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4章
作品名称:跋涉者 作者:碾子 发布时间:2025-01-07 10:32:12 字数:7211
43.为生意陈江结怨
江耀华觉得宁化生意难做,去汀州跑了一趟,向陈富义了解汀州的生意情况,并且上街跑了几趟,具体了解各行各业的生意情况,然后决定到汀州做生意。江腾蛟赋闲在家,江耀实的儿子江龙飞在宁化做生意。半年之后,江耀华的生意渐有起色,于是把侄子江龙飞也接到汀州城,二人联营,生意日渐兴隆。江耀华觉得父母年长,把二老接到汀州。
江腾蛟提着几样礼物走进陈长贵的家,陈长贵迎上前,笑呵呵地说:“你来汀州看儿子,还是来汀州居住?”
陈长贵的女人让座沏茶,陈长贵递烟。江腾蛟扫视一眼屋子,屋里家具气派,非常人可比,看来陈长贵的生意不错。
江腾蛟说:“本来我想在宁化住,毕竟住了二十多年,熟悉了,但两个儿子让我来汀州居住。汀州人生地不熟,可我老了,得依靠儿子,因此搬来汀州。这样跟你的距离近了,可以经常往来。”
陈长贵说:“恕我直言,当初正阳人应该来汀州,不应该选择宁化。宁化的商业没有汀州发达,汀州自然比宁化好生存。宁化到处是山,便于避乱,汀州也是如此,正阳人搬来汀州居住吧。”
江腾蛟说:“正阳人已经在宁化落户,移居汀州谈何容易?房屋地产要贱卖,损失很大。正阳人穷困,折腾不起,得过且过。”
陈长贵给江腾蛟续茶,说:“你不是来汀州了吗?你可以来汀州,别人为什么不可以来?”
江腾蛟说:“我的两个儿子是生意人,大部分正阳人是庄稼汉,他们折腾不起。”
陈长贵说:“以房换房,以地换地,损失不了多少。如果正阳人愿意来汀州,我带你们到乡下选址,距离陈家大院十里外有一处好地方,地形开阔,很适宜居住。”
江腾蛟说:“日后再说吧。今天我们喝酒叙旧,不谈别的。听说你儿子的生意不错,我们来到汀州,需要你扶持,你来汀州多年,有根基。”
陈长贵说:“我不会撇下你们不管,会尽力帮助你们。”
江腾蛟住在汀州,闲时总喜欢到江边溜达,发现汀州水运发达,汀江商船进进出出,异常繁忙。汀州不但水运发达,而且造船、造纸、陶瓷和印刷业也发达,江腾蛟为此惊叹。汀州城的行商坐贾很多,人来人往,乃至有歌楼青楼,歌女妓女云集。江腾蛟把小女江小玉和女婿接到汀州,帮助他们买房买地,跟着两个儿子做生意。江永明的后代江远志跑来汀州投靠江腾蛟的儿子,也做起了生意。
江远志来到汀州,向江耀华借钱买船,做贩运生意。江远志从汀州购买瓷器,沿着汀江运往永定倒卖。江远志做小本生意,但比在宁化种田强许多,渐渐积攒了钱财,又买了一条船,希望搞长途贩运。听说赣州茶叶销路好,江远志从浮梁买了一船茶叶,想运往赣州。江耀华曾经奉劝江远志,别到鄱阳湖附近做生意,免得遭劫,江远志胆子大,期盼侥幸通过鄱阳湖。在前往浮梁途中,江远志看见几条船满载货物,从不远处经过,江远志心中有了底。船驶到湖心,迎面驶来一条大船,船上的人拿着长矛和大刀,江远志见状,惧怕几分。大船上的人吆喝江远志停船,江远志依旧前行,船上一箭射来,射在船帮上。江远志惊恐,担心射死人,连忙停船。
大船上的人喊:“船上装什么货?”
