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花艳秦岭>第十四章 传承连医堂之一:中医的又一春天

第十四章 传承连医堂之一:中医的又一春天

作品名称:花艳秦岭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4-07-29 05:11:17      字数:4398

  
  今天是来到连国花老人家的第六天,和往日一样,我早早地起床走路锻炼,早早做好新的一天采访的准备工作。
  我的思绪一直随着连国花老人和连秀明的介绍或感叹或激动或想象或思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访计划也在一天天推进。
  可以说,连国花老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在感动着我,让我不由自主地顺着她的足迹继续探寻下去。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开始讲述。
  时间很快进入到2018年9月份。此时的卫生室兼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已经发展得很有规模,也很有名气。陈阳寨附近的大小村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连国花和连秀明母女俩的大名。
  其实,自2015年连秀明结婚以后,丈夫宋刚便成了卫生室里的主要力量。
  他不但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更承担着导医责任,只要有病人来到卫生室,他就详细介绍卫生室里的基本情况和就诊范围,其态度之热情、服务之周到,给每一位前来就医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卫生室的病人常常预约后才能如愿以偿。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曾多次提到“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其是2015年2月15日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五所中医馆时,习总书记又说:“开设中医科、中医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无疑给中医药的振兴指明了方向,也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了中医,重视了中医,纷纷选择中医。紧接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其中2016年12月6日,由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更把中医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医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当连国花从那几天的晚间新闻里看到这个消息时,高兴的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她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顾不得连秀明还正在睡觉,便大声喊了起来:“小明,小明,赶紧起床过来。”
  不知缘由的连秀明,以为发生了什么要紧事,急忙穿衣起床来到客厅,见母亲正在给本子上写着什么,她正要询问,母亲倒先开口:“看来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连秀明不解地看着母亲。
  这一看不要紧,母亲那布满血丝的双眼,让连秀明着实吓了一跳。“呀,妈,你眼睛咋啦,晚上没睡好?”
  “高兴地睡不着呀!”连国花依然处在兴奋中。
  “啥事呀,这么高兴。”连秀明依然不解地看着母亲。
  “昨晚看了新闻,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国家已经把中医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说中医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连国花见女儿好像还没听明白,继续一板一眼地说:“之前我就听说国家已经加强中医药的发展,但只是听说,今天一看新闻,才知道这是真的。你说是不是我们的好日子马上就开始了。”
  直到这个时候,连秀明才明白母亲的意思,随之也高兴了起来:“这么说,我们的连医堂就可以重新挂牌了?”
  “那肯定是,只要我们不断提高医德医术,积攒经验,等时机成熟,就重新挂牌连医堂。”连国花信心倍增。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有朋友找到连国花,说现在开办私人诊所非常简单,只要有医师证,不管户口在哪,都可以申办。
  这无疑又给连国花吃了颗定心丸。
  多少年了,她做梦都在想着重新开办连医堂,可即使跑断了腿,托尽了关系,就是难以办成。不是政策不允许,就是户口不在所在地。只能以集体的名义承包或靠挂在乡村卫生室行医,要不就是承包医院的中医科,或者在哪个大药房坐诊。居无定所,难以成事。这下好了,政策放宽,国家鼓励开办私人医馆。这不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那几天,连国花一直谋划着连医堂的开办事宜。她一方面托人寻找最佳地理位置,一方面着手申报各种资料。
  那个时候,卫生室除了连国花和连秀明坐诊、宋刚抓药、煎药和打针外,还聘有2名女护士,协助宋刚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下一步要开办连医堂,不管是从地理位置、人员结构,服务标准,都必须重新规划,严格管理,扩大规模。
  在连国花的心里,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除了从现有的十几个徒弟中选几个优秀徒弟协助她开办连医堂外,她还准备再广收弟子,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中医文化。
  在连国花现有的徒弟中,有个叫吴彦军的最为优秀,也是连国花最钟爱的一个。
  吴彦军,1986年9月18日,出生在甘肃省正宁县湫头乡西沟村的贫穷山沟里,祖上几代人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苦难生活,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人。
  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奶奶被哮喘病折磨得常年卧病在床;爷爷年轻时就患有被当地人称为“六拐子病”的大骨节腿疼病,不到四十岁就走不动了;母亲还没嫁过来就患有精神病,后来又患上胃病,家里所有的担子全搁在身体稍好的父亲一个人肩上。
  父亲从小没读过书,没走出过大山,只能在那几亩薄田里刨一家人的口粮,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渐渐地被贫困生活折磨得早就断了走出贫困山沟的念想。
  在吴彦军还是六七岁孩子的时候,总喜欢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小学堂附近去玩,时间久了就萌生出想进去看看究竟的念头,缠着父亲带他去上学,不为别的,只因那里面有更多的孩子能和他一起玩。
  八岁那年,父亲到陕西割麦挣了家里有史以来最多的钱,下半年就把他送到学校。
