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山农场与时代洪流中的人生轨迹02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25 09:32:06 字数:3057
然而,他们不但不感恩单位领导的挽救教育,反而心怀怨恨、恩将仇报。在扭曲阴暗的心理驱使下,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地密谋制造一起爆炸案,妄图报复社会,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怨恨。
1983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整个世界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金鼎矿务局火药厂的厂区里,除了值班人员,其他人都在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闲。大约中午十一点的时候,一辆大金鼎矿的大卡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厂门口。从驾驶楼里下来两个人,一个是大金鼎矿供应科科长郭宝玉,身形魁梧,神色焦急;另一个是该矿保卫科干事张志和,目光敏锐,透着警惕。他们来到门卫处,礼貌而急切地说明来意,准备领取火药。进了厂大门,他们径直快步来到金鼎矿务局火药厂值班室,见到了值班的副厂长庹永贵。
郭宝玉和张志和向庹永贵详细说明了情况,表示如果今天拉不到火药,就会严重影响到大金鼎矿的正常生产进度,希望庹厂长能够体谅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融通融。按照金鼎矿务局火药厂的规定,节假日是严禁发放火药的。但庹永贵听了他们的情况后,考虑到生产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权衡再三,还是抓起电话给值班室打了过去,指示让人给大金鼎发放一下火药。不一会儿,负责发放火药的小赵就匆匆来到厂长值班室,带着郭宝玉和张志和向库房走去。
小赵一打开库房的大门,就听到里面传来清晰的“滴答滴答”的钟表声响。他心里猛地一紧,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警惕性瞬间涌上心头。郭宝玉和张志和也听到了这种异常声响,都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他们小心翼翼、屏气敛息地在库房里仔细寻找,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只由马蹄表改装的定时炸弹。他们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冷汗直冒,心脏仿佛都要跳出嗓子眼,立即向庹永贵厂长汇报。庹永贵厂长得知情况后,也大惊失色,震惊不已,马上向金鼎矿务局作了紧急汇报。金江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后,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展开立案调查。凭借着敏锐的侦查能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重大嫌疑人翁强海和胡占海,并果断对他们实施了抓捕。
审讯室里,翁强海和胡占海起初还心存侥幸,百般抵赖,但在铁证如山面前,最终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们交代了整个作案过程,从最初的怨恨产生,到策划、准备,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毛骨悚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治安环境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河北唐山的“菜刀队”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据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万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万多起。在1983年之前,全国各地的小混混十分猖獗,肆意妄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安宁。
1983年,我国首次对全国范围内的黑恶势力开展严打行动,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金鼎矿务局四二四火药厂特大爆炸未遂案的两名主犯,翁强海和胡占海自然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他们被依法判处死刑,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翁强海被枪毙后,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他的母亲深受打击,精神彻底崩溃,整天神经兮兮的,走在路上总是自言自语,眼神空洞迷茫,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痛苦深渊。她多次拿着纸钱到十里坪煤矿矿井口去烧纸钱,那孤独而又悲痛欲绝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让人看了心酸不已,潸然泪下。十里坪煤矿的保卫科长老何头派人去劝她,却被她破口大骂,情绪激动,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去招惹她。大约在翁强海被枪毙五六年后,他的母亲在极度的悲痛中离开了人世,带着无尽的哀伤和痛苦,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这饱受折磨的一生。
翁强生因为弟弟的这件事情,受到了很大的牵连。他被调出了井下,安排到十里坪煤矿行政科环卫队工作。自从弟弟被枪毙后,翁强生整个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愿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每天只是机械麻木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然后就默默地回家。回到家后,他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眼神空洞,神情落寞,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后来,人们发现他经常拿着一个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
一次,和他在一个行政科管理队烧锅炉的花文忠,看到他正在写东西,便好奇地问道:“强生,你在干啥呢?”翁强生连忙将手中的本子藏到身后,神色有些慌张,仿佛在守护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花文忠一把夺过本子,发现上面全是翁强生写的诗歌。花文忠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不禁赞叹道:“强生,你写得真好,完全可以在咱们市里的《文艺之友》报发表,我在那里已经发表好几篇小说了。晚上,到我家来,咱们喝一盅。”
在花文忠的鼓励和帮助下,翁强生逐渐走出了那段忧郁黑暗的时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积极参加了《星光》的创办工作,成为了第一批《星光》编辑,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彼时,《星光》创办计划的消息,如一缕温柔的春风,轻轻拂面而来。翁强生听闻后,黯淡许久的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光,那是对新机遇的渴望,对梦想的憧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他毫不犹豫,怀着满腔的热忱,投身其中,与一群志同道合、怀揣文学梦想的伙伴们,一头扎进忙碌而又充实的筹备工作里。
选题策划阶段,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非凡。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各种新奇独特、天马行空的想法在空气中不断碰撞,擦出耀眼的智慧火花。翁强生时而托腮沉思,眉头微蹙,完全沉浸在对文学世界的构想之中,脑海里不断勾勒着各种精彩的创意;时而兴奋地挺直身子,侃侃而谈,提出一个个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每一句话都展现出他对文学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新颖的视角,让周围的人不禁为之赞叹。
稿件筛选编辑时,他更是全神贯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稿件。他逐字逐句地细细斟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哪怕双眼布满血丝,疲惫不堪,身体也因长时间的劳累而酸痛难忍,可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凭借着对文学的满腔热爱和扎实深厚、无可比拟的文字功底,他成功成为第一批《星光》编辑。站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翁强生宛如一颗初升的新星,在文学的天空中开始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翁强生开玩笑,他的感情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仿佛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小道。三十岁的他,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成家立业,组建起幸福美满的家庭,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与甜蜜,而自己的感情生活却犹如一片荒芜的沙漠,一片空白,毫无进展。每当夜深人静,孤独感涌上心头,他心中便满是焦虑与无奈,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愈发强烈。
回想起和十里坪煤矿行政科女工的那段恋爱,曾经的甜蜜与美好,如今都成了刺痛他内心的尖锐回忆。那时,他们在矿区的小道上悠闲漫步,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是一幅浪漫的剪影。彼此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生活里的烦恼,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甜蜜而美好的憧憬,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彼此的爱意。
可当弟弟被枪毙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翁强生感觉整个世界瞬间崩塌,眼前的一切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女方父母的态度也瞬间变得冰冷如霜,仿佛从未有过一丝温情。无论他如何声泪俱下地解释,泪水浸湿了衣衫,声音也变得沙哑,如何卑微地苦苦哀求,放下所有尊严,得到的只有无情的拒绝和冷漠的回应,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针扎着,痛不欲生。
那段时间,他常常独自坐在曾经约会的地方,望着空荡荡的四周,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微风轻轻拂过,仿佛还能听到他们曾经的欢声笑语,可如今却只剩下他孤独的身影。心中的痛苦如刀绞一般,难以忍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