江远志说:“茶叶。”
大船上的人吆喝:“送一包茶叶犒赏弟兄们。”
江远志和伙计商量一通,答应送茶叶,大船上下来三个大汉,搬走一包茶叶。江远志心疼,对伙计说:“老子损失几十斤茶叶,倒霉!如果在陆地,老子跟他们拼命。”
伙计说:“失财免灾,我们惹不起他们。”
江远志沿着赣江南行,把货运到赣州,一心想多赚钱。船到赣州,发现市场上到处是茶叶,如果想卖掉茶叶,只能折本。江远志不甘心,把茶叶搬进货栈,等待时机。江远志郁闷,便到青楼消遣。一连几日,江远志的货脱不了手,仔细打听,原是陈富义占领了赣州的茶叶市场。陈富义多次来赣州做茶叶生意,自然有客户。江远志自认倒霉,只好折本卖掉茶叶,心中怨恨陈富义。江远志不知陈富义是何许人,只知他是来自汀州的客商。回到汀州,江远志向江耀华打听陈富义,才知道是陈姓人。自此,江远志对陈富义怀恨在心。
江小玉从江耀华口中得知江远志与陈富义的矛盾,觉得江陈两姓不应失去和气,便对江远志说:“江陈两姓几代交好,不应该因为做生意失去和气。人家陈富义的生意在前,你的生意在后,怨不得人家。如果你们发生矛盾,我们兄妹难堪。天下很大,如果有本事,你到别处开辟市场。”
江远志说:“我初到赣州做生意,就碰到陈富义,他让我折本,损失不小。生意场上无父子,我与他拼到底。”
江小玉说:“陈家在汀州四周做生意多年,有自己的市场,你与陈家较劲,自讨苦吃。我们兄妹几人也做生意,但不跟陈家较劲,你识趣吧。”
江远志觉得江小玉的话有道理,心里服气,嘴上却不服气。陈富义从江小玉口中得知江远志的心思,也不计较,依旧忙乎自己的生意。陈富义从浙江买了一船盐,运到抚州。陈富义在码头卸货,让客户在码头接货,彼此正在忙乎,看见抚河驶来一条船。
船靠岸,江远志下船,看见有人搬运货物,说:“是盐吗?”
客商说:“是。你的船上装什么货?”
江远志说:“盐。这船盐是哪里的商人?”
客商说:“汀州。也许你认识他。”客商向岸边一指,一个人正蹲在地上,看搬运夫搬盐上岸。
江远志从未见过陈富义,心里嘀咕,看来这船盐又得折本,但不甘心。江远志上前,说:“你是汀州的商人吗?”
陈富义说:“是。你买盐吗?”
江远志说:“我卖盐。”
陈富义吃惊,说:“我的货已经脱手,你尽管做你的生意。”
江远志说:“你为什么处处跟我作对?我去赣州做茶叶生意,你让我折本。我来抚州卖盐,你也来抚州卖盐,岂不又让我折本?”
陈富义说:“如果你走在我前面,折本的人是我,谁让你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生意?你做生意不是一次两次,何故次次折本?长点记心吧。如果你愿意折本卖盐,我倒想买。”
江远志说:“做你的春秋大梦!即便我把这船盐倒进江里,也不会卖给你。”
陈富义说:“我不忍心让你血本无归,还是留一点本钱。你把这船盐卖给我,我马上付钱。”
江远志把船靠在江边,到抚州去找客商,客商看见江远志初次来抚州做生意,不愿买他的货。江远志生气,让伙计守船,独自去青楼消遣。夜半,江远志回到船上,面对江水叹息。
陈富义将货脱手,与当地的几个客商在酒楼喝酒,让他们别买江远志的货,客商应承。陈富义心里高兴,带着几个客商到青楼消遣,兴尽而归。次日,陈富义来到江边,看见江远志坐在船上发愁,说:“我帮你将货脱手,保你不亏本。”
江远志说:“做梦!”
陈富义说:“不妨把盐运到赣州,兴许哪里好脱手。我有一船瓷器运往赣州,我们一同前往。”
岸边另一条船上装着瓷器,江远志方知是陈富义的货,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你希望我的这船盐倒江,做梦!”
陈富义划着瓷器船前往赣州,江远志转念,兴许赣州能将盐出手,便尾随陈富义前往赣州。陈富见身后跟着一条船,估计是江远志的盐船。船到赣州,陈富义看见江边停着自己的船。陈富义走进客栈,寻找自己的伙计,不见踪影。夜半,两个伙计回到客栈。
陈富义说:“货出手了吗?”
一个伙计说:“按照你的吩咐去做,很顺利。”
陈富义说:“你们去哪了?”
两个伙计讪笑,说:“先去酒楼喝酒,然后去青楼消遣。”
陈富义说:“收款了吗?”