  小彦军非常聪明,老师每天上课的内容,他都能熟练地记下来;每天布置的作业,他也能准确无误地去完成;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全班前几名。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让他非常自信,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但他最担心的就是每年开学的那几天。父亲常常为交不起学费唉声叹气,东拼西凑。要不就拖欠好几个月后才交上,有好几次都差点让他中途辍学。
  记得小学毕业的前一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老师让学生们通过观看电视现场直播,写一篇关于国庆阅兵的观后感。袁彦刚家穷得连电灯都没有,更别说电视机了。他实在没法写,但又怕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他家的现状,就给老师撒谎说,家里没有电,无法看到阅兵场面。结果挨了老师的批评,要求等电来后再看重播,作文一定要完成。没有办法,他只好从学校阅览室借来当天报纸,从上面抄写一些片段以应付老师。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吴彦军,开始下决心刻苦努力。让本来就学习优秀的他,一路飙升,在整个初中三年的时间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因此减免了他的学费。尤其是中考那年,他更以优异的成绩考了全县第一名,上高中的学费也减免了。这让他首次体会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优越感。
  可是,在他上中学的六年时间里,他的爷爷奶奶因病无法得到救治而相继去世;母亲的病也因无钱医治而越来越重,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父亲几乎喘不过气来。爷爷奶奶的去世和母亲的病痛折磨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让他萌生出自学中医的想法。因此,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一方面认真学习高中课程内容,一方面利用空闲时间到中学附近的新华书店里去看中医类的书籍。一遇到与母亲病情相似的医案,他就把里面的方子抄下来,然后到山上找草药来治。因为挖药卖钱是当地百姓贴补家用的一项副业,所以许多药材她打小就认识,这为他采药带来很多方便。
  在给母亲试药治病的过程中,让他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老百姓,只要没病没灾,日子再穷也能熬过去,一旦有病,那可真就塌了天。所以高中毕业时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甘肃中医药大学。
  录取通知书送来的那一天,全家人高兴得就像迎来一件天大的喜事。早已被大家遗忘的父母亲突然间受到了全村人的关注,一个个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当父亲得知每年的学费需要四五千块钱时,舒展的眉头又一次拧成了疙瘩。这近乎天文的数字,是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如何又能拿得出来?没有办法,父亲在变卖家里仅有的两头小牛之后,又硬着头皮找亲戚朋友借,可跑了一圈,还是没有凑齐。
  看着唉声叹气的父亲和疾病缠身的母亲,吴彦军的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一种从未有过的勇气,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准备到大城市去闯一闯。他就不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会干不出一点业绩?改变不了家庭的困境?
  就这样,二十岁的吴彦军,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陕西西安。
  西安城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但却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找工作。刚到西安市的他,就被人骗光身上仅有的一点盘缠,他只能到管吃管住的饭馆里谋生活。但这到底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始终惦记着生病的母亲。
  在这段时间里,他四处奔波,八方寻求,只要听说饭馆招聘,就应聘到饭店当跑堂;只要听说工地上要人,就应聘到工地打零工;只要听说作坊要人,就应聘到作坊打下手。但不管在哪里干,微薄的收入总是让他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给家里寄钱。一想这总不是办法,他又跟着招工的老板去上海,没想到又一次被骗,不但挣不到钱,连身上仅有的一点盘缠也全部花光,只好向朋友借钱坐火车回到西安。
  此时的他,已经是身无分文,身心交瘁,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无奈之下,只好投奔在西安打工的同学门下,从同学那里,得知了连国花大夫,才有了学习中医的迫切心情。
  听了吴彦军的述说,本来没打算招收弟子的连国花,却被眼前这个小伙子的不幸遭遇所触动,欣然答应他的请求,正式接收他为门下弟子。
  从此,吴彦军就跟着连国花苦学中医,日夜忙碌。不管连国花回到蜀陕老家看病行医,还是在京阳坐诊把脉,吴彦军都是寸步不离,学习左右。
  连国花对他也像对待自己的女儿连秀明一样,不但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师傅师父的为人厚道,连秀明待他的亲如兄弟,让异地他乡的吴彦军在感受到家的温暖的同时,接触到了最基本的中医药基础知识,读到了最结合实际的中医药古书典籍,经受了最接地气的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洗礼,让他在“精谨善治,大医精诚”的岐黄之道海洋里,尽情畅游。
  后来,吴彦军成长为一名能独立行医就诊的合格中医师,并在连国花的引领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精谨善治,一心扑救,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找连国花拜师学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可当时的连国花,刚刚来京阳时间不长,居无定所,举步维艰,根本没有收徒弟的想法,便陆续拒绝。
  直到连国花搬到陈阳寨,经营状况出现好转,具体说就是连秀明成家立业,小两口已经成了卫生室的主要力量以后,连国花才有了招收徒弟的想法,也对前来拜师的年轻人不再拒绝。只是有一点得说清楚,收徒弟可以,但住宿问题自己解决。因为卫生室的地方确实太小,一时无法满足徒弟们的住宿问题。
  谁知这些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一个劲地给连国花保证:“只要您收我们做徒弟,我们可以在附近村里租房居住。”
  看到这些年轻人一心学医的决心和勇气,连国花非常高兴,恨不能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
  从此,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和大徒弟吴彦军那样,对他们严格要求,每天规定学习内容,随时提问各种问题,不是让他们背诵药材名称,就是给他们讲药材药性;不是考他们《医学三字经》,就是让他们抄写《时方》。同时,还不定期地安排他们回陕南几天,带他们上山采药,不断提高辨认药材的能力和水平。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