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作品名称:周公故里的孩子们 作者:李改焕 发布时间:2025-02-27 14:46:14 字数:11674
(1)场景一、巧遇老友聊天
置景:转眼“五一劳动节”到了,县委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张国良不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被任命为本乡主管农业生产的副乡长。张国杰也很优秀,他种的苹果优质,喜讯登上了县级新闻,人也获得了“致富能手”的光荣称号。这天,还不知道两儿获奖消息的付玉兰,提着东西从集市往回走,被随在其后的胡大妈叫住。
胡大妈喊:“玉兰、玉兰,等等我。”由于街市人多,付玉兰没有听见,胡大妈又喊:“哎呀!玉兰、玉兰,真成两个能行儿的娘了,叫你半天了,咋还牛哄哄的装听不见?”
付玉兰回头道歉说:“嫂子,集市人多,我真没听见。你也来跟集了,我有啥牛的,咱都不是一样忙着赶活呢。”
胡大妈说:“我说你牛,是跟你开玩笑呢,玉兰,咱大队都传遍了,你国良提升副乡长了,国杰也被评为致富能手了。”
付玉兰惊讶地呼:“啊!我还不知道。我光知道去年秋,县上来人给国杰的苹果树照相来,他那能够上个致富能手。”
胡大妈说:“咋不能,在我心里,国杰是响当当的致富能手。你想想看,大家开始种苹果时,他的苹果就卖钱了。大家的苹果树挂果时,他种的苹果都上电视了。大家有苹果能卖时,他手上就有商家收苹果定单了,再后来他还借着周公庙会,长期在县城设点,搞起了推销,让咱不愁苹果卖不出。”
付玉兰接着说:“嫂子,这不是咱国杰种苹果种的早么,他帮着大家把苹果卖出去都是应该的。国良升官这事,不敢冒说,他人在县上开会,他回来让我问问。”
胡大妈说:“玉兰,这两个事都错不了,我刚买东西路过大队部时,听书记给门卫说,让给国杰、国良和租咱大队场地,开‘集散点’的两个老板准备炮和披红的被面子,你就偷着笑吧……。”(付玉兰在街市和胡大妈分别回家后,不一会儿,张让贤、白石头、张换换抱着毛毛、豆豆来家里了。)
付玉兰惊讶地说:“咦!你们一家子来了,好好。石头,你这次咋有空回家探亲了。”
白石头说:“妗子,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对我们单身铁路工人也特别照顾,让我们把家属都带到单位去,一是为了让我们安心的工作,二来让把土地留出,还能给队上增加点收入。”
付玉兰明白的说:“哦!我听明白了,你全家要当城里人了。好事好事,那你们是来告别来了。”
张让贤抱娃说:“是告别来了,嫂子,祥子也刚过三年,我是实在不想去,咱一辈在土窝窝生活习惯了,真舍不得离开家。”
张承让扛着农具回来接话说:“让贤,你要去那?”
张换换抱娃起身招呼:“爹,你下地去了。”
白石头赶紧接住舅舅的农具说:“舅,农村实行土地承包,我不在家,我娘和换儿包地种就难昌了,国家正好照顾我们这些单身工人,也让我们和军干部一样,让家属随队,为我们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张承让感到意外地说:“哎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妹子这麻雀要变凤凰了。让贤,你再不想去,我就跟石头去呀,人不能光窝在农村,那不就成了井底的青蛙,只看到手掌大的天……。”(时间来到苹果摘完的一天,张承让在三儿子的苹果地里清杂草,老队长从远处地里干活回来路过,看见张承让就喊了起来。)
老队长喊道:“老张、老张!快上午端了,走!回家吃饭么?”张承让回头看了看老队长,再看了看天色,来到地头路边。
张承让说:“吃饭还得一会,来来,坐下歇歇,抽根烟再回去,给!点上。”(张承让给老队长递上一支烟,又帮着点着了。)
老队长说:“哎呀!鸟枪换炮了,不抽焊烟了。”
张承让说:“这是大儿过年拿回来的,没舍得抽,老婆说再放就发霉了,我今就图个方便,没拿烟锅带来了。”
老队长说:“哎!老张,你知不知道,国杰种的苹果又上新闻了,前段县上又来人拍了好多照片,把我都能羡慕死了。”
张承让说:“有啥羡慕的,你种的辣椒也不是上过新闻吗,前几年,你还代表咱大队,在乡上领了先进工作奖、劳动模范奖。”
老队长说:“唉唉!我那不算啥,国杰才厉害。‘五一’他代表咱乡上参加了县上‘致富能手’表彰会,后来,我还听说表彰会的当天,副县长还和国杰在后台握手说话来。”
张承让欣慰的说:“我还不知道这事,但愿他们兄弟几个,各人过好各人的日子,不要让我操心就行了。”
老队长说:“老张,你就偷着笑吧。国杰种的苹果今年又受县上表扬了,真是牛呀!看你三个儿子都给你长脸了,老大当上教授了。老二当上了副乡长。老三当过兵,虽然经历了些磨难,但他一直很要强,先是领着社员风风火火种辣椒、种苹果,现在又为村民解忧排难搞产品销售,干啥成啥,听说国杰在县上领‘致富能手’奖时,副县长还在后台和国杰握手说话来。哈哈哈,老张,让我说,国杰娃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你的三个儿子,真是叫我羡慕哇!”
