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第二十章 矿校时光:记忆深处的摩梭河畔02

第二十章 矿校时光:记忆深处的摩梭河畔02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16 08:40:48      字数:3012

  上课铃响起,孩子们迅速跑回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上课。因为教室光线不好,孩子们的眼睛离书本很近,却依然目不转睛地看着课本上的文字,仿佛那是通往新世界的神奇钥匙,只要用心研读,就能开启知识的大门;又似寻宝的地图,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更如神秘的咒语,等待着被念出以开启智慧之门。
  老师拿着一本有些破旧的教材,耐心地教孩子们识字、读拼音,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大声地朗读着。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仿佛是一首首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赞歌,唱响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又似激昂的号角,鼓舞着孩子们前行;更如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求知之路。课间,孩子们会在教室前的空地上,用石头在地上画格子,玩跳房子的游戏,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次跳跃都像是在追逐着自己五彩斑斓的梦想,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又似灵动的音符,跳动出梦想的旋律;更如闪烁的星光,照亮梦想的天空。
  当年,三线建设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各项生活设施远远跟不上建设的步伐。金鼎煤炭指挥部就设在距离十里坪煤矿不远的摩挲河畔。随着十里坪煤矿的正式投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片土地,其中不乏临时家属以及许多学龄的孩子。
  一时间,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这所矿山子弟学校,就像黑暗中一盏明亮的灯塔,为这些孩子照亮了求知的道路,让他们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不再迷茫;又似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给予孩子们希望的滋润;更如寒冬里的暖阳,温暖着孩子们的求知之心。
  这所学校在金鼎矿区,乃至当时的金江市都颇具名气。它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后期,是由几个在特殊时期被迫害、被分配到矿区参加劳动的大学生,在攀枝花树旁亲手创建的。校舍和教室也都是他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搭建起来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希望,仿佛是他们用梦想与坚持铸就的知识城堡;又似用信念与汗水搭建的智慧殿堂;更如以勇气和担当筑起的教育丰碑。
  学校创办之初,学生来源十分广泛,不仅有矿山职工的子女,还有附近农民的孩子。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们汇聚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他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矿区往日的沉闷,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在荒芜的沙漠中种下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绿洲,让知识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又似在黑暗的夜空点亮了繁星,让希望的光芒闪耀;更如在寂静的山谷奏响了乐章,让知识的声音传播。
  金鼎矿务局十里坪煤矿在金鼎矿区建设中,是最早的矿井之一,而且规模最大,人员众多。早在金鼎矿务局还未成立专门的学校时,十里坪煤矿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学校,并且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这所学校就像一颗顽强而坚韧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矿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孕育人才的温暖摇篮,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又似知识的源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求知者;更如人才的孵化器,培育出无数的栋梁之材。
  那是一个早春的傍晚,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梦幻画卷,将整个天空染成了橙红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浓烈、最鲜艳的色彩描绘出的绝美梦境;又似燃烧的火焰,点燃天边的激情;更如飘舞的彩带,装点着天空的美丽。几个参加三线建设的年轻人,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小河畔的一棵大攀枝花树下。他们围坐在一起,摆起了龙门阵。在三线建设初期的矿山,文化娱乐设施极度匮乏,这些被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们,即使怀揣着几本世界名著,也不敢在公开场合阅读。于是,摆龙门阵便成了他们消磨时光、交流思想的最佳方式。他们谈天说地,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从历史典故到未来憧憬,仿佛忘记了一天的疲惫和生活的艰辛。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绽放出智慧的耀眼火花,为这片寂静的土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光芒;又似在黑暗中点亮的火把,照亮彼此的心灵;更如在迷茫中扬起的风帆,指引前进的方向。
  那天,他们谈得格外起劲。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人总是怀揣着梦想。他们这群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和耀眼生辉的黄金,无论被命运放置在何处,都无法掩盖他们的独特光芒,在这偏远的大山中,依然顽强地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彩,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光;又似闪耀的星辰,点缀着这片夜空;更如燃烧的火炬,传递着知识与希望。他们中有的来自繁华的北京,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宛如一座古老而丰富的智慧宝库,蕴藏着无尽的知识与智慧;又似历史的长廊,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更如文化的熔炉,锻造着思想的精华。有的来自时尚的上海,那是一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化大都市,恰似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巨轮,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潮流;又似创新的引擎,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更如梦想的舞台,演绎着无数的精彩。
  还有的来自悠闲的成都和热情的重庆。然而,命运之神却将他们带到了这片荒蛮了千万年的大山里。尽管生活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从未熄灭,就像黑暗中永不熄灭的灯塔,坚定地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又似傲雪的寒梅,在困境中绽放芬芳;更如坚韧的苍松,在风雨中傲然挺立。
  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曲帮全、马培中、王文仁他们又来到了这棵大金江树下乘凉。这棵大金江树,历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傲然屹立不倒,它见证了学校的诞生与发展,如今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十里坪煤矿学校,宛如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历史见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与变迁;又似岁月的守望者,凝视着时光的流转;更如无声的记录者,铭刻着校园的历史。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深知知识的强大力量,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他们商量着能不能就在这里建一所学校,让矿区的孩子们有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场景,那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景,也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又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更如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奋斗的决心。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们满怀期待地将自己的想法向十里坪煤矿革委会政治部的李主任做了汇报。李主任听后,眼前一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这个想法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件造福矿区后代的大好事。李主任表示,他会立即向矿革委会的领导汇报此事。十里坪煤矿的王书记在听取了李主任的汇报后,高度重视,当即让李主任通知曲帮全、马培中等人下午到他的办公室面谈。在办公室里,王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辛苦搞建设,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随着矿区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矿区。矿区发展史会记住你们今天的功绩。”
  在那片承载着奋斗与希望的矿山,建设者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他们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饱含着对下一代的深切期许。大家不辞辛劳投身建设,心底只有一个纯粹又伟大的信念:要让孩子们拥有比自己更美好的生活。随着矿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此扎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开来。
  然而,当孩子们踏入这片陌生却充满期待的土地,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这里竟然没有能让他们安心求学的学校。但这些孩子骨子里流淌着矿山人不服输的热血,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决心要改变这一困境,在十里坪煤矿建起一所属于自己的知识殿堂。
  学校初创时,条件极为艰苦。十里坪煤矿子弟学校的校舍,不过是两间破旧的茅草屋,在风雨中显得摇摇欲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