矿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