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忆海回眸>第四十五章驻地生活杂谈

第四十五章驻地生活杂谈

作品名称:忆海回眸      作者:晨爱      发布时间:2024-12-08 16:38:14      字数:4055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尽管离开生我养我几十年的家乡,带着儿女们在异地它乡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但跟随在丈夫身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虽然辛苦劳顿,但心里却总是阳光满满,日子也觉有滋有味。在部队居住的几年中,与我同住一栋房子的随军家属换了两三波。虽说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姊妹,邻里间相处和睦、融洽,空闲时走到一起就像亲人一样有着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新鲜事。尽管各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可聊起天来相互间都是畅所欲言,尽情倾诉,毫无一丝鸿沟,也没一毫隐私。
  一次,与我第一波相邻的随军家属苗族大姐因事找我,我见她眼睛红红泪水汪汪,以为她得了红眼病:“大姐,你的眼睛可以到卫生队去看看,开点眼药水滴滴。”
  “你不知道,我的眼睛路来就是这个样子,滴眼药水冒用,嘁哟(吃药)也冒用,治不好的。”她操作苗家口音。
  随之,她无意中说出了一段她那悲催且又幸运的人生往事。
  苗大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苗寨。当她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几个姐姐。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文化贫瘠,重男轻女的风俗习惯也就更是严重。苗大姐的父母亲在生养了多个女孩之后,到她这一胎迫切期望能是一个男孩,可谁知事与愿违。
  “当我刚落地还没剪脐带,我母亲就急着问接生婆是男是女,接生婆说是个女的,我母亲连看都没看我一眼,一边哇哇大哭,一边狠心要接生婆把我连胞衣一起丢进了旁边的尿桶里。”苗大姐泪目汪汪的叙说惊得在一旁的我张口结舌。
  “过了一些时候,接生婆又把我从尿桶里拽出来。”苗大姐一边说,一边顺着话语用双手做个样子给我看,我早被她的言行举止吓得心惊肉跳。
  “接生婆把我拽出来一看,见我还是活的,就对我母亲说,她还是活的,算了吧,你还是把她养着吧!就这样,我捡回了一条命。”听到苗大姐的这段苦情,我浑身鸡皮疙瘩骤起。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没想到人类竟然有这样狠心的母亲,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活是活过来了,可我的两个眼睛就在那时被尿水浸坏了。”苗大姐用手指着她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现在见不得光,也吹不得风,总是这样烂烂的红丝扯扯的眼泪嗦嗦的。”经苗大姐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她的眼睛竟然包含着这样一段辛酸泪。
  接着,苗大姐又告诉我说她比她丈夫大八岁。她丈夫是在来部队当兵前就和她订好了亲,“他当兵后还是没变心,第三年回家探亲还是娶了我。”听到这里,我才松了一口气,庆幸可怜的苗大姐能遇到这么一个有良知的好丈夫。
  “我屋里那个人心地善良,他虽是离开了那个苦农村,过上了好日子,可他还是没有嫌弃我。我没有进过学堂门,没有读过一句书,我什么都不懂,要不是他把我领出来,我没有这样的舒服日子过的。”苗大姐感动至极,嘴唇直颤,原本泪珠满眶的双眼更是泪水淋漓。
  “大姐,你不要太激动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你有这么一个好丈夫,以后更会幸福的。”我也被感动得泪眼朦胧,我既为苗大姐的凄苦出生而悲伤,更为她能遇到一个好丈夫而感慨。顿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经典俗语:“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苗大姐的悲凄且幸运的身世正好印证了这句话语。