张承让说:“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你虽然只有一儿一女,可你儿子当兵转业后当上了派出所所长。你女子她是民办教师,咱十里八村,就她一个女校长。你种的辣椒也多次在县上拿了奖,你一家人也都顶呱呱。”
老队长又说:“老张,你这么一说,还把我的睡梦给破了。昨夜,我梦见我的辣椒苗长成树了,结的辣椒二尺长,我在树下想摘几个就的摘不到,急得我满头大汗,醒来才知道是梦。”
张承让笑了说:“这梦做的好,可能你又有啥好事等着你了。”
老队长高兴地说:“借你吉言,但愿好事成真。老张,咱俩就别相互夸了,这是党的政策好,让咱承包土地多种经营,日子才好过了,咱要夸就得夸夸共产党,是共产党让咱老百姓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儿女们虽都有了出息,那是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了。”
张承让感慨的说:“对对对!我做梦都没想到,不起眼的辣椒,竟让咱家家都富起来了。你说咱人老几辈,种辣子都是靠晾干,谁能想到现在用上了‘烤辣炉’,当天摘当天烘当天卖、当天钱就进腰包,简直让人太高兴了。”
老队长接着说:“是呀,真没想到,咱的辣子还卖到了国外,你没看村子这些婆娘家,以前都指望花男人的钱,现在干活挣钱不比男人少,说话都硬气了,挣了钱都开始讲究穿了。”
张承让接着说:“婆娘家不织布纺线了,连鞋都买着穿,真是享福了。咱的上辈人可怜,啥事都靠手,幸苦扎了。我们这辈子,老了老了还享上福了。”
老队长回忆说:“是呀,我们就是享福了。小时候,我老娘眼睛不好,做针线常让我帮她穿针,我见老娘做针线难唱,衣服烂了,扣子掉了都是我自己缝补,还有天气只要变暖,我就穿草鞋,后来娶了媳妇,才不穿草鞋了。去年,儿子给我买了一双胶底布鞋,我还没舍得穿呢。”
张承让赞美的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就是好,工人农民都沾光了,我让贤和换儿带着两娃再也不两地分居了,她们转成了城市户口,随石头当家属了。”
老队长惊讶道:“啊!我听说有随军的家属,还没听说有随工人的家属。”
张承让又解说道:“石头是铁路流动的架桥工人,国家照顾,本来早都把家带去了,因为石头当上了干部,先让了别人,他家是最后一批随工家属。”
老队长愉悦的说:“随了好,你也就不为他们年年收种粮食操心了。”(聊着聊着,张承让望了望天色,拍了拍老队长。)
张承让说:“走!到饭时了,回家吃饭。”(于是,俩人起身扛起农具,一路上沐浴着幸福的阳光,张承让开心的又吼起了秦腔,他唱的还是《王宝钏》那段。)“出寒窑拾了半文钱,它笑我,我笑钱,它和我笑的不一般,钱笑我没有男子汉,我笑铜钱它差半片,有一日平安回家转,我看你铜钱怎么圆……。”
老队长批评说:“别唱、别唱了,老掉呀了,你是秦腔戏唱得不错,能不能唱个别的,让人高兴高兴。”
张承让提出条件的说:“哎呀,你白听戏还挑三拣四,我如果唱一段京剧,你也得唱一段?”