一个伙计说:“货款寄存在客栈老板处。”
两个伙计帮着陈富义卖掉瓷器,走进酒楼喝酒,看见江远志和一个伙计在酒楼喝酒。陈富义跟江远志打个招呼,说:“你果然来了赣州,货出手了吗?”
江远志说:“你诱我上当,我果然上当,你坑人不浅,不地道。”
陈富义笑了,说:“如果货不好出手,我帮你一把,把货卖给我,我给你本钱。”
江远志无奈,只好把盐卖给陈富义,陈富义很快出手,欣然回返。
江远志回到汀州,走进江耀华的家。江远志进门便叹气,江耀华看出江远志生意不顺当,说:“这趟生意不错吧?”
江耀华给江远志沏了一杯龙井,说:“上好的茶,尝尝味道。”
江远志喝了一口茶,说:“茶的味道不错,我心里的味道不佳。上次生意折本,这次生意保本,陈姓人不好惹。”
江耀华说:“做生意有赚有赔,很正常,就像打仗一样,哪有常胜将军?不亏本就不错,辛苦一趟而已。”
江远志说:“我到抚州贩盐,陈富义也到抚州贩盐,先我一步出手。他诱我到赣州卖盐,不料他也在赣州卖盐,并且先我出手,我只好把盐卖给他。我保本,他赚钱,似乎我是他的伙计。”
江耀华哈哈大笑,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意。没有机巧,如何赚钱?”
江远志说:“这不叫机巧,是欺骗,是坑人。”
江耀华说:“这叫机巧,不是坑人。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意场上的机巧和坑人是一码事,其实有很大不同。机巧是智慧,是手段;坑人是骗术,是品质问题。经商固然需要胆量,但离不开智慧,你仔细去揣摩吧。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赢,折本是赚。你不妨向陈富义学习,他是你的老师。”
江耀华的儿子江龙吟走进屋,向江远志打个招呼,便捧起一本书。江远志看见江龙吟已成小伙子,说:“你舍得让江龙吟读书吗?”
江耀华说:“他喜欢读书,就让他参加科考,科考也是一条出路,而且是权贵最喜欢的出路。生意人能赚钱,但为权贵所鄙视。”
江远志说:“江龙吟定亲了吗?”
江耀华说:“定了。准备年前给他完婚,届时请你喝喜酒。”
江龙吟结婚之日,江远志和陈富义都来赴宴,江远志看见陈富义穿着一身十分阔气的衣裳,向他微笑一下,便与别的客人寒暄。陈富义志得意满,不把江远志放在眼里,江远志举杯狂饮,直至酩酊大醉。
44.见异地思量迁居
江腾蛟在汀州住了两年,心里惦记正阳人,认为汀州优于宁化,正阳人应该移居汀州,找一方好水土居住。江腾蛟跟江耀华谈起此事,江耀华摇头,说正阳人到宁化只有二十余年,再度迁居,人们难以接受。江腾蛟回到江家大院,人们立刻涌上来,江腾蛟招呼大家到自己屋里坐,说今晚有事跟大家商量。
夜里,人们走进江腾蛟的家,江腾蛟说:“我在汀州住了两年,感觉汀州优于宁化,大家不妨到汀州居住。”
江阳生说:“汀州城不错,汀州乡下如何?江家大院的人只能住在乡下,城里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江腾蛟说:“汀州乡下自然不如城里,也比宁化强。我们可以选择一处离城较近的地方安家落户。”
江阳平说:“离城近固然好,生活方便,可不太安定。一旦有战事,遭殃的地方必是繁荣之地,偏僻的地方倒安全,但生活艰苦,跟宁化没有多大差别。”
正阳人犹豫,大多数人不想去汀州。江腾蛟在汀州住了几年,江耀华的生意不错,已经在汀州安家落户。江腾蛟回到汀州,跟江耀华提起正阳人的想法,江耀华认为搬迁是件大事,何况是举族搬迁,太不容易。江腾蛟思量多日,决定再次回宁化。江腾蛟走进江家大院,人们再次涌上来,江腾蛟走进自己的屋,屋里挤满了人。
江阳生说:“你总不回江家大院,似乎忘了正阳人。”
江腾蛟说:“我哪里会忘正阳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大家。正因为我心里惦着大家,因此才回到江家大院。”
江阳生说:“你去了汀州,大伙总惦记你,希望你住在江家大院。你走后大家心里空落落的,似乎失去主心骨,你住在江家大院吧。”
江腾蛟说:“我也想跟大家住在一起,今天回来正是商量此事。晚上大家到我家来,我有要紧的事跟大家商量。”
