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文学梦的燃情岁月02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26 10:44:32 字数:3797
坐在主席台上发言的向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是当年那七个年轻人当中的一个。
当年三十多岁的他,如今依然是《星光》的主编。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激动与感慨,那些回忆就像一部珍贵的老电影,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那个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足够的纸张,没有先进的印刷工具,更没有稿费作为激励。但是,几个年轻矿工凭着满腔的热情,白手起家。他们四处寻找钢板和蜡纸,凑齐了为数不多的钱,买回了纸张。然后,他们自己动手,一笔一划地刻钢板,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期待,仿佛在雕刻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刻完钢板后,他们又一页一页地进行油印,每一张油印出来的纸张,都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气,那香气就像岁月的味道。接着,他们用刀切齐纸张,再小心翼翼地进行装订。就这样,第一期崭新的《星光》终于出刊了。寻材料不辞辛苦,制刊物饱含深情。
那一天是1989年10月5日,这个日子对于十里坪煤矿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意义非凡,就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在许多热爱文学的矿工家里,还能找到这本纸张已经发黄的《星光》,它被当作“珍品”而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仿佛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矿党委宣传部很快得知了这个情况,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推动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契机,于是及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就像为幼苗撑起了保护伞。在宣传部的帮助下,这份自发诞生的刊物,顺利地融入到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轨道。
知秋九月,是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十里坪煤矿畔海的苗圃园里,桂花竞相盛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如同繁星般点缀在枝头,散发出怡人的香味,那香味就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人们的心灵。微风轻轻拂过,那股淡淡的香气便弥漫开来,让人闻之心情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香气轻轻带走。人们望着眼前的丹桂,思绪也随之飘远。那种淡淡的橙色,顺着那浓厚的香气,唤醒了人们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那些记忆就像沉睡的鱼儿,被轻轻唤醒。丹桂飘香醉心脾,思绪飘远忆往昔。
时间如水,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星光》创刊已经快三年了。
这天,向文就接到矿工会副主席叶伟志给他打来的一个电话,让他有时间到办公室来一趟。向文现在在十里坪煤矿计划科工作,他的办公室在十里坪煤矿办公楼的二层,而矿工会的办公室在机关办公楼的四层。向文忙完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就快步向四楼工会副主席叶伟志的办公室走去。一路上,他心里想着叶主席找他会有什么事情呢?是关于《星光》的工作,还是其他的业务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他来到了叶伟志办公室门前,心中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七上八下。思工作心中存惑,行脚步脚下带疑。
向文看到叶伟志正在办公桌上写着什么。
看到向文进来,叶伟志忙放下手中的笔,热情地招呼道:“老向,快坐,快坐。”向文坐在叶伟志对面的椅子上,脸上带着一丝疑惑,那疑惑就像一片小小的乌云,笼罩在他的心头。
这个时候,叶伟志才对向文说:“下个月30号,矿里决定在《星光》创刊三周之际召开一次座谈会。会议准备问题到不需要占用你过多的时间。主要和你商量的问题是编辑出版《星光灿烂三周年作品选》。”向文答道:“叶主席,您看需要我做什么?”
“你看,老向是这样的,算上今天,咱们距离开会的时间只有五十五天的时间。矿里的意思就是咱们在《星光》创刊三周座谈会上,能够把编辑出版好的《星光灿烂三周年作品选》发到每位参会的人员手中。”
“叶主席,这个时间是有点仓促点。能不能在开会那一天拿出来,我还真不敢打包票。”向文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道,那担忧就像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老向,你也不用着急,印刷厂方面,矿里联系好了,就在咱们局印刷厂,联系起来也方便。再说咱们这次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册子,工序上用不到太多的时间。”叶伟志耐心地解释道,那声音就像一阵舒缓的音乐,安抚着向文的心。
“叶主席,您这么一说我的心就有底多了。”
向文听了叶伟志的话,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不少,仿佛心头的石头落了地。
“好吧,老向,此事便全权托付于你。印刷厂那边我已沟通妥当,你届时径直与他们对接即可。资金方面也已妥善落实,无需忧心。”叶主席端坐在办公桌前,神情和蔼,眼中满是信任,语气温和地对着对面的向文说道。“会务相关事宜你不必操劳,距离活动之日尚早,时间充裕得很。”叶主席又补充道,脸上带着令人安心的笑意,仿若春日暖阳,驱散人心底的阴霾。
“好的,叶主席,那我便先告辞了。”向文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随后回应道。刚走到门口,他似是突然想起什么要事,脚步一顿,转身说道,“对了,叶主席,我打算今日晚八点,于咱们工会会议室召开一场全体编辑部人员参加的会议,不知您今晚是否有暇前来?”