老队长挑战的说:“只要你唱的是京剧,我就唱给你听,绝对说话算数。”俩人说定后就开唱了。
张承让清了清嗓子唱起了京剧:“年丰人寿呈祥耀,雨顺风调万民好,牛郎早报田丰兆,织女又献彩绫绡,寿弥高豆满仓五谷丰茂,琼浆玉露醇香飘,魁星献瑞祥云飘,四海升平乐陶陶。”(张承让一手扛着农具,一手挥来挥去,为自己唱词把关节奏。老队长随行走着,除了惊讶、仰慕之外,光知道叫好。张承让唱完了,他打手势让老队长唱,老队长只好也唱了起来。)
老队长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张承让听着听着也很感动,不由得也融入了进去,两人一声高过一声的唱着,似乎在唱二重唱,这歌声真情的表达了他们对党的好政策的喜悦心情情。
(2)场景二、白家随队团聚
置景:张换换随夫来到铁路家属院有几个年头了,自已在当地民企也找到了工作。张让贤除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外,闲了就在家属院阁老拐角开荒种菜,被家属多人效仿。假期快结束的一个下午,非常疼爱娃娃的张让贤做好饭,就先招呼孩子们吃饭了。
张让贤喊道:“毛毛、豆豆,别玩了,快来吃饭。”
白毛毛回话:“不吃不吃,我要等我爸一块吃,我爸说好今天回来,明天带我们去公园。”
白豆豆也来一句:“奶奶,我也不吃饭,我要等爸爸一起吃。”
张让贤故作生气地说:“那不行,不吃饭,亏着身体就不长个了,肯定还回生病,再说了公园那么远,你爸忙的连家都回不了,哪有时间领你们去玩。走走!(拽着两孩去饭桌)跟奶奶去吃饭,谁敢不吃饭,奶奶就连家属院的广场,都不准谁去玩了。”
白豆豆听罢坐在地上哭说:“我不吃,坏奶奶,我要等爸爸回来才吃饭,明天我一定要跟爸爸去公园玩……。”
白毛毛也甩开奶奶手说:“我也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饭。”
张让贤又说:“毛毛,你咋也变得不听话了,我看你两想挨打兮兮的了。”张让贤说着装模作样找东西要打娃,毛毛也哭了。)
张换换下班进门问道:“吆!你们咱都哭了,是不是又惹你奶奶生气了?”(孩子们见妈妈回来了,视乎受了奶奶欺负似的、跑到张换换跟前要告状。)
张让贤解说道:“两个娃为等石头领他们去公园,连饭都不吃了。换儿,石头忙,明你就请一天假,领娃们去趟公园,娃们都盼了一个假期了。”
张换换说:“行,明天正好有个同事要和我换班。(白毛毛和白豆豆知道能去公园了,才来到饭桌前开始吃饭,他们婆媳两边吃边聊。)娘,我下班回来,碰见退休的范师傅,他夸你和石头一样勤快,也舍不得浪费土地,现在家属都学您的样子,把小区里里外外的荒角地都利用起来了。”
张让贤说:“换儿,你还别说,娘带头帮着小区人给荒角地种上菜了,再也没人随随便便给那些地里乱扔垃圾了。”
张换换又说:“范师傅还说,当年石头刚来单位就像你一样,无论单位流动到哪架桥,他都会把周围的荒地开挖出来种菜,让大家不缺新鲜菜吃。”
张让贤接着说:“石头做的对着,种上菜总比把地荒着好,你看我开荒种了个菜,家属院的人看我的眼神都变的热情了,说实话,土地在咱手里就是个宝。”
张换换又说:“娘,还有人这样夸你,说石头为啥干啥成啥,原来他有这么贤惠,勤劳、泼辣、能吃苦的娘。”
张让贤又说:“唉唉!大伙把我夸过头了,石头好,其实有你大大的功劳。”(这时,白石头回来了,总算他没有让孩子们失望,白石头进门听见后面那句话,便追问起来。)
白石头问:“娘,说谁有大大的功劳?”(孩子们见爸爸回来,一拥而上,毛毛和豆豆每人拽着白石头的手欢呼着、搂抱着。)
毛毛和豆豆齐呼:“爸爸回来了,明天能逛公园了。”
张换换说:“娘正夸你,看把你美的。”
白石头接话说:“娘,自家的儿子有啥可夸的,这座新架的桥,我们总算完工了,下一个大桥我们要在南方襄樊去建,忙的日子还在后头。借这次休息,明天我就带你们去公园逛逛,再看看这边的名胜古迹。”
张让贤心疼儿子说:“逛逛公园、哄哄娃就行了,你借着假期好好歇歇,不然,一动工你又要去打前站。”(提到下一个要架的桥在南方,张换换插了几句话,让白石头不由得调戏起妻子来。)
张换换说:“石头,拿筷子,赶紧坐下吃饭。(白石头坐下和一家人吃饭)听说南方常年气温高,那我得抽空赶紧给你多准备些单衣服,厚衣服就不用带来,你说是不是?”
