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花艳秦岭>第八章 不忘初心志之一:复员回家

第八章 不忘初心志之一:复员回家

作品名称:花艳秦岭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4-06-25 20:52:04      字数:3173

  
  在谈到连国花老人因没有选中兰州军区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而复员回家这件事上,我特意问了一句:“如果你要不回来,会是什么结果?”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不回来就只能多当几年兵,要想有大的作为,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文化程度就把你限制死了。”
  老人停顿了一会,继续说:“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初中,如果赖好是个初中文化水平,也就在部队留下了。”
  “那您后悔吗?”我弱弱地问。
  “要说不后悔,那是假话。可在那个年代,对我们山里孩子来说,能上个高小,就已经很不错了。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到一、二年级就回家务农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就不后悔。”老人看了看我,继续说:“不过从现在看来,当时复员回家,这个决定是对的。”
  这个我相信,虽然老人没能留在部队,有点可惜。可凭老人年轻时的那种机灵劲和闯劲,以及自幼严格的家庭教育,回来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干出一番事业。
  看我低头不语在想着什么,老人慨叹了一声说:“好了,不说这个了,咱们还是开始吧!”
  说着,老人清了清嗓子,喝了口浓浓的茶水,继续了她的回忆。
  她告诉我,当她穿着那身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风尘仆仆地赶到家乡的村口,眼前的一切景象都给她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山还是过去的山,河还是过去的河,家里的那座土瓦房一点没有变样,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独坐在山脚下那棵古树旁,注视着世事的沧桑巨变,期盼着远方游子的平安归来。
  对她的突然回家,除了父母感到异常的惊喜外,她那过门已整整三年的丈夫也激动得欣喜万分、忙前忙后。
  “没听说你复员呀,咋突然就回来了?”母亲在一阵惊喜的气氛过后,笑着问她。
  “本来想在部队好好发展,文化程度太低,没啥机会,还不如早早回来当医生。”她简短地回答了几句。
  “这样也好,回来学医看病是正事。”父亲显然对她的回来很高兴。
  “不过,有件事没跟您商量,自己就决定了。”她小心地看着父亲。
  “啥事?你说。”父亲淡淡地问道。
  “我们这一批晚复员的军人,政府安排工作,我被安排到长庆油田。可我一想你和我妈年龄都大了,身体又不好,就没要那份工作。”
  “从小就希望你将来当个医生,也一直这么要求你,工作不工作不要紧,回来就好。”父亲豪爽地笑了起来。
  从此,连国花又走上了她的乡村行医之道。
  每天,除了参加劳动外,就是背着药箱,翻山越岭,给人看病。
  说真的,三年的军旅生活,她不但见的世面多了,眼界也开阔了,好像一下子成熟了许多。走路、说话、办事完全是军人的做派,雷厉风行、干净利索。更重要的是医术有了很大提高,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遇到什么样的病人,都能很好地沟通,准确地诊断出病根病因,得心应手地给予救治。
  起先,人们以为她几年不在家,看病的医术早已荒疏,想要达到以前的水平,起码得一年半载的历练。
  可是,几次病看下来,不但没有生疏,反而更加成熟老练。一问,才知道这三年人家就没有间断过,一到部队就是卫生员,学了整整三年中西医,有专门的医生证,看过不少疑难杂症,连部队首长的风湿性关节炎都是她看好的,这还了得,是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
  消息传出,请她看病的人一下子多起来,整天忙得穿梭在各个生产队之间。
  一个月后,公社党委书记宋淑娴专门让人带话给连国花,说是有急事,让她去一趟。
  等她急火火地赶到公社,才知道宋书记给她安排了一项重要工作:陪她下队蹲点,外加给人看病。
  所谓蹲点,就是每一名公社干部,都要按照文件要求,以驻队包保的形式,下沉到各生产小队,组织学习上级各种文件精神,指导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广大社员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
  宋书记早就听说过连家坡有个复员军人连国花,为人正直,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又善中医,是个培养的好苗子。因此,一说蹲点,宋书记马上想到了她,都是女同志,工作起来方便。
  宋书记蹲点的地方叫小川生产队,距公社有二里路程。
  在去蹲点的路上,连国花试探地问道:“宋书记,那我去了,主要工作是干啥?”
