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教师世家>第10章 吉方良听课见习,李文清征求意见

第10章 吉方良听课见习,李文清征求意见

作品名称:教师世家      作者:周世鼎      发布时间:2024-12-15 11:30:58      字数:3809

  根据郑国胜、李文清布置,整理好学校各种资料,粉刷布置好办公室,吉方良的主要工作就是见习,也就是听课学习。
  这天他和宋老师联系,想听宋老师教的四年级语文课。宋老师说:“我这节是总结课,没多少讲的,主要是学生活动。”言下有推辞的意思。
  吉方良说:“总结课最难上,我正是要听一听,好好学习学习。”宋老师只得答应。
  课前五分钟,吉方良自带板凳来到四甲班教室,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他在教室的最后边坐下来。还没有上课,他向学生了解了课程进度。这一节课果然是总结课,前面两节课是介绍课文、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和讲析课文。
  上课了,宋老师大步走进教室,在讲台前立正站好,目视全班学生。班长大声喊:“起立,敬礼!”全班同学在座位前立正站好,向老师深深一躬。
  宋老师还礼,然后挥挥手说:“请坐。”学生坐好,他开始讲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二十一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上总结课,打笔记。”
  同学们听说打笔记,顿时慎重起来,纷纷把笔记本、钢笔、铅笔从书包里拿出来,在面前放好。
  宋老师又说:“咱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把讲过的内容复习复习。”同学们低下头开始读书,读完坐好,眼睛看着老师。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训练有素。
  宋老师把一块写着生字词的小黑板挂在黑板上方的钉子上,说:“我们先复习生字词。谁来读一遍?”
  同学们纷纷举手,宋老师指名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很熟练地读了一遍,只是由于方言的影响,他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把“奔驰”读成“奔刺”,“芬芳”读成“风芳”,“声音”读成“声英”。
  宋老师又指定一个同学读,仍然这么读;全班同学齐读,依然这么读。宋老师一直没有纠正。吉方良这才知道宋老师是用方言教学生字的,所以他不认为同学读错了。接着复习词语解释。宋老师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提问,叫学生回答,答对的他就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芬芳”一词时,有的同学回答“花草的香”,有的同学回答“花草的香气”,有的同学回答“花草的香味”。
  宋老师说:“只有‘香气’是对的。解释成花草‘香’和花草的‘香味’都不对,香太笼统。香气只可闻,却无法品尝,所以香味也不对。”宋老师就把“花草的香气”板书在黑板上,作为“芬芳”一词的正确解释。不一会八个词语复习完了,八个词语的正确解释也在黑板上标书出来。宋老师带领同学读了一遍,要求记熟会背。两分钟后,同学开始练习用这些词语造句。每个词语,宋老师先造一个例句,然后要求学生模仿造句。“奔驰”一词,宋老师的例句是“马会奔驰”。
  同学们便跟着仿造:“牛会奔驰”,“驴会奔驰”,“狗会奔驰”等。这时一个同学说:“我认为牛不会奔驰,它跑得慢,不能叫奔驰。”又一同学说:“我认为牛会奔驰,我们队里有一头牛跑得很快,人都撵不上它。”两个同学各执一词。
  宋老师解释说:“奔驰就是很快地跑。如果你看到的牛跑得很快,就叫奔驰;如果跑得不快,就不叫奔驰。”
  “芬芳”一词,宋老师的例句是“鲜花芬芳”。可是同学们却不会仿造,因为除了鲜花有香气,他们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有香气。宋老师提示说:“在鲜花芬芳的熏陶下,其他东西也会有香气的。”于是,同学们造出了“小草芬芳”“田野芬芳”等句子。
  八个造句又用去很多时间。同学们有些着急了,举起笔记本向宋老师示意,小声喊:“老师,开始打笔记吧?”
  宋老师点点头,说:“好,现在打笔记。”同学们听说打笔记了,立即高兴起来,把课本收进书包,翻开笔记本,拿起笔来,准备抄写。宋老师说:“首先把课题写上,然后做题目。第一题词解,第二题造句,黑板上已经有了,同学们先做。第三题段落大意……同学们做完第一、二题后再跟着我一起做。要求:书写认真、工整、准确,不准添字、漏字。听清楚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听清楚了。”
  宋老师忙着把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问答题及答案抄写在黑板上。他抄写了一会,又回过头来强调说:“书写要认真、工整、准确。准确就是不多一个字,不漏一个字。记住了吗?”
  “记住了。”
  “记住了。”同学们正在专心抄笔记,回答得并不够整齐。
  宋老师和同学们都忙着打笔记,吉方良无课可听了,便站起来走到同学中间看他们抄笔记。他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按宋老师要求做的,书写认真、工整、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但也有个别同学抄写得比较潦草。他小声问他们:“为什么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开始他们不肯说,一再追问,他们才说:“没意思。反正是自己看,又不交老师打分。”
  一天,李文清把吉方良叫到教导处说:“我看你最近听了不少课,还认真写了听课笔记,能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吗?”李文清看着他,温和地说。
  吉方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知道李文清很忙,王集小学的教学业务,全公社小学的业务活动,都靠他组织安排,他很少有时间专门找他谈话,今天找他谈听课的心得体会,一定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对他的关心爱护,是个难得的向他请教学习的机会。他想了想说:“老师们的课我几乎都听了,有的听得多一些,有的听得少一些。总的感觉是:老师们工作认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也很好……”