白石头故意道:“娘,你看这瓜媳妇,一点都不会心疼你儿,我刚回来,就给我计划穿的衣服,明显想打发我走。”(张换换被丈夫的话给闷住了,张让贤见状,便替儿媳辩护起来。)
张让贤说:“换儿是随口一说,你别在鸡蛋里头挑骨头,你经常不在,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情,还都全凭换儿操心。”
白石头说:“娘,我逗换儿,老婆,辛苦了。”
张换换说:“你个猪,把我卖了,我还得给你数钱去……。”
(3)场景三、付家妻子送车
置景:自打付来弟开诊所以来,由于卢大夫地鼎力相助,卢平安也渐渐的成长起来,让这个合作医疗站,也成为了附近患者康复的家园。在付来弟参加护士专业培训后的一天早晨,诊所里,付小兰、卢大夫、卢平安三人搞完卫生,准备开门迎诊之前。
卢大夫坐在就诊位置上,从桌兜里拿钱说:“亲家,来弟培训都走了一个月了,你一直帮着诊所搞卫生、消毒,做饭,所有的杂活都让你干了,真是辛苦你了,这五十元你拿上,别嫌少,就当娃给你开工资了。”
付小兰说:“不要不要,一家人咋还见外了,如果你再给我钱,我从明起就不给你们帮忙来了……。”最终,付小兰没有接受卢大夫的馈赠,卢大夫只好算了。(转眼间,付来弟学习回来。有一天,她受公公委托,带着母亲去县医院取药品,两人办完事提着大包小包正走在去车站的路上,付小兰走着走着回头又望了望县医院,便和女儿聊了起来。付小兰说:“当年,娘就是在这医院住院来,没想到我女子还在这学习当医生来。”
付来弟说:“这有啥稀奇的,我在这学习期间,还见过当医生的给他住院的父母看病,这都很正常,这里的院长在我快毕业的时候还找我谈话来,想把我留在医院,我赶紧把院长回绝了。”
付小兰说:“回绝的对,咱坚决不能做卖良心的事。”
付来弟说:“对呀。娘,我今叫你来县上,是卢大夫的主意,说我不在的时候,您给医疗站帮了不少忙,他给你发工资你不要,硬让我领您来县上买衣服。”
付小兰说:“我就说么,你今咋光挑贵衣服看,幸好我没看上款式,原来是卢大夫主意,行了,你回去了给卢大夫说声,他的心意我领了,也替我谢谢他。”(母女俩说话间,一个英俊的小伙,骑着一款新潮摩托车插肩而过,让付小兰特别羡慕。)来弟,你看这摩托车多好,要是平安和你弟各有一辆摩托车那该有多好?主要是你们出来取药方便,你弟上下班回咱家也方便。”(付来弟因没有注意,赶紧回头张望。)
付来弟说:“娘,你真还有点眼力,这车真不错,这样吧,卢大夫给你开工资你不要,又让我哄着给你买衣服你也不要,咱不如用这分钱给我弟买一辆摩托车,还能带上我爹常回家来。”
付小兰说:“不不,给你弟买车我有钱,你们不买吗?”