  苗大姐随军时就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在家乡生了一个女儿,随军时,听说她的女儿已经有十二岁了。虽然在八十年代初,国家计划生育只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但由于他们是少数民族,政策明文规定允许少数民族生养两个孩子。于是,苗大姐在随军后的第二年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这不能不说又是上天赐予她的一个弥补。
  苗大姐随军后,与其他大多数随军家属一样被安排在团部农场工作,为了便于照顾家庭,她的婆母也被同时一起接到了部队。苗大姐刚随军时,按照苗族的风俗习惯和她婆母一样,也是用一块长长的大黑纱巾在头上包成一个大圆盘,婆媳俩在一起,咋一看,很难分清谁是谁。加上她又比其丈夫大了一些岁数,在外人眼里总觉得她与身为军人的丈夫太不匹配。可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她的丈夫却对她仍是呵护有加,从没嫌弃过半点。特别是在苗大姐怀孕晚期,因为团部农场距我们住房较远,她丈夫在后勤处机关工作,上课来回仅几步路远。他丈夫每次早早下班都不忘要到坡下去把苗大姐接回来,并且还要小心翼翼地扶着。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四十多岁的苗大姐能怀孕生子,这也是她的一种勇敢付出,作为其丈夫的关心体贴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部队生活几年,空闲时,我跟着邻里学会了养鸡养鸭和养鹅,加上那时后勤处有的是麦麸卖,饲料的问题不用我们操心。丈夫空闲时把我们住房前面大坪靠边的一角,用木条围起了一个宽敞的鸡圈。在鸡圈一侧的下面开了个小门,紧挨着小门又搭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鸡棚,鸡棚里面还做了鸡窝。鸡们既有吃食、玩耍的宽敞场地,又有栖息、下蛋的舒服环境。天晴不晒,下雨不淋,鸡们白天黑夜在鸡圈和鸡棚间自由出入。我们每天早上拌和一大盆菜叶和麦麸放到鸡圈里,任凭那些鸡鸭们怎么吃都行。
  “呵呵,这个鸡笼做得好高级哦,还是套间呢!”邻里间和路过的人总不免要近前欣赏一番。
  首先,我们仅仅是养了几只邻居家送给我们的小鸡仔。后来,小鸡仔变成了鸡妈妈和鸡爸爸,还下了不少蛋。
  “有公鸡的蛋可以孵出小鸡哦。”邻居大姐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过后,我饶有兴趣地摸索着学会了让母鸡孵小鸡的方法。于是,鸡们的队伍也就逐渐壮大起来。
  “你不要老是把它们关着养呀,隔三差五要把它们放出去,让它们到山上去啄些什么草籽,找点什么虫子吃,这样,鸡就长得好,肉好吃,蛋也好吃。”一些有养鸡经验的邻居大姐好心指点着,“另外,鸡到外面还可以找点小石子吃,有助消化,利于生长。”
  听了邻居大姐们的话,我隔三差五给鸡们放一次“风”,让它们也去享受一下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美食。谁知道有些鸡并不理解主人的良苦用心,它们被放出去后兴许被外面的美食和景色所迷,到晚上有的就不归家了。虽然在鸡群里谁长得什么样子我记不了那么多,哪个归家没归家我更没空去关顾,但其中有一只惹人醒目的竹花母鸡却给我的印象很深,它一个晚上没回来,我就一眼瞄到了。
  “那只竹花鸡好像几个晚上都没看见了。”我跟丈夫提起。
