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见智见勇闯难关 (3)
作品名称:三江逐浪人 作者:林朴 发布时间:2024-11-24 08:38:57 字数:3042
何光烈听懂他所说的意思了,喜从中来,咧嘴微笑,抱拳打躬,说:“表老放心,表老放心!光烈谨遵教诲,一定以百姓为念,一定以百姓为念唷!”
何光烈最盼望的,是张澜先生亲自请杨森、刘湘出面干预。他知道,张先生在他们面前说得起话,而这两人眼下掌控川局,有实力牵制袁祖铭和阻止邓锡侯们。再者,虽然已经派人向杨、刘输诚,表明投靠之意,但他们信不信任、看不看重还很难说。如今张澜先生愿意为防区之事代为求助,相当于给自己开了一张介绍函甚至打了保票。一举而两得,岂不快哉!
从五师师部回学堂后,张澜先生立即伏案挥毫,给杨森、刘湘写信请他们强力干预,给在北京的老友蒲殿俊发长电请求斡旋,还写信给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劝其退兵。
蒲殿俊曾经担任过四川咨议局议长、保路同志会会长、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段祺瑞内阁内务部次长等显要职务,眼下任北京《晨报》总编辑,虽然变身一名文化人了,但社会影响仍在,又与杨森有同乡和师生关系,所以张澜请托了他。蒲殿俊桑梓情深,极有担当,先后给袁祖铭、刘湘、刘存厚、杨森、邓锡侯、田颂尧、陈国栋等发电报或写信,吁请平息顺庆防区之争。
这时的杨森,已经是川中实力最强的军头,有独霸四川的野心。他深知将邓、陈、田三部分隔开来便于各个击破,对自己有利,而顺应张澜、蒲殿俊等社会名流的吁请又可在舆情上给自己加分,何乐而不为?于是在七月十三日以督理名义发出通电,要各军仍驻原防地不得擅行移动,令邓、陈、田各部立即停止进攻,并派军队进入纷争之地显示不惜以武力止战的决心。
杨森公开表明态度,刘湘也凭自己的职位、声望和实力积极调处,让袁祖铭颇为作难。调整防区计划是自己一手弄出来的,将五师调离顺庆是为了向邓锡侯等人示好以便拉拢他们,事关自己的脸面和利益,从内心讲,绝不情愿改变它。但是,杨、刘的实力和在四川的影响远胜于自己,不久前自己又给杨森发电报表示要“始终团结共谋国事”,再加上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觍颜退让。因此他在犹豫、拖延一段时间后,还是公开宣示对杨森的通电“极表赞同”,说防区计划“不必定行前议”,实际上收回了原来的决定。
邓、陈、田虽心有不甘,但迫于各方压力,只好息兵罢战。
九月初,这场凶险异常的战争风暴终于消停了!
提心吊胆苦苦煎熬了几个月的林炜和、盛克勤们总算放下心来,把精力投入货庄与工厂业务之中。
两个多月后,陈碧云顺利生下一个眉眼俊秀、白白胖胖的女儿,林罗氏喜滋滋地抱在怀中,一声声轻轻喊着“秀蓉”——这是她早就给孙女儿想好的名字。
陈碧云坐完月子不几天,林罗氏在后院天井坝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大家庭老少成员全都参加,包括林炜和的婶娘林刘氏和堂弟惠民、泽皋。
台阶上两把藤椅,是两位女长辈的位置,老大林治安领着兄弟们依序次在阶沿下边面向长辈而坐,家眷们自带椅子板凳散坐在天井里。待林刘氏坐定后,林罗氏扬手招呼还在叽叽喳喳的小辈们安静下来,开始了作为家庭“掌门人”的训话。
“今天把大家喊到这里来,是要宣布一些规矩。老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眼看我们这个院子里人丁越来越兴旺,人一多呢,就难免有闲言碎语说七说八的,为了把事情摆得公平公正,一家子和睦相处,必须得定出一些规矩来。嗨!先要说清楚,这些规矩不是我老婆子一个人定的,是治安他们几兄弟按照祖宗章法和家里情况商量出来的,大家都同意了的……”刚说到这,就被坐在左边阶沿下的四媳妇潘桂芝打断了。
潘桂芝身材娇小体弱多病,声音尖细略有些嘶哑,只听她说道:“妈吔!有啥子规矩您老人家就快点讲嘛,您看这天井坝坝头,风嚎嚎的,冷飕飕的,跍久了遭不住哩!”