夜里,人们陆续走进江腾蛟的屋,屋里说笑声不断,异常热闹。
江腾蛟说:“我去汀州两年,了解汀州的情况,汀州的确比宁化好。汀州水运发达,商业发达,汀江船只往来穿梭,城里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有造船、造纸、瓷业和印刷,谋生路子多,可以改变正阳人的生活状况。虽说宁化安宁,但江家大院的人生活艰难,如果长久在此生活,不仅这几代人的生活艰难,后代的生活也艰难。我思考再三,希望正阳人搬迁。”
人们沉默。许久,江阳平说:“正阳人来此只有二十余年,宁化生活平定,正是正阳人追求的生活。搬迁是件大事,要卖房卖地,各家都有损失。搬迁之后要买房买地,需要不少钱,人们难以承受。”
江腾蛟说:“眼下天下太平,福建是僻远之地,不会发生大战事。我们不能只求平安,还应改善生活,不能祖祖辈辈过苦日子。我带大家去汀州看看,如果大家觉得好就搬迁,否则依然住在宁化。”
江腾蛟为江家大院的人着想,江阳生和江阳平等人愿意跟着江腾蛟去汀州跑一趟。几人翻山越岭,到达汀州城,在江耀华家住了两日。三人在汀州城四处察看,果如江腾蛟所言,城里异常繁荣,店铺毗连,街上车水马龙,居然有酒楼和青楼。江腾蛟将几人带到江边,江水沿着城边流过,两岸古树参天,江中船只川流不息,江岸靠着不少船。江腾蛟又领着二人看造船、造纸和造瓷,二人兴奋,为汀州的繁荣所迷。
听说正阳人来到汀州,陈长贵走进江腾蛟的家,与正阳人寒暄。江阳生见过陈长贵,彼此有几分熟悉。
陈长贵说:“你们来汀州何事?”
江阳生说:“我们来看看汀州,了解汀州的情况。”
陈长贵说:“莫非你们想来汀州居住?”
江腾蛟说:“我建议正阳人来汀州居住,你认为如何?”
陈长贵说:“当初洛阳人选择汀州,正是觉得汀州比较好,此地社会安定,经济发达,适宜居住。如果你们有意来汀州居住,我带你们到乡下看看。当然,汀州乡下与宁化乡下并无多大区别,都是山区,山连着山,山间只有少许平地,平地可以种田。”
江阳生和江阳平很感兴趣,陈长贵带着几人来到乡下,跑了几个地方。江腾蛟几人选中距离陈家大院十里远的地方,这里青山绿水,山间有一块平地,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一般。江龙飞来汀州几年,觉得汀州不错,劝二人说服正阳人。
江腾蛟、江阳生和江阳平回到江家大院,三人把汀州了解到的情况告诉大家,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愿意迁居,有人不愿迁居。愿意迁居者想找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不愿迁居者安贫乐困,想过安居生活。有人舍不得自己亲手建造的江家大院,舍不得种了多年的田地,也舍不得和睦相处的村民。江腾蛟让大家思考几天,然后再商量。几天之后人们聚集在一起,许多人忧心忡忡,只有江阳生和江阳平等人很开心。经过多次商量,多数人愿意迁居,少数人犹豫。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忧虑,江腾蛟决定先建房,后搬迁,让正阳人到汀州后就能住进新房。如果建房资金不足,由他承担,人们知道江腾蛟不会食言。
江腾蛟挑选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人前往汀州,一行人来到选定的地址,看见四周青山环绕,山间有一条清澈的流水,还有一片开阔地,此地无人居住,都很满意。江腾蛟去找陈长贵,要求正阳人建房期间,借住陈家大院,陈长贵慷慨答应。江腾蛟跟江阳生等人设计建房格局,决定依然采用宁化的房屋结构,有建新如旧的感觉,也是对宁化的一份怀念。正阳人同心合力,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房屋。