付来弟说;“卢大夫早都说了,要买就买个能转移病人的面包车,如果遇上严重的病人,诊所治不了就可以帮着送到县医院,让病人争取及早治疗。”
付小兰赞扬的说:“还是卢大夫人家有远见,咱这乡下就得有个这样的急用的车。”
付来弟又说:“娘,买摩托车的事你就交给我,你不想用卢大夫的钱,就用我的钱买,就当女儿头次学着孝敬您了。”
付小兰爽快道:“行!”(不久,卢平安和付来弟买下一辆摩托车,让商家派骑手带着付小兰将摩托车送到了山上。当高大强和妻子送走了摩托车骑手准备回家时,巧遇到了大强哥的妻子。)
大强嫂说:“咦!小兰,我准备去叫你,你哥刚从地里弄回来好多菜,走走,赶紧给你们拿些,我们吃不了也就放坏了。”
付小兰说:“行,大嫂,那我就不客气了。(付小兰跟着大嫂拿菜去了,高大强一人刚回到家里,高来生就下班回来了,他看见院子放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激动坏了。)
高来生说:“爹、爹、爹,哪来这摩托车?谁来了?”
高大强说:“你娘给你买的,骑手带着你娘刚刚送到,你娘说让咱父子俩回家,行个方便。”
高来生听罢问:“爹,那我娘人呢?”
高大强说:“你娘去你大娘家拿菜去了,她把面都擀好了,就等你回来下面吃了。”(高来生一听是母亲为他买的车,兴奋的便要骑车试试。)
高来生说:“爹,咱等会吃饭,我先骑车出去溜溜。”(高来生说着,就骑车出了门。)
高大强叮咛喊道:“来生!骑车小心,这山路坡多。”
高来生回话道:“爹,放心,你知道我单位也有摩托车,我早都会骑了。”(付小兰拿着菜从大嫂家往回走,听见摩托车响声,顺声望去见是来生,惊喜万分。)
付小兰大声喊道:“来生!你会骑摩托车呀,咱先吃饭么?”
高来生回话说:“娘,我转一圈,试试车就回来吃饭。”
付小兰到家对丈夫说:“大强,我还不知道来生会骑摩托?”
高大强说:“他厂有,老职工都不敢骑,小伙子都会。看样子还是我老婆有主见、有眼力,这车把儿子高兴的连饭都不吃了。”
付小兰说:“你才知道,你老婆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要智慧有智慧,你还有嫌弃的啥?”
高大强开心的说:“不嫌弃、不嫌弃,这回有摩托车了,我必须勤回去,给家花浇浇水、上上肥。来来,抓紧让老汉亲一口。”(高大强说着就要去亲吻妻子。)
付小兰腼腆地推开丈夫说:“老骚情,儿子马上就回来了,我去下面。”(高大强为了感谢妻子这么有心送来摩托车,便和妻子一起下厨,炒了两个菜以表庆祝。一会儿,高来生骑车回来了。)
高来生放下车说:“娘,这车美的很,劲大、灵活,也特别好控住,比我厂的车好几十倍。”
付小兰说:“我儿喜欢就好,快洗洗吃饭。”(这时,高大强端来二盘炒好的菜和臊子锅盔,一家人和颜悦色、围桌吃饭。)
付小兰对儿子说:“儿呀!看你爹这锅盔馍和臊子做的越来越正宗了,这炒菜也长本事了,真是色香味俱全。”
高大强说:“这都是你娘逼出来的,我得感谢你娘把我骂出来,才让我有了今天这厨艺。”
付小兰说:“真没劲,夸你两句,你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儿子,国杰都结婚了,你也不小了,村里都有人给你提亲了。”
高来生意外呼:“啥!村里有人给我提亲,我不信,我是出了名的村人嫌?”