“好,我定会出席,老向你且去忙吧。”叶主席颔首应允,抬手摆了摆,示意他安心去工作。
向文踏出叶伟志办公室后,分秒未敢耽搁,即刻掏出手机,逐一致电《星光》编辑部的所有编辑。电话接通后,他的声音中裹挟着几分急切与期待,诚挚地说道:“喂,今晚将召开一场关乎《星光》的重要会议,有要事相商,务必请大家都拨冗参加!”
当晚,矿工会会议室内灯火辉煌,宛如白昼。《星光》编辑部全体编辑齐聚于此,大家面上皆带着好奇与期待之色,彼此交头接耳,纷纷猜测着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向文立于会议室前方,清了清嗓子,声如洪钟,郑重地将叶主席交代之事向众人一一传达。“今日,咱们着重探讨的便是出版《星光灿烂三周年作品选》专辑一事。我已拟定一个初步方案,倘若大家并无异议,咱们便依此方案推进。”
向文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热闹起来,恰似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我觉得诗歌部分的选稿标准还可进一步细化,方能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一位年轻编辑率先发言,他微微蹙着眉,神色认真,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仿若一位严谨的学者在剖析学术难题。
“小说部分篇幅冗长,在排版布局上还需精心雕琢、反复斟酌。”另一位编辑也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试图勾勒出理想的排版模样。
眼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题渐趋偏离核心,发言愈发繁杂,向文赶忙出声打断:“大家若没有原则性的分歧,便依照我说的方案执行。石振宇,诗歌部分稿件的修改工作便由你牵头负责。你在诗歌创作与品鉴方面独具慧眼、见解独到,这部分重任交付于你,我毫无顾虑。花文忠,小说部分稿件的修改工作便劳你费心。你的文学素养深厚,对小说结构的把控精准到位,我坚信你定能出色完成。谷泓喜,报告文学部分稿件的修改工作就由你承担。你的文字功底扎实稳健,对这类题材也素有深入研究,想必能驾轻就熟。伍玉安,散文部分稿件的修改工作便交予你。你的散文风格细腻入微,对散文的审美别具一格,定能将这部分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全体编辑需依照各自组长的工作安排,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将稿子修改完善,一周之后务必交予我。”
妥善安排完工作,向文接着说道:“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矿工会叶主席为我们讲话。”叶主席缓缓起身,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编辑,脸上满溢着感激之情,仿若春日盛开的繁花,温暖而动人:“首先,我要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在座的每一位编辑都身负本职工作,却仍不辞辛劳,利用自己珍贵的业余时间,为咱们的《星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三年来,作为《星光》的每一位编辑,大家都历经了无数艰辛,付出了诸多努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此次编辑《星光灿烂三周年作品选》专辑,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殷切期望大家能够延续过往的奉献精神,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本专辑精心编辑完成。在此,我再次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散会之时,已然是晚上十点多。深秋的夜,微风轻拂,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仿若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过人们的面庞,惬意之感油然而生。编辑们走在归家的路上,一路欢声笑语,热烈地探讨着各自在《星光》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矿区的公路上,三三两两上夜班的工人行色匆匆,他们头戴安全帽,身上的工作服沾满了煤灰,却难掩眼神中的坚毅与执着,脚步沉稳而有力,仿佛肩负着生活的希望与责任。远处,十里坪煤矿主扇运转的声音连绵不绝,“嗡嗡”作响,好似一首雄浑激昂的交响曲,为这座不眠的矿山奏响独特的旋律,诉说着它的奋斗与坚守。
诚如向文所言,在整个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中,出版《星光灿烂作品选》堪称难度之最。首先,要从《星光》过往刊登的上千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一百篇佳作,这无异于沙里淘金,每一篇都需反复研读、仔细甄别,在字里行间探寻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选出作品后,紧接着便是严苛的审核环节,从内容的思想深度、情感表达,到文字的精准运用、语法规范,皆不容有丝毫差池。审核通过后,交由印刷厂出校印稿,随后便是二稿、三稿的反复打磨,每一次修改都是对作品的精心雕琢,力求将其雕琢成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直至最后成书。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星光》编辑部全体编辑皆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不辞辛劳。
幸而向文行事向来细致入微,他虽不擅言辞,却心如明镜,恰似那深藏于壶中的饺子,腹中自有乾坤。早在创刊之初,他便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思量着三周年或五周年之时出版一本《星光》作品专辑。此后,他便养成了习惯,每次都会将优质文章详细登记在册,注明文章的风格特点、亮点所在以及作者信息等关键内容,以备不时之需。此次出版《星光灿烂三周年作品选》专辑,多亏了向文平日里的悉心积累,在选稿环节才得以节省大量时间,使得整个编辑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如顺水行舟,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