正阳人回到江家大院,把新房的结构告诉大家,大家非常兴奋。正阳人放出口风,要卖房卖土地,村民和邻村的人都很惊讶,许多人跑来看江家大院的房子。江家大院在村里是首屈一指的院落,也是方圆几十里内的好院落。当地人大都住茅草屋,对江家大院的房子垂涎欲滴,纷纷出手买房,房子很快出手。正阳人苦心经营土地,土地肥沃,自然出手快。宁化距汀州近两百里路,正阳人只好把家具也卖掉。正阳人瞅着住了二十余年的房子,瞅着种了二十余年的田地,心里发酸,有人掉下辛酸的泪水。江腾蛟和江阳生等人劝慰,让大家放开眼量向前看,今后的日子会比过去好,但二十余年的心血和情感让人们难以释怀。
村民来到江家大院,看着正阳人卖房卖家具卖土地,一言不发。当初正阳人来此,村民有点恐慌,担心正阳人夺去他们的土地,影响他们的生活。二十余年过去了,正阳人不仅没有妨碍他们的生活,反而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正阳人要离开自己的家园,离开村子,村民默默地回到家里,若有所失,怀念正阳人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清明节到了,正阳人家家门头插柳枝,吃枣糕、鸡蛋和馓子,在祠堂前祭祀祖先。江腾蛟带着正阳人去上坟,人们浩浩荡荡走出江家大院,向村外走去。村民知道正阳人去上坟,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想起在此逝去的正阳人。正阳人跪倒坟前,烧纸点香摆祭品,连连叩头,热泪滚滚。
江腾蛟说:“先辈们,今天晚辈给你们上坟,祭奠你们的在天之灵。我们从湖口来到宁化,在此居住二十余年,已经融入这片热土,可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另觅家园。希望你们不要怨恨晚辈,不是晚辈无情,而是晚辈在此生活艰难。你们希望晚辈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家园。祖先从河南到江西,是为了生存,我们从江西到福建,从宁化迁往汀州,也是为了生存。我们不是厌旧喜新,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原谅我们暂时离开你们,让你们独自在此守候,日后我们会将你们迁往汀州,终日相守。别了,先辈!”
江腾蛟的话未毕,有人嚎啕大哭,有人泪水不断。人们想起先辈的音容,想起他们为晚辈付出的辛苦,江腾龙想起父亲江正阳,热泪滚滚。
江阳生抹去泪水,说:“乡亲们,擦干我们的泪水,前往新的家园,迎接新的生活。正阳人是勇敢的人,不怕艰难,不怕险阻。”
正阳人没有踏青,没有荡秋千,收好先人的牌位,准备带往汀州。清明之夜,清风习习,人们来到院里,怀想湖口的生活。湖口是个美丽的地方,正阳人在那里住了几十年,安居乐业几十年,湖口给三代正阳人留下美好的记忆。他们没有忘记江家大院,没有忘记那里的乡民,没有忘记让人迷恋的鄱阳湖。他们回忆先辈讲述的河南老家的故事,遥想那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很想去那片土地看一眼,寻找自己的根,但那是一个遥远的梦。他们想起在宁化的日日夜夜,刚来宁化时住的是低矮的茅草屋,用自己的双手建了像样的江家大院,开辟了新的家园。他们留恋这片土地,就像留恋相处已久的朋友。江腾龙提议向相处二十余年的村民告别,人们眼前闪现着他们善良的目光和淳朴的身影。
江腾蛟和江阳生把村民叫进江家大院,用茶水招待他们,共叙二十余年的情谊。村民看见正阳人脸上挂着笑意,心里依恋这片土地,心里隐隐感动。村民祖辈在此生活,他们期盼正阳人与他们世代相处。正阳人即将远行,村民无限依恋,只能用淳朴的语言祝愿他们。正阳人敲起锣鼓,拨动丝竹,为村民唱戏。唱腔高亢,唱声在江家大院回荡,在村里回荡,也在彼此的心里回荡。
村民早已来到江家大院,帮着正阳人收拾行李。正阳人背着行李走出江家大院,有人回望大院,泪花飞溅。正阳人不住地回望送别的村民,有的村民抹眼泪,知道就此一别,今生再也不会相见。村民将正阳人送出村头,望着他们向远处走去,走向他们的另一个家园。
宁化距汀州只有两百里路,山连着山,峰回路转。正阳人肩背担挑,几天后来到汀州,又一处江家大院向他们张开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