  “你不用干别的,就给社员们看病。”宋书记说。
  “再没别的了?”她疑惑不解。
  “当然了,还要配合我开展工作,像开个会、指导个生产啥的。”看她依然不解,继续说:“当兵前,你就是生产队和大队的两级干部,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整体水平应该提高不少。你又是党员,总不能回来就只当医生吧。还得发挥发挥你的才干,为咱公社的发展做点贡献!”
  直到这时,连国花才知道宋书记的真正用意,赶紧诚恳地说:“谢谢领导对我的肯定,我是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所以,这次让你跟我下来,除了看病外,还要仔细观察,认真体验。说白了,就是锻炼锻炼,也算是体验生活。”
  “放心吧,宋书记,我一定好好干。”
  领导的肯定是对她最大的褒奖,领导的鼓励更是对她最大的鞭策。
  在蹲点的日子里,连国花起早贪黑,勤奋工作,和干部们一起,组织生产劳动,商讨工分计量标准,积极参加劳动,认真组织各种学习。只要开会,宋书记准要让她解读文件精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间有人请她看病,就赶紧派她背着药箱走人。不管天黑路远,也不管刮风下雨,从未耽误过一次。
  有一天晚上,连绵不断的阴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大概是白天没太注意受凉了吧,刚吃完饭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头疼得厉害,浑身困乏无力。她赶紧吃了点药,躺下来想早早休息。可就在这时,有个年轻人跑了进来,说是他母亲走路时不小心脚崴了,疼得厉害,让她过去给看看。
  连国花一听这话,赶紧穿上衣服,强打起精神,背上药箱就跟出了门。
  虽然已经是初春天气,但山里的夜晚还是比较冷,山风一吹,浑身不由得打个寒战。再加上病人家住得比较远,至少有四里路,必须从沟的这边走到沟的那边,天黑路滑,十分难走。好在山里的路连国花熟悉,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病人家。
  病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连国花进屋的时候,老伴正在给她用烧酒来回搓揉。连国花急忙制止:“先不要用烧酒搓揉。”
  吓得老伴赶紧停止动作,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连国花近前一看,病人的左脚腕已经肿起来。她用手轻轻一摸,又用两只手慢慢抬着活动几下,见老人并不是很疼,知道只是扭伤,没有伤到骨头。
  “不要紧,只是肌肉损伤。”她看着老人说。
  “骨头没受伤就好。这我就放心了。”老人的儿子如释重负地看着她。
  “不过你们可要注意。脚崴了,千万不敢用烧酒搓揉。”她看着病人的老伴说。
  “不是以前都这样吗?”老人疑惑地问。
  “那要分情况。”说着,她让老人的儿子准备凉水和毛巾,边做边说:“脚崴后,正确的方法就是赶紧冷敷,用凉水蘸湿毛巾冷敷,反复更换,水越凉越好,如果是冬天,冰块最好。这样就能促进血管收缩,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等她做完这些,又按住老人的那只脚,边按摩边说:“第二步才是搓揉,我们叫按摩,但不一定用烧酒,就这么不重不轻地搓揉,要把握好用力,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这是加速毛细血管的扩张,加大出血量。”
  又是十几分钟过后,她才让老人的儿子准备一盆热水,把毛巾润湿,温度大约在五十度,敷在病人的受伤处,说:“这叫热敷,也要反复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这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
  直到她全部做完了这一套动作后,老人的儿子首先说话了:“我的妈呀,咋这么复杂。”
  “还没完呢。”她看了看老人的儿子,接着说:“下一步是好好静养。受伤的脚不能用劲。人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最起码得一两个月。”
  说完,她又给老人开了几种止疼和涂抹的西药,并叮嘱他们一些注意事项,才冒雨离开。
  说来也怪,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忙活,等她回到住处的时候,感冒竟然好了。
  就这样,跟着宋书记,她几乎走遍了小川生产队的每一座山、每一片土地、每一户人家,和广大社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行医技术也在那段时间得到充分发挥。
  看到她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宋书记干脆说:“你还是以看病为主吧。这是3大事?”
  有了宋书记的鼓励,连国花的干劲更足了,除了完成每天的生产任务外,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在行医看病的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乡村赤脚医生的光荣职责,为家乡、为广大社员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