高大强说:“瞎说?讨啥人嫌?以前怪爹没当好,逼的你受了个罪,才走了这弯路。”
付小兰接着又说:“儿子,你爹说的对!别老提那件事,那个种瓜的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好了,你就好比别人把羊偷走了,你去拔了个拴羊的桩,赶上了瞎运气。”
高大强又说:“不管咋说,爹也给那老人把钱花了,孝也行了,把事情也基本上都摆平了。”
高来生打断话说:“爹,儿子太对不起您们了。听我娘说,为生个我,爹到处找偏方,生了我后,爹又怕我上学受欺负,教我学武功,这我都记着呢。再后来,我用学下的武功欺负人,害得种瓜爷爷丢了命,爹又替我花钱、吊孝,我却不知悔改,一错再错,害得我婆去世,娘和爹翻脸,这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我保证以后再不犯错,好好孝顺爹娘……。”
高大强欣慰的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儿子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真是长大了。”
付小兰自责的说:“儿子,你爹离家上山与你无关,是娘糊涂,嘴不把门,逼得你爹才上了山。来,咱娘俩以面汤待酒,敬你爹一回,算是给你爹道个歉。”
高大强不好意思说:“你娘俩干啥?一家人客套啥?吃饭、吃饭!”(高大强看着妻子和儿子端着面汤碗,执意的要敬他,也只好端起桌上的面汤碗,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4)场景四、白家寄信张家
置景:付玉兰一辈子生育了五个孩子,整天忙忙碌碌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如今儿女们各奔东西,慢不下来的她总觉得特别失落。这天早上,付玉兰打发丈夫给二儿新家送白菜去了,他在家里做好饭了,还不见丈夫回来,埋怨又从心起。张承让在送完白菜,提着笼子在回家的路上,收到了大女儿张换换的来信,顺便拆开就叫有学问的人给他看了起来。
付玉兰在家埋怨地说:“死老头子,让给老二家送几个白菜,去了这大功夫,咋还不见回来。”(这时,张承让提着笼子回来了)
张承让拿着拆开的信说:“老婆,换儿来信了,我把字都忘完了,孩子们都不在家,我顺便就叫有学问的人给我念了念。”
付玉兰端饭来说:“我就说么,啥事要紧的连饭都不吃了?娃小时候,咱嫌娃多,现在家里连个念信的人都没有了。你看国文一家在省城,国良一家搬到了新桩基(新建的住房院子),他人又到乡下蹲点搞生产,多亏国良这媳妇能干,抽空把地的活干了,还把娃的学习抓得紧紧的。国杰也是指望不上,媳妇跟着他跑销售,把第一个娃小产了,把我能气死。你说两口子到县上搞苹果推销就蛮好的,这会非要折腾办啥醋厂,你也不劝劝国杰,咱这家家都会做醋,他做下醋卖给谁?俩口子光知道忙他们的事,说是媳妇又怀上了,不知道会不会照顾自己。小换小换,咱说生个巴巴女,老了能围着咱转,如今长大了,住校上高中了,也幻想着要飞出咱这土窝窝。”
张承让边吃饭边说:“飞叫飞么,当年咱把国良忽悠到家里了,现在咱想忽悠谁,也没人听咱的了。人常说,儿女自有儿女福,别为儿女做马牛。话是这么说,老人咋能不操心儿女的事,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国杰,干啥事说风就是雨,这两三年,国杰为了扩大苹果销售量,把咱的醋当人情送了,害得咱去年做了三次醋,把你累得够呛。现在要醋的人越来越多,他办醋厂路子错不了,你就等着以后吃现成的吧。”
付玉兰说:“但愿吧!做醋就是太麻烦了,也太操心了,发酵的温度拿不准,醋就白做了。”
张承让嫌烦的说:“老婆,我说你就别操心了,现在有科技仪器测温,国杰能不能把醋做好,那是他的事。哎!你看我叫外人念了个信,你也不问信里说的啥?先把怨话说了一大堆。”
付玉兰这才问:“那换儿来信说的啥?”
张承让说:“换儿问咱都好这么?家里缺啥不?还说石头又升职务了。毛毛和豆豆长高了,也正式上学了。她自己挣的工资足够家里生活费,还说让贤身体很好,天天跟着老年人学打拳、闲暇又领着同龄人把家属院废弃的荒地、瓦杂滩,都收拾出来种上了菜,让咱们都放心。”
付玉兰意外地笑了说:“啥?让贤学打拳,笑死人了,成老婆子了还学打拳,得是嫌没他姑父了怕人欺负她?”(付玉兰这话一出口,又逗笑了丈夫。)
张承让笑着说:“瓜老婆子,让贤学的叫太极拳,常练习的人就不会轻易生病,大强和来生都会点。对了,换儿还说,阴历十月一,送寒衣的日子快到了,让帮忙替她们给祥子把坟上了。”
付玉兰接着说:“这事还用她写信说,上坟每次都少不了。你说让贤学拳,大强和来生也会,提到来生,我想起来了,上次来弟结婚时,小兰给我说,来生在厂表现好的很,厂领导都让来生当上采石队队长了,她要咱给来生说媳妇呢?”