  李文清笑了,说:“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不是要你来歌功颂德的,我是想请你实事求是地评论一下我们王集小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些什么缺点和不足,需要改进的。这也是郑校长和我不安排你上课却安排你听课的一大用意。你懂我的意思吗?”
  吉方良听李主任如此说,点点头,表示理解。然而奉承话好说,说别人的缺点错误的话却难于启齿。他红着脸考虑了半天说:“老师们的课确实讲的很扎实、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但是……但是,”他仍然难于启齿,“我觉得与我在淮师附小,听那些老师的讲课,还是……还是有些差距的。”
  李文清听吉方良如此说,忙追问道:“差距在哪里?说得具体一些。譬如……”他用一双慈善有神的细眼看着吉方良,引导他说得具体一些。
  吉方良再也无法回避,只得说:“差距,就在于,我们的老师教法太死,太呆板。”他抬起头去看李文清,见李文清正用一种严肃而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于是他鼓足勇气说,“给人一种私塾先生教学的印象。”说过又感觉不妥,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说得深了,李文清会生气。因为他是教导主任,负责学校的教学指导,老师们的教法有问题,他也有责任。
  然而,李文清并没有生气,他说:“以前教研室的同志来听课也提出过类似的意见,说一些老师讲课是‘填鸭式’,满堂灌,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要求老师采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我们在教研会上也谈论过,布置改进过,老师们也试着做了些改过,但效果并不好。学生不是启而不发,就是答非所问,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期末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五六分。”
  吉方良听了李文清的介绍,知道王集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是没改革过,而是怕考试成绩下降,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正处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觉得应该鼓励他们坚持教学改革,使用谈话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各科教学才会有大的进步,才会出成绩,有出路。于是他说:“我在附小实小见习实习,听过他们老师的课,也与他们的老师、同学攀谈过,他们确实是运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死记硬背的现像。虽然他们回答的没有老师抄的答案那么准确、全面,但确是出自理解,较有创意。所以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而且没有考试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我实习的附小五(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人均八十九分,算术人均九十三分。我看过他们的考试卷,虽然答案并不统一,但大致意思是一致的,有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李文清听吉方良这么说,知道情况属实,但是他又说:“城市的学生见多识广,知识面宽阔,家长文化层次高,又有时间辅导学生,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因此理解问题的能力就强得多。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在农村生农村长,知识面狭窄,还是让他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多读一些,背一些,记一些;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扎实了,自然就能理解,融会贯通。”他引用古人的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背得多,其中的道理自己就会明白,根本不用别人指导启发。”
  至此,吉方良又发现了李文清固执的一面,而他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似乎更支持了他这种固执。吉方良无奈,只好说:“您讲得也很有道理,很多人也都这么认识。我父亲也曾这么对我讲过。我从小跟父亲学习古诗词,就是这么一首首背下来的,父亲很少讲,后来背的多了、熟了,意思也就理解了。私塾的教法虽然呆板,但对于阅读和书法的教学很适用,因为它提倡多读多练,熟能生巧。但是对于自然科学的教学,就远远不能适应。如果每一学科都来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要学习到何年何月?所以教学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得快、理解深,离开老师,也能自学。所以,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坚持下去,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
  李文清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看来今后我们还是要再强调教学改革,提倡谈话法和启发式的教学法,并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他想了想对吉方良说,“你能不能根据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运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上一堂示范课给大家看看,这对大家也是个触动,我们借此把教学改革再开展起来。”
  吉方良脸又红了,连忙说:“不行,不行。我只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没有一点实践经验,怎么能上示范课?不过我在淮师见习的时候,收集了附小、实小一些知名老师的优秀教案,下周我拿来给您看看,如果您认为合适,我就刻印出来,供老师们学习参考。”
  李文清想了想,说:“这样也好,对大家也会有启发引导作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