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十里坪煤矿:岁月长歌,奋斗华章01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12 08:03:27 字数:3086
1994年,在一个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十里坪煤矿,为这场筹备已久、盛大非凡的庆典披上了一层璀璨而梦幻的金纱。矿区内,彩旗烈烈作响,在微风的轻抚下欢快地随风舞动,仿佛在向每一个到来的人诉说着这里的蓬勃生机。人群如织,矿工们、家属们以及远道而来的宾客们汇聚于此,欢声笑语相互交织,共同谱写成一曲激昂又充满希望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这些年十里坪人奋斗的成果与喜悦。
1969年9月28日,横断山脉深处,金鼎山宛如一位冷峻而威严的巨人,以其雄浑磅礴的气势傲然耸立在天地之间。它的四周,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仿佛是大地那坚韧不屈的脊梁,有力地撑起了这片天地的雄浑壮阔。金鼎山的山体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由厚重的岩石勾勒出轮廓,深浅不一的颜色层次分明,展现着岁月雕琢的痕迹。山上的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的景观,从山脚郁郁葱葱的阔叶林,到山腰挺拔俊逸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稀疏而坚韧的高山草甸,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茂密幽深的丛林,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宝藏。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纵横,遮天蔽日,将阳光筛成细碎的光斑洒落在地面,形成一片片光影斑驳的奇妙景象。林间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闻之神清气爽。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灵动的身影在枝叶间穿梭跳跃;松鼠在树干上敏捷地攀爬,时而停下,警惕地张望着四周,寻找着美味的坚果。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不知名动物的叫声,为这片神秘的丛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山风呼啸而过,发出低沉而悠远的声响,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千百年的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岁月的变迁,都在这风声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
走进十里坪煤矿矿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马路,像一条黑色的丝带,将整个矿区串联起来。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高大的白杨,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白杨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矿区的变迁。马路的尽头,是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白色的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楼顶上的红旗随风飘扬,格外醒目。
矿区的中心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上铺设着平整的地砖,四周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吸引着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广场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塑,那是一位矿工形象,他头戴安全帽,手持工具,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十里坪煤矿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广场的一侧是职工宿舍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楼前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些健身器材,供职工们闲暇时锻炼身体。宿舍区的绿化也做得十分出色,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绿树成荫,为职工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一侧则是生产区,巨大的煤仓高耸入云,传送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输送到各个地方。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工业的交响曲。在生产区的边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溪水的流淌声,为这充满工业气息的矿区增添了一丝灵动与宁静。
就在这一天,十里坪煤矿正式建成投产。一声开山的巨响打破了这片山区长久以来的寂静,那声音犹如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震耳欲聋,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这声巨响,不仅是煤矿建设的胜利号角,更是十里坪人迈向新生活的激昂前奏。
彼时的矿区,荒芜得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四周无尽的山脉与丛林,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这里与外界彻底隔绝开来,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新建的矿井,孤零零地矗立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它的外观质朴而简单,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坚固的砖石和钢铁结构。但就是这样一座看似平凡的矿井,却承载着十里坪人沉甸甸的希望与梦想。在漫长的筹备与建设过程中,它就像一颗在黑暗中孕育的种子,历经无数的艰难与等待。从最初的地质勘探,到规划设计,再到一砖一瓦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汗水。如今,它终于破土而出,开始绽放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那光芒虽然微弱,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生机。
创业初期,条件的艰苦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简陋至极的板皮房是他们唯一的栖息之所,墙壁由粗糙的木板拼接而成,缝隙宽大得能伸进手指。每逢下雨天,雨水便会毫无阻碍地透过缝隙,滴滴答答地落在屋内。地面上很快就会形成一个个小水洼,人们在屋内行走,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溅起水花,打湿鞋袜。晚上睡觉时,还能听到雨水打在屋顶上的嘈杂声,那声音如同密集的鼓点,让人难以入眠。有时候,风还会从缝隙中灌进来,带着丝丝寒意,让人在睡梦中也不禁瑟瑟发抖。他们吃的是简单朴素的咸菜饭,没有过多的调味,只有最纯粹的米饭和咸咸的咸菜。每一粒米饭都带着淡淡的米香,每一口咸菜都饱含着生活的质朴与艰辛。没有丰盛的菜肴,没有美味的佳肴,但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能量来源。
但这些困难不仅没有击退他们,反而如同熊熊烈火,进一步激发了他们骨子里的坚韧与不屈。在开山辟路、挖掘矿井的过程中,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他们的汗水与热血。他们手中的工具极为简陋,铁锹、镐头便是他们最得力的伙伴。面对坚硬的岩石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为了炸开坚硬的岩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安置炸药。每一次点燃导火索,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他们必须全神贯注,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稍有差池,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当导火索“嘶嘶”燃烧时,他们的心也随之紧绷,眼睛紧紧盯着炸药,时刻准备在爆炸的瞬间迅速撤离。为了挖掘出更深的矿井,他们日夜奋战,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的地方甚至磨破了皮,鲜血直流。但他们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的手掌布满了伤口和老茧,皮肤粗糙干裂,那是他们辛勤劳作的见证。
无数个日夜,他们在黑暗的矿井中默默坚守,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和煤尘的味道,空气污浊得让人难以呼吸。他们戴着简易的防尘口罩,在昏暗的灯光下,艰难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一镐一镐地挖掘着煤炭。但他们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通一条通道,开采出更多的煤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煤炭生产的基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原煤生产奇迹,为十里坪煤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矿长老闫康德看着大家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干劲十足,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他时常下到矿井和矿工们一起干活,休息时,他对身旁的矿工们说:“大伙辛苦了!咱们现在是难,可这难是暂时的,等煤矿发展起来,好日子在后头呢!”矿工们纷纷点头,有人喊道:“闫矿长,我们信您!跟着您干,再苦也不怕!”大家的回应让老闫更加坚定了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生活的决心。
1991年,为了永远铭记那些常年在八百米地底深处默默奉献的矿工们,十里坪人将每年的9月28日投产日定为矿工节。这一节日,不仅仅是对矿工们辛勤付出的认可与褒奖,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如同一面旗帜,在岁月的长河中高高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十里坪人,无论未来会遭遇何种艰难险阻,都要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为煤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每到这一天,矿工们都会穿上整洁的工装,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花,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回顾着过去一年的奋斗历程,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收获。有的矿工讲述着自己在井下遇到的惊险瞬间,以及如何凭借着经验和勇气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