张承让思考说:“来生真不小了,该成家了,娃是个好娃,经历个事情真长大了,和咱国杰一样么。”
付玉兰认可的说:“是呀!娃们经见个事情,也都就懂事了。他爹,你在外面交往多,有合适的给来生介绍介绍……。”
(5)场景五、付家妻子送行
场景:有一年秋收麦种的日子,高来生开着摩托车和父亲回家收种结束,准备返回单位上班,付小兰给儿子拿了些喜欢吃的锅盔、辣子跟着送行。
高来生接过母亲的东西说:“娘,你回去吧,我又不是当兵,得去三年才能回来看你。”
付小兰说:“娘这会没事,送送你们。麦种上了,玉米棒也晾好了,今年收秋把你爹给省下了,我儿这次出大力了。”
高来生说:“娘,你这话说的不对,我长大了应该出力。”
高大强说:“你娘竟说些没用的话,年年收种还都不是我?今年我是有事没太帮上,你娘就瞅见了。”
付小兰说:“对对!年年都是你爹出力大,我说错了。”
高来生微笑着说:“娘,你啥时变的这么能让步了,以前你可不是这样?我记得我爹说错了一句话,您就要和我爹吵好几天,还多少天都不跟我爹说话。”
付小兰接着说:“娘能让步,还不是让你爹把人整的来。”
高大强得意的说:“儿子,爹给你说,你娘就是麻迷婆娘、走扇子门,多亏爹调教。”
付小兰接着说:“吆吆!给你个颜色就想冉大红。儿子,你以后娶了媳妇,可不敢学你爹的样子,一辈子光和媳妇较劲。”(高来生听了母亲的话,又怕老两口吵起来,只好劝母亲别送了。)
高来生劝说:“娘,别送了,再送我都怕你俩吵起来。”(高大强听了儿子的话,呵呵笑了起来。)
高大强说:“放心,我们只是磨磨嘴皮子,想吵也吵不动了。”
高来生又说:“要不,爹别去了,在家陪我娘,我一个人住在山上,山上那么多户,没有啥害怕的。”
付小兰关心的说:“瓜娃,咱家里有电视,还有来弟陪我,你爹老家也没个电视,就让你爹去给你做做伴,娘也就放心了。行了,我不送你们了,你们走吧,我回去了。”
高大强插话说:“回去回去,赶紧回去,别影响我们走路。”(高大强这话说的是不好听,其实也是劝妻子别送了。)
付小兰理解的说:“儿子,记得骑车下坡要小心,上坡就叫你爹下来推车。过两天,娘把家里按顿好,也就上山来了。”
高来生回应:“好、好!爹,上车上车,出发!”(高大强坐在儿子身后,高来生一脚油门、一溜烟的就出了村,高大强这时,还美滋滋的还吼起了秦腔)
高大强唱:“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
(6)场景六、车祸一死一伤
置景:付迎弟和付来弟结婚后,先后都添了孩子,她们都有婆婆照顾,付小兰每去看望一次,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付小兰也梦想着要抱上自己的孙子,于是,她为了督催儿子找对象,居然住到了山上。转眼春,高大强老家山村小院里,付小兰正在做饭,高大强一个早就被“四方山”的朋友叫去鉴别石头去了,直到高来生骑着摩托车下班回来,高大强还没回来。
高来生一到家就高兴地说:“娘,给你说个好消息,我们厂的职工宿舍终于粉刷完工、通了水电,从明天起,大家都可以搬进去住了,我爹也可以下山了。”
付小兰说:“有宿舍好哇,我和你爹不急着下山,你看两个你姐都有孩子了,娘还想在这边给你找个媳妇定下,再下山去。”
高来生说:“娘,我的事不急,我爹人呢?”
付小兰回答说:“你爹一个早就被“四方山”的老朋友叫去了,你看天都快黑了,你吃完饭骑车去接一下,免得让人家送?”