  “算了算了,山这么宽,草又这么多,到哪里去找呀!”或许是我们养的鸡太多了,丈夫根本没在乎那些鸡们丢不丢的事,我也更不会花时间去寻找,竹花鸡几个晚上不见了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一天下午,天已近黑,我正在厨房搞饭,突然,外面一阵“叽叽叽”的小鸡叫声传入耳中,我好奇地走出厨房,只见门前大坪里的一幕让我又惊又喜。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十来只黄绒绒的小鸡仔,旁边还有一只浑身鸡毛乱蓬且沾满茅草的老母鸡,嘴在地上一边啄,一边不停地“咯咯咯”。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们家失踪了二十来天的竹花鸡吗?那窝小鸡仔是哪来的呢?我非常纳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管小鸡仔是哪来的,既然到我们家来了我就要接纳它们。于是,我赶快把鸡棚门打开,大声“咯咯咯”地吆喝着。听到我的吆喝声,母鸡马上带着小鸡仔们朝着鸡棚里鱼贯而入。这个好消息一传出,邻里间也都跑过来看热闹,大家惊讶之余嬉笑不停,有的大姐打趣道:“母鸡在山上下蛋你又不去捡,它干脆就送你一窝小鸡仔了,嘻嘻……”
  “你白天到山上那些茅草丛里去找找看,肯定有个窝在哪里。”还有的大姐提示我。
  过后,我利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带着我的儿女们一起到山上游玩,顺便去找找是不是有鸡窝。我们找遍了整个山头,翻遍了所有草丛也没见到什么鸡窝。待我有点泄气正准备带着孩子们回家时,突然发现在一棵很低矮的小树下的杂草丛中,有一个很隐蔽的大“鸟窝”。“鸟窝”里面还有一些竹花鸡毛和一堆黄色的蛋壳。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所发生的一切。我愣愣地看着那个大“鸟窝”惊叹不已,不知在那二十来天的日子里,竹花鸡为了孵出它的孩子们在外面风餐露宿是怎么熬过来的。
  除了养殖,我们还搞了一些种植。我们将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用于做种植的底肥,无意中自然形成了一条养殖、种植的流水线规模。
  我们的住房前前后后除了树木葱茏,还有不少长满杂草的空地。丈夫利用周末时间在我们住房后面挖出一块菜地,围上一圈小竹竿,做了一个精致的小菜园。菜园里又分成了六块小菜地,每块菜地都种了一些当季不同的品种,有藤上的瓜果,也有地上的叶菜,这样看起来既养眼,吃起来又方便,真是给我们带来诸多的乐趣。我虽仅是做做管理,放学回来看看,空闲时除除杂草,播种时下下种,亦觉兴趣浓浓,其乐无穷。曾在父母亲身边生活时,虽见过父亲种植过不少作物,那是我父亲每天工作之余为补贴家用所必不可少的劳作。但哪怕见过千百回也不如自己亲手做一次的感受深。特别是当果蔬采收的季节,那种快乐愉悦的心境用文字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一个星期天,学校校长和几个老师一起来到了我们后勤处随军家属驻地逛逛,他们很好奇地围着我的住房前前后后东转转,西看看。
  “哇塞,你们的住房周边好宽敞呀,既可以搞养殖,又可以搞种植,哈哈,你看,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哈!”校长指着我的小菜园喜欢得合不拢嘴。
  那时,正值我们的西红柿长得非常茂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大的比饭碗小不了多少,小的也有乒乓球那么大。一些果子尽管都熟透了,但我仍然舍不得摘吃。那些已成熟了的果子,红艳艳的肚皮被饱满的内芯胀得薄薄的,仿佛稍稍一动就要爆炸似的。一个个晶莹剔透,内芯还隐约可见到绿籽,令人看了无不垂涎欲滴。
  老师们看了都有点惊呆了:“哦哟,这西红柿咋长得这么好呀,又结得这么多,我们农村都没种出这么好的来。”
  “菜园外面还有那么多空地呀!”一个老师指了指菜园子外面接着又说,“那些地可以挖来种花生或是黄豆,花生和黄豆种下去都不用多管理,只下一点底肥就可以坐等收成的。”
  “对呀,这个黄沙地很松,种花生红薯都很好,挖起来也不费劲。”校长也说道。
  “下种前每个坑里也要放一些底肥,在底肥里面拌和一些石灰,这样一来可以防止病虫害,再来也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种子。”老师们畅所欲言,只差没手把手地教我了。
  过后,老师们还告诉我什么月份该种什么植物,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通过老师们这么偶然一提醒,丈夫利用课余时间把菜园外的那块空地也开挖了出来,在惊蛰节气节过后不久就种下了第一波花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