陈碧云听林炜和说过,潘桂芝娘屋是林家一门远房亲戚,从小订的娃娃亲,为了给病重的沛群四弟冲喜,十四岁就嫁过来了。父亲母亲和哥哥嫂嫂觉得有些亏欠她,凡事都依着她惯着她,日子一长便有些娇纵,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四走了后,脾气更怪,但是她甘愿守节、誓不再嫁,大家敬服她这一点,都宽容忍让。一屋老小,只有她敢用这种口气同林罗氏说话。
林罗氏看了潘桂芝一眼,没生气也没回应,转脸向众人说道:“这些事本来该炜和来讲的,你们都晓得,他们爸临走前说过,这个家由他当。但是炜和说,上有高堂,不能逾矩,还是该我领头,他们几兄弟打帮手。他哥他兄弟也这么说,我老婆子就不推脱了,暂且把这个‘掌门人’当到起!”
“要得!婆当掌门人最合适了!”已经上了初中的孙辈老大心敏大声说并且鼓掌,在他带动下,弟弟妹妹们也鼓起掌来,“劈劈拍拍”响声不断,大人们开心地笑了。
林罗氏笑着招呼大家静下来,说:“好了好了,耽搁了一阵,该说正事了,要不然桂芝又要吼我了。”
她微微抬头,眼光扫过全场,高声道:“老话说‘艄公多了打烂船’‘龙多遭天旱,独龙自办’。一个家庭也是这样,凡事得有个拿主意做决断的。我们这个家呢,一向都是家里的事我做主,外面的事炜和做主,在我还没老浓昏之前,还是这样!不过,除非遇到紧急情况,都要先同大家商量,不能独断专行。这是第一条!第二条,我们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家,不能分成你家我家,从今往后,都按辈分拉通排行:从老一辈说,我是大妈、大婆,”抬手指一下林刘氏,“她是二妈、二婆。孙娃子们尤其要记到起,称呼你们上一辈,一律依次序喊大老子大妈、二老子二妈、三老子三妈……”
“大婆,我喊我爸我妈的时候也要喊成大老子大妈么?”心慧问。他是林治安张大裕的二儿子,在孙辈中也排老二,刚九岁,长相俊朗又很聪明,在学校在家里都备受宠爱。
林罗氏慈爱地笑着回答:“对头!乖娃子,就是那么喊。”
心慧转向自己父母:“嘿嘿,大老子、大妈!”回头又问,“为啥要恁个喊呢?”
“乖乖,问得好啊!”林罗氏称赞一声,“给你说嘛,喊老子呢,是家族传统,老辈人就兴起的;各房拉通喊呢,是你二老子提议的,为的是筷子头头一展齐,一家人莫去分啥子这房那房、亲生不亲生的。你大老子、三老子他们都赞成。”
接下来,林罗氏宣布了其他几项决定——
一是各安其事各尽其责:老大治安经管线铺,老二炜和经办外事经营货庄,老三治源管理家中钱账和子侄学业,老五惠民跟二哥学做生意;大媳妇张大裕领头打理厨房,二媳妇陈碧云对接线铺活路,三媳妇张正卿张罗洒扫庭除,四媳妇潘桂芝管女红,五媳妇潘秀华打帮手,各项家务根据需要临时调配,齐心协力完成。
二是家庭收支统筹安排:各项收入按期交账,统一经管;伙食、寒衣、修缮、上学、礼信、看病等必要花费统一开支;有余钱时,按季或者按月发零用钱,成年人一人一份,小孩一人半份,潘桂芝情况特殊,领双份。
三是将心慧“抱(过继)”给四妈潘桂芝,让她膝下有子;将心昭“抱”给三妈张正卿,望他“招”来弟妹。
心慧明白在四妈那里会得到更多宠爱,心昭从小主要由三妈照料,因此当林罗氏柔声问他们“要不要得”时,都连声说“要得,要得”,一声比一声起劲,把大人们逗笑了。潘桂芝、张正卿早就有抱养他们的念想,而今如愿以偿,当然十分高兴,笑着笑着,情不自禁湿了眼眶……
这些规矩和决定几乎都是林炜和提出来的。支撑大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大家公认他脑壳灵醒、见多识广、有智有勇,况且提出的这些条条款款不仅公平,还明显有克己利人的考虑,因此心悦诚服,齐声赞同。
正是这些规矩,确立了融洽的密不可分的亲情关系,维系了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为后来创造出经商业绩奠定了基础,成就了家族史上一段辉煌。
外事家事基本理顺以后,林炜和又着手“铸锏”的事情。
有爱有恨才是大丈夫——这句话,是从县立中学袁诗尧老师在大街上演讲中听来的,一下子就刻在心上了。对亲人的爱与想念,激起他对邓永富一伙更深的仇恨,他决心加紧把这事办“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