高来生听罢说:“娘,我先去接,回来我们一起吃饭。”(高来生骑着摩托车就出了门。一会儿功夫,沿路远处就遇上了高大强,父子两一个骑车一个坐车,聊得十分和谐。)爹,明天我就搬到厂职工宿舍住了,您终于可以下山和我娘享清福了。”
高大强接着说:“享清福,你这话说的早了,两个你姐有孩子了,不用操心了,你还没媳妇,爹还没抱上自家的孙子?爹要是抱上孙子了,就不雕刻石器了,到那时才能算得上享清福。”
高来生回话:“我娘刚也催着我找媳妇,爹,你说我这坐过牢的底子,急着娶媳妇是绝对不会娶到称心媳妇的,还不如让我好好工作,当上个小头头啥的,再用业余时间把你雕刻的手艺学下来,到那时再娶媳妇也不迟。”
高大强听罢劝道:“儿呀!你话说对着,人常说,成家立业,只有成了家,才能立足业。听爹的还是先成家好,女人无才便是德。吆!儿子,你看今天山上拉石头的车咋这么多?”
高来生说:“爹,你不是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不是刚开春吗?可能是哪里搞建设要用水泥、白灰啥的。爹,你坐稳,我会小心。”(高来生说罢,骑着摩托车平安的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拉石头的汽车,高大强这才放下心来。)
高大强又说:“有个摩托车就是方便,爹以前回趟家,最少得走半天,现在骑上车快多了。”
高来生夸赞说:“爹,还是我娘有眼光,对咱好。”
高大强笑了说:“哈哈哈,是呀!你娘是刀子嘴、豆腐心。(父子俩说话间,路的前方又来了一辆装石头的车,谁知这车的后箱铆钉渐渐划开,相遇时车棒子裂开,车上石头瞬间翻滚下来,高来生明白摩托车冲击力很强,他无法避开,便一脚踢掉了父亲,他人和石头还有摩托车一起滚下了山沟。当高大强幸运被山坡上的树拦住,他看见儿子摔下了山沟时,不由得失声呼唤。)来生,来生,我的儿呀,我的儿呀!”(山沟顿时响起了回音,我的儿呀、我的儿呀、我的儿呀……。高大强和儿子遇上横祸,已被送到医院抢救,抢救室门前聚集了不少亲朋好友。高来生因流血太多抢救无效死亡,付小兰看见儿子全身盖着白床单推出了抢救室,一下子就哭晕了过去。高大强除受惊之外,两处骨折仍在救治之中。医生为了安抚付小兰,只好把她安置在病房里休息,待付小兰缓过气了,她就又放声大哭,难以安静。)
付玉兰劝道:“小兰别哭了,上辈子是咱欠来生的,这辈子他跑世上要债来了,老天要收来生,咱有啥办法?”
付小兰又哭:“姐,来生没了,大强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想活了。”
付迎弟流泪的说:“娘,别哭了,医生说我爹只是骨折了,手术很成功,一会人醒了就转病房了。”
付来弟接着又说:“娘,我爹真的没事,你就放心吧,现在我弟没了,我爹动不了,你再生病咋办?”
付小兰后悔的说:“女子,娘就是个扫把星,都怪娘给你弟买了摩托车,你弟今刚下班回来连口饭都没吃,怪娘嘴长让去接你爹,是娘害死了你弟,你说你弟来世上咋就这么倒霉呢,啊!”
付来弟接话说;“娘,我要是早知道出这事,打死我也不会拿钱支持你,让你给我弟买摩托车,我弟这样走了,我更有责任。”
付玉兰再次劝导说:“都别怪自个了,你们买车都是为好来,谁知这石头车寸不寸,偏偏就等他父子俩走到跟前列帮了(坏了意思)。”(付玉兰的话还没说完,这时,手术完成麻醉散去的高大强醒了,顿时传来他的哭声。)
高大强哭喊:“儿子、儿子、医生,我的儿子呢?医生,不要管我,快救救我儿子、快救救我儿子。”
医生说:“他流血过多,我们尽力了。”(高大强听明白了医生的话,当下就发疯起来。)
高大强亢奋的说:“我不信、我不信,我要去看看我儿子,来生、来生,你在哪里?儿子,让爹看看你。”
医生说:“好好,你先休息一会儿,我马上安排人,让推你去看看儿子。”(医生见高大强挣扎,情绪急躁的影响术后恢复,只好又让护士给吊瓶里加了镇静药剂。)
高大强说:“医生,你可要说话算话。”(不一会儿,高大强就迷糊过去了,观察室这才安宁了下来。)
医生出来通知:“高大强家属,人可以转病房了。”(高大强被转到了付小兰住的病房,付小兰看见丈夫头、脚、腿、肘用白布裹着被推进来,哭声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